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明
從20世紀中期開始,人的尊嚴概念進入了一系列的國際公約和政治宣言,標志著尊重人的尊嚴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項根本價值,也標志著人的尊嚴研究成為國際學界一項前沿性的研究內容。面對生命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及其對人類生活日益加深的影響,人的尊嚴成為維護人類內在價值,保護人類不受科技發(fā)展傷害的終極理論依據(jù)。生命倫理學的宗旨和使命就是保證將生命科技應用于人體時,能夠保護而不是破壞人的尊嚴。
然而,尊嚴這樣一個重要概念卻至今沒有得到明確定義。不同理論所表述的尊嚴概念可能截然不同,我們從未對于人的尊嚴的含義達成共識。在生命倫理學中,人的尊嚴常常被當作一個規(guī)范性的概念來使用,人們甚至可以通過援引人的尊嚴概念絕對地否定或者支持一項實踐,但是,人的尊嚴概念的規(guī)范性要求也始終沒有得到清楚說明。在當代的生命倫理研究中,人們對于尊嚴的規(guī)范性要求理解殊異,相反的或對立的觀點都能夠通過訴諸人的尊嚴而得到論證,這導致人的尊嚴概念在生命倫理研究中很難提供明確、具體的指導意見。
在人的尊嚴概念得到充分解析之前,任何訴諸人的尊嚴的論證都不是一種有說服力的論證。生命倫理研究亟需一個對于尊嚴概念的詳盡的、系統(tǒng)的、正面的說明,并且,對于尊嚴概念的說明應當包括對尊嚴的規(guī)范性要求的闡釋。只有對尊嚴概念及其規(guī)范性要求做出清晰說明,才能明確人的尊嚴概念對我們發(fā)展和應用生命科學技術所提出的道德要求,讓人的尊嚴概念在生命倫理學中發(fā)揮應有的基礎性的作用,幫助我們應對生命科學技術發(fā)展不斷帶來的倫理上的挑戰(zhàn)。
尊嚴是一個不斷發(fā)展著的概念,并且具有多重含義。古代的尊嚴概念、文藝復興時期的尊嚴概念和現(xiàn)代的尊嚴概念所強調的內容都不盡相同。當代的各種政治和法律文獻中頻繁提到的尊嚴一詞,在用法上,與生命倫理學中的尊嚴也略有不同。澄清生命倫理研究中的人的尊嚴,需要對各種相關研究中所援引的尊嚴概念進行反思。
大量有關人的尊嚴的生命倫理學研究顯示,人的尊嚴概念可以在三種意義上得到合理的使用。在人類整體層面上,有“人類物種的尊嚴”、在人類個體層面上有個體的“普遍尊嚴”和“獲得性尊嚴”。這三種尊嚴是已有相關研究中曾表述過的尊嚴含義中最主要的三種含義,同時,這三種尊嚴也都可以被視為現(xiàn)代尊嚴觀念的合理內容。這三種尊嚴可以相互論證、相互支撐,形成一個完整的尊嚴概念。在當前的生命倫理研究中,人們常常因為沒有區(qū)分這三種不同的尊嚴及其道德要求而造成諸多人為的理論困難。通過對這三種不同的尊嚴及其道德要求進行闡釋,很多困擾當代生命倫理研究的難題都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和解決。
在三種尊嚴之中,個體的普遍尊嚴是現(xiàn)代尊嚴概念最首要的含義?!妒澜缛藱嘈浴?以下簡稱《宣言》)將人類尊嚴許諾給“人類家庭中的所有成員”,確認為每一個人所普遍擁有的平等的尊嚴。我們將這種尊嚴稱為普遍尊嚴。普遍尊嚴作為最高的道德地位可以授予其擁有者一系列最基本的人權,在這一系列基本人權之中,不受侵犯和受到公平對待的權利得到最為廣泛的認可。在普遍尊嚴概念之外,本文還歸納了另外兩種尊嚴概念,即人類物種的尊嚴和獲得性尊嚴。另外兩種尊嚴在基本性質和道德要求上同普遍尊嚴有所不同,但它們同普遍尊嚴之間有著明確的邏輯聯(lián)系。人類物種的尊嚴為普遍尊嚴提供了基礎,獲得性尊嚴為普遍尊嚴提供了進一步的保護。
人類物種的尊嚴是作為一個整體的人類物種所具有的尊嚴。在當前的很多生命倫理研究中,都表達了這樣一種超越個體尊嚴之外的尊嚴概念。學者們通常對這一概念做如下論述,即一個物種可以因為表現(xiàn)出某些具有內在價值的典型特征而擁有尊嚴這樣崇高的地位。雖然關于哪些特征可以被列為物種的尊嚴的基礎,人們尚未完全達成共識,但人們普遍認同將理性、道德能動性、自主性和社會性等人類典型特征視為人類物種尊嚴的基礎。人類物種尊嚴概念的建構能夠為平等的個體尊嚴提供一種非神學的,并且是物種中立的論證,有助于我們在生命倫理學以及政治和法律體系中確立平等的尊嚴觀念。
獲得性尊嚴是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的倫理研究中都曾普遍地表達過的一種尊嚴的含義。獲得性尊嚴是個體通過自身的努力而獲得的。每個人在不同程度上表現(xiàn)了人類的卓越性,因而在不同的程度上擁有獲得性尊嚴。獲得性尊嚴并不是一種道德地位,因而不能對他人構成道德義務。但是,獲得性尊嚴可以通過樹立更高遠的道德目標激勵個體維護和發(fā)展人之為人的本質特征,引導人們履行對他人的道德義務,從而為人類物種的尊嚴和普遍尊嚴提供進一步的保護。因此,獲得性尊嚴不僅不會破壞尊嚴的平等性,反而可以進一步維護平等。
很多學者都曾經在有關人的尊嚴的研究中,直接或間接地表述了人類物種整體的尊嚴這樣一個概念,認為思考人的尊嚴首先要從作為一個整體的人類物種的尊嚴開始,而不是從人類個體的尊嚴開始。如Jacobson[1]曾使用“賦予人類物種整體的尊嚴”(the dignity attaching to the whole human species)一詞;德國著名生命倫理學家Birnbacher[2]在討論人類克隆與人的尊嚴的關系時,提到了“應用于作為一個整體的人類物種的尊嚴”(dignity as applied to the human species as a whole)和“類的尊嚴”(generic dignity)。雖然這些詞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是它們都描述了一種超越個體層面之上的尊嚴概念。儒家倫理思想中也曾經描述了人類物種整體擁有的尊嚴。如“‘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3]8。土偶、木偶被用于殉葬,并沒有使任何一個人類個體的尊嚴直接地受到侵犯,但是最初將土偶、木偶用于殉葬的人卻被認為應遭受斷子絕孫這樣的在儒家文化中極為嚴厲的懲罰,就因為這種做法沒有對人類的尊嚴給予應有的敬意。
人類物種的尊嚴概念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應對生物醫(yī)學技術發(fā)展帶來的倫理挑戰(zhàn)的過程中形成的。這一時期的如人類克隆和種系干預等技術不僅可能威脅個體的生命和健康,也有可能威脅人類的同一性和整體性,并侵害尚未存在的人類未來世代。因此,僅僅通過訴諸個體的尊嚴很難有效回應這一挑戰(zhàn),在這一背景下,人類物種的尊嚴概念逐漸受到推崇。
在對這個概念不斷反思和應用的過程中,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超越個體層面之上的尊嚴概念恰恰對于平等的個體權利的論證至關重要。《宣言》明確提出所有人類成員都具有平等的尊嚴和權利,并且這一論斷也受到廣泛的認可?!缎浴繁还J為二戰(zhàn)以后整個國際人權體系的基石。但是,對《宣言》中所提出的平等權利的證明卻異乎尋常的困難。至今為止,任何一種倫理傳統(tǒng)都未能對這一論斷提供充分證明。很多理論嘗試將人類平等道德地位的基礎歸于理性、行動性,或道德自主性等人類典型地具有的特定精神能力。然而,無論我們認為是什么能力為人賦予了道德地位,總會有人不具備這個能力。這類觀點都無法論證為什么不具有人類典型能力的個體和具有這些能力的個體擁有平等的道德地位。相比之下,“以某一特征為典型特征的類”的全體成員都具有平等道德地位這樣一種論證思路,成為了當代西方在普遍人權的論證問題上最有說服力的,并且也是受到廣泛接受的思路。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類的尊嚴”的觀念是一個基礎性觀念,是其他所有意義上的人的尊嚴觀念的來源[2]。 人的尊嚴通常是在宏觀的水平,而不是在人與人之間或人類團體與團體之間的互動中被維護或損害的[4]。對于人類物種的整體的思考先于對人類個體的思考。斷言人類整體的地位,先于對于每一個人的平等的政治和社會權利的思考[5]。
人類物種所擁有的特殊地位就來自于人的本質。論證人類物種的尊嚴,必須要探究人類物種具有的典型自然本質。例如,福山[6]150提出,當我們去掉身上偶發(fā)的、突生的特質,在其下潛存著一些根本的生命品質,它值得要求最起碼的尊重。我們可以將這些賦予我們尊嚴之物姑且稱為X因子。X因子就是擁有道德選擇、理性、語言、社交能力、感覺、情感、意識,或者任何被提出當作人的尊嚴之基石的其他特質的組合[6]172。美國生命倫理學家Birnbacher把尊嚴定義為實體的內在價值,這種價值來源于語言能力、理性能力、愛、自由意志、道德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幽默,把握有限和無限等類的特征[7]。作為有這些能力的自然類別的成員值得尊嚴這樣的稱號。并且他認為,如果其他動物也具有這些特征,它們也可以擁有尊嚴。儒家倫理認為人的本質在于天賦的道德情感,包括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這四種道德情感“人皆有之”,是人類物種的典型特征,讓人成為了天地間最珍貴的存在[8]。中西方不同理論中所描述人類典型特征略有不同,但是這些理論都贊成將一系列人類典型特征所構成的人的本質視為人類物種尊嚴的基礎和來源。
人類的共同本質對于擁有尊嚴而言至關重要。人類的本質作為人類這個類的典型特征,讓人類整體擁有了一種特殊地位。保護人類物種的尊嚴不受侵犯就必須保護人類的共同本質。在生命倫理研究中,我們常常會以侵蝕人類的本質為由反對一項技術的應用。當前,很多生物醫(yī)學技術因為可能侵蝕人類本質特征而受到強烈反對。在《我們的后人類未來》中,福山[6]101就曾經將侵蝕人性視為科學技術發(fā)展給人帶來的最重大的威脅:“生物技術會讓人喪失人性……這種根本的特質支撐我們成為我們,決定我們未來走向何處。更糟糕的是,生物技術可以在我們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改變人性,我們絲毫沒有意識到我們失去了多么寶貴的東西?!比祟愇锓N尊嚴的論證為這種反對提供了依據(jù)。為了保護人類物種的尊嚴,生命倫理學需要以維護人類本質為依據(jù),為生物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劃定界限。
人類增強技術因為可能侵蝕人類的本質而受到普遍的反對。人類增強有可能完全地取消人類的有限性,從而令我們的理性、道德能動性等本質特征都失去了存在和發(fā)展的意義。如有學者曾提出,我們所有人都生而具有一些并不是我們自己所選擇的天資,我們都有特定的局限性……作為局限性的存在,才使逆境中的堅持不懈,履行天職的強烈愿望,以及將自身融入到一個比自身更加重大的意義中去成為可能[4]。就人的形象而言,舍棄、限制、痛苦和同情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只有作為局限的個體,人才能主動放棄自身利益做出艱難的道德選擇,在不可抗拒的力量面前顯示出人的崇高感,在逆境中展示重要的人類精神,為了對美或者美德的追求艱難地壓抑生物本能,而正是這些行為體現(xiàn)了人類的本質特征。也就是說,人類本質特征只能存在于具有局限性和易受傷害性的人類身上。人類增強很可能因為消解了人類的局限性,而動搖了人類物種尊嚴的基礎。
人類整體的尊嚴不僅要求我們保護人的本質,還要求我們遵從人的本質所規(guī)定的最基本的生存和行為方式。由此,人類物種尊嚴為尊嚴概念賦予了一種限制性的向度。在相關的國際法律文書或宣言中,尊嚴往往被用于賦予權利。但在當代的生命倫理學中,尊嚴也常常用于對權利的限制。人類物種的尊嚴在很多時候為保護人的本質而限制了我們的自主選擇權利。Beyleveld等[9]在《生命倫理學和生物法學中的人的尊嚴》一書中曾提出:“作為限制的人類尊嚴概念隱含在很多關于施加在生物醫(yī)學上的限制中,這反映了21世紀的生物醫(yī)學實踐應該被一種超越個體的人類尊嚴的信念所引導,而不是被個體選擇的思想所引導?!?Andorno[10]也同樣認為,我們應當區(qū)分尊嚴的主觀的和客觀的向度。這兩個向度是互補的,并且分別對應于自由和對于自由的限制。尊嚴的限制性功能凸顯的就是整體層面的人類物種的尊嚴的作用。例如,投擲矮人、自賣為奴等行為即便當事人自愿,并且沒有感到自己受到侵犯,也被很多人認為危害了人的尊嚴。在歐洲的臭名昭著的投擲矮人的案例中,很多法庭通過援引尊嚴的概念來反對所謂個體選擇娛樂的權利,并且贊同限制一種被認為內在可恥的職業(yè)。原因就在于,在這樣的例子中,人沒有以人的本質所規(guī)定的方式行事,因而導致人類物種的尊嚴受到侵犯。正如加拿大學者Jacobson[1]所說,在這些案例中,個體的人的尊嚴并沒有失去,社會作為一個整體的尊嚴因為削減了人生的價值受到了損害。當人的自主、自由的行為危害了作為一個整體的人類的尊嚴,人類物種的尊嚴就應當為保護人的本質而限制我們的權利。
人類物種的尊嚴是作為一個整體的人類所擁有的尊嚴,而個體的尊嚴則是每一個人類個體所擁有的尊嚴。其中,個體的普遍尊嚴是現(xiàn)代尊嚴概念最核心的含義。《宣言》將平等的尊嚴賦予人類家庭的每一個成員,提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因而,每一個人類個體都普遍地、平等地擁有一種道德地位,這種道德地位就是個體的普遍尊嚴。普遍尊嚴授予每一個人不可侵犯的基本人權。明確普遍尊嚴的主要特征和要求,能夠為生命倫理研究提供更加明確的指導。
如前文所述,在當代生命倫理研究中,普遍尊嚴是可以通過人類物種的尊嚴得到論證的,即人類物種整體擁有尊嚴,因此,每一個人類物種的成員僅僅因為屬于人類這個類別,就可以擁有尊嚴。人類物種的尊嚴來自人類的類本質,每一個人類個體無論是否體現(xiàn)了這個類的全部典型特征,都可以擁有尊嚴。物種成員身份就是擁有普遍尊嚴的充分條件。Birnbacher曾提出,我們把一個個體作為一個種類的成員挑選出來,不是因為它們表現(xiàn)了作為種類的一員而被歸類的所有必要的和充分的條件,而是因為他們包含在自然種類的擴展之中[11]。這才是自然類別的邏輯。用專業(yè)術語來說,這是一個外延的,而非內涵的邏輯。他進一步指出,因為每個個體都是人類的自然種類的成員,我們就認為他有我們稱為尊嚴的那種內在價值。內在的尊嚴就是因為屬于某個自然種類而來的。 Finnis[12]也同樣認為,“屬于人這個生物種類就可以具有人應有的地位,這個生物種類的典型特征是理性(自我意識、智能)本質”。因此,即便只能在很低程度上表現(xiàn)出人類的典型特征,甚至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人類的典型特征的人類個體,也能夠因為人類成員的身份而獲得同其他人同等的普遍尊嚴。Scanlon[13]提出,“我們可能錯誤對待的生物包括屬于一個能夠形成態(tài)度、做出判斷的類的所有的生物”。那些有嚴重智力障礙的人類同樣是可能被錯誤對待的,“即便他們沒有能力理解或權衡判斷”。每個人的平等的普遍尊嚴直接地來自于人類物種尊嚴,并不直接地來自于那些同尊嚴相關的典型特征。因此,物種成員身份就是得到平等的普遍尊嚴的充分條件。
基于普遍尊嚴平等性的論證,我們可以對生命倫理學中的相關理論做出進一步的反思。如根據(jù)普遍尊嚴的平等性,認為基因工程通過讓每一個人的先天條件達到平等而維護了人的尊嚴的觀點,并不能成功地為基因工程做出論證。普遍尊嚴來自物種成員身份。只要是人類物種一員,即便殘疾、智力障礙,或者失去意識,也同正常人享有平等尊嚴。因此,先天生理條件的不平等完全不會妨礙一個人享有平等的普遍尊嚴,相應地,消除這種先天的不平等也不能增進普遍尊嚴。每一個人都不需要借助基因工程或其他技術手段達到先天平等。我們也不能以某項技術破壞了普遍尊嚴的平等這樣的理由而禁止這項技術的應用。如我們不能以可能破壞普遍尊嚴的平等為理由,來反對基因增強。普遍尊嚴的平等性是不會受到破壞的。即便基因增強優(yōu)化了個體的基因構成,或者創(chuàng)造了在智力、體力,或各種精神能力和心理能力上都遠遠超越了現(xiàn)有人類的所謂“后人類”,所有人類成員仍舊是平等的。在基因工程的例子中,在極大的程度上增強了的“后人類”即便在遠遠超越普通人的程度上表現(xiàn)了人類的典型特征,他們也只能同普通人類享有同等的普遍尊嚴。普遍尊嚴僅僅同物種成員身份有關,同每一個個體在多大程度上表現(xiàn)了人類典型特征無關。雖然我們有很多其他的理由去從道德上反對基因增強技術,但是破壞了普遍尊嚴的平等性并不在這些理由之列。
普遍尊嚴能夠授予基本人權,是我們可以或者不可以如何對待一個人的最低標準。因為所有人類個體具有平等的普遍尊嚴,所以每一個人類個體在事關其最基本利益的問題上,都應受平等的對待。人的年齡、智力水平、性情、社會地位等都不應當影響他們應受的對待。首先,同為人類成員,不受侵犯的理由就一樣強。因此,為了拯救一個或者多個人類個體,而殺死或傷害其他人類個體是道德上錯誤的行為。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盡可能杜絕為了器官移植而買賣器官的行為。此外,在人們之間分配利益的時候,在每個人都可以相似地受益的情況下,除非有特殊的目的、關系,或者單獨的有關利益的聲明,我們有很強的理由平等地分配利益[14]。例如,生命倫理學的原則主義就提到了公正原則,即公平地分配利益、風險與代價[15]。這一原則要求我們讓所有人從生物醫(yī)學的進步中平等地受益,而不是讓技術只能服務少數(shù)人的利益。20世紀以來,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醫(yī)療機構將大量資源用于科學研究,并且醫(yī)學研究常常針對少數(shù)疑難病癥的治療,這些研究耗資巨大,可能因此受益的人卻很少[16]。相關研究常被指為社會資源的不公正的使用。如基因治療、基因增強等技術就因為不能讓所有人公平地受益而受到倫理上的質疑。基于平等性的要求,很多人認為,如何擴大基本醫(yī)療的覆蓋面才是更加值得醫(yī)學關注的問題。
除了普遍尊嚴之外,獲得性尊嚴同樣是歷史上以及當代的尊嚴一詞主要的用法之一。當然,作為所有曾經出現(xiàn)過的尊嚴的含義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并不是將這種尊嚴含義列為當代尊嚴概念的合理內涵的充分條件。實際上,我們很多人都已經達成共識,認為一些在歷史上曾產生廣泛影響的尊嚴概念并不適合被歸于現(xiàn)代的尊嚴概念之中,如認為尊嚴是因身份地位而享有的特殊榮譽,或者認為尊嚴是人類通過歸因的行動授予他人的價值,即霍布斯的尊嚴觀念,等等。這些觀念都同現(xiàn)代的尊嚴觀念相互沖突。這里提出的獲得性尊嚴同現(xiàn)代尊嚴觀念之間則不存在根本性的沖突,反而它們可以很好地相互支撐、相互論證,因而我們可以將獲得性尊嚴列為現(xiàn)代尊嚴概念應有的一種含義。
人類的特有本質是人類尊嚴的基礎,因此,對這些特征的維護和發(fā)展也就具有了明確的道德意義。正如康德所說,如果認為理性能力讓人們獲得了一種特殊的地位,那么也就產生了一種恰當?shù)厥褂美硇缘牧x務[17]。Beyleveld[18]認為,如果我們認為行動性是人類特殊地位的根據(jù),那么,具有發(fā)展出行動性的潛力的嬰兒必須被準許發(fā)展他的潛力,并在此過程中受到我們的支持。孟子[3]69曾提出:“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爆F(xiàn)實中,每一個人在不同的程度上發(fā)展了人類潛能,因而在不同程度上發(fā)展了人類的特有的內在價值。更好地發(fā)展了人類內在價值的人展現(xiàn)了一種更加值得尊敬的性質。這就是人的獲得性尊嚴。
《牛津英語詞典》中對尊嚴的定義就分為兩個層面:其一是受到最基本的尊重的對待的一種不可剝奪的權利,即上文所闡述的普遍尊嚴;其二是一種有價值或受尊敬的品質,如價值、高貴和卓越,這就是獲得性尊嚴[19]。 Sulmasy同樣曾經對尊嚴做類似區(qū)分,提出內在的尊嚴是“人們僅僅因為是人就擁有的價值,無需憑借任何社會地位、引起欽佩的能力或者任何才能、技術或力量”[20];而卓越的尊嚴意思是“個體能夠展示人類的卓越的某一狀態(tài)的價值”。這里的兩種尊嚴對應的就是普遍尊嚴和獲得性尊嚴。Andorno[10]曾經提出,要理解人的尊嚴在生命倫理學中如何起作用,需要做一些概念的區(qū)分,特別是在內在尊嚴和道德尊嚴之間做出區(qū)分。一方面,內在尊嚴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不能分為不同等級。即便最壞的罪犯也不能剝奪他的內在尊嚴,所以就不能讓他遭受不人道的對待或者懲罰。另一方面,道德尊嚴跟一個人的行為有關,來自于他們自由地選擇了善并且助益于自己的和他人的生活的行為。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Andorno[10]認為,道德尊嚴不是所有個體在同等程度上擁有的,如我們可以說一個誠實的人比一個賊“更有尊嚴”。我們通過做出善的道德選擇給予我們自己獲得性尊嚴,這就是為什么西方曾有很多哲學家把人的尊嚴視為一種成就。人應當不斷用人的內在規(guī)定性比照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并努力接近之,在更大程度上體現(xiàn)出使人成為人的精神特質和行為特征。這就是獲得性尊嚴的道德要求。
然而,需要明確的是,獲得性尊嚴不是一種道德地位。一個人更好地表現(xiàn)了人類的本質特征,其行為體現(xiàn)了更高程度的人類卓越性,或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平等,并不能構成一種指向他人的道德義務,也不能為自身贏得更多的權利。獲得性尊嚴會形成一些指向自身的道德要求,要求一個人盡其所能,在更大的程度上實現(xiàn)人的本質所要求的生活和行為方式,如尊重他人的普遍尊嚴,甚至給予他人相比普遍尊嚴的基本要求而言更好的對待。以這樣的方式,一個人贏得了獲得性尊嚴,同時他人的普遍尊嚴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獲得性尊嚴為我們設立了更高的人生境界和更進一步的道德追求。我們永遠可以在更高的程度上實現(xiàn)人類本質特征的發(fā)展,因而確立獲得性尊嚴的概念對于維護人的尊嚴具有積極的意義。
有人曾經提出基因增強可以通過增加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或理性能力增加人的尊嚴。這里的尊嚴說的就應當是獲得性尊嚴。因為這樣的技術為人更充分地履行道德義務,在更高程度上展現(xiàn)人類卓越性提供了更好的基礎,所以有助于個體發(fā)展獲得性尊嚴。雖然一個人最終實現(xiàn)了何種程度的獲得性尊嚴要依靠其自身的努力,但生理和精神狀況的改善的確為獲得性尊嚴的實現(xiàn)提供更好的條件。同時,也有一些技術的應用會破壞獲得性尊嚴實現(xiàn)的可能,如代孕、試管嬰兒、克隆人等技術應用的案例中,會出現(xiàn)親屬關系不確定的情況,這將導致我們不能確定和履行自身的道德義務,因此會阻礙我們實現(xiàn)獲得性尊嚴。又如,因為生理上的傷害,一些人無法繼續(xù)履行道德責任,同時通過耗費大量醫(yī)療資源和家庭財富維系無質量的生命,在這種情況下,有的患者會認為自愿選擇安樂死增加了自己的尊嚴。這里的尊嚴就是獲得性尊嚴。即為了道德的目標做出自我犧牲。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普遍尊嚴也得到了保護,因為這一決定是患者的自主選擇。
獲得性尊嚴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具有同等普遍尊嚴的人之間的利益權衡的問題。具有平等尊嚴的人必須受相同的對待,但是有的情況下,我們不得不在兩個人類成員之間做出取舍。如在孕婦和胎兒只能有一個存活的情況下,通常都會認為應當保存孕婦的生命。這可以通過獲得性尊嚴為這一道德直覺做出解釋,即雖然孕婦和胎兒都屬于人類物種成員,具有相同的普遍尊嚴,但是他們的獲得性尊嚴是不相同的,孕婦可能具有至少一定程度的獲得性尊嚴,而胎兒完全不具有獲得性尊嚴,因此有一定的道德上的理由保存孕婦的生命而舍棄胎兒。雖然獲得性尊嚴不能產生道德義務,不能做出強制性的要求,但是獲得性尊嚴的概念還是為道德上的權衡和取舍提供了一個合理的參考因素。有關獲得性尊嚴的論述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化解現(xiàn)實中兩種幾乎同樣合理的倫理訴求之間的沖突。
澄清尊嚴概念的不同含義和道德要求,能夠化解生命倫理研究中一些人為的理論困難。如曾經有人將尊嚴完全等同于自主,甚至因此要求在生命倫理學中取消尊嚴概念。根據(jù)本文的論證,個體的普遍尊嚴的道德要求主要地等同于自主,但人類物種尊嚴的道德要求則超越了自主,可以對自主構成一種限制。又如,人們普遍接受,每一個人類成員都生而平等,應受平等的對待。然而常識和直覺上,我們也可以感覺到很多行為增加了人的尊嚴,很多行為減損了尊嚴。這種對尊嚴的直覺上的分歧可以通過普遍尊嚴和獲得性尊嚴的區(qū)分得到解釋。只有當我們明確區(qū)分了尊嚴概念的不同含義,才能使尊嚴概念得到充分論證,在生命倫理研究中發(fā)揮應有的指導作用。
尊嚴是倫理學中的重要概念。對人的尊嚴概念的多重含義及其相互關系的論述,涉及到何為人的尊嚴的基礎、來源和道德要求等對于尊嚴概念本身而言最為根本性的問題,同時,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也直接塑造了我們對當代技術發(fā)展的倫理評價。有關人的尊嚴的基礎的論證明確了值得所有人類成員珍視和保護的價值,從而為辨別科技可能帶來的福祉和傷害提供依據(jù);對人類尊嚴平等性的論證決定了我們和現(xiàn)存的每一個人以及未來的人類個體之間的關系,為技術應用過程中人的自主選擇劃定界限;對人的尊嚴的道德要求的闡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技術發(fā)展過程中人類的道德責任。我們將以何種態(tài)度面對當代科技發(fā)展帶來的倫理挑戰(zhàn),在根本上,取決于我們對于人的尊嚴這一基礎性概念所做出的分析和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