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珍,李 偉,徐先鵬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哈爾濱 150040)
大葉性肺炎是由細菌、病毒、支原體等感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癥。多見于青壯年,但近幾年發(fā)病趨于小齡化,小兒大葉性肺炎住院率明顯上升[1]。由于抗生素的廣泛使用,耐藥率顯著上升,小兒大葉性肺炎多具有無典型癥狀以及臨床表現(xiàn)隱匿等諸多特點[2]。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西藥常規(guī)抗炎治療及對癥支持治療對于小兒大葉性肺炎有一定的臨床療效,但易引起病情遷延[3]。由于該病熱勢高、病程長等因素,及時干預,會引起諸多肺外病變,影響兒童健康[4]。近年來,筆者在治療小兒大葉性肺炎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離子導入聯(lián)合中藥外敷治療對小兒大葉性肺炎的臨床療效顯著。
1.1 一般資料 選取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兒科一科2017 年11 月-2018 年12 月期間收治的大葉性肺炎患兒共60 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0 例。對照組:男13 例,女17例,年齡5~12 歲。治療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4~13 歲。2 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兒童大葉性肺炎的診斷標準[5]。
1.3 納入標準 1)肺部聽診可聞及啰音者;2)能夠配合治療,按時隨訪;3)被告知相關注意事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1)支氣管肺炎以及伴有嚴重并發(fā)癥的患兒;2)先天性心臟病及先天性獲得性免疫缺陷患兒;3)對中藥外敷及離子導入的藥餅過敏患兒;4)不能積極配合治療,不能做到配合回訪的家屬;5)近期有接受過其他方式的肺炎外用療法患兒。
1.5 治療方法
1.5.1 對照組 1)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合并細菌感染者,選用第3 代頭孢霉素靜滴(具體藥物及劑量根據血象情況和藥敏試驗結果而定);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者,阿奇霉素(希舒美)靜滴10 mg/(kg·d),每日1 次,連續(xù)靜滴3 d,停藥4 d,再靜滴3 d[6]。2)中藥外敷治療:藥物由大黃、芒硝、炒芥子、炒桃仁組成,治療前將上述藥物按6:1:1:1的比例研成粉末,然后加入適量溫開水制成干濕適宜的糊狀,將調制完成的藥糊敷于患兒背部肩胛間區(qū)及肺部聽診濕啰音密集處或 X 線檢查顯示實質性高密度部位,厚度約0.3 cm,敷藥罷用塑料薄膜覆蓋其上,每次30 min,用溫濕紗布拭去藥糊,1 次/d,連續(xù)治療7 d。
1.5.2 治療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藥離子導入(北京華醫(yī)新技術研究所,YZB/京0872-2012)治療。使用方法:將石膏、杏仁、麻黃、甘草、兒茶等藥物按照4:2:1:1:1 的比例制成直徑為2~3 cm、厚度約為0.4 cm 的藥餅,將藥餅貼敷于雙側肺俞穴、天突穴及膻中穴,然后將離子導入治療儀電極兩端分別放置于穴位兩端,1 次/d,30 min/次,連續(xù)治療7 d。
1.6 療效評價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中的肺炎喘嗽擬定以下標準。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肺部啰音消失,X線復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復正常;好轉:癥狀減輕,肺部啰音減少,X 線復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未愈:癥狀和體征均無改善,肺部啰音未減輕或惡化者。痊愈:療效指數≥75%;顯效:療效指數50%~74%;有效:療效指數25%~49%;無效:療效指數<25%。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 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均數±標準差()表示,2 組療效對比的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
2.1 2 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 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30) 例
2.2 2 組患者肺部啰音消失時間比較 見表2。
表2 2 組患者肺部啰音消失時間比較(n=30) d
小兒大葉性肺炎在我國小兒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所占比例日益增高[8-10]。病因有外因和內因兩大類,外因為感受風邪,內因為小兒肺氣虛弱,衛(wèi)外不固。病機關鍵在于肺氣郁閉,治療以開肺化痰、止咳平喘為主[11-12]。
中醫(yī)外治法易為患兒家屬接受而在兒科臨床中廣泛使用[13]。本臨床觀察采用中藥外敷(大黃、芒硝、白芥子、桃仁)輔助治療大葉性肺炎,具有祛瘀通絡,化痰散結之效。
中藥離子導入輔助治療小兒呼吸系統(tǒng)疾病尤其是小兒大葉性肺炎的療效較好[14]。離子導入治療儀將電解后的藥物離子引入人體內,起到疏通經絡、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等作用。在藥物離子導入治療過程中,電場力是藥物進入體內的主要動力,但低頻雙向電流具有明顯興奮刺激神經組織引起肌肉強烈收縮的作用,直流電具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功效,但要想具備具有離子導入的功能,必須克服細胞極化電場。故低頻雙向電流和直流電均不合適進行離子導入。而中頻雙向電流具有明顯降低人體阻抗并可進入人體較深病變部位,有鎮(zhèn)痛及消炎作用,故在中頻雙向電流基礎上進行改造,使全新電場幾何波形之頻率快于極化電場的形成,從根本上組織極化電場的產生,從而將藥物在保持原有藥理特性的基礎上電解成離子狀態(tài),進而把對癥藥物離子導入體內[15-16]。離子導入治療所使用的藥餅組成源于《幼科發(fā)揮》的五虎湯,方中石膏清熱瀉火,杏仁止咳平喘,麻黃宣肺平喘,甘草清熱解毒且調藥和中,兒茶清肺化痰[17]。五藥和參,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將上述藥物電解成離子狀態(tài)導入雙側肺俞穴、天突穴及膻中穴。其中藥物導入刺激肺腧穴既補肺虛、清余熱,又理氣降逆而起到止咳之功;天突穴止咳化痰、理氣平喘;膻中穴宣肺理氣、化痰止咳[18]。共奏疏通經絡、清熱宣肺、止咳平喘之功[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