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鳳靈,宋永海,汪 莉
(江西師范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2)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高教界普遍重視實踐教學、強化應用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國內高校也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中開始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越來越多的高校由學術型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對于化學學科的學習,理論知識與實驗操作是并駕齊驅的。對于化學專業(yè),要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必須落到實處。
分析化學作為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用于物質的組成及含量分析,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光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有很高的要求,實驗操作過程中對“量”的把握也十分重要[1]。本科階段的分析化學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兩大塊: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瘜W分析主要是介紹數(shù)據(jù)及誤差處理和四大滴定的基本原理與操作,儀器分析由經(jīng)典的電位分析與光學分析兩大部分組成。從整體來看,分析化學的整個知識體系間的關聯(lián)性并不強,但其對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要求又比較高,并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滴定分析操作技術不斷成熟,儀器分析技術不斷更新?lián)Q代[2],知識點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做好分析化學的教學工作對高校分析化學方向的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難題。加之,在傳統(tǒng)的分析化學教學中,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往往相互割裂[3],被分為兩門獨立的課程,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不同步,課程的開課時間甚至相差一兩個學期,這導致了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脫節(jié),阻礙了分析化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現(xiàn)階段分析化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這些問題,阻礙了分析化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制約了本科階段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進而,對分析化學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讓分析化學的教學與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相適應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科階段的分析化學教學由兩部分構成,即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理論與實驗教學是一個有機整體,共同構建了本科階段的分析化學知識體系。目前,分析化學的教學中存在著如下一些問題,導致分析化學的教學質量停滯不前。
在分析化學的學習中,理論與實驗是并重的,二者缺一不可。理論知識為化學實驗的進行提供了理論支撐,而實驗過程又能驗證理論知識的正確與否,二者的有機結合,才能使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達到最好。
然而,筆者調研了許多高校,發(fā)現(xiàn)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分析化學的課程設置與此具有一定的出入,不少高校并沒有根據(jù)該門課程的特點而展開教學,分析化學的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拿筆者所在的高校來說,分析化學的理論課程安排在大二的第二學期,對應的分析實驗課程則被安排在大三的第一學期,而且上課的老師往往也不相同。本科階段所學的課程本來就很多,加上分析化學課程章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不強,知識點多而雜,如果理論課與實驗課不能同步進行,這個學期學的知識點到下個學期再進行實踐,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很難再將實驗原理與之前所學的理論知識聯(lián)系起來,更不用說提出什么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新了。另一方面,如果學生對整個實驗過程感到陌生,便不愿花時間去關注實驗的細節(jié)問題,只會按部就班進行書本上的各類操作[4],久而久之,便會對這門課程喪失興趣。
現(xiàn)階段分析化學的理論課多為傳統(tǒng)的講授,教師在課堂上把概念、原理、發(fā)展歷程及未來的發(fā)展趨勢講解得過于詳細,沒有給學生留下自主學習的余地,包括實驗課,上課前,實驗原理、目的以及實驗過程的細節(jié)都在黑板上展露無遺,多數(shù)學生做實驗只是“照方抓藥”[5],缺乏自己的思考,如此以往,學生疲于思考,慢慢喪失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
當前,分析化學課程的考核方式比較單一片面化。例如,理論課程的最終考評主要還是以學生的期末成績?yōu)闇?,學生平時閱讀文獻、自學相關分析理論的表現(xiàn)在期末成績中并未得到體現(xiàn),實驗課程期末成績的主要依據(jù)則是提交的實現(xiàn)報告,學生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并沒有納入期末考核范圍之內。這種考評機制下,學生的實際水平并沒有得到真實體現(xiàn)。
基于分析化學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可以結合分析化學這門課程的特點,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融合為一門課程進行。
基于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的不同步,筆者認為可以將理論課與實驗課融合為一門課程,學習課時變?yōu)樵瓉韮砷T課程的加和,每講完一部分理論知識點就進行一堂實驗課。理論課上給學生將原理、概念等知識,同時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根據(jù)課堂上所學內容以及實驗課本上的只是,自己完善實驗方案,最后,教師強調實驗要點,學生再對照自己所設計的實驗方案,找出不足,完善以后再進行實驗。
例如,分析課程中絡合滴定知識的講解,授課前明確學習目標,即告訴學生該部分知識點學完以后,學生要根據(jù)所學知識以及查閱相關文獻設計自來水硬度測定的實驗方案,這樣,學生可以帶著學習任務去學習,加之絡合滴定的理論知識授課大概需要2~3次課(一周左右結束),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實驗方案的設計問題。通過這種理論與實驗融合式教學,理論課學到的知識可以有機地結合到實驗方案的設計中,既可以避免理論課授課過于枯燥,又可以改變這種按部就班式的實驗課模式,學生的每一次實驗課都融入了自己的思考,通過這種方式完成實驗可以增加學生的成就感,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chuàng)新能力。
基于理論與實驗課的特點,分析理論課與實驗課單獨開設,不免導致考核機制過于單一,因為不管把實踐能力納入理論課的考核范圍或理論知識水平納入實驗課程的考核都未免有點突兀。而如果兩門課程融合為一門課,既有理論又有使實踐,考核評價體系在設置的過程中完全可以由理論水平與實踐水平兩大部分構成,而理論與實踐部分又可以繼續(xù)細分,各個部分按照一定的比重加權最后構成分析化學課程的總評成績,這樣的考核機制可以更全面,更具代表性。
分析化學作為高?;瘜W化工、生物、制藥等專業(yè)學生的一門重要必修課程,在本科階段的知識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前分析化學理論課與實驗課教學相互割裂,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的單一化、片面化,顯然與高校提倡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方式是相背離的,只有改革教學方式,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起來,并建立新的考核評價體系,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適應新時代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