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中醫(yī)院 浙江 江山 324100
陳意主任中醫(yī)師系第四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shù)經(jīng)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中醫(yī)內(nèi)科臨床工作五十余年,學驗俱豐,用藥靈活。現(xiàn)介紹其治驗三則,以饗讀者。
張某某,女,80歲。2018年8月28日初診:糖尿病史,顏面浮腫如斗,腹部脹滿如鼓,足跗按之如泥。大便數(shù)日未下,面色無華,脈沉細。治擬溫陽益氣,前后分消。予大黃附子湯合小承氣輩。附片(先煎)、大黃、郁李仁、豬苓、防己、沉香曲、醋香附各12g,黃芪、益母草各30g,生曬參、桂枝、檳榔、姜厚樸、炒枳實各15g,蘆薈0.5g。2018年8月31日復診:藥后大便已下數(shù)次,小便通利,面部浮腫已退,腰部脹滿得蠲,仍有酸楚。治擬益氣補腎,疏理通腑。生曬參10g,黃芪、牛膝各30g,肉蓯蓉、鮮鐵皮石斛、麥冬、制大黃、沉香曲各12g,姜厚樸、炒枳實各15g,蘆薈0.5g。
按:患者久病消渴,遷延不愈,腎元虛損,且久病脾氣受損,終致脾腎兩臟之氣俱虛。脾虛不能制水,腎元虛衰,陽不化水,水濕之邪壅于肌膚經(jīng)隧之間,故遍身浮腫。腎與膀胱互為表里,腎陽不足,膀胱氣化不行,故尿量減少。陽氣虧虛,寒自內(nèi)生,腸道傳送無力,故大便干結(jié)。治療予大黃附子湯合小承氣輩加減。復診時患者全身浮腫消失,腰部酸楚。故予牛膝、肉蓯蓉、鮮鐵皮石斛、麥冬來加強補腎作用。
夏某,女,24歲。2018年8月20日初診:Ⅰ型糖尿病,胰島素治療,腎功能不全。面色 白,神疲體倦,小溲短少,腹部脹滿,下肢浮腫。苔薄白,脈沉細數(shù)。尿蛋白++,血肌酐262mmol/L,血紅蛋白96g/L。治擬溫陽益氣,活血利水。黃芪防己合五苓散及濟生腎氣丸。黃芪、牛膝、炒車前子、益母草各30g,防己、桂枝、炒白術(shù)、澤瀉、山茱萸、熟地黃、丹皮各12g,山藥、豬苓、茯苓各15g,附片、生曬參、三七各10g。2018年 9月 16日復診:7劑后雙下肢浮腫減少,患者自行繼服上述方20劑后雙下肢無浮腫,面色較前紅潤,神疲體倦緩解。治療原方案加減:黃芪、牛膝、炒車前子各30g,桂枝、炒白術(shù)、澤瀉、山茱萸、熟地黃、丹皮、菟絲子、巴戟天、鹽補骨脂各12g,豬苓、茯苓、山藥各15g,附片、生曬參、三七各10g。
按:患者消渴病多年,脾腎兩臟氣化失常,陽不化氣行水,繼而飲邪內(nèi)滯,流竄三焦,故尿少、腹脹、肢腫。腎陽不足,火不暖土,營血生化不足,故面色 白,神疲體倦。證屬脾腎陽虛,濁瘀毒內(nèi)阻,故予黃芪防己合五苓散及濟生腎氣丸以達氣振陽復、水散瘀通之效。復診時全身水腫消失,故上方減防己、益母草,加菟絲子、巴戟天、鹽補骨脂來加強補腎壯陽之功。
葉某某,女,50歲。2018年8月24日初診:因“反復呃逆,嘔吐,上腹部不適伴眠差1月余”在當?shù)蒯t(yī)院住院治療,胃鏡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食道炎A級。病理報告示:(胃竇)黏膜慢性中度淺表性炎,HP-。予對癥治療后病情無好轉(zhuǎn),來陳師處就診。診見:反復噯氣嘔吐,面色無華,神疲倦怠,雙目欲閉,納谷不思,食而泛出,大便數(shù)日未行,苔薄白,脈細。治擬溫運中陽,降逆和胃。予良附丸合旋覆代赭小承氣輩:高良姜、甘松、陽春砂、白豆蔻各6g,醋香附、姜厚樸、炒枳實、炙甘草各12g,制大黃、沉香曲、烏藥、生曬參各10g,旋覆花9g,煅赭石、炒白芍各30g,丁香、吳茱萸各3g。2018年8月27日復診:服用3劑后每餐進粥2兩,噯氣嘔吐已止,胃氣有甦和之兆,大便多日一行。治擬黃芪建中湯合旋覆代赭小承氣輩。黃芪、炒白芍、代赭石各30g,炙甘草、桂枝、生曬參、厚樸、炒枳實、姜半夏各12g,制大黃、生姜各15g,紅棗20g,旋覆花9g,丁香、吳茱萸各3g,沉香曲10g,砂仁6g。
按:患者1月來反復嘔吐,不能進食,神疲乏力,面色蒼白。此為中陽不足,陰寒內(nèi)盛,水谷熟腐運化無權(quán),反而上逆,故嘔吐不能納谷。胃虛則脾亦弱,氣血生化乏源,因而面色無華。津液虧乏,腸失濡潤,腑氣不通。舌淡嫩,脈沉細無力。故予溫運中陽,降逆和胃。予良附丸合旋覆代赭小承氣輩。復診時患者噯氣嘔吐已止,胃氣漸漸恢復,此為中陽虧虛,胃氣上逆。治予黃芪建中湯合旋覆代赭小承氣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