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進
韓開春將其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童年時代動植物故事的名篇佳作集結為“少年與自然”叢書,包括“動物篇”(4種)和“植物篇”(4種)共8種70余萬字,交由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出版,叢書集中展示了他追求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小目標”所取得的可喜成果,更成為中國大自然文學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韓開春也因此以兒童文學作家與大自然文學作家的雙重身份得到高度關注。
一、引起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興趣
韓開春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有一個“小目標”,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引起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興趣,激發(fā)孩子們主動探尋大自然奧秘的欲望”。為此,他將自己創(chuàng)作的主題設置為“自然和生態(tài),還有童年,說得更加確切點,就是和童年有關的動植物”?!吧倌昱c自然”叢書就是寫給少年的大自然文學,即以童年視角講述“我”與大自然的親歷故事,揭示天人合一、萬物共生的生態(tài)主題。
評論界對“少年與自然”叢書的誤讀有兩種情形:一種認為是科普作品,將其比作法國作家法布爾的《昆蟲記》;一種認為超出了兒童文學的深度,其深刻的生態(tài)主題孩子們還不能很好地體味。
對此,作者有自己的看法。韓開春認為,從科普的角度看,他不是科學家,向孩子準確地傳授動植物的科學知識不是他的強項,他的特長是文科背景和鄉(xiāng)村生活經(jīng)歷,“在給孩子們講述某種動物或者植物的生物學特點的同時,穿插一些與之相關的小故事或者民間傳說,在特定的背景下,用拉家常、講故事的方法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進而引發(fā)他們的興趣”,因為“興趣比知識更為重要”,它能“激發(fā)孩子們主動探尋大自然奧秘的欲望”。因而我們讀韓開春的作品,科學知識是它的底色,通過科學“小故事”講述人與自然關系的“大道理”,才是創(chuàng)作的初心和作品的靈魂。這從作者為每篇作品設計的“三段論”結構也可見一斑。作品的主體是講述童年時代的動植物故事,配有著名插畫家精美的插圖;在故事本體之前,設置有介紹該篇動植物的知識詞條;在故事講完之后,附有該篇動植物題材的詩文名篇以擴大閱讀。這種將知識、故事、圖畫、文學“四要素”融會貫通的創(chuàng)作方法,呈現(xiàn)給少年讀者的是融自然課、語文課、文學課于一體的有趣有味的文化美文,這也是作品多次被選為高考、中考語文閱讀試題的原因所在。
韓開春將“少年與自然”叢書明確定位為兒童文學。更進一步說,還可以定位為科普散文,或者博物學散文。他指出:“很多人對于兒童文學有誤解,認為兒童文學就是寫給小孩子們看的,大人們讀后覺得膚淺,甚至是幼稚可笑的,實際情況并非如此。一部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應該是老少咸宜的,正如《兒童文學》雜志在它的封底寫的那樣——適合9至99歲公民閱讀,而這,正是我所追求的目標?!薄吧倌昱c自然”叢書“就很適合爸爸媽媽們甚至爺爺奶奶們帶著孩子一起閱讀,不同年齡段的人可以從中得到不同的感受。孩子們可以從中獲得一些關于大自然的知識,對大自然產(chǎn)生興趣,進而走進大自然、熱愛大自然,也可以從中了解到長輩們的一些童年生活;大人們則能從中看到小時候的自己,從而引起美好的回憶,產(chǎn)生共鳴”。他希望“少年與自然”叢書可以幫助大人和孩子們改變觀念,“把孩子們從繁重的作業(yè)堆里和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游戲面前拉到大自然中”;希望在“藍天下、碧草中”看到孩子們“最活潑”的身影和“最燦爛”的笑容,讓孩子們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度過“最幸?!钡耐?。
二、告訴孩子人與自然的關系
韓開春將自己“關于自然、生態(tài)和童年、記憶”的作品命名為“少年與自然”叢書,用孩子們喜歡的“科普散文,或者博物學散文”的形式,把自己童年時代的動植物故事講給今天的孩子們聽,告訴孩子們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應該道德地對待自然萬物,珍愛自然就是珍愛人類自身。這正是大自然文學的典型特征。
“童年”和“自然”都是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永恒母題,兩大母題在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融合,變化出特色鮮明的“兒童自然文學”。因為給兒童的文學是關系人類未來前途的大文學,自然文學也是關系人類未來命運的大文學,為突出兒童自然文學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與已有的生態(tài)文學視野下的“自然文學”相區(qū)別,學術界將從兒童文學發(fā)生發(fā)展起來的具有獨立品格的自然文學稱作“大自然文學”。
在返顧童年的自然情趣里,表達萬物共生的人文情懷,反思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少年與自然”叢書共寫了“我”與223種動植物的遇見故事,其中“動物篇”《雀之靈》《與獸為鄰》《蟲蟲》《水精靈》4部作品,寫了122種生活在“我”身邊的“鳥獸蟲魚”;“植物篇”《陌上花》《原上草》《水草書》《野果記》4部作品,寫了101種與“我”生活相關的“花草果木”。223種動植物的世界構成了“我”以家庭為圓心、家鄉(xiāng)時莊為半徑的“生物圈”——以“貓狗牛羊豬”為代表的家禽圈和以“鳥獸蟲魚草”為代表的野生圈,這也是“我”童年的“生活圈”和“朋友圈”。待“我”長大成人,做了兒童文學作家,再來回望那段童年的自然生活,既有與動植物和諧相處的美好回憶,也有無意間傷害過動植物的愧疚遺憾,現(xiàn)在把這些感受和教訓寫成感恩自然的故事,告訴今天的孩子們要有“四心”:以自然之心遵循自然規(guī)律,以好奇之心發(fā)現(xiàn)自然奧秘,以道德之心對待自然萬物,以敬畏之心尊重自然生命。一句話,大自然是人類之母,自然萬物是人類的朋友;只有道德地對待自然生命,人與自然才能和諧共生。
在自然界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動植物在其生物鏈上的位置履職盡責,共同構建欣欣向榮的和諧生態(tài)。韓開春善于在相生相克的生態(tài)關系中,描寫動植物發(fā)自生命本能的生存競爭,謳歌生命的壯美?!杜c獸為鄰》中有篇長文寫《鼠》,寫老鼠偷糧食、啃家什、傳瘟疫,無惡不作,聲名狼藉;寫自己追捕、懲罰,甚至虐待老鼠的憤怒、正義、滿足之情;又對老鼠的種種惡行來自“以食為天”的自然規(guī)律表示理解,更對老鼠處在生物鏈低端的不幸命運深表同情。在《貓》《獾》《狗》《黃鼠狼》等作品中,雖然老鼠不是主角,但都是作為貓、獾和黃鼠狼的天敵被寫進作品,甚至連狗也欺負捉弄老鼠。作者不禁為老鼠鳴不平又敬佩老鼠頑強的生命力:“想想看,老鼠真是一種倒霉的動物,它的天敵可不止貓一種,黃鼠狼要吃它,蛇要吃它,獾也要吃它,就連我家黃狗賽虎,雖然不把它吃下肚去,卻也要置它于死地——敵人太多,老鼠的生存環(huán)境可謂惡劣。即便如此,它依然占據(jù)了哺乳動物數(shù)量最多的那個種類——嚙齒類動物的主要部分,可見它的生命力有多頑強。”
自然是人化了的自然。人來自自然,又走出了自然,成為自然的對象物。自然一旦與人類活動發(fā)生直接關系,就不再是孤立的自然現(xiàn)象,而是有了社會學意義,反映了人類的文化價值觀。在《與獸為鄰》里有篇《?!返墓适拢鸵浴肮费劭慈说汀薄谤Z眼看人小”來對比“牛眼看人高”,讓讀者對牛眼的結構和功能有形象的認識。在《羊》的故事里,從十二生肖的羊文化開題,講到羊亞科里不同種群的狀態(tài),再到世界上第一只人工克隆羊多莉,反思人類克隆技術可能帶來的生態(tài)災難。在《豬》的故事里,從人與六畜的關系來看豬的地位,所謂“上品馬牛羊、下品雞狗豬”。寫植物也是如此?!端輹分械那拔迤逗苫ā贰渡徟骸贰渡徟睢贰逗扇~》《睡蓮》,就可以作為一部總名為《荷》的完整作品來讀,從博物學視角,介紹了睡蓮科代表植物“荷”的形象、功能和生態(tài)習性,呈現(xiàn)出“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和“魚戲蓮葉間”的和諧美。
萬物有靈且美。自然美、和諧美的本質是生態(tài)平衡的美,而打破生態(tài)平衡的恰恰是人類,人類對大自然無限制的掠奪,最終會得到大自然的報復。作者在《刺猬》中寫道:“大自然是最講究平衡的,一物降一物,是大自然不變的規(guī)律,如果物種之間缺失了相互制約,那么某種生物就會毫無節(jié)制地瘋狂發(fā)展,最后泛濫成災,輕則給環(huán)境造成破壞,重則甚至可能毀滅眾多生物共同生長的美好家園——地球,后果不堪設想?!碑敗拔摇笨吹酱题霈F(xiàn)在它不該出現(xiàn)的菜市場時,才明白了人類才是一切動植物“最大的敵人”:“人類真是一種可怕的動物,包括刺猬在內的所有動物,可能都有這樣一個共識,在和這種用兩條腿直立行走的動物無數(shù)次的交手中,最終的失敗者一定會是自己?!痹凇洞┥郊住防铮髡咧v述了一個震撼人心的人類捕殺穿山甲的故事?!澳侵荒复┥郊鬃陨眢w重不超過十斤,卻用血肉之軀歷經(jīng)摔打與灼燒,至死護衛(wèi)著自己的孩子,被烤至半熟,竟還能保得孩子的周全。穿山甲的母愛的精神之力,早已超越了生命的極限。”作者把這個故事寫進作品里,“分享給更多的讀者,希望更多的人能因為這個故事而更加關愛這種可憐的然而卻是可愛的值得尊敬的小動物,并因此尊重每一個生命”。在《水精靈》里,黑魚和鲇魚同樣是值得人類尊敬的魚,他們對父母和孩子們的愛,都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作者對萬物之靈的大人們發(fā)出靈魂拷問:“面對這樣有愛的偉大的爸爸媽媽,你還忍心吃它們嗎?”少年的“我”始終想不明白,為什么沒有人出來阻止大人們對動物的獵殺呢?
三、中國大自然文學的新發(fā)展
人類對大自然生命的態(tài)度很好地反映了自身文明的程度。生態(tài)道德的缺失本質上是一種文化危機,是基于對大自然的誤解而產(chǎn)生的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錯誤認識。不敬畏所有生命,就不是真的道德。生態(tài)道德就是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呼喚生態(tài)道德是生態(tài)文明時代的文學主題,生態(tài)道德養(yǎng)成必須從世界觀正在形成的孩子們做起。這是大自然文學的責任。
現(xiàn)在的孩子已經(jīng)很難有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就像作者女兒對世界上是否有推磨蟲這樣的小生命發(fā)出疑問一樣。作者從女兒“一臉好奇的表情”中“突然驚覺”,應該給今天的孩子們寫些“有關自然、有關生態(tài)”的作品。從此,作者在這個“明確的方向”上一寫就是15年,像中國大自然文學的開拓者劉先平一樣,從兒童文學出發(fā),走向生態(tài)文明時代的高度,融合并跨越兒童文學與生態(tài)文學的界限,高舉起大自然文學的旗幟。
韓開春生于20世紀60年代,童年在江蘇泗陽一個叫時莊的小村子度過,大自然中的動植物是他最好的朋友,童年與鄉(xiāng)村、自然與生態(tài)成為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題材和主題。在花草樹木間流連,與鳥獸蟲魚嬉戲,是他最開心的童年生活。他把自己童年時代的動植物故事講給今天的孩子們聽,不僅有如魚得水的歡樂,更有對自己年幼無知時對動植物生命造成傷害的懺悔和反思。讀他的作品,不僅獲得動植物科學知識,還分享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童年歡樂,進而引起人們對于大自然的興趣,以科學的態(tài)度重新審視大自然生命,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自然觀。韓開春講述少年“我”與動植物相處的故事,既是他童年的自然記憶,更有成年后作為作家在更深層次更高站位的思考;既是個人與自然的交流,又折射出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極大地拓展了兒童文學自然書寫的藝術空間,填補了我國大自然文學長久以來缺乏博物學美文的不足,開拓了一個屬于韓開春的大自然文學時代。
中國大自然文學發(fā)端于20世紀80年代,兒童文學作家劉先平以《云海探奇》(1980)、《呦呦鹿鳴》(1981)、《千鳥谷追蹤》(1985)和《大熊貓傳奇》(1987)4部“大自然探險長篇系列”,開創(chuàng)了一條中國大自然文學的創(chuàng)作新路。經(jīng)過20年的探索前行,世紀之交的中國大自然文學成為中國兒童文學“三面美學旗幟”之一。再經(jīng)過20年的發(fā)展,大自然文學走出兒童文學的藩籬,成為生態(tài)文明新時代具有自身美學法則和彰顯時代精神的文學現(xiàn)象,并在世界范圍內產(chǎn)生了影響,劉先平被尊稱為“中國大自然文學之父”,是公認的中國大自然文學的開拓者、奠基人、旗手。然而遺憾的是,因為大自然文學創(chuàng)作十分艱難,對作家素質要求非常之高,兒童文學界一直難以產(chǎn)生有重大影響的、可以接過大自然文學旗幟的文學新人。韓開春攜“少年與自然”叢書橫空出世,恰如新時代兒童文苑的一聲春雷,打破了已久的沉默與寂靜,預示著中國大自然文學的第二個春天已經(jīng)來臨。
韓開春將了不得。期待他寫出當代兒童與自然關系的現(xiàn)實題材新作品,沿著自己開創(chuàng)的博物學美文的新路,將新時代中國大自然文學推向新高度。
(文中引文均見韓開春“少年與自然”叢書《寫在前面》《我有一個小目標(代后記)》)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