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福泉市實驗學校 景自力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結合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主要內容,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及內化,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進行轉變,將關注點不局限于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把握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及運用能力。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使初中生對思想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點進行理解和掌握,并能夠借助于道德與法治知識點指導學習生活。
例如,在開展“少年有夢”這一節(jié)課教學時,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引導,使初中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進行有效學習和把握。教學過程中,結合“少年有夢”的教學內容,要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夢想,以此為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如何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課堂教學中,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圍繞“夢想”這一話題進行交流表達,使學生說出自己內心的夢想。通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奮斗目標,并指導學生為了實現目標而努力奮斗。通過這一方式,激勵學生構建夢想與現實的橋梁,并為了夢想努力奮斗,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初中生日后的成長及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過程中,要把握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踐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學習及思考當中,從而強化學生對學科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及理解,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聯(lián)系學科知識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分析,以加強對學科知識點的理解及掌握。同時,借助真實的教學情境,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圍繞學科知識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并在交流中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利用情境教學模式,使道德與法治教學更加形象化,以培養(yǎng)學生道德與法治思維,并使學生利用學科知識對實際問題做好分析和解決,以實現道德與法治所要達到的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
例如,對于網絡熱議的“老年人跌倒該不該扶”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播放相關視頻資料,為學生學習知識提供一個有效的思考環(huán)境。接下來,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進行情境的真實再現。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對各類問題及現象發(fā)生原因進行思考和討論,使學生通過情境分析,從中得到一定的啟示,逐漸形成道德意識和道德觀念,以培養(yǎng)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又如,在進行情境化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進行發(fā)表,讓學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使學生在課堂討論中進行積極發(fā)現,聯(lián)系真實的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點的探究和分析,強化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社會意識培養(yǎng)是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通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學生社會意識,是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必須把握的一個關鍵內容。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問題意識,使學生提出針對性的見解,強化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將道德與法治教學與生活實際進行聯(lián)系,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對學科知識點進行學習及思考,把握學科知識對生活的影響,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關懷意識,以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
例如,在開展“服務社會”這一節(jié)課知識教學時,要注重讓學生聯(lián)系自身的生活,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對服務社會的內容及內涵進行思考,從而將學科知識與生活所見所聞進行有效結合。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身邊的好人好事,聯(lián)系這些好人好事,讓學生思考如何回報社會,如何為社會服務,從而更好地體現自身的價值,為他人創(chuàng)造價值的同時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通過將生活和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進行結合,有助于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以突出學科的社會實踐性,進一步培養(yǎng)初中生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開展,要注重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借助于實踐,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認知,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及進步。因此,教師要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改變知識灌輸模式,注重利用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點進行內化,以增強學生的感受,對學科知識進行優(yōu)化理解,以發(fā)揮道德與法治學科立德樹人的教學作用。在社會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開展助人為樂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使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踐作用得到有效突出。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要突出實踐活動與教材理論知識點的整合,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內化理解,并利用道德與法治知識點解決自己學習及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促進初中生更好成長及發(fā)展。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立足于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內涵,要注重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遵循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引導初中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學習及思考當中,使課堂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聯(lián)系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對教學標準、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做好全面分析和把握,從而引導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有效學習及思考,突出初中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在教學目標制定時,聯(lián)系學科核心素養(yǎng),注重學生理性思維進行把握,使初中生對道德與法治問題進行客觀思考和探究,以促進道德與法治知識點的內化發(fā)展。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要立足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學習知識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強化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點的深入學習及理解,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發(fā)展及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