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玲 羅眾賀
一、品種
目前,南樂縣洋香瓜栽培品種主要為改良型,有伊麗莎白、狀元等,其中,狀元由中國臺灣農(nóng)友種苗公司生產(chǎn),其品質(zhì)較好,產(chǎn)量較高,可接3個瓜,并且質(zhì)量依次提高。
二、茬口安排
(一)一茬
2月中旬育苗,4月初定植,5月中旬開始收獲,6月中旬收獲完畢。
(二)二茬
4月下旬育苗,6月初定植,7月下旬開始收獲,8月上旬收獲完畢。
(三)三茬
11月上旬育苗,12月中旬定植,翌年3月收獲完畢。
三、對環(huán)境的要求
(一)水分
相對空氣濕度在50%~60%。
(二)溫度
緩苗期白天應保持溫度在25~32 ℃,夜間不低于20 ℃,以促進緩苗,5~7 d后,可適當通風排濕。洋香瓜的整個生長期間,白天溫度應控制在35 ℃左右,夜間18 ℃左右,不能低于10 ℃,晝夜溫差控制在15 ℃左右,這樣有利于降低洋香瓜夜間的營養(yǎng)消耗,提高果實含糖量,提高植株抗病性。
四、澆水施肥
洋香瓜的生長期應嚴格控制澆水,定植時澆足定植水,抽蔓期澆1次水,一般澆4次水即可滿足洋香瓜的生理需要。膨瓜水澆水量不可過大,以免引進病害的發(fā)生。澆水配合追肥同時進行。定植前施足底肥,一般每667 m2施熟雞糞4000~5000 kg、餅肥70 kg、磷酸二銨50 kg、硫酸鉀20 kg。洋香瓜在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中生長,可提高果實口感和品質(zhì)。管理過程中要及時補充鉀肥,保證果實的正常生長。膨瓜期結(jié)合澆水,每667 m2可追施硫酸鉀12 kg,也可用2%過磷酸鈣加0.3%硫酸鉀溶液與0.3%磷酸二氫鉀交替噴施,7 d噴施1次,連噴2~3次。另外,在膨瓜期,每667 m2可葉面噴施0.2%硼砂水溶液25 kg。
五、整枝
采用分蔓栽培法,主蔓25~30片葉時摘心,選留主蔓第12~16片葉發(fā)生的子蔓,作為結(jié)果蔓。春季低溫期,結(jié)果蔓多在主蔓第12~15節(jié)上,連續(xù)留3條,瓜前各留2片葉摘心,其他子蔓或?qū)O蔓全部摘除。結(jié)果后,可摘除主蔓基部的老葉,以利于通風。整枝摘心,都應在晴天進行,并噴灑農(nóng)用鏈霉素防止傷口感染。
六、人工授粉,套袋生產(chǎn)
大棚內(nèi),洋香瓜一般采用人工授粉,這樣座果率高,授粉時間為09:00—10:00。授粉7天后,選擇果形端正的留下,其余的果蔬摘掉?;ㄆ谌粲龅蜏仃幱?,冷空氣來襲時,可在雌花開放當天或開花后2~3 d,用孕果素(復合形強力座果靈)施入瓜胎,或用微型噴霧氣均勻噴瓜胎,提高座果率。為提高洋香瓜的品質(zhì),當幼瓜鴨蛋大小時進行套袋,選用無公害蔬菜生產(chǎn)專用塑料袋。套袋后可明顯防止果實感染角斑病、枯萎病,同時,還可以降低果實上的農(nóng)藥殘留量,使果實表面更加細嫩光滑。當幼瓜長到0.25 kg時要用網(wǎng)袋吊瓜,并固定在竹竿或支柱的橫拉鐵絲上,以防瓜蔓折斷及果實脫落。
七、病蟲害防治
保護地洋香瓜,特別是重茬瓜,因溫室內(nèi)高溫高濕、空氣流動小,容易導致蔓枯病細菌性角斑病、炭疽病的發(fā)生。應注重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施用,保證營養(yǎng)的平衡和全面供應。同時,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jié)合”的原則,在種子處理、育苗營養(yǎng)土配制、溫室土壤消毒及日常田間管理等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中注重消毒滅菌,加強病害的預防工作。
防治白粉病可噴施40%硫磺懸浮劑或粉必清,2%武菌素等。防治蔓枯病可噴施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細菌性角斑病,可在發(fā)病初期噴灑47%加瑞農(nóng)可濕性粉劑700倍液。防治炭疽病可噴施10%苯醚甲環(huán)唑(世高)水分散劑1000倍液或2%抗霉素水劑200倍液,隔7~10 d噴施1次,連噴2~3次。
蚜蟲或粉虱要重預防,可在溫室安裝30目的防蟲網(wǎng),以隔離害蟲,并將溫室內(nèi)及溫室周圍3 m內(nèi)的雜草清除干凈??稍跍厥覒覓鞙缪咙S板。防治時,可用敵敵畏煙霧劑或10%異丙威煙劑在密閉溫室內(nèi)熏蒸,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