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躍明(婺源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
大堨,是個僅有50多戶人家的徽派小山村,與著名的風(fēng)景名勝區(qū)曉起毗鄰,距離婺源縣城大約五十公里。距離婺源的5A級景區(qū)江灣,也不過十來公里。清澈、平緩的梅溪水,是她不息而靈動的脈搏;終年青翠欲滴的青垓山,是她得以藏風(fēng)蓄氣的天然畫屏。這個迄今為止已延續(xù)了三十代生命的洪姓子孫聚居地,歷來崇儒重商,謙讓仁和。據(jù)說,在這個居住著宣歙觀察使經(jīng)倫公后裔的小山村,自從段莘官坑遷居到這里以后,已經(jīng)走出了好幾位達官顯貴、名儒巨賈。時至今日,這個始終與“青山綠水共為鄰”的偏僻村落,還有好幾位響當(dāng)當(dāng)?shù)娘L(fēng)云人物,有的甚至已經(jīng)揚名海外。
如果從下曉起村開始徒步,大約四十分鐘左右,就可以很輕松地走到大堨這個小家碧玉的山村。大堨村里,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筑,村莊的結(jié)構(gòu)和布局至今還保存得較為完好。整個村莊除了有一棟鶴立雞群的“洋樓”以外,其余的全都是傳統(tǒng)的徽派建筑——柱口屋。村莊依山而建,夾水而居。匯集眾多清冽山泉的梅溪水,從大山的更深處潺潺而來,寬平,恬靜,輕快,澄凈。飽經(jīng)滄桑的水埠和架在河面上的幾座新舊橋梁,將整個大堨的村容村貌幻化成一幅極富詩情畫意的“小橋流水人家”。
經(jīng)上曉起、嶺下等村溯流而上,溪邊的石板路,光滑可鑒,轍跡深深。一路緊隨的田野風(fēng)光,十分的清新可愛,怡人心情,令人腳步輕盈。婺源是書鄉(xiāng),生長在這里的每一棵樹、每一個村莊甚至每一塊石頭,都似乎蘊藏著濃郁芬芳的書卷氣息。就拿今天一路走過的村莊、河流來說,每一個村莊、每一條河流的名稱簡直就是一首詩,一首歌,雅得讓人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曉起、曉溪、蘆溪、荷田、箬坦、梅溪、溪迸等等,這些看似隨口道來的村名、水名,無一不折射出古婺源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和古代婺源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據(jù)說,大堨村原來的名字就是以河命名的,是叫“梅溪”而非“大堨”?!白詯坌旅泛茫袑ひ粡叫?。不教人掃石,恐損落來花”,梅溪,多么美麗的名字,怎么后來竟變成了俗不可耐的“大堨”了呢?原來,在不遠的青垓山上,古時候曾建有一座七層的高塔,后來因為年久失修,竟然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轟然倒塌了。當(dāng)?shù)氐霓r(nóng)民為了興修水利,改造農(nóng)田,也就就近取材,變廢為寶,將青垓山上倒塌的塔石,運到梅溪里筑堨(攔水壩)蓄水。因為堨是提取塔倒下來的磚石材料修筑而成的,于是人們便將村口的堨取名為“塔堨”。可是到了后來,堨名竟然鬼使神差地成了村莊的名字。再后來,又由于在本地方言中,“塔堨”和“大堨”是諧音,時間一久,以訛傳訛,于是乎昔日的“梅溪”變成了后來的“塔堨”,而后來的“塔堨”卻變成了的“大堨”。歷史的發(fā)展就是這么令人不可思議而又實實在在。
檉籽(也就是書上所說的山茶油),是大堨村的主要經(jīng)濟作物。整個大堨村,因為山多田少,自古以來除了讀書經(jīng)商以外,最看重的就是種植檉籽。一代一代地延續(xù)下來,大堨,已經(jīng)成為婺源縣重要的檉籽油(山茶油)生產(chǎn)基地之一。據(jù)了解,在正常的年份里,大堨村每年可收獲檉籽五十多萬公斤,人均可增收四千多元。又因為這里山高水碧,生態(tài)環(huán)境好,空氣清新沒有污染,因此大碣出產(chǎn)的檉籽油,一般都供不應(yīng)求。我們抵達大堨村的時候,也正值檉籽收獲的黃金季節(jié)。村里村外,田頭路間,還有那裸露的河床上,到處都曬滿了烏黑發(fā)亮的檉籽。村中的男女老少,無一例外都坐在太陽底下剝檉籽、篩檉籽、擇檉籽。整個村莊,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
沐浴著溫馨的暖陽,我們愜意地行走在村里的巷道上,細細地品味著大堨的和煦和豐美:靜靜流淌的梅溪河兩岸,全都是幾百年前用青石壘起來的石磅,非常牢固。每隔一段路,沿河都修有幾米、十幾米長不等的洗衣埠,村民們在河里洗衣洗菜,非常方便。清冽甘甜的山泉水,直接用水管從山上引到每一戶村民的家里,省去村民們不少肩挑手提之累。逼仄的巷陌,高聳的山墻,還有那古老的木樓、學(xué)堂,都如水洗了一樣潔凈。村頭那火一般熾烈的楓樹和海一般深沉的樟樹,相互穿插,相互糾纏在一起,紅中帶綠,綠里透紅,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非常賞心悅目。那幾近掉光葉子的板栗、柿子、米棗、梨樹等果樹,如同仙女散花一般,點綴在村里村外。雖然它們目前暫時沒有了婆娑的姿態(tài),但那屈曲盤旋的虬枝,和著那白墻鱗瓦,卻也是一道極富感染力的水墨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