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Parallelism的翻譯
——以The Road Less Traveled為例

2020-01-18 21:56羅厚健
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5期
關(guān)鍵詞:排比句譯文原文

李 瓊,羅厚健

(武漢工程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4)

The Road Less Traveled(《少有人走的路》)[1]是美國著名作家、醫(yī)學博士、心理醫(yī)生M·斯科特·派克的代表作。該書講述了作者運用傳統(tǒng)心理分析方法去解決人生沖突和難題的方法和途徑,曾經(jīng)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xù)上榜近二十年,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頗受各國讀者喜愛。書中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來增強語勢、強調(diào)內(nèi)容和加重感情,體現(xiàn)了作者真誠坦率和長于思辨的語言特點,也為廓清行文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譯者想要在翻譯的過程中體現(xiàn)源文本的這些特點,排比句的恰當翻譯不可忽視。筆者從功能語言學視角著眼,在翻譯該書前三章的基礎(chǔ)上,對如何保留排比句的形式和功能進行探討,以求對等傳遞作者的寫作思想和風格。

一、Parallelism恰當翻譯的必要性

英語Parallelism漢譯平行結(jié)構(gòu),是以語法結(jié)構(gòu)對稱(包括相同或相似的詞、短語或分句)來突出意義的一種修辭手段[2]?!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對漢語排比定義為:一種修辭方式,用一連串結(jié)構(gòu)類似的句子成分或句子來表示強調(diào)和一層層的深入。從英漢排比的定義可以發(fā)現(xiàn),排比的項既可以是詞,也可以短語,還可以是句子;不同點在于,英語Parallelism既是修辭術(shù)語也是語法術(shù)語,而漢語排比通常指的是修辭手段或修辭方式。

(一)保持語言特色和功能的需要 The Road Less Traveled屬于論說文文體。作者為了達到說服讀者的目的,大量使用排比修辭來增強語勢,強調(diào)觀點,表達期盼[3]。比如,在第一章勸告父母教育孩子時,作者規(guī)勸道:By this I mean let us teach ourselves and our children the necessity for suffering and the value thereof, the need to face problems directly and to experience the pain involved. 這個句子的賓語部分作者運用了…the necessity…and the value…, the need…這樣的短語排比結(jié)構(gòu),呼吁意圖明顯,真摯的情感和懇切的態(tài)度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又如,作者在論述規(guī)則的重要性時,他認為:Without discipline we can solve nothing. With only some discipline we can solve only some problems. With total discipline we can solve all problems. 這個以介詞短語without和with引領(lǐng)的排比句突出強調(diào)了作者的觀點。條理清晰,語勢漸強,充分體現(xiàn)了排比修辭用于說理可以達到邏輯嚴密,論證有力的效果。

與英語Parallelism相比較,漢語排比修辭具有同樣的功能。宋代的《文則》說:“文有數(shù)句用一類字, 所以壯文勢, 廣文義也?!边@里的“一類字”即指排比修辭,“壯文勢”和“廣文義”指其功能,現(xiàn)已得到廣泛認同。另據(jù)《現(xiàn)代漢語》,排比的作用在于“突出文意的中心,周密地說明復雜的事理,表達強烈奔放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氣勢。”如,“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朱自清《匆匆》)作者用排比句點明主題,引出下文,惋惜和感嘆之情被強調(diào)得更加強烈。

修辭作為寫作手法,它的運用是作者追求表達效果的體現(xiàn),也是追求寫作目的的體現(xiàn)。英語Parallelism和漢語排比修辭具有共性,都是為了增強語勢,強調(diào)語義,渲染情感。為了保持源文本的語言特色和功能,對英語Parallelism進行恰當轉(zhuǎn)譯十分必要。

(二)廓清行文思路的需要 英語Parallelism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Parallelism是語言組織形式,屬語法范疇,狹義的Parallelism是修辭手段。Corder J.W.認為,作為實現(xiàn)句子或段落連貫性的一種手段,Parallelism具有使寫作思路清晰,強調(diào)重要內(nèi)容,創(chuàng)造愉快節(jié)奏以及減少表達所需字數(shù)的作用——Parallelism as a means to achieve coherence of a sentence or paragraph has the following effects:to lead to clarity in writing; to gain emphasis;to create a pleasant rhythm in a prose passage;and to cut down on the number of words needed to express an idea.(College English Book Two, 1995:107)有些學者甚至認為英語Parallelism除起到銜接句子作用外,還起到連接語篇的作用。如,The Miracle of Technofix ( K.Sale) 中有三個段落的開頭均使用了question-answer pattern,構(gòu)成Parallelism, 起篇章銜接作用:1) Energy crisis ? Try synfuels.Never mind that…;2) Food for the hungry world? Try the “Green Revolution”. Never mind that…;3) Diseases? Try wonder drugs. Never mind that…[4]。

與英語Parallelism相比,漢語的排比雖然不具有組織語言的語法功能,但作為修辭手段,“用排比來說理,可收到條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來抒情,節(jié)奏和諧,感情洋溢;用排比來敘事寫景,能收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之效。英語的Parallelism與漢語的排比相同,其效果是給人以整齊劃一的美感”[5]。比如,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澤東《紀念白求恩》)這是用排比說理的例子。又如,勤學苦練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不是這樣嗎?有勤,才有了孔子“韋編三絕”的佳話,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譽;有勤,才有了祖逖“聞雞起舞”的美談,也方有了雄才大展、北伐報國的偉業(yè);有勤,才有了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壯舉,也才有了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名著《紅樓夢》。這是用排比敘述的典型例子。

The Road Less Traveled一書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來說理和敘述,行文簡潔,思路清晰。對它們進行恰當轉(zhuǎn)譯可以幫助讀者把握原文結(jié)構(gòu),理清作者寫作思路。

二、功能對等理論對Parallelism翻譯的指導

為了給翻譯確定一個標準,西方當代著名語言學家、《圣經(jīng)》研究專家和翻譯家奈達(Eugene A. Nida)提出了“形式對等”和“動態(tài)對等”,后發(fā)展為“功能對等”的翻譯理論[6]。指出翻譯應(yīng)該實現(xiàn)詞匯、句子、語篇以及文體的對等,如果在這四個層面無法做到完全對等,譯者應(yīng)在忠實原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追求原文讀者與譯文讀者反應(yīng)的相似性,即功能對等。

(一)功能對等理論簡述 奈達在1964年出版的《翻譯科學初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一書中首次提出“形式對等”和“動態(tài)對等”的概念,將翻譯定義為:用最恰當、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現(xiàn)源語的信息[7]。形式對等中的對等強調(diào)翻譯中源語言和目標語言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包括詞匯對等、句子對等、語篇對等和文體對等四個方面。它以表達方式的完全自然為目標,嘗試將接受者與他自己的文化語境中的行為聯(lián)系起來,并不堅持只有理解了源語語境中的文化模式才能理解信息。動態(tài)對等強調(diào)的是對等的反應(yīng)而非對等的形式。動態(tài)對等解決了長期以來譯界“意譯”與“直譯”之爭,語言和文化翻譯的“歸化”和“異化”之爭[2]。

動態(tài)對等理論一度被西方譯界解讀成翻譯中形式的對等無關(guān)緊要。雖然形式對等和反應(yīng)對等之間,奈達更強調(diào)后者,但這并不說明形式不重要。為消除人們對這一理論的誤解,奈達在1969年的《翻譯理論與實踐》(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一書中提出了“功能對等”的概念,并將它的定義分為最低限度和最高限度兩類。最高限度為“譯文讀者應(yīng)當能夠基本上按照原文讀者理解和領(lǐng)會原文的方式來理解和領(lǐng)會譯文”。最低限度的定義是“譯文讀者對譯文的理解應(yīng)當達到能夠想象出原文讀者是怎樣理解和領(lǐng)會原文的程度”[8]。功能對等理論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譯文讀者和原文讀者反應(yīng)的一致性。反應(yīng)相似度越高說明譯文翻譯得越成功,反之,低于最低限度的譯文是不可接受的[9]。

功能對等理論澄清了動態(tài)對等論對反應(yīng)和形式“厚此薄彼”的誤解,成為了當代西方主流的翻譯思想和翻譯批評理論,而實踐也證明了運用功能對等理論指導翻譯可以有效地傳遞原文的精神風格,盡可能地保存原文的形式風格,使譯文讀者與原文讀者之間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有助于譯文讀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及欣賞原文內(nèi)容[10]。

(二)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Parallelism的翻譯研究 作為修辭手段,英語Parallelism與中文排比修辭具有相似的功能——“壯文勢,廣文義”。因此,直譯也是英漢排比修辭翻譯的首選。對于源文本中的顯性排比,譯者應(yīng)盡量保留其修辭,對于隱形排比,在合適的情況下也應(yīng)盡可能地使用中文排比結(jié)構(gòu)[11]。在翻譯策略和方法的選擇上,除了采用直譯法外,還主要采用翻譯成漢語的對偶句、排比句,或采用轉(zhuǎn)譯法、增詞法和減詞法的策略再現(xiàn)其修辭美,實現(xiàn)精確翻譯的目的[12]。依照功能對等理論,翻譯除了要體現(xiàn)原文的意義、形式和風格外,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原文本讀者和譯文讀者反應(yīng)的一致。翻譯時采用直譯的方法,對英語Parallelism的修辭功能進行對等轉(zhuǎn)譯,有助于提高原文讀者與譯文讀者反應(yīng)的相似性。如,在強調(diào)大多人對人生的錯誤看法時,派克寫道:Instead they moan more or less incessantly, noisily or subtly, about the enormity of their problems, their burdens, and their difficulties as if life were generally easy, as if life should be easy. 這句話既有副詞incessantly,noisily和subtly構(gòu)成的排比項,也有名詞problems,burdens和difficulties構(gòu)成的排比項,還有as if構(gòu)成的從句排比項,感情基調(diào)強烈,修辭意圖明顯。翻譯時,如果采用還原修辭的方法,將英語Parallelism漢譯為中文排比句,不僅原文意義可以得到忠實傳遞,原文的修辭效果也可以得到完美保留,是成功的翻譯。

在奈達看來,“如果有可能在接受者的語言中傳達相同的內(nèi)容。如果格式與原文非常相似,譯者就應(yīng)該努力保持形式”[13]。在翻譯方法的選擇上,譯界普遍認為直譯是保留源文本排比結(jié)構(gòu),同時又能夠照顧譯入語表達習慣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如,在Desperate Housewives(《絕望主婦》)中的這個英文排比結(jié)構(gòu)Carlos: We have home, we have each other, we have work that supports us, and we have two beautiful little girls that love us more than ice cream. 王燕把它翻譯為:“卡洛斯:我們有家,我們有彼此,我們有支撐自己的工作,我們還有兩個可愛的女兒愛我們勝過愛冰激凌”[14]。譯文采用四個“我們……”組成句子的排比,保留了原文的形式和修辭特點,使讀者感受到了原文人物情緒的激動和生動,語言也更加有說服力和感染力。這說明譯者在解讀文本時注意到了源文本的形式和修辭特征,并在翻譯中使用了能實現(xiàn)與源語言讀者反應(yīng)一致的中文排比形式,真正實現(xiàn)了反應(yīng)的對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作為修辭手段,英語Parallelism只要包含兩項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就可以了[15],而漢語構(gòu)成排比的排比項總是包含三項或三項以上相關(guān)的內(nèi)容[16]。這個排比項數(shù)量的差異要求我們英漢排比對等轉(zhuǎn)譯時,漢語的排比項一定要是三個和三個以上,否則將不構(gòu)成漢語的排比修辭方式。

奈達的翻譯等值理論包括形式對等、動態(tài)對等和功能對等三個方面。形式對等關(guān)注信息本身,強調(diào)形式和內(nèi)容對等;動態(tài)對等強調(diào)譯文和原文內(nèi)容的一致優(yōu)于形式的一致,容易給人內(nèi)容優(yōu)于形式的錯覺;功能對等強調(diào)內(nèi)容和形式的對等同等重要,譯文的好壞應(yīng)以作者反應(yīng)作為評判標準。與漢語排比不同,英語Parallelism除了是修辭手段外,還是語言組織形式[15]。如,The Road Less Traveled一書中的這個文段:Fearing the pain involved, almost all of us, to a greater or lesser degree, attempt to avoid problems. …We attempt to skirt around problems rather than meet them head on. We attempt to get out of them rather than suffer through them. 這三個句子重復We attempt to…這個句型,盡管用詞數(shù)量等形式上相去甚遠,但屬于英語Parallelism(即平行結(jié)構(gòu)),在英語中起到連接句子,銜接語篇的作用。實際上,英語Parallelism的排比結(jié)構(gòu)類型可以是詞匯的排比,也可以是短語的排比,還可以是句子的排比,甚至還可以是段落的排比。因此,在翻譯英語Parallelism時譯者要建立語法銜接意識,并能夠恰當選用連接詞,增強譯文的連貫性和整體性[12]。

三、翻譯實例

功能對等理論視閾下,句子層面的翻譯,常見的方法有直譯法、轉(zhuǎn)譯法、分句法、逆序法、增詞法和減詞法,譯者應(yīng)根據(jù)原文Parallelism所強調(diào)的重點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

(一)直譯法

例1:At age six children may start eating their cake first and the frosting last. By the age of twelve some children are already able to sit down on occasion without any parental prompting and complete their homework before they watch television. By the age of fifteen or sixteen such behavior is expected of the adolescent and is considered normal.

譯文1:對于六歲的孩子而言,吃蛋糕時先吃蛋糕,后吃奶油,就可以享受到更甜美的滋味。孩子滿12歲時,無須父母催促,首先做完功課,再去看電視。到了十五六歲以后,他們的實踐可以更得心應(yīng)手。到了青春期,他們處理類似問題,應(yīng)該形成一種習慣或常態(tài)。

譯文2:孩子六歲時,我們要教會他們吃蛋糕時可以先吃蛋糕后吃奶油,慢慢享受更甜美的滋味;滿12歲時,他們會做到在沒有父母催促的情況下,先做完功課再去看電視;十五六歲以后,等他們到了青春期,處理類似問題就會成為一種習慣或常態(tài)。

原文是由三個并列句子構(gòu)成的排比結(jié)構(gòu),清晰說明了三個年齡段孩子應(yīng)該接受的教育。譯文1沒有把原文的排比結(jié)構(gòu)對等轉(zhuǎn)譯,行文拖沓,表達含糊。譯文2采用直譯的方法,翻譯成三個并列的漢語排比句,內(nèi)容呈現(xiàn)井然有序,行文思路一目了然。

例2:They are the “Do as I say, not as I do” parents. They may frequently get drunk in front of their children. They may fight with each other in front of the children without restraint, dignity or rationality. They may be slovenly. They make promises they don’t keep.

譯文1:他們是“照我所說的去做,但不要做我所做”類型的父母。他們可能在孩子面前經(jīng)常喝醉,相互毆打。毫無克制、尊嚴和理性。他們很邋遢,隨意許諾卻又做不到。

譯文2:他們“說一套,做一套”。他們可能經(jīng)常在孩子們面前喝醉;他們可能當著孩子們的面斗毆,毫無克制、尊嚴和理性;他們可能衣冠不整,吊兒郎當;他們做出承諾卻又不去兌現(xiàn)。

原文是句子組成的排比,重點突出父母不應(yīng)該做的事情。譯文1采用合并謂語動詞的方式進行翻譯,沒有構(gòu)成排比,強調(diào)的內(nèi)容不突出。譯文2直譯為漢語排比結(jié)構(gòu),達到了強調(diào)內(nèi)容的目的。

(二)轉(zhuǎn)譯法

例1:So usually the attempt at intervention fails, and these children drop out of school, only to continue a pattern of failure that frequently lands them in disastrous marriages, in accidents, in psychiatric hospitals or in jail.

譯文1:因此,在干預失敗的情況下,這些孩子輟學,繼續(xù)失敗的模式。深陷災難性的婚姻、事故,被囚禁于精神病院或監(jiān)獄。

譯文2:心理醫(yī)生的一切努力,常常以失敗告終,最終這些孩子離開學校,繼續(xù)失敗的人生——深陷不幸婚姻,遭遇嚴重事故,住進精神病院或者囚禁于監(jiān)獄。

原文以介詞短語“in+名詞”組成排比結(jié)構(gòu),形象地說明了失敗人生的幾種結(jié)局,發(fā)人深省,修辭效果明顯。譯文1翻譯為兩個句子,增譯了動詞“深陷”和“囚禁”,形式上不構(gòu)成排比,語勢盡失。譯文2把原文的介賓結(jié)構(gòu)轉(zhuǎn)譯為動賓結(jié)構(gòu),組成四個排比項,強調(diào)人生的失敗結(jié)局,成功地重現(xiàn)了作者的修辭意圖。

例2:Instead they moan more or less incessantly, noisily or subtly, about the enormity of their problems, their burdens, and their difficulties as if life were generally easy, as if life should be easy.

譯文 1:相反,他們或多或少地、不停地、吵鬧地或微妙地抱怨他們的問題、 負擔和困難的嚴重性,好像生活一般很容易,好像生活應(yīng)該很容易。

譯文 2:相反,他們多多少少地抱怨他們的問題、負擔和困難,不是喋喋不 休,就是吵吵鬧鬧,抑或是支支吾吾。好像人生很容易一般,好像人生本就該很 容易一般。

譯文1選詞用了“或多或少”、“吵鬧地”、“微妙地”,沒有改變原文的詞性,翻譯太過死板,語勢得不到體現(xiàn)。相比較而言,譯文 2 采用了轉(zhuǎn)換詞性的方法,把副詞翻譯成動詞“喋喋不休”,“吵吵鬧鬧”,“支支吾吾”,語勢漸強,排比效果明顯。加上斷句的使用,語言更符合中文表達習慣。

(三)分句法

例1:They will take the time to make these minor corrections and adjustments, listening to their children, responding to them, tightening a little here, loosening a little there, giving them little lectures, little stories, little hugs and kisses, little admonishments, little pats on the back.

譯文1:他們會花時間做一些細微的糾正和調(diào)整,傾聽孩子的意見,回應(yīng)他們,這兒緊一點,那兒松一點,給他們一點教訓,講一點故事,給他們一點擁抱和親吻,小小的訓誡,小小的表揚,輕輕地拍拍他們的背。

譯文2:他們會花時間做一些細微的糾正和調(diào)整,在這里要求嚴一點,在那里要求松一點。他們會傾聽孩子的意見,并回應(yīng)他們;他們會教訓一下孩子,給他們一點懲戒;他們會給孩子講一些故事,給他們一些擁抱和親吻;他們會輕輕地拍拍孩子的背,給他們一點小小的表揚。

原文說明負責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作者使用動名詞“l(fā)istening to…”,“responding to…”,“tightening…”,“l(fā)oosening…”和“giving”組成排比結(jié)構(gòu),行文較簡潔,但思路并不清晰。譯文2對行文邏輯進行了分析,抓住幾個關(guān)鍵動詞“傾聽”、“教訓”、“講”和“拍”,把原句進行切分,可以幫助讀者理清作者的行為思路。

例2:We had worked through her feelings about her employers and how they related to feelings about authority in general, and to her parents specifically. We had examined her attitudes toward work and success and how these related to her marriage, her sexual identity, her desire to compete with her husband, and her fears of such competition.

譯文1:我們探討了她對老板的看法以及老板對她的態(tài)度,了解了她對權(quán)威的認識以及她的父母的情況。我們也談到了她對工作與成就的觀念以及這些觀念對其婚姻觀、性別觀的影響,還知道了她同丈夫和同事競爭的愿望以及競爭帶給她的恐懼感。

譯文2:我們探討了她對老板的看法和老板對她的態(tài)度;她對權(quán)威的認識以及她的父母的情況。我們也談到她對工作與成就的觀念;這些觀念對其婚姻觀、性別觀的影響;我們還了解了她同丈夫和同事競爭的愿望,以及競爭帶給她的恐懼感。

例2是由兩個“We had+done…”組成的英語排比結(jié)構(gòu),排比項只有兩項,卻傳遞了大量信息,體現(xiàn)了用排比敘事,條理清晰,思維嚴密的效果。譯文1沒有把它們翻譯為漢語排比結(jié)構(gòu),體現(xiàn)不出作者為幫助這個婦女所做的大量工作。譯文2通過切分句子的方法,翻譯成漢語排比結(jié)構(gòu),行文更加簡潔,條理更加清晰。

(四)逆序法

例1:Discipline is the basic set of tools we require to solve life’s problems. Without discipline we can solve nothing. With only some discipline we can solve only some problems. With total discipline we can solve all problems.

譯文1:準則是我們解決人生問題的基本工具。沒有準則,我們什么也解決不了。有一些準則,我們才能解決一些問題。有了全面的準則,我們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譯文2:準則是我們解決人生問題的基本工具。沒有準則,問題不會解決。擁有準則,問題會迎刃而解。利用全部的準則,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原文用三個with(out)…, we…句子組成排比結(jié)構(gòu)。按照正譯法應(yīng)該是人稱“我們”做主語,如譯文1,但翻譯出來修辭效果盡失。譯文2采用逆序法,采用物稱“問題”做主語,隨著字數(shù)(音節(jié)數(shù))的增加,語勢得到了增強,排比修辭效果明顯。

例2:More often than not these children are punished frequently and severely throughout their childhood—slapped, punched, kicked, beaten and whipped by their parents for even minor infractions.

譯文1:這些孩子多半在童年時期經(jīng)常受到父母的嚴厲懲罰——被打耳光,被拳打腳踢,甚至被用鞭子抽打。

譯文2:這些孩子在整個童年時經(jīng)常受到嚴厲的懲罰,即使是輕微的違規(guī)行為,父母也會扇他們耳光,對他們?nèi)蚰_踢,甚至用鞭子抽打他們。

原文在說明孩子受到的懲罰時,使用的是過去分詞的排比結(jié)構(gòu),體現(xiàn)的是西方人的客體思維,而以中國人為代表的東方人在認識事物時更喜歡從主體出發(fā),傾向于描述個人行為及與他有關(guān)的聯(lián)系[11]。譯文2注意到了這種差異,采用逆序法把原文翻譯成主動語態(tài),組成謂語動詞的排比,比起譯文1更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這樣的翻譯也更有助于實現(xiàn)譯文讀者和原文讀者反應(yīng)的一致。

(五)增詞法

例1:Problems, depending upon their nature, evoke in us frustration or grief or sadness or loneliness or guilt or regret or anger or fear or anxiety or anguish or despair.

譯文1:問題,由其本質(zhì)所決定,喚起我們的沮喪、悲傷、悲傷或孤獨、內(nèi)疚或悔恨、憤怒、恐懼、焦慮、痛苦或絕望。

譯文2:問題,取決于他們的性質(zhì),往往會勾起我們的沮喪、悲傷、憂愁和孤獨,喚起我們的內(nèi)疚、悔恨、憤怒和恐懼,導致我們焦慮、痛苦和絕望。

英語原文是名詞排比,在句中做賓語,屬于SVOO結(jié)構(gòu)。譯文1直譯英語句子結(jié)構(gòu),不符合中文表達習慣。因為中文句子里常有幾個動詞的情況,譯文2增譯了兩個謂語動詞“勾起”和“導致”,對原文進行切分,組成動詞和名詞排比結(jié)構(gòu),邏輯思維更加嚴密、清晰。

例2:By this I mean let us teach ourselves and our children the necessity for suffering and the value thereof, the need to face problems directly and to experience the pain involved.

譯文1:我的意思是,讓我們教育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受苦的必然性和價值,教育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直面問題和體驗苦難的必要性。

譯文2:我的意思是,讓我們教育自己和孩子苦難的必要性和價值,以及直面問題和體驗苦難的必要性。

原文作者用and連接the necessity…,the value…和the need…三個排比項,是語言組織形式,目的是追求行文的簡潔。譯文1增譯“教育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強調(diào)共情效果,是對作者本意的誤解。譯文2只增譯謂語“教育”,思路清晰,與作者使用排比的目的一致。

(六)減詞法

例1:Fearing the pain involved, almost all of us, to a greater or lesser degree, attempt to avoid problems. We procrastinate, hoping that they will go away. We ignore them, forget them, pretend they do not exist. We even take drugs to assist us in ignoring them, so that by deadening ourselves to the pain we can forget the problems that cause the pain.

譯文1:我們幾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害怕問題帶來的痛苦,試圖避免出現(xiàn)問題。我們拖延,希望他們會離開。我們忽略他們,忘記他們,假裝他們不存在。我們甚至服用藥物來幫助我們忽略它們,這樣通過使自己沉溺于痛苦中,我們可以忘記導致痛苦的問題。

譯文2:因為懼怕痛苦,所以我們幾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害怕問題,試圖避免他們。我們拖延,希望他們離開。我們忽略,假裝他們不存在。我們甚至吸毒,妄想借“毒”消愁。

該文段陳述的是人們回避人生痛苦的方式。譯文1能把原文的行文思路譯出來,但行文拖沓、累贅,掩蓋了作者的真實意圖——說明人們?yōu)榱嘶乇芡纯啵扇∥:υ絹碓酱蟮姆绞?。譯文2采用排比結(jié)構(gòu),表達凝練,強調(diào)準確,凸顯作者的寫作意圖。

例2:They are impulsive, and their impulsiveness spills over into their social life as well. They get into frequent fights, they become involved with drugs, they begin to get in trouble with the police.

譯文1:他們很沖動。他們的沖動也影響到了他們的社交生活。他們參與打架,他們卷入毒品,他們開始和警察發(fā)生沖突。

譯文2:他們很沖動。他們的沖動蔓延到社交生活。他們經(jīng)常打架、涉毒,和警察斗狠。

原文第二句的排比結(jié)構(gòu)突出動作“get into…”,“become involved with…”和“begin to get in trouble with…”,形式生動,轉(zhuǎn)譯成漢語排比句時也應(yīng)關(guān)注這些動作的形象性。譯文1以直譯的方法保留了原來的句子排比結(jié)構(gòu),但重點不夠突出。譯文2采用減詞譯法,把句子的排比轉(zhuǎn)譯為短語的排比,更加符合漢語表達習慣。

英漢寫作存在眾多的修辭手段,它們相似而不相同,即使名稱相同的修辭手段它們的功能和用法也不盡相同。英語中的Parallelism具有中文排比修辭和語法組織的雙重功能,是作者思想和語言風格的體現(xiàn),同時也是英語寫作常用的語言組織形式。對于Parallelism的漢譯,譯者應(yīng)予以足夠的重視,應(yīng)在翻譯前對源文本的功能進行深入解讀,并在英漢翻譯中描寫出它們的異同,努力提高原文讀者和譯文讀者反應(yīng)的相似性,實現(xiàn)功能對等的目的。

猜你喜歡
排比句譯文原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從“四計歌”學排比
排比句
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
小議如何借導讀寫美句
奇妙的排比句
譯文
永新县| 美姑县| 肃宁县| 巴彦淖尔市| 于都县| 阿拉善右旗| 浙江省| 天祝| 虞城县| 白朗县| 无极县| 建德市| 荣成市| 西乌珠穆沁旗| 神木县| 永春县| 六安市| 章丘市| 聊城市| 河源市| 留坝县| 德令哈市| 永昌县| 剑阁县| 射阳县| 沁源县| 渭南市| 沅陵县| 太仆寺旗| 玛曲县| 恩施市| 同德县| 武平县| 蒙自县| 颍上县| 岳阳县| 凤冈县| 怀安县| 南开区| 长白| 阿图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