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瓊萱
摘 要:我國教育制度改革以來,國家較為重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質量,主要是因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為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目前我國英語教學依然采用傳統(tǒng)式教學方法,這在較大程度上很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此將思維導向應用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不但能夠培養(yǎng)學生英語理解能力,而且還增加了學生英語理論知識儲備,這對我國英語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具有較大促進作用。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1-0-01
前言
我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在應用思維導向的過程中,可使學生擺脫傳統(tǒng)式教學方法,采用圖文并茂教學方式將教學中不同主題之間的關系有效表達。此外,思維導向在應用的過程中,能夠使教學主題與圖像顏色進行有效的結合,這對提高學生記憶力具有較大促進作用,可有效開發(fā)學生大腦潛力,同時為英語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也叫做心智圖,是20世紀國外心理學家首次提出,在實踐與理論方面使思維導圖得到較好的發(fā)展。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的思維表達方式,并在此過程中也是不同層面之間的交叉聯(lián)系。實質上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形工具,能夠對教學內容實施有效的分類,以此能夠對信息進行有效梳理,同時可保留一些關鍵內容。此外,思維導圖在應用的過程中,還可使學生全面掌握知識結構,以此有效獲取相關知識,一些學者認為思維導圖主要是將圖片與文字進行全面結合,刺激學生各種感官,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二、思維導圖理論基礎
1.知識可視化理論
知識可視化是一門新型學科,主要是通過視覺方法達到知識的傳遞,并在此過程中通過圖形方式進行知識體系的全面構建,也就是說知識可視化實質上是一種圖形工具,主要是將知識簡單化,通過圖形方式將知識呈現出來,激發(fā)學習者感官,有從而達到知識的學習與更新。知識可視化自身特點符合人類大腦生理機制,其中雙重編碼理論為知識可視化奠定了基礎。此外,理論基本原則是,若信息以語言與視覺形式同時出現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強化識別與記憶,主要是因視覺與語言編碼構成了記憶,兩種編碼能夠被單獨激活,兩者之間不可分割,互為影響。若知識通過圖形進行表達的過程中,能夠促進學習者積極思考。
2.左右腦分工理論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類對心理與大腦的研究逐漸深入,將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部分,美國心理學家做了“腦割裂”實驗,該實驗表明大腦不對稱性的“左右腦分工理論”,指出大腦有兩個半球并連接在一起構成一個整體,其中左腦主要是進行抽象思維,比如文字、理解以及語言等邏輯思維,右腦主要進行形象思維,比如創(chuàng)造力、圖像以及想象力等。若語言是邏輯思維工具,圖形就是可視化工具,思維在運行的過程中,可從一個中心逐漸向外延伸,思維單圖是大腦思維的外在表現,是一種有效的圖形工具。
三、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1.教學前的應用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預習是整個教學過程中較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對即將學習的知識進行有效的熟悉與整理,在整理的過程中能夠尋找自身所遇到的問題,這在較大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知識學習的針對性。在英語閱讀教學之前應用思維導圖,學生可以根據思維導圖對所學知識展開想象,以此提高對知識的關注度,并在此基礎上理清文章主題,以此降低對知識理解難度。除此之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將零碎的知識點進行整合,不但能夠使學生對舊知識點進行鞏固,而且還可對不同知識點進行整合應用,以此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2.教學中的應用
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學環(huán)節(jié)尤為重要,是整個教學中最為重要的部分,能夠使學生得到豐富知識。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采用引導的方式,采用不同閱讀方式完成各項閱讀任務,在閱讀教學之前,教師首先將準備好的問題提出,學生會在無形中帶著問題進行文章的閱讀,這在較大程度上能夠提高閱讀教學的針對性,以此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比如,教師在講解《Food and lifestyle》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讓對文章內容大概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對段落大意實施全面總結,同時自主勾畫出相關關鍵詞,這是制作思維導圖的第一步。教師再引導學生根據相關關鍵詞對原句實施有效的還原與拓展,同時把相關句子進行組合,以此使整個段落有效還原。此外,學生通過關鍵詞進行句子重組,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移情能力,以此使學生明白一些細節(jié)對整個事情實施全面還原。
3.教學后的應用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使學生提高綜合應用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首先需要提高學生獨到見解,這就需要在閱讀與文本學習基礎上實現,這在較大程度上能夠對新知識實施有效的擴展與內化,以此對知識進行全面掌握。此外,可以在課后設置“通過思維導圖復述提綱”任務,使學生將有限輸入轉化為無限輸出,以此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從而使知識進行內化,為提高學生思維的能力與表達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還可以在課后讓學生根據自身理解進行思維導圖的制作,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導圖進行寫作。除此之外,教師還能夠為學生提出一些相關性問題,再呈現出關鍵詞圖片,以此使學生自行繪制思維導圖,學生還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增加一些分支,以此使不同分支連成為一個思維整體。學生還能夠根據自己的愛好對不同分支涂上不同顏色,這在較大程度上能夠使思維導圖絢麗多彩,以此使層次更加分明,主題突出。
結語
綜上所述,將思維導向應用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能夠輔助學生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有效的整理與收集,以此使不同零碎知識有效地結合,并且在此基礎上將不同信息進行全面連接,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閱讀能力,這對我國英語閱讀教學未來發(fā)展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子慧.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11):63-64.
[2]林舒婷.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校園英語,2018(15):91-92.
[3]宗玉鳳.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8(61):132-132.
[4]陳飛飛.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