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媛
【摘 要】藝術載體的種類繁多,容妝術,也是我們常說的化妝術,則是一種以人的面部甚至人體為“畫板”,各類化妝品與化妝工具為“畫筆”,美化人的面部或身體其他部位,從而達到美化視覺感受的目的。所以,化妝能作為一種在人臉上的藝術創(chuàng)作形式,呈現(xiàn)一種視覺美感,甚至在一些國家被視作禮儀的象征。古人化妝的歷史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從考古、繪畫、詩歌文學、史料記載,也能追尋到古人化妝的痕跡。容妝術的演變具體體現(xiàn)在化妝品類型的豐富,化妝工具的精制,以及化妝步驟逐漸趨于形成體系,且不同時期容妝術背后的觀念思想也經(jīng)歷著不斷變化的過程。探索容妝術用品的造物思想,梳理容妝術背后的社會價值,也是當前對化妝用品及其包裝進行設計開發(fā),提供繼承歷史文脈的一種思路。
【關鍵詞】容妝術;古代;演變;造物思想;社會價值
中圖分類號:TS974.1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1-0165-04
一、容妝術:物人合一——在人身上的藝術形式
(一)定義
化妝是運用化妝品和工具,采取合乎規(guī)則的步驟和技巧,對人體的面部、五官及其他部位進行描畫、整理,表現(xiàn)出人物獨有的自然美,增添美感和魅力。[1]
1.起源與發(fā)展
據(jù)史料記載,原始社會已有化妝的習俗,人類用石子、貝殼、獸牙等物制作飾品,或在面部和身上涂色彩,以驅魔逐邪,又或是身份的象征。但化妝真正具有裝飾或美化形象的意味則是在夏商周時期,當時只局限于宮廷女子,一直到到戰(zhàn)國時期,化妝才在尋常百姓中流行起來,該時期女子已開始接觸畫眉與施粉。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風氣由質樸到綺麗,在女子的面部妝容上,則體現(xiàn)在大膽的色彩運用與豐富多樣的妝面形態(tài)上,出現(xiàn)了如飛霞妝、壽陽落梅妝和額黃妝等,北朝民歌《木蘭辭》中“對鏡貼花黃”[2]指的就是額黃妝。
唐朝國力強盛,經(jīng)濟繁榮,社會風氣開放,女性社會地位提高,女子不論在著裝還是妝容上都很自由,女性將手與足也劃分到化妝的一部分,出現(xiàn)了染指,詩人李賀《宮娃賦》中“花房夜搗紅守宮”,指的便是宮人搗花制作染指顏料?!都t樓夢》中對晴雯的指甲也有詳盡的描寫“兩根指甲,足有三寸長,尚有金鳳花染得通紅的痕跡”[3]。
正是在這種社會習俗風氣的背景下,唐朝時期的化妝成為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性,可以獨立研究的民生科目,如畫眉具體細分為多種眉形,下圖為唐朝十眉圖。唐朝時期畫眉時需要剃掉原來的眉毛,再用眉墨染畫眉毛,這種畫眉技術甚至影響到了日本平安時代女子的妝容,日本人學習唐朝將眉毛剃光,在額上重新畫兩個黑點,又叫“殿上眉”,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看日本傳統(tǒng)藝伎的妝發(fā)與古代唐朝女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圖源:百度
宋朝的美學思想與唐朝大不相同,講究用簡單的形式傳達豐富的內(nèi)容,形成一種淡雅的韻味與風格,因此宋代女子妝面較于清新雅致,這種風格一直延續(xù)到明朝。清朝婦女先經(jīng)歷了華麗夸張,后回歸到清秀簡約的形象。到了近代民國時期,化妝品種類繁多,且西式化妝品也在民間普遍流行起來,女性追求時尚,開始使用香水、旋轉式口紅、深色眼影和假睫毛,妝容發(fā)展為現(xiàn)代容妝術的雛形。
2.化妝與化裝
化妝與化裝,一字之差,但仔細分析兩者還是存在一些差異,首先表現(xiàn)在兩者所涉及的范圍不同,化妝主要針對面部、五官及頭發(fā)的渲染和修飾,而化裝則是除了面部,還包括發(fā)型、衣著、鞋帽、配飾在內(nèi)的,對人的整體形象做修飾梅花。其次,化妝往往是為了美化,提升形象美感,如明星出鏡時需要化妝師對形象進行整理。化裝則是為做出與本來身份不同所做的裝扮,比如戲劇演員為了扮演角色,調整面部形象,改變著裝,比如京劇藝術表演藝術家在唱京劇時需要勾畫臉譜,著戲服。
(二)按圖索驥:存在于文學、繪畫中的容妝術
藝術來源于生活,容妝作為日常生活一部分,在其他藝術形式如文學、繪畫也會留有有痕跡,除了對容妝術本身的研究,發(fā)現(xiàn)并總結其他藝術形式對化妝的解讀也有一定的意義價值。
1. 文學作品
清代章回體小說《紅樓夢》被稱為為女兒所傳,因此自然少不了對裝扮的描寫,不管是引經(jīng)據(jù)典,還是化妝品制作流程,作者曹雪芹對女兒裝扮之事描繪得十分細致,活靈活現(xiàn)。上面提到魏晉時期,流行的壽陽落梅妝,就是其中的一個典故,秦可卿房間“上面設著壽昌公主于含章殿下臥的榻”[4],這里壽昌公主即是壽陽公主,“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屎罅糁吹脦讜r,經(jīng)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竟效之,今梅花妝是也”[5]
胭脂是古代妝容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化妝品,賈寶玉也會制作胭脂,在小說第九回,寶玉急著去家塾,臨走前向黛玉辭行“那胭脂膏子也等我回來制”[6]。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7],除了小說,詩歌中也有對化妝的描述。唐代詩人元稹在《恨妝成》中就有對古代女性化妝步驟的描寫。
曉日穿隙明,開帷理妝點。
傅粉貴重重,施朱憐冉冉?!筱U粉 抹胭脂
柔鬟背額垂,叢鬢隨釵斂。
凝翠暈蛾眉,輕紅拂花臉?!嬿烀?描斜紅
滿頭行小梳,當面施圓靨。——化面靨
最恨落花時,妝成獨披掩。搜索“妝”字,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約有4478條含有妝的詩詞,最早出現(xiàn)于漢朝,《孔雀東南飛》“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南北朝時期有23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木蘭辭》“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到了唐朝激增到672條,《長恨歌》“金屋妝成嬌侍夜”,宋代則達到頂峰,約有2969條詩句,《水調歌頭·憔悴朔家種》“淡妝素艷,無桃花笑面柳眉低”;《浣溪沙》“淡淡梳妝薄薄衣”。從詩句也可以看出容妝術在各個朝代的演變特點,宋朝倡導淡雅清麗的美學思想。所以,宋代女子在妝容上也講究樸素的風格,在宋代詩詞中,描寫妝大多用“小妝”“薄妝”“懶妝”“淡妝”“不著妝”。
2.繪畫作品
圖源: 仇英《曉妝圖》
圖源:清《乾隆妃梳妝圖》
圖源 :宋 王詵《繡櫳曉鏡圖》
二、容妝術的形態(tài)與工具
古代女性化妝時用到的工具可概括為以下類,直接用于化妝的妝粉、口脂、眉黛、花鈿、面靨;用于梳頭的抿子、桂花油、梳篦;以及其他輔助工具如銅鏡、妝奩等。
(一)略施粉黛:古代化妝品
由于唐朝容妝術逐漸成熟并成為體系,化妝步驟以唐朝為例,包括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點面靨,再將幾者歸納梳理,可分為三大類:眉妝、唇妝、面妝。
圖源:知乎
1.畫黛眉——古代“眉筆”
略施粉黛,黛即畫眉材料,如石黛、銅黛、螺子黛、青雀頭黛;所指則為女子的眉妝。長久以來,女子畫眉的材料為“黛”,如石黛、螺子黛、青雀頭黛,黛字義為青黑色顏料。在黛之前,女子一般用燒焦的柳枝畫眉毛。銅黛是借助銅銹化學物質上色,青雀頭黛為深灰色的畫眉材料。隋唐時期,女性多用螺子黛,螺子黛產(chǎn)于波斯國,相較于石黛使用更方便,只需蘸水即可。但價格不菲,一般只有上層女性或宮廷女性使用。到了宋代,女性多使用畫眉墨,這種畫眉材料到了元初則成為“畫眉集香圓”,元明清使用的是眉石。直到20世紀20年代初,隨著西方文明的進入,使用便捷且攜帶方便的桿狀眉筆開始流行起來,成為現(xiàn)代眉筆的前身。
圖源:百度,唐代女子眉式
2.抹胭脂——輕抿紅紙
圖源:女子唇妝演變
胭脂是古代女子妝容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在影視劇或文學作品里經(jīng)常見到的一個畫面就是女孩雙唇輕抿一張紅紙,這樣唇部被染紅后顯得人很有氣色。其實我們通常說的口紅在古代稱作口脂,因為胭脂也可放入掌心,抹勻后
作為腮紅,也叫面脂,所以面脂與口脂統(tǒng)稱胭脂。關于胭脂的名字由來有許多種釋義,一為胭脂原產(chǎn)于中國西北匈奴地區(qū)的焉支山,焉支山盛產(chǎn)一種紅色的礦物質,當?shù)厝擞醚芍降牡V石做唇妝材料,有詩歌寫道:“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在紅色顏料中加入牛髓和豬胰,使其光滑細膩,這也是“脂”的由來。
3.敷鉛粉——古代“粉底液”
洗盡鉛華,鉛這里指古代女性使用的一種妝粉,即鉛粉,是由化鉛而成,但本身含有毒性。女性使用妝粉也是從戰(zhàn)國時期開始,除了鉛粉,還有一種無毒,造價成本更低的米粉,《齊民要術》中詳細地記載過米粉的制作方法,將米汁置于器皿之中,靜置待其沉淀,形成細膩的粉英,經(jīng)過暴曬后成為妝粉。后來制作妝粉的原料由大米換成黏性更高的粟米,這樣制作出來的妝粉不易脫落。鉛粉中含有的化學物質雖然對人體有一定傷害,但其質地細膩、色澤潤白的特點,深受女性的喜愛,所以普遍還是用鉛粉做妝粉。后來的妝粉中還會填入香料、益母草、蚌粉,如宋代“玉女桃花粉”、明代“珍珠粉”、清代“珠粉”。除了在粉質內(nèi)容上的創(chuàng)新,南宋時期出土的妝粉,還被制作成特定形狀,且還壓印著凹凸的花形紋樣,在外形上更容易受女性喜愛。
4.貼花黃——在臉上的小心思
“對鏡貼花黃”,貼花黃,這種化妝方法又叫花子、面花、貼花,以紅色為主,是在眉間和臉上的一種小裝飾。這種化妝形態(tài)最初由來于“壽陽妝”“梅花妝”或“壽陽落梅妝”,壽陽公主在花下小憩,不料花瓣落入眉間,無法洗掉,卻讓很多女孩子效仿這種妝態(tài)。貼花的形狀千差萬別,有的只是簡單的小圓點,復雜的則會用金箔、魚鱗或薄翼。
圖源:晚唐女子花鈿《十面埋伏》
張萱 《搗練圖》
(二)箱奩雅趣:古代妝奩
妝奩,是古代人盛放梳妝用品的容器,還有“鏡臺”“鏡奩”“梳妝箱”等別稱。歷史記載妝奩最早流行于戰(zhàn)國,并一直延續(xù)至明清時期,歷史悠久。在有文字記載的資料中,妝奩最早見于許慎的《說文》:“鏡蘞?!峨x監(jiān)》切音廉,本作奩?!弊髯椋骸扮R匣也?!?,詩歌中北周庾信《鏡賦》中提到“暫設粧奩,還抽鏡屜”。出土的妝奩文物中,有皮質、藤編織和髹漆制作。
最初,即戰(zhàn)國秦漢時期,妝奩并不是尋常百姓可以擁有的物品,只有名門貴族才能享有,直到唐宋之后,才得以進入尋常百姓家。戰(zhàn)國時期流行單層漆奩,漢代流行雙層奩和多子奩,宋代演變成多層套奩和鏡箱,至明清時則分化成便攜的梳妝匣和大型梳妝臺兩類,且由以漆器為主演變?yōu)橐阅静臑橹鱗8]。中國傳統(tǒng)造物講究“器以載道”,與上文提到的妝容形態(tài)演變的過程一樣,妝奩的制作形態(tài)與工藝的演變也是不同時代、不同階層審美情趣與價值取向的反映,經(jīng)歷了由繁入簡再入繁的過程,早先妝奩的制作多追求精美華麗,后來開始則更注重實用性,在風格上也追求簡樸。其次,妝奩的制作形態(tài)演變也與人們使用時的姿勢,即坐姿有關,漢代時期人們席地而坐,所以在設計上則偏小巧輕便,宋代的人們普遍習慣于垂足而坐的坐姿,人的視平線提高,家具也相應地增加了高度,妝奩的體積變大,由單層演變成多層,后來甚至出現(xiàn)了大型梳妝臺。
妝奩承載著女子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裝飾紋樣上便有體現(xiàn),如期望多子多福的麒麟送子紋、蝙蝠紋和石榴紋;也有象征和諧美滿、幸福吉祥的圖案花紋;也有形態(tài)優(yōu)雅婀娜的纏枝紋等等。
三、造物思想對現(xiàn)代日化包裝的啟發(fā)
(一)器以載道
器以載道,是中國傳統(tǒng)造物的意境,講究通過形態(tài)語言,傳達出一定的趣味和境界,體現(xiàn)出一種審美愉悅。以古代妝奩為例,其材質、形式、工藝與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材質工藝由制作工藝復雜的漆制到實用輕便的木質,反映人們從主張形式美到追求實用美的變化;形式隨著人們坐姿的變化由適合跪坐實用的小型鏡匣到適合垂足而坐的大型梳妝臺。反觀現(xiàn)代生活,人們習慣于極簡、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但在審美上對民族的、文化的物品又有獨到的青睞,如何將傳統(tǒng)造物的活力在現(xiàn)代生活中延續(xù),一直是學者持續(xù)鉆研的主題。
(二)女子梳妝、男子渥發(fā):男性美妝市場的擴大為男性化妝品包裝設計提供機會與空間
女子梳妝、男子渥發(fā),就化妝品使用的用戶來說,并沒有性別上的限制,且古代便有男子化妝的習慣,隨著“日韓風”“小鮮肉”等概念逐漸引入,男性對護膚美妝產(chǎn)品的需求增長迅速,2017年男性美妝產(chǎn)品額增長了60%,表現(xiàn)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因此男性日化產(chǎn)品的包裝設計,也是具有研究價值的一個方面。
蔣永華在《基于消費者心理的男性化妝品包裝設計分析》中,對男性用戶對化妝品包裝的偏好進行了問卷調查,具體可以從風格、材質、色彩與圖案四種屬性來進行歸納[9]。風格上,偏向簡潔大方、穩(wěn)重有力,凸顯男士的氣質與個性;色彩上,男性用戶喜愛以黑白灰為主,以少量鮮艷色彩搭配的配色方式,37.12%的人選擇冷色系,6.09%的人選擇暖色系,顯然理性冷靜的顏色更受男性喜愛。風格與顏色是男士化妝品與女士化妝品在包裝設計差異化最明顯的兩個方面。在材質上,男性偏愛于玻璃與塑料,圖案偏愛簡潔與風格一致的圖案造型。
四、結語
容妝術歷史悠久,直到現(xiàn)代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其背后的社會含義也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變化。但究其本質,它都是人們對美的向往與追求,它是可以“隨身攜帶”的藝術,是每個人都可以參與的藝術,是人的名片,有時也是禮貌的象征。對古代容妝術進行梳理與研究,幫助我們了解從古至今人們審美情趣的演變與共同點。從另一方面來看,容妝術所涉及的用品也屬于傳統(tǒng)造物的一個門類,以史為鑒,將傳統(tǒng)造物思想融入現(xiàn)代設計中,也是在設計中凸顯民族特色的一個方式。遺憾的是,本文受篇幅限制,不能將所有涉及的造物一一進行細致研究,但可以作為學生對這一類別的傳統(tǒng)造物的初探,或聚焦于一種造物,進行深入探索。感謝藝術原理這門課為我們提供了一次與古代藝術對話的機會,希望以后可以將古代藝術思想帶入現(xiàn)代生活中,讓其重新煥發(fā)活力。
參考文獻:
[1] 劉瑋, 不詳. 化妝美容[J].現(xiàn)代日用科學, 1994, (4):45-45.
[2]北朝民歌《木蘭辭》.
[3]《紅樓夢》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編懷古詩 胡庸醫(yī)亂用虎狼藥.
[4]《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神游太虛境 警幻仙曲演紅樓夢.
[5]宋代李瑾等撰《太平御覽》卷三十《時序部·十五·人日》引《雜五行書》.
[6]《紅樓夢》第九回.戀風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頑童鬧學堂.
[7]唐代詩人溫庭筠的《菩薩蠻》.
[8]劉芳芳.古代妝奩探微[J].文物春秋,2011(05):3-11.
[9]蔣永華.基于消費者心理的男性化妝品包裝設計分析[J].包裝工程,2017,38(08):20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