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芳 李靜
【摘要】非法集資類案件近年來呈高發(fā)態(tài)勢,呈現出涉案數額大、時間久、受害人數多、刑民交叉繁復、涉案資金追回難等特點。如何正確把握非法集資的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從程序上厘清刑民交叉案件處理規(guī)則,統(tǒng)一證據收集要求及犯罪數額計算標準,明確涉案財物、追繳和處置主體認定范圍等是當前人民法院在審判此類案件時面臨的困境。
【關鍵詞】調查取證;民刑交叉;涉案財產處置
一、非法集資案件現狀及特點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數量明顯增加,大案要案頻發(fā),對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國家金融秩序和社會穩(wěn)定造成了嚴重危害。通過對焦作市兩級法院2014—2018年審理案件的數據進行分析發(fā)現,一審案件數2014年17件,2015年38件,2016年38件,2017年65件,2018年36件,嚴重損害了群眾利益,影響了社會穩(wěn)定,其特點主要表現如下:
(一)被害人數多,涉案金額大,跨區(qū)域犯罪情況突出
與一般經濟犯罪相比,涉眾型經濟犯罪往往涉及到為數眾多的被害人,涉案群眾少則上百人,多則幾千人,甚至上萬人,同時該類犯罪涉案數額往往特別巨大,案件涉及多個省、市、區(qū)。其中非法集資類犯罪高發(fā)且特征明顯,如2017年河南省焦作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廉金枝等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一案涉案金額高達78億元,涉及集資人數2.6萬人。另外,隨著網絡的發(fā)展和普及,涉及地域越來越廣,跨區(qū)域犯罪現象日益凸顯,發(fā)案領域從傳統(tǒng)領域向新興領域擴大,發(fā)案地區(qū)也由單一地區(qū)向多個地區(qū)擴展。
(二)調查取證難度大
涉眾經濟犯罪往往持續(xù)時間長,區(qū)域范圍大,涉及人數多、金額大,案情十分復雜,取證工作十分困難。案發(fā)后,犯罪嫌疑人還往往通過銷毀會計賬冊、憑證以及電子數據等重要證據,導致能夠反應原始真實信息的電子數據、書證缺失,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告人和被害人言辭證據的準確性越來越差。2014—2018年焦作地區(qū)共受理一審刑事案件25137件,補充偵查案件數共計516件,補充偵查案件占比2.05%。2014—2018年焦作地區(qū)共受理一審非法集資案件193件,補充偵查案件數53件,占比高達27.46%,由此可見,非法集資案件的退偵率遠遠高于普通刑事案件。
(三)涉案贓款贓物的處理困難多
非法集資案件往往呈現出牽涉面廣、矛盾深、利害關系人多、處理難的特點。在案件辦理中最為重要、最為現實的問題不是定罪量刑問題,而是涉案財物權屬性質的認定與處置問題。它既關系到集資參與人切身利益,影響社會穩(wěn)定,也關系到涉案財物如何依法處置、分類處置,以最大限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四)審判機關信訪壓力大
首先,對于此類案件,集資參與人、社會輿論密切關注,給辦案帶來很大壓力;其次,由于這類經濟犯罪案件大多數贓款被揮霍或者去向不明,部分集資參與人沒有其他獲得救濟的途徑,往往采取拉橫幅、喊口號等方式聚集于政府、法院門口,集體上訪、群體性事件時常發(fā)生。
二、刑事政策下非法集資案件認定標準
在司法實踐中,為了指導打擊非法集資犯罪的認定和法律適用,在2010年12月和2011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分別頒布了《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為《非法集資刑案的解釋》)和《關于非法集資刑事案件性質認定問題的通知》;在2014年3月和2019年1月,“兩高一部”又聯合頒行了兩個“意見”,即《關于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關于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由此形成了我國打擊非法集資犯罪的司法解釋體系。在這些專門性司法解釋中,非法集資被確定為一個罪名體系,它包括以下7個具體的罪名:集資詐騙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欺詐發(fā)行股票、債券罪,擅自發(fā)行股票、公司、企業(yè)債券罪,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非法經營罪。實際上,刑事司法工作中非法集資類犯罪主要有集資詐騙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兩個罪名。雖然兩罪都表現有非法集資的性質,較易混淆,但仔細分析,兩者還是存在本質差異,各有特征和構成要件。首先,區(qū)分當事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同于集資詐騙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次,區(qū)分兩罪的行為方式,不同于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以詐騙方法為構成要件。最后,從客體上看,不同于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除了危害國家金融管理秩序外,還侵害了公私財產權益。一般情況下,司法實踐中將以下行為認定為集資詐騙行為:集資后不用于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用于生產經營活動與籌集資金規(guī)模明顯不成比例,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肆意揮霍集資款,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攜帶集資款逃匿;將集資款用于違法犯罪活動;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返還資金;隱匿、銷毀賬目,或者搞假破產、假倒閉,逃避返還資金;拒不交代資金去向,逃避返還資金等。
三、非法集資案件疑難問題的對策研究
(一)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健全溝通協作機制,形成打擊合力
建立健全與相關行政監(jiān)督部門之間的信息通報制度,對于將來可能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的案件,相關部門及時通報案件信息,以盡早熟悉案情,掌握案件處置的原則要求。加強和跨地區(qū)審理案件法院的協調,對被告人在其他地區(qū)審理的民事案件中存在涉案財產的,積極溝通協調,妥善處理。
(二)加強和完善裁判規(guī)范
最高法院、最高檢、公安部、銀監(jiān)會等部門加強研究論證,根據實際情況共同制定規(guī)范性文件,解決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實體和程序中的突出問題,包括立案階段證據材料審查、司法審計報告審查、證據審查、單位犯罪的認定、財產權屬認定、犯罪性質認定等,進一步加強對辦理此類案件的指導,引導偵查、起訴工作的方向,加強與公安、檢察機關的聯系,就案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溝通、協調,把問題解決在偵查、起訴階段。
(三)妥善處理刑民交叉案件
已經進入民事執(zhí)行程序的民事案件,如果被執(zhí)行人涉嫌非法集資犯罪或者被申請執(zhí)行的財物屬于非法集資犯罪案件涉案財物的,應裁定中止執(zhí)行,及時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對于經偵查確屬非法集資涉案財物的,將涉案資產移交公安機關,對于不屬于非法集資涉案財物的,由法院繼續(xù)執(zhí)行。
(四)進一步強化涉案財產的審查認定和判決
在辦理非法集資案件時依法審查案件涉案財產權屬,在開庭審理中,設立專門環(huán)節(jié)、就涉案財產情況進行法庭調查,充分聽取公訴機關、被告人、辯護人的意見,通知與涉案財產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參加庭審,聽取其意見。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在判決中寫明名稱、金額、數量及處理方式;對于尚未追繳到案的違法所得在判決時應明確追繳或退賠金額。
(五)將破產清算程序引入案件資產處置工作中
非法集資案件涉案資產處置中,涉及公司的,建議走破產清算程序,堅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在政府的主導下進行統(tǒng)一處置,形成一般性的處置程序:成立專案組—制定處置方案—公告取締—債權債務申報登記和確認—資產負債審計和資產評估—資產清收、保全和實物資產的變現—集資款項清退。其中,資產審計由專案組指定或聘請中介機構進行,所清理的資金則按人身損害賠償中的醫(yī)療費用—設定抵押債權—刑事退賠、其他民事債務—罰金—沒收財產的順位予以處理。這樣,既有法律依據,能避免非吸案件涉案財物處置出現遺留問題,也能快速高效地推進涉案財物的處置。
(六)發(fā)揮轄區(qū)內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作用
推動整合各地、各有關部門信息資源,實現互聯互通和交換共享,向社會提供信息查詢服務,并依法公開公示信息。對公開審理的此類案件要提前向社會公布開庭審理時間,便于民眾參加旁聽;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公開裁判文書,保證廣大民眾的知情權;對涉案財產的追繳情況實時公布、實時答疑,努力做好矛盾化解、社會穩(wěn)定工作。
四、結語
非法集資案件的審判工作艱巨復雜,無論是實體方面還是程序方面都給司法實踐帶來了新的考驗,這就需要辦案人員不斷探索總結,提高自身的辦案能力,妥善解決審判中的各類疑難問題,推動非法集資案件審判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魏東,李勤,鐘凱,李紅.非法集資犯罪案件司法實務問題研究:主要基于四川省德陽市調研情況的分析報告社會學視野中的司法[N].北京.法治研究,2016.
[2]陳興良.刑民交叉案件的刑法適用[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9(02).
[3]鄭赫南.重拳打擊非法集資犯罪,幫群眾守好“錢袋子”[N].檢察日報,2019(01).
[4]王冠.河南非法集資的現狀、特點及其打防對策[N].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2017(06).
[5]莫紅.破解刑民交叉司法困境的現實路徑:以非法集資類案件為視角[J].法學,2018(10).
[6]廖天虎.論我國非法集資案件處置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刑事政策視角的分析[N].學習論壇,2017(02).
[7]司偉攀.非法集資犯罪若干問題研究[N].法律適用,2017(5).
(作者單位: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