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相愛的男女高高興興到民政部門登記結婚,結果被告知:女方已結婚5次,并且這5次婚姻同時保持著“正常婚姻狀態(tài)”。該女士從此踏上了艱難地證明“那個‘我不是我”、撤銷5次莫名其妙的婚姻的道路。
“雖然我領證歷經艱辛,但遲到的‘紅本本終于還是來了?!?020年11月16日,被冒名5次登記結婚的尚女士終于領到了真正屬于她的結婚證。至此,這起備受公眾關注的離奇“未婚女子五次被結婚案”終于案結事了。
五次“飛來”婚姻
2019年12月10日,尚女士與男友前往所在地婚姻登記處辦理婚姻登記時,婚姻登記機關發(fā)現(xiàn)尚女士在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間,與5名男子分別在山東鄒城、河北定州、河北圍場、安徽界首、江蘇如東登記結婚,故婚姻登記機關拒絕為尚女士辦理結婚登記。
尚女士一頭霧水,她根本不認識和她登記結婚的5名男子,也從未去過這5個地方。她和男友向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一再解釋她從未結過婚,可是系統(tǒng)清清楚楚記載了她的5次“婚史”。更讓尚女士感到生氣的是,登記部門的工作人員還暗示男友,要謹慎戀愛交友,別輕易把彩禮、房產等給尚女士。
很顯然,工作人員把尚女士看成了騙婚人,幸好男友沒有懷疑她。而尚女士5次結婚登記信息集中在2004年和2005年,可那兩年,她一直待業(yè)在家,沒有出過遠門,身份證也沒丟過。
但登記處工作人員仍然拒絕辦理,尚女士和男友既氣憤又委屈,一時又覺得束手無策。尚女士從此踏上了艱難地的證明“那個‘我不是我”、撤銷5次莫名其妙的婚姻的道路。
后面的“劇情”并不順利——就像此前,不管是“被前科”“被吸毒”“被結婚”還是“證明這個人不是我”“我沒做過”,糾錯、扯皮的時間往往都是以“年”計算。當事人不僅面臨種種工作生活不便、遭到無端指責,而且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尚女士的故事也是照著這個路子發(fā)展的——分別到這5次婚姻男方的所在地查詢、報案;其中兩次結婚登記經當?shù)卣{查后被直接撤銷;對拒絕撤銷的三地分別提起行政訴訟,直到2020年11月16日,尚女士終于解除了5次“飛來”婚姻,跟男友辦理了結婚證。
工作人員是否盡到審查義務
“尚女士的遭遇并非個案?!北本┦懈吲螅〒P州)律師事務所律師韓巧紅介紹,他們通過搜集整理,在全國共發(fā)現(xiàn)289件冒名結婚訴訟案,其中有30件被法院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駁回。
根據(jù)我國《婚姻法》的規(guī)定,男女婚姻登記必須雙方親自到場,在其中一方的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即可,同時必須提供本人戶口簿、身份證證件和證明等材料?;橐龅怯洐C關應當對這些證件、證明材料進行審查,然后決定是否予以登記。
在安徽界首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查詢當年“尚某某”與尹某某的登記照片,一致認定,照片上的“尚某某”并不是在場維權的尚女士。那么,十幾年前,相關婚姻登記處的工作人員對于“人證合一”是否盡到了審慎、充分的審查義務呢?
更正的路何以如此艱難
沒丟過身份證、沒欺騙任何人的感情和財產、沒觸犯過法律,甚至此前沒踏進過婚姻登記機關半步,尚女士憑什么被折騰,被要求證明這證明那,一路維權、訴訟?
北京高朋(揚州)律師事務所首席顧問夏澤民指出,尚女士作為被侵權者,并不是違法婚姻登記行為的行政相對人,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不應當要求其參加到行政或民事訴訟中去。假如一個人被結婚50次,難道要跑遍全國打官司?
此番事件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是,就算被結婚,為何被結婚5次?后面那4次登記實質上已經構成了重婚,為什么各地沒有發(fā)現(xiàn)?
客觀原因,可以歸結為2004年、2005年,婚姻登記情況還沒有實現(xiàn)全國聯(lián)網,甚至省內的、市內的聯(lián)網都未實現(xiàn)。彼時,在山東結婚之后再去山西登記或者其他省份登記,都并非難事。
那么,今天這個婚姻登記全國聯(lián)網的工作做得如何了?民政部相關負責人在今年10月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將推動婚姻登記管理信息系統(tǒng),全國聯(lián)網互通和功能完善。
公民個人信息被冒用、濫用的典型個案
在互聯(lián)網、大數(shù)據(jù)無處不在的現(xiàn)實語境下,技術真的是壁壘嗎?
尚女士的問題是解決了,但還有不少疑問待解。除了安徽界首那次“被結婚”疑似有人冒名騙婚之外,其他幾次究竟是如何實現(xiàn)的?是有人合伙騙婚、一條龍騙婚,還是其他原因?尚女士的身份一再被冒用,其他人是否也可能面臨類似情況而尚未發(fā)現(xiàn)?婚姻登記信息全國聯(lián)網大數(shù)據(jù)能否助力更多“被結婚”“重婚”被及時發(fā)現(xiàn)、糾正?
“事后的補救、糾錯是一方面,源頭上的攔截更為重要。”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何海波表示,這起令人匪夷所思的“未婚女子五次被結婚案”,是公民個人信息被冒用、濫用的典型個案。本案也再次提示了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要性和公權力機關應當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數(shù)據(jù)時代下,個人信息不當采集行為增多、個人信息泄露現(xiàn)象頻發(fā)、個人信息被違法使用的幾率增大。民法典將個人信息作為一種新型人格利益予以保護,即是立法對人民日益增強的個人信息保護需求的回應。要使法律規(guī)定發(fā)揮實效,政府有必要推進政府部門信息共享體系建設,構建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系統(tǒng),從根本上消除“被婚姻”“被法人”“被欠債”“被違法犯罪”等亂象。
法律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不讓無辜的人躺槍,不讓躺槍的人付出巨大的維權、糾錯成本和代價,同樣是公平正義的應有之義。
(《工人日報》2020.12.1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