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釗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課本中,對第三章《細胞的基本結構》部分,一直按照教材的順序來進行講解,也就是先講細胞膜的成分及功能,再講細胞器的分工與協(xié)調配合,最后講解細胞核的功能和結構。但是在平時的授課中發(fā)現采用這樣的方式講解,非常容易和第四章內容發(fā)生知識的重合或間斷,導致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出現盲點。比如,忽視第四章第二節(jié)《流動鑲嵌模型》的相關內容;進行第四章第一節(jié)《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內容時,需要復習細胞膜的相關知識點。導致學生學習時間的不充分利用,且兩部分的相關習題重合率較高。
所以,在進行該部分內容的講解時,我改變了授課順序:先講解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再講解細胞器的分工與協(xié)調配合;最后講解細胞膜的成分組成、功能并附帶講解第四章第二節(jié)流動鑲嵌模型的相關內容。
按照這樣改變方式授課順序,經過課堂創(chuàng)新改革對比實驗,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對比發(fā)現改變授課順序后的講解可以節(jié)省學生的時間,有效的利用課堂,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容易構建,知識點的記憶也可以明確化、條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