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才連
在臺風“山竹”襲擊深圳的前一天,我漫步在華僑城文化創(chuàng)意園,尋找深圳文藝青年的發(fā)源地——舊天堂書店。
書店門前,十幾盆綠植圍起了一片室外空間,三四張桌椅隨性擺放,迎接各方來賓。舊天堂書店木刻版畫風格的招牌隱藏在綠影蔥蘢中,含蓄、低調(diào),又有種不屑于自我展現(xiàn)的小傲嬌。走進舊天堂書店,四周高及屋頂?shù)臅?,給人坐擁書城之感。在這個208平方米的空間里,涵括了文學、哲學、心理學、藝術、設計、旅行等書籍,還有琳瑯滿目的畫冊,不僅賣新書,還賣舊書和庫存書。
身處舊天堂中,仿佛回到久遠的年代,一股“舊”的氣息撲面而來,時光慢了下來。各種音響、便攜式復古卡帶錄音機,復古留聲機,隨意地放在書架間。音樂的元素在書店的每個角落跳躍,只需帶上一雙行走的耳朵,隨處去聆聽。書店的半空中懸掛各種民族樂器,一面墻的空間,滿滿當當擺放豐富多樣的唱片,磁帶、黑膠唱片、CD等,其中也有舊天堂出版或聯(lián)合出版的音樂專輯。數(shù)千種的二手磁帶,從國內(nèi)民謠歌手到北歐小眾樂隊,涵括了中國戲曲、相聲、西方歌劇、交響樂、流行曲、校園民謠、搖滾樂、爵士、實驗電子樂、電影原聲……新舊兼?zhèn)?,老少咸宜。徜徉其中,早已沉寂的過往歲月瞬間被喚醒,耳邊縈繞起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經(jīng)典老歌、曲調(diào),讓人重遇了遺失的記憶,溫潤了未了的音樂情結(jié)。
一扇狹窄的門通向了咖啡館。黑白電視機、黑白照片、草帽、竹籃等,這些懷舊的元素滲透在設計的點點滴滴中,原始,真實,樸素,卻又散發(fā)著超越時尚、潮流和時代的美感,四周高及屋頂?shù)臅厥睾蜻@片區(qū)域。這片區(qū)域坐滿了人,他們在享受著愜意的下午茶,與朋友們歡快地交流。我獨坐于其中,咖啡和點心的香味挑逗著我的味蕾。這個國度的時光總是慵懶閑散,大概上帝到了這里也會把鐘表的指針撥慢。像《解憂雜貨店》中那個神奇的屋子,身處其中,便能回到過去,又能抵達未來。空間雖有些局促,卻氤氳著一種溫馨、隨性和自由的氣息。溫暖的陽光穿梭于微隙的氣息,舒倘,漫長,把店中的間隙盈滿。
舊天堂書店不定期發(fā)起高品質(zhì)的文化交流活動,邀請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獨立音樂人來書店分享,活動包括詩歌朗誦會、新詩實驗課、新書發(fā)布會、新專輯發(fā)布會、創(chuàng)作分享會、電影放映會、攝影分享會、音樂工坊講座等,內(nèi)容和形式豐富多彩,全部免費向公眾開放。
在舊天堂書店眾多書籍中,收集了很多中外詩集和詩歌理論,常常有著名詩人來到舊天堂書店,在音樂背景下,朗誦他的詩作并分享寫作經(jīng)驗。以詩歌為主題,舊天堂推出“新詩實驗課”,將詩歌網(wǎng)絡平臺、平面媒體以及實體書店的三元空間聚焦到當下人們對新詩問題的討論,展開詩與不同藝術門類的互動交流實驗,激發(fā)詩人與藝術家的靈感可能與想象空間。并通過詩人的朗誦,讓公眾聽見詩人對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領域的思考和發(fā)聲。在音樂與詩歌的交匯之處,那些美妙的瞬間,遠離大都市的喧囂、浮華和虛榮,在舊天堂的時鐘上停留,一個空間的神性、靈感和生命力,因此而蘇醒、迸發(fā)。書店創(chuàng)始人阿飛說:“除了閱讀,我希望這里能成為深圳的文化交流空間,讓趣味相投的人在這里相聚,有這樣一個地方,深圳會讓人覺得更加可親。”
舊天堂書店是書籍的天堂,更是音樂的天堂,聚集著不同音樂形式的演出,來自國內(nèi)外的無數(shù)獨立音樂人都在這里精彩綻放。爵士樂、鋼琴、搖滾、電子、流行、嘻哈、世界音樂等各種風格在這里碰撞,優(yōu)美的律動,隨性的和弦,披頭士靈動的流行感,豐富的音樂層次與多樣的音樂類型,一場場音樂盛宴,讓樂迷們?yōu)橹偪?。高頻率的獨立音樂演出,也讓非樂迷書友們?nèi)フJ識、去接觸、去喜愛各種影響當年潮流的音樂、樂人,漸漸地愛上了音樂。在舊天堂這個復古的空間,無數(shù)次呈現(xiàn)內(nèi)斂、情緒暗涌的音樂畫面,它們常常由寂靜開啟,時間與空間的留白引起內(nèi)心不斷發(fā)問和追尋。
收藏、出售黑膠唱片是舊天堂的一大特色。黑膠唱片幾乎占據(jù)了整個20世紀,但隨著CD時代的到來,黑膠唱片被大量淘汰,如今已是一個久遠的唱片形式。有趣的是,隨著黑膠唱片數(shù)量減少,始終有一批人收集、保存黑膠唱片。目前,黑膠唱片已是稀有物品了,尤其是數(shù)十年前的名盤,更是珍品。發(fā)燒友認為,黑膠唱片聲音溫潤、飽滿,能夠更為真實地呈現(xiàn)錄音現(xiàn)場的聲音,那種空靈感和現(xiàn)場感是現(xiàn)在的CD無法取代的。
臺灣的誠品書店,專門設立了一個黑膠音樂館,通過舉辦“黑膠文藝復興”、誠品黑膠展、黑膠市集等系列活動,讓黑膠唱片重回大眾視線。在誠品的影響下,從1993年便消失的黑膠生產(chǎn)線再次在臺灣出現(xiàn),并且煥發(fā)了新的生命力。而舊天堂書店,在收藏、出售黑膠唱片的同時,還推出黑膠唱片沙龍、舊天堂黑膠電臺、以黑膠唱片放送為主題的“書店塑料人”系列活動。舊天堂黑膠電臺是一個書店活動計劃,邀請不同的朋友,在書店現(xiàn)場播放他們喜愛的十張黑膠唱片,與愛樂者講述心得分享音樂?!皶晁芰先恕毕盗谢顒?,則在每個月的第一個周二晚上,邀請來自各行各業(yè)的一位或幾位音樂發(fā)燒友擔任DJ,主理約2個小時的現(xiàn)場放送會,分享他們喜愛的音樂,一起品嘗那份厚重和典雅帶來的懷舊情懷。同時也為音樂愛好者們提供一個聚會、唱片交換、信息分享、設備問題交流的平臺。在舊天堂書店,文藝青年們這一非主流的愛好得到了珍視和滿足。聽黑膠唱片需要耐性,強迫聆聽者把生活的步調(diào)緩下來,在速食生活的今天,舊天堂通過推出以黑膠唱片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號召人們過一種慢生活。因黑膠唱片的存在,生活多了一份儀式感。
“書和音樂是我人生的兩個最大的關鍵。”從中學起,村上春樹就愛上爵士樂、搖滾、古典,曾在爵士酒吧打工、唱片行工作,到后來從爵士咖啡館老板,走向?qū)B氉骷业牡缆?。音樂早已是深深融入村上春樹的生活與靈魂中,成為他作品的靈感源泉和文字的獨特風景。涂飛,人常喚“阿飛”,同樣把書籍和音樂作為人生的兩大關鍵,并沒有像村上春樹那樣走向職業(yè)作家的道路,而是成為獨立音樂策劃人和舊天堂書店的主理人。曾在工廠當過八年工人,2000年,阿飛帶上一百張CD和一把琴,從長沙來到深圳,組建“橡皮人樂隊”,擔任主唱和吉他手。樂隊解散后,這位很窮的搖滾青年,所有的財產(chǎn)就是他的CD??嘤跊]有生活來源,就和朋友去東門賣毛衣、圍巾,去華強北擺地攤,賣書刊和CD光盤。2004年,阿飛和幾個朋友合資,在華強北嘉華外貿(mào)服裝市場租下8平方米的門店,三面賣書,一面賣CD,舊天堂書店正式誕生。在房租飛漲的壓力下,甚至把門口也租出去給人擺攤,還成立了一個舊天堂文化傳播公司,接一些商業(yè)活動和設計的工作來幫補書店。這家小書店,夾雜在內(nèi)衣店、首飾店和襪子店之間,像一株夾縫中的野草,在混亂嘈雜的叫賣聲中頑強而執(zhí)拗地存活了下來。在天地的造物中,弱小的,也許反而更具生命力吧。2011年,舊天堂書店迎來了轉(zhuǎn)型和發(fā)展的關鍵期,他們搬到了華僑城創(chuàng)意園北區(qū),擁有了208平方米的空間,融書店和咖啡館于一體,成為私人閱讀和公共文化交互的空間場域。
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紙質(zhì)書式微,行業(yè)帶來的危機對于每間書店來說,都是一種嚴峻的挑戰(zhàn)。有人問:這樣的獨立書店是如何堅持下來的?阿飛卻表示:“‘堅持’這兩個字對我們沒有意義。與其說堅持,不如說樂此不疲?!?/p>
在華僑城創(chuàng)意園的支持下,阿飛又與搭檔藝術家滕在書店的隔壁打造了一處音樂藝術空間,取名為B10現(xiàn)場(B10 Live)。在這個全新的藝術空間里,承載和容納了不同的音樂風格,從爵士樂、民謠、搖滾到實驗音樂等,每年有逾百場的演出,包括兩個不同風格的音樂節(jié):OCT-LOFT國際爵士音樂節(jié)和明天音樂節(jié),同時也陸續(xù)舉行藝術家、設計師等的聚會與講座以及各種精彩活動。
阿飛對團隊的管理是松散的,給員工充分的自由,讓員工定自己的休息時間,甚至是定薪水,沒什么獎懲制度,對員工的要求莫過于:開心工作最重要。如果不開心,寧可為其介紹別的工作。只要員工開心了,良性循環(huán),他們做的事情也會讓大家開心。
對于書店的未來,阿飛甚少規(guī)劃,不做連鎖與擴張,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狂熱,不糾纏于過去,不執(zhí)著于未來,永遠活在當下,明天有飯吃就絕不會考慮后天的事。對舊天堂書店的追求只有一點:“不要被拔高,也不要被踩低,舒舒服服的,盡量比同行活得久一點。要撐到所有的豪言壯語都變成謊言,所有的豪言壯語都變成肥皂泡,當它‘嘭’地一下,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還活著!”阿飛,隨性、真性情,擁有自由不羈的靈魂,他和他的書店散發(fā)著一種喜悅的自在和瀟灑。
在深圳這座時尚、前衛(wèi)、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化城市,舊天堂書店拋開所謂的時尚和社會潮流,走一條復古的慢節(jié)奏路線。書店存在的意義并非只是賣書,更重要是讓書與人發(fā)生美妙的聯(lián)結(jié),促進人與人之間深入的交流,跟周圍的一切積極互動、關聯(lián),融入當?shù)氐纳缃蝗臀幕?。舊天堂書店,自始至終,都是文藝青年們一個親切溫暖的歸處。這些年來,深圳常被詬病為文化沙漠,但舊天堂書店的存在,是植根于這片沙漠中一棵蔚然成蔭的大樹,改造了深圳這座城市單向度的文化景觀,推動了豐富多元、思考與趣味并行的新文化生活。
“舊”,不是對新鮮事物的抵觸和抗拒,而是在懷舊的點點滴滴中,遠離浮躁,繞過隱藏在潮流中湍急兇險的暗礁,回歸寧靜,尋一份坦然、一份力量,于舊時光中,汲取一份經(jīng)驗,去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走向更寬廣的未來。這就是舊天堂書店帶給深圳這座城市關于人文的氣息和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