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煜
柴靜用她的《看見》,讓我們“經歷”了一次非典和汶川大地震,明白了“華南虎事件”令人啼笑皆非的始末。白巖松用他的《白說》,讓我們與時政、教育、改革、音樂等多個領域的人物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但是今年的記者節(jié),我不想寫英姿颯爽、光鮮亮麗的電視臺記者,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位已逝的戰(zhàn)地記者魏巍的故事。
對于這個名字,你或許感到有點陌生,但是你一定聽說過一篇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作為被派往前線的部隊文化工作者,魏巍曾于1950年到1958年間,3次奔赴朝鮮,《誰是最可愛的人》就是他作為戰(zhàn)地記者,從朝鮮戰(zhàn)場歸來后所著的一篇報告文學。今年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70周年,我們沒有經歷過戰(zhàn)爭的硝煙,也沒有直面過殘暴的敵人,可是我們依然能通過這篇文章體驗那場持久的戰(zhàn)爭,了解我們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是魏巍親赴前線的采訪和見聞,讓我們這些吃著漢堡,喝著牛奶的孩子知道了另一種生活——一口炒面一口雪;明白了解放軍叔叔“嚴肅”“刻板”的面孔后,沖入火海,冒死救出朝鮮兒童的英勇無畏;看到了官兵用血肉之軀拼死抵抗,打敗了美軍無數(shù)次進攻……
經歷生死的魏巍回國后比常人更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散步時看到路邊有拳頭大小的煤塊,他會彎腰撿起來扔在煤堆里,因為他知道那是煤礦工人從地下挖出來的,那是他們的血汗。他也會領著自己的子孫,讓他們看塔吊上的工人,告訴他們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
魏巍,可敬可愛!作為當年的戰(zhàn)地記者,他向全世界展示、贊美、歌頌了朝鮮前線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是他,讓世人傾聽這些聽不見的聲音,感受這些看不見的存在。他的每一個特寫都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倍加珍惜身邊平凡的幸福。
指導教師? ?李?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