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氣化”理論探討風藥在中醫(yī)眼科中的應用

2020-01-10 07:05李媛媛張億張佳良張雨晴唐雨蕊吳烈
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 2020年4期
關鍵詞:風藥清陽羌活

李媛媛,張億,張佳良,張雨晴,唐雨蕊,吳烈

眼居人體高位,結構復雜精細,脈絡深邃,內服藥物起到治療作用恐非易事。風藥指具有輕清上行等作用的藥物,有利于藥性直達眼位,這些特點決定了風藥在眼科疾病中醫(yī)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初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最早的眼科專著《秘傳眼科龍木論》[1]265 余首方中約有186 方用到了風藥;明代眼科專著《銀海精微》[2]300 余首方劑中有210 余方用到了風藥,《審視瑤函》[3]大約364 首方中約有226 方用到了風藥,這些資料足以說明風藥在眼科疾病中的應用之廣。因此,風藥在眼科疾病中的應用值得進一步探討挖掘。本文從“氣化”理論探討風藥及風藥在眼科疾病中的臨床應用。

1 從“氣化”理論認識風藥

1.1 “氣化”理論

“氣化”理論是中醫(yī)理論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是指氣的運動及其所產生的變化。從宏觀維度來看,氣化指天地陰陽之氣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切變化,宇宙萬物各從其氣化,氣化是一切自然現(xiàn)象的根本特征[4]?!端貑枴ち?jié)藏象論》[5]曰:“天地之運,陰陽之化,其于萬物,孰多孰少”,氣機理論蘊涵在氣化理論中,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而成生長化收藏,這不僅體現(xiàn)在人體內,也體現(xiàn)在其他生物中?!端貑枴ち⒅即笳摗穂5]載:“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因而“氣化”理論不但可以揭示人與自然界的緊密關系,還影響自然界的萬物。

1.2 “氣化”理論與中藥

中藥來源于自然界,受天地之氣而成,是自然氣化的結果[6]??娤S旱摹渡褶r本草經疏》[7]言:“夫物之生也必稟乎天,其成也必資乎地。天布令,主發(fā)生,寒熱溫涼,四時之氣行焉,陽也;地凝質,主成物,酸苦辛咸甘淡,五行之味滋焉,陰也。故知微寒微溫者,春之氣也……凡言微寒者,稟春之氣以生,春氣升而生……”,故藥物應自然氣化而成溫熱寒涼四氣以及辛甘酸苦咸五味,同時因其氣化所具氣味厚薄之不同而成升降浮沉之性。

1.3 “氣化”理論與風藥

風藥,是指應自然“氣化”而生,秉春之氣,具有東方風木升生、疏散、透達等功效的一類藥物,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氣化”思想。張完素[8]在《黃帝內經》理論和臨床實踐的基礎上豐富了中藥的應用理論,其在“藥類法象” 中提出了風藥的作用和藥物的歸經、引經報使學說。其弟子李東垣繼承該理論思想,將“藥類法象”理論進一步發(fā)揮,并靈活運用于臨床,其著作《醫(yī)學啟源·藥類法象》[8]曰:“藥有氣味厚薄,升降浮沉,補瀉主治之法,各個不同”,其理論取法自然界風、寒、暑、濕、燥、火(熱)六氣變化之象即氣化理論,結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9]中藥物的氣味厚薄、陰陽升降理論,將藥物歸為五類,即風升生、熱浮長、濕化成中央、燥降收、寒沉藏?!帮L升生”指“味之薄者,陰中之陽”,收載有防風、羌活、升麻、柴胡、葛根、威靈仙、細辛、獨活、白芷、鼠粘子(牛蒡子)、桔梗、川芎、蔓荊子、秦艽、天麻、麻黃、荊芥、薄荷、前胡19 味風藥,以上諸藥多為氣味俱薄或氣厚味薄之品,同時兼有少許味辛甘之藥,雖不屬味薄者,唯取其“辛甘發(fā)散”之功[10]。此等氣味之品法象春風輕清升浮、發(fā)散走竄之性,藥味主要包括了現(xiàn)代醫(yī)家歸類的發(fā)散解表藥,但卻不局限于解表藥,如獨活、桔梗、川芎等。正如李東垣《內外傷辨惑論》[11]云:“味之薄者,諸風藥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者也”。清朝徐大椿在《神農本草經百種錄》[12]曰:“凡藥之質輕而氣盛者,皆屬風藥,以風即天地之氣也”,通過總結歷代醫(yī)家對風藥的理解,認為風藥是具氣輕味薄及上升發(fā)散之性的一類藥物,不只局限于解表藥,可包括:(1)祛風解表藥,即具有祛除風寒、風熱等外邪功效的藥物,如荊芥、防風、薄荷等;(2)祛風除濕藥,具有祛風除濕功效的藥物,如羌活、獨活、香薷等;(3)平熄內風藥,具有入主肝經、止息肝風功效且質輕的藥物,如天麻、鉤藤、白蒺藜等,多辨證配伍使用;(4)疏肝理氣藥,入肝應春升之性,具有調達肝木、暢達氣機功效的藥物,如茵陳、柴胡等。故單純祛風解表不能全面反映風藥的性能[13]。

2 風藥在中醫(yī)眼科辨證論治中的應用

眼居人體高位,所謂“巔頂之上,唯風藥可到也”[14]。風藥在中醫(yī)眼科疾病治療中的廣泛應用源于中醫(yī)眼科疾病的病因病機特點和風藥的作用?!端貑枴ぬ庩柮髡摗穂5]曰:“傷于風者,上先受之”,《銀海指南·六氣總論》[15]云:“寒、暑、燥、濕、風、火是為六氣。當其位則正,過則淫,人有犯其邪者,皆能為目患。風則流淚赤腫,寒則血凝紫脹,暑則紅赤昏花,濕則沿爛成癬,燥則緊澀眵結,火則紅腫壅痛”?!度彘T事親》[16]云:“目不因火則不病”,所以六淫皆能引起眼病,以風、火、濕最為常見且危害最大[17]。風藥以“風”命名,法易水先生取象比類,具有類似諸如“輕揚開瀉”“善行而善變”及“性主動、動搖不定”等風的特性,具有“升、散、透、竄、通、燥、動”的特性[18],可以通過引經、驅邪、調節(jié)氣機及疏通經絡(氣血)等作用有效的治療眼病。

2.1 風藥可引經報使

風藥輕清升浮上行,可引藥上行使諸藥力直達病所,引入目竅,而起到治療眼病與增加療效的作用。引經藥于各代名家遣方用藥中多有應用,如眼科常用方劑《太平惠民和局方》[19]的明睛地黃丸,其中防風為使,載藥上行,升發(fā)肝腎陰精直達目竅,治療因精血不足所致“目澀癢痛”;《脾胃論》[20]云:“經云肝腎之病同一治,為俱在下焦,非風藥行經不可也”;《蘭室秘藏》[21]益陰腎氣丸中的柴胡亦為風藥引經藥;《原機啟微》[22]之石解夜光丸的防風、川芎等亦有此效。

2.2 風藥可退翳明目

退翳明目是中醫(yī)眼科所獨有的治法。“翳”系多指黑睛病變,有新翳、宿翳之分。黑睛內應肝木,其性類風,與外風易形成內外相合之勢,同氣相引,而生翳病,故風邪是“翳”形成的關鍵因素,治宜在外祛而散之,在內扶助正氣,讓外邪無可乘之機。從廣義上講,明目退翳有祛風、清熱、平肝、養(yǎng)陰諸法[23]。所謂新翳易除,宿翳難消,故治翳務必抓緊時機,在初起之時運用風藥祛風散邪、退翳明目?!对瓩C啟微》[22]運用羌活勝風湯治療風熱外感眼病,癥見眼睛緊澀羞明,赤脈貫睛,黑睛生翳,方中羌活、防風、荊芥等風藥起到祛風明目退翳的作用?!堆劭脐U微》[24]運用明目退翳湯治療目病已久,帶紅絲、浮翳、薄霧者,方中木賊、蟬蛻、白蒺藜有祛風明目退翳之效。

2.3 風藥可通竅驅邪

六淫皆能引起眼病,以風、火、濕最為常見且危害最大。風藥味薄氣厚或氣味俱薄,藥性升浮發(fā)散、善行走竄,具有發(fā)散驅邪、透玄府諸竅的作用。發(fā)散驅邪一可發(fā)散在表之邪氣,風為百病之長以祛風為多;二可透散內結之邪氣,眼病常見的內結之氣有郁火、水濕。

2.3.1 發(fā)散表邪發(fā)散驅邪可發(fā)散在表之邪氣,風、寒、暑、濕、燥、火六淫邪氣,皆可散之?!饵S帝內經》[5]曰:“其在皮者,汗而發(fā)之”,故而風藥在外障眼病中多有應用且多有效驗。臨證所見一系列的外障眼病,大多為六淫邪氣侵襲所致,起病突然,外癥明顯,發(fā)展較快,多為有余之證,可見胞瞼紅腫、瞼弦濕爛、目癢目痛、羞明畏光等癥,治宜辛開疏透、宣散泄達。張風梅等[25]應用韋文貴紅腫翳障方加減治療外障眼病之六淫外襲證,方中密蒙花、川芎、白芷、細辛等祛風退翳;李清文[26]臨床常以羌活、荊芥、防風等風藥疏風為法治療外障眼病。

2.3.2 發(fā)散郁火 眼病按法證治后達到臨床治愈卻未得完全祛除病邪,邪氣未盡伏藏于經絡、臟腑,郁而成火,遇誘因引動則反復發(fā)作眼病,慢性遷延,纏綿日久。伏火治以升散宣泄伏郁之火,慎用苦寒,以免冰伏其邪,且因其纏綿反復之性,治療不求迅效而重消弭伏火積熱,避免復發(fā)[27]。眼病臨床遇伏火之證多合以風藥,遵《黃帝內經》[5]“火郁發(fā)之”之法,《審視瑤函》[3]中用清脾散治療土疳證,臨床可見原患針眼,余邪未清,脾胃伏熱,不時上攻胞瞼,阻滯經絡而成針眼反復發(fā)作的脾胃伏火之證,方以清脾散加減,防風、薄荷、升麻助諸清熱藥發(fā)散郁伏之火,《審視瑤函》[3]中治療目直視的瀉青丸,方中以羌活、防風升散之品,取火郁發(fā)之,與清熱藥合用上下分消其熱。

2.3.3 發(fā)越勝濕 濕邪為病,有內外之分,內濕可外溢肌膚,外濕可內入臟腑,臨床多二者相兼為病,治當祛除內外濕邪?!饵S帝內經》[5]分消水濕有“開鬼門,潔凈府”之說,《脾胃論》[20]有“寒濕之勝,當助風以平之”之論。外濕可汗而除之,風藥可也。內濕除之,宜在常規(guī)祛濕的基礎上合以風藥,一者風能勝濕,祛濕借風之勢,法風勝濕去之理;二者,風藥升浮之勢助脾之清陽升舉布散之能,脾陽得升,脾當健運,勝濕伐源;三者,恐有濕凝不化,伏藏于內,與熱交結而成痼疾難除之勢,亦可予風藥透散之。風為陽邪,容易表散,濕為陰邪,其性粘膩,難以驟祛,故法當微發(fā)汗,使陽氣周流,緩發(fā)其表,營衛(wèi)暢通,則風濕之邪自可排出;《金匱要略》[28]云:“風濕相搏,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蓋發(fā)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風濕者,發(fā)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風濕俱去也”,故而,運用風藥除濕,藥量宜輕,過重則恐濕邪不去而反有傷津耗氣之弊。濕邪侵犯眼目癥見目胞腫脹、胞瞼濕癢、胞瞼濕爛、玻璃體混濁、視網膜水腫等,治宜除濕泄?jié)?。《眼科纂要》[29]除濕湯中的荊芥、防風,《審視瑤函》[3]中治療小眥漏癥的瀉濕湯中用到防風,《中醫(yī)眼科學》[17]中椒瘡脾胃濕熱證治中用除風清脾飲加減清脾胃濕熱,在大隊清熱藥中配合使用荊芥、防風、桔梗等風藥,皆乃取其風能勝濕之功。

2.4 風藥可疏通經絡

風性善行數(shù)變、動搖不定,風藥則善行走竄,走而不守,變動不居,可疏通經絡,無壅滯之弊。眼目和十二經脈密切相關,《靈樞·邪氣臟腑病形》[30]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于目而為睛”,經絡功能失常是眼病的主要病理機制之一。龐贊襄[31]治療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在辨證基礎上每加入羌活、防風、蟬蛻等風藥,取其能暢通經絡之功,從而提高證治療效。

2.5 風藥可調節(jié)臟腑

2.5.1 疏肝解郁 《黃帝內經》[5]曰:“風氣通于肝”。風藥能疏調肝氣,肝氣主升,肝喜條達惡抑郁,風藥味薄氣厚,升發(fā)走散,同氣相求,二者相應,故風藥可在肝氣郁滯時,疏肝理氣,散郁導滯。然風藥疏肝當注意配伍。肝體陰而用陽,風藥疏達氣機而利肝用,辛溫燥烈恐傷其陰,故臨證多合生地黃、熟地黃、白芍、酸棗仁等益陰養(yǎng)血之品以滋肝體。另外,肝木易乘克脾土,法張仲景[28]見肝之病當先實脾,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思想,疏肝同時還當注意以白術、茯苓、山藥、黨參、甘草等甘緩之品扶助脾土。同時也宜與疏肝理氣藥合用,以增強疏肝解郁之力。在青光眼的中醫(yī)證治中,肝氣郁滯已成為現(xiàn)階段常見病機之一,臨床多予丹梔逍遙散控制眼壓,以提高視力、視野,促進新生血管消退,從而安全有效地治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2]。汪昂《醫(yī)方集解》[14]云:“逍遙散中惟柴胡、薄荷最妙,蓋乃甲木少陽之氣,其氣柔嫩,象草穿地而未申伸,此時若被寒風一郁,即軟萎遏抑不能上伸……惟得溫風一吹,郁氣始得暢達也”,故而風藥疏肝暢郁氣可知矣。

2.5.2 升清陽助運脾 《蘭室秘藏·眼耳鼻門》[21]曰:“夫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于脾,上貫于目”,《素問·陰陽應象大論》[5]有“清陽出上竅”“(脾)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之說,足見脾得健,清陽生升,目得養(yǎng),乃視物無礙,反之則邪犯空竅,視瞻不明?!对瓩C啟微》[22]曰:“以其清陽不升,余邪上走空竅,宜做群隊升發(fā)之劑”“羌活、麻黃、川芎升發(fā)陽氣,祛風邪”。《脾胃論》[20]曰:“以諸風藥升發(fā)陽氣,以滋肝膽之用,是令陽氣生,上出于陰分”。脾宜升則健,故風藥可助脾用,健運脾臟。李東垣于《脾胃論》[20]中多用柴胡、升麻等升陽舉陷,予羌活、防風等升發(fā)清陽。綜上,風藥升清陽可知矣?!秾徱暚幒穂3]中治療七情五賊勞役饑飽之病,其病見紅赤睛珠痛,痛如針刺,應太陽眼睫無力,常欲垂閉,不敢久視等,證有若此者,柴胡復生湯主之。方中以藁本、蔓荊子為君,升發(fā)陽氣;決明益陰丸亦主之。方中以羌活、獨活升清陽為君。

2.5.3 調理肺、心、腎 肺主一身之氣,主宣發(fā)肅降,風藥升發(fā)走散可疏調一身之氣機,亦可助肺氣宣發(fā),肺氣宣發(fā)津液得以布散,周身機能得以正常運轉,眼目自明。再者,風藥又可奏疏風解表、固護衛(wèi)表之功。疏風解表散邪于外,腠理守常則邪無可乘之機,配伍黃芪助其固護衛(wèi)表而無留邪之弊,表固則外邪無以入,而眼目無以為害。臨證中針對各類眼病伴有表證者或機表不固者,多合以風藥表散之、固護之。風藥味薄氣厚,走竄周身,深入腎水久居之下焦,引下焦陰分上出心肺所處之上焦,引陰入陽,陰陽相合,助腎陽升發(fā)而布陰精,使水火既濟,坎離交媾?!镀⑽刚摗穂20]曰:“腎肝之病同一治,為具在下焦,非風藥行經則不可”。腎為先天之本,藏五臟六腑之精,上達眼目則瞳神有養(yǎng),以視萬物。風藥入陰以其升竄之性,助腎陽升發(fā)而引陰精上承眼目,如李東垣治療腎虛目昏的明目地黃丸,方中柴胡“所以升陽于上也”[14]?!秾徱暚幒穂3]中有滋腎益陰,升水降火圣藥之稱的滋陰降火湯,兩方之柴胡皆竄入陰分而助升達腎精上出于眼目,一則養(yǎng)其目,二則降其火;具有生津益血,升水降火,清心明目功效的加減坎離丸,此方取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之意,藥輕效宏,適用于上盛下虛之證,方中川芎一味辛溫走竄而有互通坎離、平衡上下之功。

2.6 風藥可調節(jié)氣血津液

風藥升散竄動之性可調暢氣機,上可助宣發(fā)而調肺,中可升清陽而運脾,下可順調達而疏肝,使諸氣流于各處而無郁滯之弊,血和津液隨氣而達各處。風藥可調暢氣機、活血通絡、布散津液,全身各處無不可到,“眼通臟腑,氣貫五輪”[33]。此外,風藥與其他藥物配伍增效之功,還可與補益藥物合用而奏間接益氣生津補血之效,補益之劑隨風藥到達身體各處,可消除純補之滋膩,無壅塞之弊。李東垣[20]言:“參術補脾,非防風、白術以引導之,則補藥之力不能到”,其調理氣血津液范圍功用之廣泛,恐治眼病諸方配伍風藥多有此意,故不再舉例。

3 辨證論治注意要點

3.1 用藥時機

風藥在眼科廣泛應用,掌握應用風藥的時機很重要,對當前療效以及預后都有極大幫助。疾病初期有表證者最為適宜,宜早用風藥解表,慎用寒涼,免閉門留寇之患;其他時期諸證多可配伍風藥起到增效之用。然張仲景[34]早有言淋家、瘡家、衄家、亡血家等不可發(fā)汗的禁忌,故眼科疾病應用風藥所當慎重。眼部瘡瘍潰后期、陰虛有熱者及汗證禁忌諸證當禁用或慎用,或可與他藥配伍使用。

3.2 用藥劑量

風藥用量當法其輕清之性,用量宜輕,達其表散、透達、走竄之功即可。重劑一則有失輕清之性,恐效不至,二則風藥多溫燥走竄之性,重劑使用又加之配伍不當,對于津虧氣乏之人亦有傷津耗氣之嫌。

3.3 顧護陰津陽氣

風藥多溫燥之性,易傷津耗氣,故應用時應時刻注意顧護陰液、陽氣,切記圖一時之功,單劑強攻。臨床上可配用苦甘寒之品制約之,一則防止溫燥傷津耗氣,二則防止風藥過度升散。如在運用時可配伍黃芩、黃連、黃柏等苦寒之品,既可制約溫燥之性,又可苦降制其升散。同時也要注意用量配比,以防過用寒涼冰伏其邪或過寒傷陽。

4 小結

風藥因其升、散、透等特性,具有引經報使、退翳明目、驅邪、疏通經絡、調節(jié)臟腑、調節(jié)氣血津液等多種功效,使其廣泛應用于內、外障眼病中。風藥歷經古、今數(shù)代醫(yī)家傳承發(fā)展,在中醫(yī)藥治療眼科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尚缺乏風藥臨床應用的基礎實驗醫(yī)學和循證醫(yī)學研究,仍需進一步研究探討,以期為風藥的臨床廣泛應用提供更準確的依據(jù),為眼科疾病的中醫(yī)藥治療提供更多思路。

猜你喜歡
風藥清陽羌活
從“清陽”論治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經驗
觀察羌活勝濕湯加減治療腰痛臨床療效
汽車發(fā)動機機械故障的非接觸式檢測技術研究
羌活治風濕的故事
東垣倡風藥在脾胃病中的運用溯源
不同基源羌活含量測定和指紋圖譜結合化學模式識別研究
基于“開玄府,通絡脈”理論探討風藥泄?jié)峄鲈谕达L性關節(jié)炎治療中的應用
運用風藥治療泄瀉理論淺析
羌活屬植物在不同海拔引種的生態(tài)適宜性研究
福晉與王爺?shù)膼矍檩p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