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州市口埠學校 李志強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大多數(shù)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甚至出現(xiàn)了以分數(shù)決定一名學生好壞的錯誤觀念,教師對學生道德品質(zhì)及核心素養(yǎng)的忽視,導致很多學生考試成績高但動手能力弱,甚至有些學生在教師的錯誤觀念影響下產(chǎn)生了些許心理健康問題,這些都說明了教師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錯誤。素質(zhì)教育的改革促使教師逐漸探索創(chuàng)新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因為初中生大都是14、15 的年紀,正處于青春期,這個年紀的學生善于模仿,很多時候就會因為教師的忽視且與家長溝通不足而產(chǎn)生各種問題,像厭學、沉迷網(wǎng)絡游戲等。所以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或學校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教師的一言一行,教導學生如何做人,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從而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就像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而言,教學目標就是教師和學生開啟一堂課要做的準備,提前明確目標對教師和學生來說很重要??茖W合理地制定學習目標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正確的教學目標可以使教師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難點,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從容地講解。設定目標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也可以為教師明確教學方向,所以教師要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堂之前,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課程進度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本堂課的目標,目標的制訂要科學合理,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質(zhì)量為目的,充分體現(xiàn)目標的價值。
如七年級上冊《親情之愛》一課,教師在課堂開始前應完成備課,將這堂課的大致內(nèi)容梳理一遍,對重點知識和需要詳細解讀的難點進行標注,從而確定本堂課的課堂目標,提高本堂課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分為四個方面:知識方面、能力方面、價值觀方面、延伸。首先知識方面,教師要教導學生理解家庭的概念和意義,了解學生自定義的家庭是什么樣子,并通過簡單的事例分析家庭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能力方面,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本堂課對家庭的學習感受親情,并在與家人的互動過程中學會如何表達親情,從而提升學生的情感領悟和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在與家長溝通的時候,學生能夠探索如何與家長高效溝通,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價值觀方面,學生在這堂課學習中要懂得感恩,在與家庭成員相處過程中感受親情,并在與教師的討論中懂得感恩,對真情實意要真心對待。此外,在教學中要注意課堂延伸,教師要給學生安排適當?shù)募彝プ鳂I(yè),目的是讓學生將課堂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從自身經(jīng)歷出發(fā)去感悟課堂知識,逐漸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初中生社會閱歷不足,對于道德與法治教材上的一些抽象觀念,不能很深入地理解,甚至這些枯燥、無趣的知識會使學生厭煩。所以教師要探索一些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如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引入“老人摔倒要不要扶”,通過網(wǎng)絡熱議話題活躍課堂氣氛,導入課堂內(nèi)容。
學生一般對這一問題觀點不一,那么教師就可以圍繞這一話題創(chuàng)造情境,一方面,角色扮演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氛圍,將學生帶入這堂課的學習中;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情境教學直觀地看到事件的經(jīng)過,從而深入體會這一問題背后存在的社會現(xiàn)象,并對這一社會現(xiàn)象造成的社會影響進行分析討論。其實,通過情境教學和教師講解,學生不僅可以感受到摔倒老人的無助、扶人者的熱心,還可以感受到社會誠信、醫(yī)療保險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一堂情境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這樣的平臺,讓學生可以展示自我、自主探究和思考,不僅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社會認知和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理論性不是很強,而且教材中引用的事例都很接近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所以,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不能只注重教材理論知識的講解,還要將這些理論知識反映到現(xiàn)實生活中,注重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的實踐性。《道德與法治》可以教導學生基礎的法律理論,讓學生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但是在社會上,仍存在很多違法亂紀行為,教師可以通過這些社會現(xiàn)象,將書本知識與社會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法治社會道德與法律的力量,引導學生明確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逐漸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核心素養(yǎng)。
教師要做到將教材理論知識與社會現(xiàn)實結合,就要選擇合適的社會情境或氛圍讓學生深入感受,合理地利用社會資源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也是很不錯的教學手段。如博物館、歷史事件紀念館等地方,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去參觀,并就某一歷史事件或人物為學生詳細講解,讓學生在教師講解和親身觀察中主動思考并感受歷史偉大人物的光輝事跡,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熱情;教師也可以通過公益活動的形式,指導學生到老年公園、敬老院等地方為社會做貢獻,感受做公益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培養(yǎng)學生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傳統(tǒng)美德;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旁聽法院的案件審理,親身感受法律的權威和力量。通過這些教材知識與現(xiàn)實結合的體驗,學生在面對某一社會事件時,會主動去觀察、思考,在不斷反思的過程中完善自身,促進自身良好發(fā)展。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教師要積極主動地探索創(chuàng)新有效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完善自我,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豐富課堂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
通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反思并完善自身不足,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道德榜樣,再通過教學方法的改變實現(xiàn)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道德與法治教育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道德品質(zhì)和學習習慣,教師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學生,再通過情境創(chuàng)造、結合現(xiàn)實事件加深學生對這堂課的情感體驗,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