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
2020年1月15日,小年前兩天,我回到鄉(xiāng)下準備過年,發(fā)現(xiàn)周圍開始慢慢地發(fā)生變化。媽媽說大街上開始有人戴口罩了,藥店的口罩都被搶空了,淘寶上口罩都斷貨了我聽著這一切,有點懵。這次疫情真的比想象中嚴重很多,我一直在后悔那天為什么在藥店門前猶豫了許久,最后還是沒有進去買口罩。
“公公,你莫切鄉(xiāng)下別得處走腳哈(爺爺,你盡量不要去串門哈)!”大年初一,我囑咐著爺爺。爺爺一直很勤勞,喜歡種菜砍柴,最大的樂趣就是逢年過節(jié)去他的老朋友老親戚家串門,我怕他不知道疫情的危險一如既往地去拜年?!皶缘美?!”爺爺朝我憨實地笑了。
在面臨這種突然的災(zāi)難時,人們總會希望自己的親人平安無事,又有什么會比這更重要呢?當(dāng)爸媽說到不用急著去舅舅家拜年的時候,媽媽還稍有不屑地說,等大年初四左右就應(yīng)該好多了,到時候再去拜年。爸爸是個性子急的,“你曉得什么嘞,現(xiàn)在武漢有多嚴重?上面(政府)都建議不聚會少出門,你可不要添亂撒?!?/p>
鄉(xiāng)下不缺物資,有圈養(yǎng)的雞鴨,也有別處農(nóng)戶販賣的豬肉,蔬菜更不用提,滿園子遍是。在我們家鄉(xiāng)過年,相比餃子,吃餛飩才是常態(tài)。除夕吃完年夜飯后,一家人就會洗好手坐在桌前,爺爺先把肉末切得極碎,然后拌好餡兒,交給媽媽奶奶包餛飩,留到第二天一早下湯吃。往常都是媽媽年三十去菜市場買好餛飩皮,今年卻不太行。爺爺見我實在饞得很,又好不容易才放假回家一次,便決定自己做一次餛飩皮。
爺爺先是和鄰居大爺一起去砍木頭,砍木頭也是有講究的。村莊后有一座小山,山上的植物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也略有不同,若是砍柴火,在半山腰下挑些易燃好砍的就行,可要是做搟面棍,就得爬到山的中上部,專挑那些結(jié)實有年頭但又不算太老的樹,砍完后用一輛長長的三輪木板車運下來。爺爺在心里估摸著搟面棍的大小,用斧頭截出一段,再拿刀慢慢削成搟面棍。準備好面粉、堿、清水等材料后,爺爺先是加水和面,再一遍又一遍用手揉成大面團,靜置半小時左右,用搟面棍邊壓邊撒上一層淀粉,搟出一塊大大的面皮后,用刀沿著搟面棍切成一片片餛飩皮。爺爺?shù)氖终坪穸螅直橱詈谇也紳M褶皺,正是這雙手,給我做出了皮薄又好吃的餛飩。
“恰包面嘍(吃餛飩嘍)!”爺爺把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端了過來。吃著餛飩,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雖然疫情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不便,卻讓我久違地體驗到了村民們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我們還照習(xí)俗把餛飩分盛在幾個碗里,放在周圍鄰居家門口,鄰居吃完看碗底便知道是誰家送的了(我們村里各家碗底都印著主人的名字)。
閑適的午后,不少老人倚靠在竹椅上享受著陽光,簡陋的院子里有幾只雞“咯咯”地邊叫邊走,廣播里時不時傳來村長大爺不甚標準的普通話,一遍又一遍強調(diào)疫情下的規(guī)章制度。雖不能串門,但卻在無意之間增加了我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一家老小久違地坐下來聊聊家長里短,尤其對老人來說,能和兒孫們多待一會兒,甚至能一起打打牌,這簡直是平時想都不敢想的。
雖然外面“狂風(fēng)暴雨”,我們村反倒像是一個穩(wěn)定安全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家家戶戶都能自給自足,應(yīng)付疫情是綽綽有余了。
對我來說,唯一不太方便的是上網(wǎng)購物,大部分快遞早已停運,村口也被大卡車攔著,每天輪班換人不讓陌生人進村。不止我們這里,全國各地似乎都在實施類似的措施,和姐妹們吐槽生活不自由的同時,我的心里竟也多了一絲保障。
但我也不是天天都在家悶著。有時清晨六七點起床,空氣特別新鮮,我會戴上口罩在村里遛一遛。在河橋上見四處無人,便會把口罩拉下來,大口呼吸著略帶冰涼的空氣。偶爾有大伯趕著自家牛走過田埂,或有農(nóng)戶在已收完稻子的田地里拾掇著什么,此情此景足以安定心靈。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確診人數(shù)增加又減少,村里原先在外地務(wù)工的人計劃著重新出去賺錢,我也在家開始了網(wǎng)課。
寒冬漸漸結(jié)束,陽光日益變得耀眼,田埂上的野草都冒了出來,春天終于來了。有些人熬過了工作以來最長的一個假期,有些人享受了與家人最長的一次陪伴。
這個春天,雖來遲而終至矣。
責(zé)任編輯:曹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