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宗健
紫砂陶刻就如同書法繪畫的老師從原本揮墨作畫的紙上搬到了紫砂器的表面,而與在紙上作畫的最大區(qū)別就是紫砂器的造型很多都不是規(guī)則的形狀,比如圓器或者筋紋器,壺身表面自帶弧度,這就要求老師要有非常深厚的基本功,這樣在壺身表面所畫出來的作品才能真正符合這件紫砂器。
制壺師在制作作品的時候也會考慮到刻繪的問題,所以有很多的紫砂壺的造型上會留有大的面供老師在上面進行裝飾,比如“曼生十八式”中的作品便是代表,每把壺都留有適合刻繪的大面供老師進行刻畫。
紫砂壺的器型大概分為光素器、方器、筋紋器、花器。那其中的方器便是多數(shù)適合在其表面進行裝飾,因為方器是有很多的泥片拼接而成,每個泥片都很平整,每個泥片也就是一張可以書寫繪畫的紙,老師可以在上面很方便地進行書寫刻繪。除此之外,紫砂花盆的裝飾也是非常多的。古代文人雅士喜歡養(yǎng)花,紫砂花盆便是非常受追捧的,在花盆上刻上自己喜歡的詩句或者畫面。古代有“一盆二景三幾架”這樣形容花盆的重要性,也能看出盆景藝術的重要地位。
根據史書記載,紫砂器皿的出現(xiàn)最早是在北宋時期,而興盛于明清直到近代。紫砂花盆的出現(xiàn)約在明朝中期,從現(xiàn)存的紫砂壺盆可以作證,明朝中期紫砂壺盆已經出現(xiàn)在達官貴人之家,而在明朝的遠洋貿易中紫砂花盆已經開始銷往歐洲等地。在清代的時候一些文人雅士和富商更是玩盆高手,經常將自己所有的紫砂花盆放在一起進行比賽,他們以覓得宜興上等紫砂花盆為快。
紫砂陶刻特別重視表現(xiàn)形式、內容、陶刻技法和技巧的表現(xiàn)。在不斷的紫砂陶刻的實踐中我們慢慢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的紫砂陶刻作品都是包含有:文學素養(yǎng)、深厚的繪畫書法功底、自身所帶有的人格氣質,還有就是對整體的設計布局。紫砂陶刻不僅是形態(tài)的表現(xiàn),更是意蘊的展示,優(yōu)秀的陶刻作品它所表達的是一種具有生命力的靈魂共振。
明清時期,隨著飲茶文化的變化,散茶風行天下,紫砂壺作為當時盛行的紫砂茶器登上了主角的位置,隨著當時文人階層的興盛,那些喜愛紫砂的文人雅士也是在紫砂器上找到了一個可以表現(xiàn)的窗口,在紫砂器表面的裝飾可以滿足他們追求書法繪畫藝術和鐫刻的藝術趣味,隨著紫砂的影響力不斷的擴大,有更多的書法家、金石家、陶刻家也加入進來,在紫砂器表面題詩作畫,然后再刻繪在上面,也是紫砂壺所獨有的,后又有“壺以字貴,字隨壺傳”的說法。
紫砂花盆作為紫砂器中的一種,深受文人的喜愛,本篇所提到的方形小花盆也是經過了多次的改良設計,憑借老師多年的經驗對花盆進行修改和優(yōu)化,合理地調整花盆的上下布局和寬窄度,讓其極具又美觀又具有實用的雙重特性,尤其底部做了束口的處理變化,棱線從上到下延伸至盆地,整個盆邊呈現(xiàn)一個平滑的弧度,中間高向四周慢慢變低,這樣也使盆面的裝飾能夠更加的突出和有層次感,方中帶圓,可謂是煞費苦心。
盆面刻繪的是一個祥獅的畫面,祥獅寓意吉祥,深受人們的喜愛。作為古代鎮(zhèn)宅的吉祥物來說,在盆面刻繪祥獅更加地貼合生活,又有一種喜慶之感。祥獅畫面位于左上部的布局使整個畫面也不呆板,表現(xiàn)出刻繪的深厚的繪畫功底和美學功底。
紫砂陶刻不僅是一個裝飾的手段,他的表現(xiàn)方式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得特立獨行,更多的題材運用在了紫砂陶刻上面,展現(xiàn)一種濃濃的生機。他的藝術價值和人們的生活相結合,更加地感動人心,給人以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