李賢貴
(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qū)蒼坡小學 貴州貴陽 550000)
現(xiàn)代心理學之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毙W生年齡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果對數學不感興趣,教師僅靠傳統(tǒng)的課堂小測和其他考試,是無法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的,只會使學生的數學水平出現(xiàn)兩極分化——有一定基礎的學生與原本就抗拒學習的學生,之間的差距會越拉越大。興趣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想學好數學需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入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1]。
所謂“動靜結合”就是在原有的靜態(tài)教學模式上,增加動態(tài)的實踐教學。小學生的記憶力、模仿能力都很強,找到合適的實踐方法,使教學生動形象起來,可以大大改善一些學生數學學習不積極的現(xiàn)狀。課堂上,在學完數學知識后,可以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在實踐活動中探索、求知,真實地感受數學的魅力,真正地理解數學的知識。比如,教學如何利用直尺來計量物品長度時,可以在課上讓學生量一量課本的長度與寬度,布置課后作業(yè),讓學生用直尺量一量家中遙控器、香皂盒、鞋盒等物品的長度,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領會數學知識的奧妙,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愛因斯坦曾說過:“在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沒有一種生氣勃勃的精神,它們到頭來,不過是笨拙的工具?!痹诮鉀Q數學問題時,需要先厘清解題的方法與思路,而形成這些的源頭就是數學思想[2]。數學思想來源于自身對數學問題的認知,來源于自身對問題的分析,數學思想決定了學生遇到問題時,會如何剖析問題以及最終對問題作出何種判斷。例如,在教學生初步認識“正數”“負數”的概念時,問學生從0到1之間相差多少,學生都回答的出:“差了1”,而問到從-2到1之間相差多少時,大部分的同學仍然覺得差了1,繼續(xù)教他們正數減去負數的方法,一定會有許多同學仍然無法理解,我們不妨教學生畫出數軸,在數軸上將從-2到1之間的整數都標出來,再數一數差了幾個格子,看看-2與1之間究竟相差多少,這樣可以簡單易懂的教會學生,讓學生形成把數字標在數軸上,將文字轉化成圖的數學思想,再碰見類似的難題,學生就能以數化形,在數學思想的指導下找出解題的思路與方法。
數學知識來源于日常生活,生活中對數學的應用無處不在,如果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實際應用到自己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就會產生成就感,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數學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貼近生活,將所教授的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結合生活中用到的數學知識,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意義。對于學生來說,課堂只是他們學習的一部分,現(xiàn)實生活才是學生積累經驗培養(yǎng)正確三觀的主要場所,可是,很多現(xiàn)代小學生或許在學習上是班級的佼佼者,但在日常生活中遇見問題就會束手無策,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需要他們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處理難題。在學習數學、培養(yǎng)數學思想的過程中,學生要體會到人類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lián)系,認識到數學的探索性與創(chuàng)造性,形成嚴謹的邏輯思維與獨立思考的習慣,引導學生形成探索與創(chuàng)造精神,養(yǎng)成運用數學思想看待問題的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例如,學習除法的時候,教師可以聯(lián)系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讓學生對除法運算加以練習,算一堆水果每斤的單價,全班42個人分成人數一樣的小組有幾種方法等。
現(xiàn)代教學理論研究指明,學習的動力是解決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調動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思維能力。小學生對各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渴望去發(fā)現(xiàn)與探索,教師要把握好時機,通過各種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學中布置一些任務與問題,讓學生鍛煉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3]。例如,講授平面圖形的表面積時,可以讓他們思考,直徑、邊長、寬相等的圓形、正方形、長方形誰的面積更大,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更加積極地學習數學。
以往的教學都是老師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方式講授知識,現(xiàn)在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安排好下節(jié)課要講授的內容之后,挑選一名學生(或者學生自薦)的方式,讓學生來當下節(jié)課的老師,按照學生的思維,促進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并且,上課時讓學生當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老師,也是一種給予他們鼓勵和肯定的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明白自己的數學能力有所提升,自己努力學習數學一定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