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曼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1969~1977年,在殷墟西區(qū)發(fā)掘了939座殷墓,這批墓葬可根據(jù)地域分為8個墓區(qū)。各墓區(qū)之間有明顯的界線,各區(qū)的墓向、葬式和陶器組合及銅器上的族徽銘文都存在一定的差別。在每個墓區(qū)內(nèi)的墓,還呈現(xiàn)出成群分布的特點。發(fā)掘者楊錫璋、楊寶成注意到文獻記載殷人是有族的組織,又從甲骨文中查找到不少關(guān)于族活動的卜辭。他們在發(fā)掘報告的結(jié)語中指出殷人活著時是聚族而居,合族而動,那么死后也當合族而葬。因而他們推測殷墟西區(qū)墓地是一片族墓地,每個墓區(qū)可能為宗氏一級組織,而每個墓區(qū)中的各個墓群則可能是屬于分族。后來,考古工作者又研究了殷墟其他地點的墓葬資料,發(fā)現(xiàn)這些地點墓葬分布與西區(qū)近似,表明在殷墟范圍內(nèi)族墓地是相當普遍的。以后,考古工作者受到“族墓地”問題的啟發(fā)聯(lián)想到,殷人生前是以族為單位進行各種活動,而祭祀祖先應是最重要的禮儀活動。舉行祭祀,應有專門的場所。殷王在宗廟(如乙七、乙八、丁一)祭祀先公、先王,各族也當有本族的宗廟作為祭祀自己祖先的場所。
近三十年以來,殷墟已發(fā)現(xiàn)了三處被考古工作者推斷為“族宗廟”的建筑基址:
1.1997年春,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在白家墳東進行發(fā)掘,清理了殷代墓葬466座、房基35座。在黑河路南段,發(fā)掘出一座結(jié)構(gòu)獨特、保存較為完整的面積較大建筑基址F34。該基址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7、東西寬約11米,門向朝東。其前中部系一大間,尤如“廳”,“廳”內(nèi)地基夯土中埋有18座兒童甕棺葬?!皬d”之左、右、后均為窄長間,互相通連。從基址的位置、規(guī)模、結(jié)構(gòu),以及“前堂”(即“廳”)部位埋有大量祭祀功能的甕棺看,發(fā)掘者推測,它應是宗廟一類建筑[1]。
2.1985年春,在婦好墓西南約八、九十米處,發(fā)掘了一座長方形的房基F29,該房基東西長12.4、南北寬8.4米,面積約96平方米。房基四邊各有柱洞或夯打的柱基一排,東西兩邊的柱洞或柱基排列較密,南北兩排柱洞或柱基分布較稀。在南排柱基之外,還有一排稍小的柱洞與柱基,發(fā)掘者推測房基南邊有廊廡。
房基是挖槽而建,房基面土質(zhì)純凈,夯打得很結(jié)實。夯土厚度65~75厘米。破壞F29北邊房基槽的一座殷墓M61,屬殷墟文化二期,該墓可能與修建房基的祭祀有關(guān)。破壞房基的另四座灰坑,都是殷墟文化四期的。這座房基大概建于殷墟二期,其使用的時間較長,到四期才廢棄。
在F29南部與F29南邊線相連接的有F31(東西長8.2、南北長7.5米),在F31之東約50厘米有F30(南北長8、東西長5.2米)。值得注意的是此二基址只有夯土臺基,不見柱洞和柱基,大概是F29南面的活動場地。從F29西南角的灰坑H126的剖面觀察,F(xiàn)31稍晚于F29,在F29建成不久,就接著沿其南邊線挖基槽建造F31[2](圖一)。
在F29的南面、東南分布著17座小葬坑,其中13座在F29南約5米處,排列較密集,另4座在F29之東13米處。這17座小葬坑,大多坑穴窄小、僅夠容身。如一座最大的埋2人的坑(M53),長1.95、寬0.8、深0.15米,一座最小的埋1人的坑(M45),長1.4、寬0.4、深0.35米。均無葬具,填土未經(jīng)夯打,與殷墟一般長方豎穴墓有顯著區(qū)別,應屬祭祀坑。
這批葬坑,除1座埋狗外,其余都是埋人的,埋1人的6座,2人的9座,3人的1座。16座埋人的坑中,9座埋的是兒童,全軀,人架放置較規(guī)整,多佩有玉柄形飾或成組簡單的飾品。經(jīng)人骨鑒定兒童的年齡在5~12歲之間,以6、7歲為多。7座坑埋的是砍頭成年男性[3],年齡在22~45歲之間,以22~25歲為多,這些坑內(nèi),多數(shù)人頭與軀體共存,有的頭骨上有明顯的刀砍痕,軀骨大多放置凌亂。
17座葬坑中,南北向坑13座,東西向坑4座,其中有兩座南北向坑M51、M52打破東西向坑M53、M54,由此推測,東西向坑早于南北向坑。一座南北向坑M46,被一座第三期灰坑H112打破,從而可知M46的上限早于殷墟三期。從幾座葬坑出了玉柄形飾形制看,與婦好墓出的Ⅰ式柄形飾基本相似,又聯(lián)系到多數(shù)祭祀坑在第二期建筑F29的南面,發(fā)掘報告整理者認為這批葬坑可能屬殷墟二期,大概是為祭祀殷王室成員而殺戮人牲。祭祀活動至少分兩次進行[4]。并推測“F29”是第二期修建的祭祀性建筑,大概是甲骨卜辭中所見的“宗”,是又一處殷王室的祭祀場所[5]。
關(guān)于F29的性質(zhì),筆者認為可能是與王有密切血緣關(guān)系的某一個子族的宗廟。
3.2004年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在大司空村東南、豫北紗廠廠區(qū)中部偏北進行了較大面積的勘探和發(fā)掘,發(fā)掘面積6400平方米,發(fā)現(xiàn)了豐富的遺跡遺物,發(fā)掘清理了殷代房基53座。在這五十多座房基中,最受學術(shù)界關(guān)注的是C區(qū)四合院建筑基址群。
該建筑群南北70余米,東西近40米,總面積2800余平方米。它包括14座房基,其中兩座房基時代較其他房基早,其余12座房基時代較晚,屬于同一組建筑群。這12座基址分為東、西兩院,東院有基址8座,前后6排東西向建筑,2排南北向建筑,形成前、中、后三進院落;西院有基址4座,東西向與南北向各2座,形成前后兩進院落(圖二)。這組基址有較完善的排水設(shè)置,大多數(shù)房基內(nèi),發(fā)現(xiàn)作奠基的兒童甕棺葬,共有60多座。
從C區(qū)這12座基址所處的層位、其下疊壓或打破的灰坑、墓葬的時代、基址內(nèi)所出的陶器等判斷,屬于殷墟文化第四期。
在東院居中位置的北殿F22,東西長17.5、南北寬7米,其寬度較同組的其它基址要寬。發(fā)掘者推測,該基址應有前后回廊,原來的夯土臺基應很高。值得注意的是,在F22前后護坡上散落著大量特殊的遺物,如螺螄擺成的圖案,有的似鳳,有的像鷹,有的似獸首,還有卜骨、卜甲和高度83厘米的大型陶甕等,發(fā)掘者認為,F(xiàn)22應為C組建筑群的中心基址,有特殊的性質(zhì)。
在東院最北的是F38與F40(雖是兩個編號,實為一個基址),其下疊壓著4座殷墟四期的墓葬,即F38的南部疊壓M303,F(xiàn)40疊壓M400與M020,F(xiàn)38西側(cè)墊土層下疊壓M225,這幾座墓打破了下層夯土基址。四座墓中,M303是一座保存完整、出土遺物很豐富的中型墓葬。該墓出土的青銅禮樂器42件,大多數(shù)銅器上有“馬?!倍帚懳模l(fā)掘者認為墓主為“馬?!弊宓氖最I(lǐng)或高級貴族,進而又推斷M303可能與上、下層夯土為同一體的遺跡,C區(qū)建筑群的性質(zhì)可能與“馬?!弊宓淖遄趶R有關(guān)[6]。
甲骨文的非王卜辭[7]中,有不少關(guān)于宗廟的記載,下面將辭義較完整的卜辭列舉如下:
1.丙寅夕卜:子又音在宗,隹永?(《花東》234)
音,釋為歆,祭名。趙誠謂:作為祭名的音,即后代的歆,饗也,如《乙》4708“王音祖丁”[8]
2.癸丑卜:其將妣庚[示]于東官?用。二(《花東》195)
3.壬:盟于室,卜?(《花東》236)
盟,祭名。室,亦是祭祀之場所。卜辭有“祖丁室”(《合集》30369)、“大甲室”(《林》2.1.)、“祖戊室”(《京津》4345),可知室為宗廟的一部分。“《爾雅·釋宮》室有東西廂曰廟,是室為廟中之一部分,處于兩夾之中間”[9]
4.甲申余卜:子不、商又言(歆)多亞?(《合集》21631)
5.癸亥貞:乍(作)多亞?(《合集》21705)
“子不、商”即“子不、子商”,人名。亞,是宗廟的一種名稱,王卜辭中有“其禦于父甲亞”(《合集》30297),指禦祭于父甲的廟室。多亞,指多位祖先的廟室。
6.己卯卜:午(禦)于多亞?(《合集》22305)
7.戊戌卜:歲父戊,用牛于官?(《合集》22045)
8.戊午卜:兄(祝)亞,用十?(《合集》22130)
祝亞,朿(刺)彘?
刺亞?
祝亞,指禱告于宗廟。刺亞之“刺”,為用牲法,指于宗廟刺殺祭祀的犧牲[10]。
9.帝(褅)乇(磔)尞(燎)門?(《合集》22246)
于省吾謂:“帝即褅祭。乇謂磔牲。燎門是說舉行褅祭時燔燎割裂之牲體于宗廟之門?!盵11]
10.丁亥:犬戶?(《乙》4810)
黃天樹說:“‘犬戶’,戶相當于王卜辭《屯南》3185‘于宗戶尋王羌’之‘宗戶’,‘當指宗室祖廟的門’(《綜述》478)?!盵12]
11.戊午:不祀,示咎?
該辭意謂,不舉行祭祀,神主會加罪于我嗎?表明該家族有自己的宗廟[13]。
以上第1~3辭屬花東子卜辭,4、5辭屬子組卜辭,6、7辭屬午組卜辭,8、9辭屬非王無名組卜辭(有學者稱之為婦女卜辭[14]),10辭屬非王圓體類卜辭[15],11辭屬非王劣體類卜辭[16]。這六種卜辭基本上包括了武丁時非王卜辭的類別。以上列舉的卜辭反映出殷人各宗族都有自己的宗廟,并在宗廟內(nèi)舉行祭祀活動。
既然殷人各宗族都有自己的宗廟,那么在殷墟商代遺址中它應與族墓地一樣有較多的發(fā)現(xiàn)。但為什么至今考古工作者能推斷為“族宗廟”的遺存數(shù)量較少?筆者認為原因有三:其一,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殷墟考古工作的重點是配合當?shù)氐幕窘ㄔO(shè),大多偏重于墓葬的發(fā)掘,對建筑基址發(fā)掘得少;其二,建筑基址離現(xiàn)今地表較近,比墓葬更容易遭到破壞,故保存下來較為完整的基址不大多;其三,考古工作者對已發(fā)掘的建筑基址研究得不夠充分。我們相信“族宗廟”遺存在殷墟還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上文提到,被考古工作者推斷為族宗廟遺存的只三處,而在考古報告中較詳細地發(fā)表資料的只有小屯F29及大司空村C區(qū)建筑群,下面對此二處遺存作些分析。
1.小屯西北地F29。發(fā)掘報告編寫者認為F29南面的十多座祭祀坑是殷王室的又一處祭祀場地[17],那么F29就應是殷王室的宗廟。筆者認為,這種見解有一定道理,但認真推敲又感到仍有可商榷之處:
(1)王的宗廟(如乙七、乙八、丁一)在小屯東北地離洹河較近的優(yōu)越地段,而F29位于小屯西北地,離王的宮殿、宗廟區(qū)尚有一段距離。
(2)乙七基址面積約一千一百多平方米,乙八基址一千二百多平方米,丁一基址占地面積約五百五十平方米,F(xiàn)29的面積才九十六平方米,其規(guī)模遠遜于王的宗廟。
(3)乙七、丁一基址南面(或東南)的祭祀坑所埋的人牲較多,且絕大多數(shù)為砍頭的青壯年。如乙七南的北組葬坑共埋198人,一坑最多為9人,中組葬坑共埋372人,一坑最多埋13人,北組葬坑還有5座車坑,少數(shù)葬坑內(nèi)還有銅器、陶器,反映出祭祀場面較大,所用的祭品相當豐富。F29南面(或東南)的祭祀坑,共埋人牲27人,埋人最多的1坑才3人,多為每坑一、二人,大多數(shù)人牲為兒童,葬坑中遺物很少。從以上三點看,F(xiàn)29不是王(或王族)的宗廟,可能是族的宗廟。
上文提到非王卜辭中有子組、午組、圓體類、劣體類卜辭,這四類卜辭都與大量的賓組卜辭(王卜辭)共出于小屯北的H127坑中。這一現(xiàn)象表明,這四類非王卜辭的占卜機關(guān)與王的占卜機關(guān)有密切聯(lián)系,可能其地點就在小屯。若此推論可以成立的話,還可進一步推測,以上這幾類非王卜辭的主人“子”(即占卜主體)及其家族成員亦在小屯或小屯附近居住。據(jù)考古所安陽隊的資料,在宮殿區(qū)范圍內(nèi),在小屯西、西北、西南、東南、花園莊等地都曾發(fā)現(xiàn)過大大小小的夯土建筑基址,其中有些大概是與王有密切關(guān)系的子族的居址,那么F29很可能就是某一子族的宗廟。
2.大司空村C區(qū)建筑群
上文提到2004年大司空村遺址的發(fā)掘者認為C區(qū)建筑群可能與馬危族的族宗廟有關(guān)。這一說法的依據(jù)是C區(qū)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夯土層中夾疊著大量的甕棺葬和規(guī)模較大的四座同期墓葬,它們可能是同一體的遺跡,其中一座墓(M303)的墓主據(jù)墓中的銘文判斷為“馬?!弊宓氖最I(lǐng)[18]。
筆者認為,C區(qū)建筑群雖然與M303等四墓同屬殷墟四期,但彼此在時間上還有一定差距,即下層夯土稍早,M303等四墓陸續(xù)打破它,隨后C區(qū)建筑群F38與F40又疊壓在墓葬之上。所以說C區(qū)建筑群與M303等幾座墓為同一體的遺跡不大科學。但M303、M400等幾座墓的方向與C區(qū)建筑群基本一致,特別是F38西排南段的三個礎(chǔ)石,正好位于M303西邊線的旁側(cè)[19],筆者認為這一現(xiàn)象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建造C區(qū)建筑群的人們有意的安排。由此表明,C區(qū)建筑基址確與M303等墓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C區(qū)建筑群包括12座基址,占地26000平方米,其面積超過商王的乙七、乙八宗廟基址,不大可能整個建筑群都是族宗廟。從該建筑群內(nèi)出土了不少日常所用的陶器,表明不少基址原來是住人的,可能是族的首腦及其家庭成員的住所,而其中的F22,位置居中,夯土臺基較高,房基較寬大,其護坡上有螺螄擺成的圖案,還有卜骨卜甲等,相當特殊,可能該基址(或包括F19、F24、F34等組成的四合院)是馬危族的族宗廟。
[1]a.唐際根.安陽白家墳殷代遺址[C]//中國考古學年鑒(1998).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155.b.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夏商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349.
[2]a.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小屯[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4:41.b.筆者認為,從平面布局上看,F(xiàn)29、F31、F30應是同一組建筑,打破關(guān)系只代表建筑工序的先后,并無時代上的區(qū)分。
[3]七座坑中的M57,埋兩具人頭,一東一西,人頭骨周圍還有散亂的動物肩胛骨與牛腿骨。報告編寫者認為“有可能是一個專埋人頭的祭祀坑”(見《安陽小屯》164、207頁)筆者認為,因該坑遭受嚴重擾亂,是否只埋人頭,不得而知。
[4]a.同[2]a:169.b.筆者認為,這批葬坑至少可分為五組:南北向坑分三組,即F29南M39等六座童坑一組,F(xiàn)29東M42等三座童坑和其北的狗坑一組,M56、M57、M64三座成人砍頭坑一組;東西向坑分二組,因M53疊壓著M54,故東西向的葬坑可分二組。也就是說,祭祀活動分五次進行。
[5]同[2]a:41,169.
[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大司空——2004年發(fā)掘報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19-35,59,446,502.
[7]占卜主體不是商王(即便其中有一些占卜主體是王室成員)的卜辭,均屬于非王卜辭(黃天樹.關(guān)于非王卜辭的一些問題[C]//黃天樹古文字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65.
[8]趙誠.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M].北京:中華書局,1988.
[9]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471.
[10] 同[7].
[11]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M].北京:中華書局,1979.
[12] 同[7]:101,102.
[13] 同[7]:113.
[14] a.該組非王卜辭集中出于小屯北H251和H330坑,不記卜人,較多的學者將之稱為非王無名組卜辭(李學勤,彭裕商著.殷墟甲骨分期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321)b.由于該組卜辭的內(nèi)容多述婦女之事,故有學者稱之為婦女卜辭(同[7]).
[15] 該類卜辭主要出于H127坑,陳夢家據(jù)字體與稱謂特征最先將之區(qū)分出來。黃天樹指出該類卜辭的字體多為圓筆,將之稱為“圓體類”卜辭(同[7]:99).
[16] 該類卜辭主要出于H127坑,陳夢家據(jù)字體與稱謂特征將之區(qū)分出來。黃天樹指出該類卜辭字體柔弱,刀法拙劣,稱之為“劣體類”卜辭(同[7]:112).
[17] 同[2]a.
[18] 同[6]:445,446,502.
[19] 同[6]:圖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