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私伙局”這一詞語是民間俗稱,它由一些共同喜歡本土曲藝音樂的發(fā)燒友組成,他們按時開局,追求的是一種是自我滿足、樂在其中的生活方式。一般以唱粵曲為主,偶爾會演奏“廣東音樂”或表演折子戲。這些發(fā)燒友大部分沒有接受過嚴格、正規(guī)的音樂訓練,因而各地“私伙局”只能定義為業(yè)余性質(zhì)的民間曲藝社團。“私伙局”在廣州孕育和成長,隨著“私伙局”的流行和粵籍人士的遷移,其范圍也擴大至珠江三角洲和整個廣東大部分地區(qū),甚至粵籍海外華人也會經(jīng)常組織開局?!八交锞帧钡男纬刹⒎且怀幌?,它是歷史沉淀的結(jié)果,是粵籍人士共同努力的結(jié)晶。“私伙局”是歷史的產(chǎn)物,它是廣東二十世紀上半葉音樂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廣東民間傳統(tǒng)音樂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guān)鍵詞】民間樂社;私伙局;民間戲曲;民間音樂
【中圖分類號】J603 【文獻標識碼】A
民間樂社“私伙局”是嶺南民間音樂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重要載體,“私伙局”的發(fā)展對珠三角地區(qū)的“廣東音樂”、粵曲、粵劇的發(fā)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廣東音樂”是珠三角地區(qū)一顆璀璨的明星,那么“私伙局”便是孕育這個明星的土壤,在這片土壤之中,“私伙局”中的精英——“玩家”對粵劇聲腔發(fā)展的促進、對“廣東音樂”樂器的改良、對粵曲的改編創(chuàng)作等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私伙局”是民間樂社的俗稱,而民間樂社是以民間結(jié)社的形式存在的,民間結(jié)社歷史源遠流長,這種民間活動是將一些具有共同目的與興趣的人們連接在一起,并且私下會組織一些活動,而且大部分活動是有計劃、有規(guī)律、有固定場所的。其活動內(nèi)容廣泛,科學、政治、詩歌、琴、棋、書、畫等多個領域都有涉及。而民間樂社則是主要以音樂為主題的民間組織,這種組織在珠三角地區(qū)就稱為“私伙局”。
珠江三角洲位于廣東省東南部,以廣州為中心,其范圍包括佛山、臺山、肇慶等地,地處交通要道,經(jīng)濟發(fā)展先于其他地域,民間樂社“私伙局”是粵方言地區(qū)一種特有的音樂組織,這種社團在廣東珠三角地區(qū)燦若繁星,落地生根在民間,對外來音樂和本土音樂的交融和傳播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私伙局”是由喜歡廣東民間曲藝的愛好者自發(fā)組成的,以自娛自樂為目的的民間曲藝社團?!八交锞帧边@一俗稱是相對于“燈籠局”來說的,它的開局主要以粵曲、“廣東音樂”為主,單純只演奏“廣東音樂”的較少?!八交锞帧卑l(fā)展到現(xiàn)在,還會加入折子戲的表演。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qū),“私伙局”星羅棋布,多不勝數(shù)。
“廣東音樂”是一種純器樂的樂種;粵曲則是非常注重聲腔的曲種,用一首曲子來講故事;而粵劇用一個長劇來講故事,需要表演者唱、念、做、打樣樣精通?;浨?、“廣東音樂”、粵劇這三者都是在珠江三角洲這片熱土上孕育出來的姐妹藝術(shù),這三者在其發(fā)展過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是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親密關(guān)系中逐漸成長發(fā)展起來的。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廣東音樂”發(fā)展到了頂峰,這時的粵曲及粵劇也都處于繁榮發(fā)展階段。
20世紀20年代,粵曲、粵劇、“廣東音樂”走向成熟繁榮和“私伙局”的內(nèi)在推動密不可分。那么,“私伙局”是如何推動姐妹藝術(shù)發(fā)展的呢?筆者認為,很大原因取決于“私伙局”中的“玩家”?!巴婕摇笔恰八交锞帧背蓡T中的引領者,是音樂造詣、演奏演唱水平最高的那部分人,和職業(yè)樂師不同的這些人都不以演奏“廣東音樂”、演唱粵曲為生,所以在筆者看來他們是最純粹的“私伙局”領袖?;浨嫘∶餍窃诔敖?jīng)常對樂手說:“師傅,我想唱支新曲,覺得并不容易,你來玩,我跟住你。”小明星說的這個“玩”就是演奏的意思,開局唱曲奏樂都稱“玩音樂”“玩樂器”,自從有了“私伙局”,“玩音樂”便約定俗成,其中的精英自然成了“玩家”。所以,與其說是“私伙局”推動了“廣東音樂”、粵曲、粵劇的發(fā)展,不如說得更具體一點是玩家推動了廣東音樂”、粵曲、粵劇的發(fā)展,玩家是主力軍。
一、是粵樂人才的起點
晚清時期,東主宋氏兄弟在廣州濟隆罐頭廠成立了最早的“私伙局”組織,他們經(jīng)常邀請一些曲藝玩家來“局”做客,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按時開展演奏活動。一開始這些“私伙局”大多是沒有名字的,但之后人們?yōu)榱朔奖惚憬o它取了名字。
后來,香港、上海和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qū)迅速發(fā)展成為“私伙局”的三大中心,“私伙局”這種民間樂社在其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星羅棋布。香港比較著名的樂社有“琳瑯幻鏡社”和“鐘聲慈善社”,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qū)番禺沙灣鎮(zhèn)的“何氏家族”、西關(guān)的“民鏡樂社”、河南的“濟隆樂社”“素社音樂社”“小雅山房樂社”、何浪萍所在的“佛山精武體育會”等,以及遠在上海的“精武體育社”的粵樂部和“中華音樂會”等,這些“私伙局”在其形成過程中推動了廣東民間音樂的發(fā)展,對粵曲、粵劇的發(fā)展也有巨大的影響。
1.西關(guān)的“民鏡樂社”、河南的“濟隆樂社”:這應該是廣州最早、水平較高的“私伙局”了。“濟隆音樂社在河南,濟隆是著名糖漿廠的名字,老板姓宋,宋老板是一位粵曲發(fā)燒友,他每晚邀請河南方面著名的玩家在濟隆糖漿廠內(nèi)玩音樂和唱粵曲。先招待吃晚飯,玩至深夜有特備精美的宵夜招待。因為玩家集中在濟隆糖漿廠,故名濟隆音樂社?!薄懊耒R音樂社”地處廣州西關(guān)(今荔灣區(qū)),當時這一地區(qū)是廣州“私伙局”的聚集地,人們喜愛粵曲、粵樂,常聚集一起自娛自樂、陶冶情操?!霸诙甏跗?,西關(guān)很多富戶的少爺們都已接受現(xiàn)代教育,他們比前一代進步,不愿沉迷于鴉片和妓院,喜歡接觸新事物。音樂能怡情冶性,他們也在西關(guān)大屋內(nèi),聚集一群西關(guān)少爺們玩音樂,有玩西洋樂器的,有玩?zhèn)鹘y(tǒng)樂器的。其中楊地三少爺、羅地大少爺,都在家中成立音樂社,都以自己的大屋命名,但亦有另起音樂社名稱的。”
2.素社: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易劍泉于業(yè)余之時在廣州荔枝灣畔創(chuàng)建了“素社”音樂社,一方面為了推廣他的“健全樂”,另一方面為了將他的藝術(shù)理論付諸現(xiàn)實中,當時搭建了一個臨時開局場所“倚瀾堂”,每周六準時開局,易劍泉創(chuàng)辦這個音樂社不僅將當時一些著名的音樂家如呂文成、劉天一、王文友等聚集在一起,而且還收授徒弟,培養(yǎng)了粵劇、粵曲名伶,如紫羅蘭、張瓊仙、陳云裳等。
3.晨霞樂社:作曲家陳德距在中山大學讀書期間創(chuàng)辦的樂社,名家易劍泉、劉天一均是樂社中的成員。
4.律呂源音樂社:組織者是羅寶瑩、羅寶生兩人,一代宗師呂文成就經(jīng)常來此樂社做樂師。
5.享有“粵樂之鄉(xiāng)”美譽的番禺沙灣鎮(zhèn)的“何氏三杰”——何柳堂、何與年、何少霞,在番禺沙灣經(jīng)常組織一些“私伙局”活動。
6.佛山精武體育會音樂戲劇部:培養(yǎng)了梁以忠、易劍泉、呂文成等音樂家,而且這些音樂家都是從這里開始走向?qū)I(yè)音樂道路的。
7.中山小雅山房樂社:呂文成也有參加進來。
8.1935年,尹自重創(chuàng)辦了尹自重音樂社。
9.“小薔薇音樂社”“角社”:由盧家熾和洛臻組織。
10.香港鐘聲慈善社:建立于1915年,由香港音樂界和粵劇界的前輩陳紹棠、錢廣仁、李善卿、何澤民等四位所建立。原名“鐘聲劇社”,主要以研習音樂劇藝為主,在省港澳等地演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起到了助推作用;還為東華醫(yī)院及廣州普濟三院義演籌款。1919年,樂社規(guī)模擴大,更名為“鐘聲慈善社”,本港著名紳商曾富先生為首屆社長。除音體劇藝外,更致力興學育才,先后開辦四間義學,分設港九兩地。當時,國內(nèi)天災戰(zhàn)亂頻仍,本社發(fā)起多次大規(guī)?;I賑行動,如救助南兵北旱、潮汕風災及廣東三江水災等籌募大巡行,同人沿途呼吁勸捐,得到居民熱烈響應,紛紛擲出錢鈔金飾,轟動一時。
這些樂社是比較早的民間樂社,之間也經(jīng)常會有互動,比如,黎田、黃家齊的《粵樂》中提到:“當時廣州的民間樂社,時興互相邀請進行交流和聯(lián)合演奏的習慣。如甲樂社來乙樂社,則由甲樂社的成員決定樂曲及帶頭起奏,乙樂社的成員要跟甲樂社的成員一起演奏,一首首地奏下去至盡興而散。有時,甲樂社的成員有意挑選些最新的和較具難度的曲子以考驗乙樂社的成員是否會奏和能否跟得上。為此,應邀的乙樂社就要認真對待,有備而來,否則,不會奏或者跟不上就會感到難堪和丟丑?!痹诨咏涣髦腥∑溟L處,以提高自身水平,形成一種良性競爭。
“私伙局”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番禺沙灣鎮(zhèn)的何氏家族,何博眾挖掘培養(yǎng)了“勾鼻章”——何章及“何氏三杰”——何柳堂、何與年、何少霞,何柳堂是香港琳瑯幻鏡社和香港鐘聲慈善社擔任教員,培養(yǎng)了不少人才,何大傻就是他的徒弟之一。而這些優(yōu)秀的玩家之后都是粵樂的中流砥柱,他們出自“私伙局”,都曾經(jīng)在“私伙局”“玩”過音樂,得到過“私伙局”的養(yǎng)育,呈上,“私伙局”是粵樂人才的搖籃。
二、對粵曲聲腔系統(tǒng)的豐富
玩家不僅僅會玩樂器而且粵曲演唱也是自成一派、各有千秋,何柳堂的學生何大傻就是一位諧腔唱家。早期較著名的西關(guān)“民鏡樂社”的梁以忠是著名的玩家,張瓊仙就是在梁以忠的悉心培養(yǎng)下在歌壇逐漸走紅,成為粵曲的“子喉領袖”?!?923年,張瓊仙在廣州東較場(今廣東省人民體育場)參加各界慰勞革命軍人游藝大會,演唱《情鵑罵玉》,現(xiàn)場雖無揚聲器,但全場觀眾仍能清楚聽到她所唱的曲詞,故大受贊譽,次日廣州報刊稱張瓊仙為‘子喉領袖。此后,歌壇紛紛邀張瓊仙演唱,她成為二十年代歌壇中薪酬最高的女伶之一?!睆埈傁赡艹蔀椤白雍眍I袖”,梁以忠功不可沒。梁以忠除培養(yǎng)出了張瓊仙這位“子喉領袖”以外,早在“民鏡樂社”的時候還培養(yǎng)了另一位粵曲名伶——小明星,小明星的“星腔”在歌壇遠近聞名,其實“星腔”的成功和梁以忠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除了張瓊仙和小明星,還有香港的王粵生也曾是梁以忠的學生,他“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演出水準,他在工余時間不斷找名師指點,那時候,收入不算富余的粵生也曾節(jié)衣縮食,目的是為省下錢來向名音樂家梁以忠先生討教。”梁以忠不僅玩樂器,他也是一位唱家,大喉、平喉、子喉三樣皆能,有時候還會唱一些歌曲,灌制過很多唱片。
“私伙局”不僅在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qū)星羅棋布,遠在國際大都市上海也有開設,曾是何柳堂的學生的被譽為“廣東音樂”之父的呂文成,曾在上海的“精武體育會”粵樂部擔任教員,當時司徒夢巖擔任的是“精武體育會”歐弦部教授,呂文成也向他學習過小提琴。呂文成還擅長子喉,《小青吊影》是一首古曲,想把這首曲子唱得扣人心弦,難度是非常大的,“最令粵曲愛好者大為驚奇的是,呂文成在上海灌錄的《小青吊影》唱片運到香港和廣州出售時,因為唱片上的子喉,既溫柔又哀怨,便懷疑呂文成是一位女性”?!堆嘧訕恰肥菂挝某傻牧硪皇谆浨碜?,也是一首古曲,呂文成用子喉灌制了這首粵曲,“呂文成這張唱片運到港粵兩地出售,極為暢銷,因此歌伶和普通人,都跟著唱片來學唱。當年的涼茶鋪差不多漸漸每晚都以播放呂文成之《燕子樓》來招攬顧客”。
“私伙局”是孕育樂曲、曲藝人才的搖籃,是玩家的聚集地,很多玩家都是在“私伙局的培養(yǎng)下而成為職業(yè)樂師的”。
三、對“廣東音樂”風格形成的促進與鞏固
“私伙局”的玩家們創(chuàng)作的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何柳堂創(chuàng)作的《鳥驚喧》《七星伴月》《垂陽三復》《醉翁撈月》《胡笳十八板》《回文錦》,何與年創(chuàng)作的《將軍試馬》《午夜遙聞鐵馬聲》《一彈流水一彈月》《清風明月》《廣州青年》,何少霞創(chuàng)作的《吳宮戲水》《下里巴人》《下漁舟》《陌頭柳色》《白頭吟》,丘鶴儔創(chuàng)作的《娛樂升平》《獅子滾球》《聲聲慢》《相見歡》,呂文成創(chuàng)作的《步步高》《醒獅》《漁舟唱晚》《恨東皇》《百鳥朝鳳》,何大傻創(chuàng)作的《孔雀開屏》《花間蝶》《醉桃園》,尹自重創(chuàng)作的《華胄英雄》《夜合明珠》《勝利》,易劍泉創(chuàng)作的《鳥投林》《依稀》《一枝梅》,梁以忠創(chuàng)作的《春風得意》,等等,這些曲目都是各個“廣東音樂”曲集出現(xiàn)率很高的名曲?!?997年由李笑天等編著、香港信誠書局出版的《粵樂名曲集》共有382首粵曲,加上建國后新發(fā)現(xiàn)的作品,或考證出‘古曲‘佚名作者的傳統(tǒng)曲目,共有500首左右,在近40位作者中,其中的大多數(shù)都是‘玩家?!?/p>
早先藝人們的教學方法普遍為“口傳心授”,老師唱一句,學生學一句。玩家丘鶴儔將一些小曲、小調(diào)和粵曲搜集起來加以編輯出版,使得萌芽期的“私伙局”在教學法上有了質(zhì)的飛躍,突破了“口傳心授”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冒頭”“加花”是“廣東音樂”比較有特色的音樂發(fā)展手法?!懊邦^”是指起引導、帶頭、修飾的作用的音組,一般是在樂句或樂段的開始部分,音符時值較短?!凹踊ā迸f稱“加花指格式”,指的是在保留原來樂匯的基礎上填充一些新的樂音,通過對原來樂匯的補充、修飾,使旋律變得更加復雜與華麗。丘鶴儔的《弦歌必讀》中對如何“加花”有詳細的描述:“1、加花指格式,兩拍板三字母該做五字母;2、三拍板五字母變作九字母;3、三拍板五字母變作十三字母?!睆那瘊Q儔對“加花指格式”的詳細描述來看,他所舉的這些例子在“廣東音樂”中較為常見。丘鶴儔在《弦歌必讀》中記載“加花”方法時所使用的是工尺譜,歷史上由于中原大量人口入粵,一些外地藝人帶來了中原古樂的同時將工尺譜也一并傳入。隨著時間的推移,為了滿足粵人們對音樂的要求和習慣,先前傳入的工尺譜已有“粵化”現(xiàn)象。
玩家在創(chuàng)作這些廣東音樂的過程中,還嘗試對他們所使用的樂器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良,并引進了許多西洋樂器,促進了“廣東音樂”風格的形成。呂文成在二胡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音色明亮的高胡,高胡的創(chuàng)制使“廣東音樂”形成了一種新的樂器組合——“軟弓組合”:以高胡為主角,還有秦琴、椰胡、洞簫。這種新的組合形式豐富了粵曲、粵樂的樂器組合,為粵曲粵樂的組合形式輸入了新鮮血液。司徒夢巖將小提琴引進“廣東音樂”,何大傻引進六弦琴——吉他,何柳堂將嗩吶、喉管作為主奏,使樂器組合形成一種新的形式。
沒有玩家梁以忠就沒有小明星的星腔,也沒有“子喉領袖”張瓊仙在歌壇的迅速走紅,沒有呂文成就沒有高胡的產(chǎn)生,也不會有新的樂器組合形式“軟弓組合”,沒有何大傻、司徒夢巖、尹自重等玩家對西洋樂器的引入就不會有各種西洋樂器的組合形式。正是由于這些玩家對“廣東音樂”的大量創(chuàng)作和樂器的改革、創(chuàng)新,才形成了“廣東音樂”的風格。
“民國時期,廣州戰(zhàn)亂頻繁,故陸續(xù)有出洋謀生者,據(jù)1930年7——9月的統(tǒng)計,廣州出國人員1044人,其中商人542人。日本侵略軍侵占廣州時,更使大批廣州人逃難到海外,形成又一次出國高潮?!薄皳?jù)1988年統(tǒng)計,全市旅居國外的華僑、華人有51.8萬人;居住在廣州的歸國華僑有2萬余人,僑眷30萬人?!薄白?949—1959年,經(jīng)廣州接待安置的歸國華僑約有25萬人?!薄皳?jù)1988年廣州市8區(qū)4縣統(tǒng)計,祖籍廣州的港澳同胞有610886人,約占港澳華人總?cè)丝诘?0.4%,他們在廣州的親屬則有483530人?!庇纱丝磥?,在港澳及海外的粵籍華人數(shù)量不占少數(shù),這些華人身處異國,由于思鄉(xiāng)心切,所以私下經(jīng)常組織開局唱曲,“私伙局”便成了華僑消遣的好方式、好去處,從而在無形中對粵曲、粵樂的傳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私伙局”,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粵曲、粵樂。
作為一種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私伙局”為廣東音樂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使粵曲、粵劇聲腔系統(tǒng)更加豐滿,促進了“廣東音樂”風格的形成。“私伙局”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獨特的生存方式延續(xù)并迅速發(fā)展著,從“私伙局”的角度我們看到了民間音樂文化是如何傳承和發(fā)展下來的,它是一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載體,也是一個可以借鑒的案例。
參考文獻:
[1]陳守仁.粵曲的學和唱:王粵生粵曲教程(第二版)[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3.
[2]魯金.粵曲歌壇話滄桑[M].香港:三聯(lián)書店有限公司,1994.
[3]黎田,黃家齊.粵樂[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
[4]陳勇新.軌跡 音樂文集[M].廣州:廣州出版社,1999.
[5]黎田,黃家齊.粵樂[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
[6]丘鶴儔.弦歌必讀[M].亞洲石印局,1916.
[7]常綠.廣東音樂名家易劍泉[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88(1):22.
[8]廣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州市志.華僑志第十八卷[M].廣州:廣州出版社,1991:5.
作者簡介:王文然(1983-),畢業(yè)于華南師范大學,現(xiàn)就職于安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研究方向:中國音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