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方
(浙江省慈溪市教育局,浙江 慈溪 315300)
教育審計是審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服務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更是整個教育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教育審計工作要明確教育審計的內涵和任務,清醒認知教育審計的工作現狀,提升審計監(jiān)督效果,進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促進區(qū)域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
教育審計是由教育系統(tǒng)專門負責審計的工作人員[1], 對學校各項經濟活動、財政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以及效益等進行獨立的監(jiān)督和評價的行為。它的主要職責包括三方面:一是為教育管理者宏觀決策當好參謀助手,反饋宏觀經濟決策的落實情況;二是促進加強宏觀及微觀管理,把當前傾向性、普遍性的問題反饋給教育管理者,為其做出宏觀經濟決策;三是為提高教育管理者辦學效益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受思想認識不到位、配套機制不完善等因素影響,教育審計的主體地位未得到凸顯。一是對教育審計重視度不夠。個別領導對審計有排斥心理,致使教育審計職能無法有效發(fā)揮,不能及時發(fā)現單位經濟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無法從教育審計角度及時向管理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二是認知度不高。有的單位認為審計是專門找問題的部門,沒有充分認識到審計在促進單位管理和提升效益中的重要作用;有的領導認為審計是“自己審自己”,沒有權威性;也有人把審計看成單位財務管理的“擋箭牌”,遇到經濟決策活動必請審計工作人員到場“以正視聽”。三是工作機制不健全。雖已出臺較為完善的審計規(guī)章制度,對學校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大部分教育審計機構的獨立性、權威性不足,常常會遇到被審計學校對審計決定拖延執(zhí)行、不完全執(zhí)行甚至不執(zhí)行的情況。久而久之,就會降低教育審計的權威性,削弱教育審計的威懾力。
受工作理念較落后、工作方法效率低等條件的制約,教育審計的質量水平還不夠高。一是理念缺乏前瞻性。有的教育審計人員工作理念落后,思維不夠開闊,存在站位不高、“吃老本”現象。有的單位教育審計項目計劃不周密,往往只注重年度計劃的編制,忽視中長期計劃的編制,年度計劃沒有科學合理的中長期計劃做指導,缺乏長遠性和前瞻性。有的同志仍停留在單純的事后“查賬”層面,檢查問題較多,分析原因較少,揭示一般性、表層性問題較多,提出有高度、有深度的意見和建議較少。二是內容缺乏針對性。有的教育審計內容隨意,抓不住主要矛盾,體現不出重點和特點。有的評價內容相互復制粘貼,審計建議簡單、空洞,沒有圍繞問題提建議,缺乏針對性。有的教育審計內容的覆蓋面不夠廣,工作存在死角和盲點。有的教育審計評價千篇一律,表述不嚴謹。有的教育審計評價超越了審計范圍,沒有做到“審什么、評價什么”。三是方法缺乏效率性。縣級教育審計大多沿用傳統(tǒng)的方法和手段:重查錯防弊,輕風險規(guī)避;重事后監(jiān)督,輕過程控制;重違紀違法查處,輕合理效益性審計。教育審計人員大多數對計算機審計工作不夠熟悉,教育審計信息化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一套完整的用于教育審計業(yè)務操作的軟件系統(tǒng),不僅影響工作的效率,而且影響工作的精準度。
受人才結構不合理等現狀的束縛,教育審計的隊伍素質還不夠高。一是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縣級教育審計從業(yè)人員絕大多數是從學校財會工作崗位轉崗,沒有經過審計專業(yè)培訓,審計專業(yè)素質、知識結構、技術手段都難以適應現代審計的要求。有的教育審計人員不具備審計資格,也不具有獨立性。有的教育審計人員雖然具備一定的審計理論知識,但在實際審計監(jiān)督工作中,對審計教育系統(tǒng)財經紀律綜合分析能力的把握還有較大差距。二是機構設置有待優(yōu)化。目前,縣級教育審計機構設置形式多樣,大致可分為獨立設置、審計與紀檢監(jiān)察合署設置、審計與財務合署設置三種類型。審計與紀檢監(jiān)察合署設置這一類型的獨立性能得到相對保證,但工作任務的多元性勢必影響審計職能的有效履行。審計主要職能是加強內部監(jiān)督、規(guī)范財務管理,與財務合署設置不能有效保證審計機構和人員在組織上的獨立性、自主性和權威性,更不能保證審計質量和規(guī)避審計風險。三是教育培訓有待加強。教育審計的專業(yè)培訓不系統(tǒng),師資力量不足,培訓方式單一機械,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培訓大多側重理論知識,忽略了實戰(zhàn)操作,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現象?;鶎咏逃龑徲嬈毡榇嬖诩顧C制不健全的現象,教育審計人員認為審計任務是“硬任務”,教育培訓是“軟指標”,導致其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內動力不足。
下文將以浙江省慈溪市為例,對教育審計促進區(qū)域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進行一些實踐探索。
一是明確責任,加強領導機制建設。教育審計“受誰領導、向誰報告、對誰負責”,直接影響其在系統(tǒng)內部的組織地位?;诖?,慈溪市教育系統(tǒng)切實履行“一把手”領導內審工作的職責,把內審作為單位內部管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抓,分管領導協管,常規(guī)工作直接請示分管領導。慈溪市教育局明確了領導班子成員在審計工作方面的職責,并將教育審計工作納入科室部門主要負責人的年度考核,教育審計工作直接受局長領導,并對下設的內審機構及其人員實施監(jiān)督和指導,最大限度保證了內審機構的獨立性與權威性。
二是明確獨立性,加強內審體制建設。獨立性是教育審計的基石,慈溪教育系統(tǒng)內審亮點主要體現為“四個獨立”,即機構、人員、工作、經費4方面的獨立。慈溪市教育局計劃把財務科作為局機關行政科室建制,配有1 名專職審計人員,同時選聘了40 多名同志,組成一支由兼職和特邀人員組成的隊伍,重大事項直接報告“一把手”。同時,在審計項目進行過程中下放權力,給予項目組靈活處理具體事務的權力。經費保障上,慈溪市教育局每年從預算中安排數萬元審計專項經費,用于教育審計人員的培訓或獎勵。
三是明確職能,加強監(jiān)督職能建設。為進一步強化教育內部審計監(jiān)督職能,慈溪教育系統(tǒng)有一條突出內部審計職權的“三必審”規(guī)定和一項常態(tài)化工作建設。“三必審”即慈溪市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離任必審、部門預算調整事項必審、零星修建工程項目必審:“一項常態(tài)化工作建設”即建立審計聯席會議制度。由審計、紀檢監(jiān)察、組織、計劃財務等有關職能科室組合和聯結到一起,建立起“組織上聯席、工作上聯動、結果上聯用”的審計工作機制,相互配合,優(yōu)勢互補,協同作戰(zhàn)。在設置領導協調機構外,還在各自的成員單位設置專門的聯絡員負責日常有關工作。
一是創(chuàng)新理念。用多種視角透視教育財務管理中發(fā)生的新情況、新問題,采納“服務學校為先、師生權益為上”的教育審計理念,加強教育審計項目計劃管理,加強與人事科、紀檢部門的信息共享,搞好審計計劃編制工作,從而強化教育審計工作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
二是創(chuàng)新內容。慈溪教育系統(tǒng)重點關注資金量大、轉移支付多的審計環(huán)節(jié),從被審計學校政策流、資金流和業(yè)務流入手,結合單位制度建設,進行穿透性測試,查找并揭示被審計學校財務收支、內部控制、資產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學校加強內部管理及財務收支行為。堅決查處以“打醬油的錢用來打醋”等問題,促進各項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同時,向一些重點、熱點領域延伸審計“觸角”。
三是創(chuàng)新方法。針對教育系統(tǒng)點多面廣的特點,以提高審計效率為目標,審計采取“核算細賬、追溯去向、看重效果、作透分析、提出建議”的工作方法,將專業(yè)審計與專項審計調查結合起來,將傳統(tǒng)審計方法與計算機審計方法結合起來,切實提高教育審計工作的實效。
一是廣泛培訓和深入交流相結合。在借助本系統(tǒng)教學資源抓好審計業(yè)務培訓的基礎上,通過“請進來”或“走出去”的培訓方式,組織內審人員針對性地參加浙江省教育廳、寧波市內部審計協會舉辦的培訓班,使內審人員及時掌握新動態(tài),了解相關法律法規(guī)。同時,充分利用浙江省教育廳派駐審計組和慈溪市審計局等專業(yè)審計部門,對慈溪市教育局開展例行專項審計調查機會,直接和專業(yè)審計專家面對面交流學習,進一步培養(yǎng)審計技能,提高教育審計實戰(zhàn)能力。
二是集中學習和個人學習相結合。慈溪市教育系統(tǒng)每年都會組織召開部分內審人員工作會議,集中性學習部署有關審計工作的注意事項,規(guī)范輪審工作流程,使一部分兼職內審骨干力量能在工作上有一次新的提升。同時,采取片組活動交流和個別單位指導的方式加強各學校之間的交流學習,力求讓每所學校的每個內審人員都能更好更準地把握相關文件精神,理解法規(guī)政策的精髓,從而提高業(yè)務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
三是理論研究與工作實踐相結合。以服務審計為落腳點,慈溪市教育系統(tǒng)依托教育網“教育審計”專欄,搭建學習交流平臺,適時提供專業(yè)審計“營養(yǎng)快餐”;定期舉行教育審計實務交流會、學術研討會和頭腦風暴等活動,注重提煉、總結日常教育審計工作出現的好經驗、好做法,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高度,并在以后的教育審計實際工作中科學應用,真正實現理論研究與工作實踐的有機結合。
本文以慈溪市為藍本開展實踐探索,意在為教育審計促進區(qū)域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個案參考。研究表明教育審計唯有順應時代發(fā)展需求,提升教育審計科學化水平,才能更加有效地推進教育管理創(chuàng)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