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勇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以及評價探索的逐步深入,中考試題越來越淡化對記憶性知識的考查,重視情境的營造,突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本文通過對近年來中考語文試題中情境化設計試題的分析,為教學提供借鑒和參考。
從中考命題發(fā)展的趨勢來看,情境化命題設計已經(jīng)從過去那種自發(fā)的感性嘗試邁向自覺的理性探索,情境化命題的覆蓋面越來越廣,命題形式越來越多元,對命題的價值認識越來越深入。
中考語言積累與運用部分,主要考察字音、字形、近義詞、成語、標點、病句、修辭等,傳統(tǒng)的命題形式一般為單項選擇題,每道選擇題題目考查一項內(nèi)容,各題之間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近年來,中考命題嘗試以語段為載體,創(chuàng)設應用情境,把多項內(nèi)容整合到一起進行考查。
以2018年安徽試題為例:
動物在睡眠時,大腦能像人腦那樣發(fā)出電波,也會做夢。如貓在睡覺的時候會豎起耳朵,嘴邊的長須會顫動,有時它還會輕輕地叫幾聲,好像再追捕什么目標似的,鸚鵡睡覺①把頭藏在翅膀下面,②也會發(fā)出很低的叫聲。除了貓和鸚鵡之外,馬和狗等家chù,以及其它一些哺乳類動物也會做夢。動物的夢有多有少,蝙蝠、老鼠比人更容易做夢。③鳥類很少做夢,爬行動物也很少做夢,因為④它們必須隨時保持對敵人的警告,以便能夠及時逃脫。
(1)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給劃橫線的字注音。
顫( )動 家chù( ) 哺( )乳
(2)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將“偶爾”“常常”分別填入①②兩處橫線上。
(3)將③劃線的句子改成一個句子。(要求:符合語境,不改變句子原意)
(4)在④劃線處有一個詞語用的不當,可將“________”改為“__________”。(要求:符合語境)
該命題材料屬于生物學科,具有跨學科整合的特點。在這一段材料創(chuàng)設的應用情境中,四道題目分別考查了字音、近義詞、句子改寫、病句修改等內(nèi)容,這種命題形式、減少了對識記性知識的單一考查,有利于綜合考查學生積累并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還降低了學生猜題的命中率,提高了試題的區(qū)分度和效度水平,可謂一舉多得。
傳統(tǒng)的中考文學常識、詩句默寫題目,命題形式相對比較單一,大多是以選擇題或填空題的形式呈現(xiàn),主要側(cè)重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這很容易引導學生在備戰(zhàn)中考中死記硬背,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命題者模擬生活化的情境,可以更好考查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例如,2018年北京卷“基礎·運用”部分以圓明園主題學習活動為載體,把文學常識考查納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2017年吉林卷第3 題“當朋友遠別時,我們會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 _,______”贈別壯行;2018年重慶A 卷第8 題“德高望重的何老師退休仍然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經(jīng)常為他們答題解難,老師們稱贊他‘__________________,__’。(龔自珍《己亥雜詩》)”。模擬生活中常見的情境,突破了補充型默寫主要考查“記憶”能力的局限,可以考查學生對古詩詞的深入理解和現(xiàn)實生活的運用能力,真正實現(xiàn)了中考考查的指向標作用。
中考語文對文言知識的考查主要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為了應對這類題目,很多語文教師在備考的時候要求學生機械記憶文言文的基礎知識,進行大量的訓練,實施題海戰(zhàn)術。課程標準明確要求“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去進行‘系統(tǒng)’的講授和操練,更不應該要求學生硬背概念、定義”。中考命題也探索把語境理念引入文言文學習當中去,引導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記憶性積累,轉(zhuǎn)向語境中的理解性應用,兼顧對學生文言基礎知識的考查和思維能力的考查。例如2017年呼和浩特卷第9 題就提供了一個文言實詞示例: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救死扶傷(或救護),要求學生用“輟耕之龔上”“舟薄于石又沒”中“輟”“薄”二字分別另組一詞或者寫一句話,不能改變句子中的原有含義,還要求學生能夠把這一含義遷移運用到現(xiàn)代漢語的語境中。
縱觀近幾年中考命題情境化發(fā)展趨勢分析和命題的案例,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上應該有以下感悟:
新課程改革以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已經(jīng)深入語文課堂教學,教學的形式也日漸豐富多彩。但是仍然有不少教師沒有擺脫從“教師問題”到“教師答案”的教學慣性,有些課堂教學雖然在教學形式上熱熱鬧鬧,但是仍然是“滿堂灌”“滿堂轉(zhuǎn)”把有效的教學時間給分裂了,大量低效重復的問題和形而上主義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把學生參與語文實踐的機會給剝奪了,把學生深入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給擠占了,整節(jié)語文課下來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記憶”和“理解”等淺層次能力上滑行。這反映出教師仍然以“知識為中心”“技能訓練為中心”的觀念進行備課和上課的。要改變這一教學的現(xiàn)狀,使我們的學生真正具備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師必須增強自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語文“學習任務群”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學科素養(yǎng)?;趯W習任務群的教學情境設計,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情境導入這一單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還要走向整體的、綜合化的學習任務設計。例如,蘇軾作品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以《蘇東坡傳》作為“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學習任務群的內(nèi)容組織教學,有利于學生形成對蘇軾的整體認識,加深學生的理解水平。語文教師以籌建“蘇東坡紀念館”為載體設計學習任務,創(chuàng)設一個整體化、系統(tǒng)化的應用情境。以“選址任務”引導學生了解蘇軾的生平,考察學生整合信息的能力;以“主展廳設計任務”,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靈活運用能力以及對蘇東坡代表性詩詞的鑒賞評價能力;以“花園雕塑設計任務”考查學生對書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以“紀念館主體楹聯(lián)撰寫任務”考查學生對蘇東坡詩詞的深度理解和遷移運用能力。在實踐中中,教師要提供“紹興魯迅紀念館介紹”“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說明”等樣例提供給學生,并及時評價、反饋。整體化的情境設計把知識、策略、實踐路徑、評價反饋融為一體,給學生營造出了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經(jīng)歷知識構(gòu)建的過程,積累結(jié)構(gòu)化的言語經(jīng)驗,建立對知識的結(jié)構(gòu)化認知,升華學習的內(nèi)部動機。
中考是對學生初中階段學習的一次終結(jié)性評價,主要的目的在于選拔,情境化的命題嘗試說明,在日常教學中,完全有可能、有必要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評價學生在情境化學習過程中的復雜表現(xiàn)。
新課程改革以來,表現(xiàn)性評價成為標準化測試的重要補充,但是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缺乏恰當?shù)脑u價量表、評價成本較高、信度低等問題制約著表現(xiàn)性評價的推廣。運用基本要素分析法開發(fā)針對性的表現(xiàn)性評價量表,有利于提高評價效率,改善評分者的信譽度。演講活動是一種情境性、應用性很強的語文學習活動,借此可以考查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遵循PTA 量表開發(fā)的一般流程,首先要確定演講的核心評價要素,例如演講內(nèi)容、語言表達、肢體語言等;其次要為每個要素建立2~5 個水平的量表。例如,演講內(nèi)容可以分為4個量表:①主題鮮明,內(nèi)容充實,具有較強的說服力、趣味性和吸引力(4 分);②主體明確,內(nèi)容比較豐富,能夠以理服人或以情動人(3 分);③少部分內(nèi)容偏離主題,但對觀眾理解影響影響不大(2分);④主體不明確,內(nèi)容龐雜,難于理解(1 分)。
開發(fā)表現(xiàn)性評價量表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教師除了要遵循科學的開發(fā)流程之外,還要根據(jù)當?shù)氐膶W生具體實際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同事之間的合作、討論、試用后的進一步優(yōu)化都有利于量表達到理想的效果。針對我們語文教學的實際需求,開發(fā)適合自己教學的量表,對于提升教師的評價素養(yǎng)有著很大的幫助。
以考試代替評價的現(xiàn)象長期以來弱化了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功能,教、學、評一體化的愿望一直難以實現(xiàn)。要破解這一難題,一方面要借助中考語文為代表的標準化測試不斷創(chuàng)新命題形式,探索多元化的情境設計,發(fā)揮考試對教學的正確導向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語文教師了解不同的評價方式的不足和優(yōu)勢,把情境化設計創(chuàng)造性地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去。命題者、一線語文教師都應該深入挖掘情境化設計的潛在價值,促使情境化教學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服務,促使情境化教學更好地服務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