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公司控制權爭奪與中小股東權益的法律保護

2020-02-24 13:18:57鄭偉棟
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20年3期
關鍵詞:股東會控制權決議

鄭偉棟

(杭州師范大學,浙江 杭州 311121)

一、公司控制權的內(nèi)涵

公司控制權本身并不是一個法律上有明文規(guī)定的概念,因此,對于公司控制權概念的界定需要借助其他領域的知識和術語,例如將其視為權利主體,該主體通過握有一定的股份或者表決權等方式可以將公司的可供支配使用的資源進行控制處分,在有關公司重大事項的決策上擁有確實影響力的權利。簡述之,公司控制權是公司內(nèi)部相關利益主體享有的對公司運營的決策權和支配權[1]。

(一)公司控制權的理論定義

1.公司控制權是一種權利,且不同于控股權

對公司控制權下定義時,首先要明確它是一種權利,其與義務相對應,因其本身來源于股東所擁有的公司股權。它是對公司的資源進行支配處分并影響公司重大決策事項的一種權利,其主體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其次要明確在現(xiàn)代社會,公司控制權并不等同于控股權,這其中存在很大的區(qū)別。因為現(xiàn)代社會公司的組織內(nèi)部存在所有權與經(jīng)營權分離這一現(xiàn)象,而這一現(xiàn)象也使得公司控制權并不等同于控股權。

2.公司控制權的根源是股權

公司控制權的基礎和根源是股權,因為公司控制權本身其實是一個衍生概念,是權利主體以將自己的財產(chǎn)讓渡給公司交換得到公司股權,從而取得一定的對公司經(jīng)營管理和做出決議的控制權。一般來說,規(guī)模較小的公司企業(yè),公司的股東本身也擔任該公司的管理層,因此,股權與公司控制權并沒有分離;而在股份有限公司,則出現(xiàn)了股權和經(jīng)營權相分離的情形,這意味著即使擁有控股權也不一定能取得公司控制權,同時也表明了另一種并不需要成為控股股東而能取得公司控制權的方法。

3.公司控制權的主體可以變更

公司控制權并不是一種人身權利,權利的主體隨時可能會發(fā)生改變,這既是因為它的根源是股權,而股權是可以轉(zhuǎn)讓或者繼承的;同時也因為公司控制權本身也是會隨著市場變化和股東意愿的改變而隨時會發(fā)生改變的。而公司控制權的主體會發(fā)生變更這一情況對于公司控制權的主體來說,既是一種保護,也是一種約束,它的存在使得公司控制權的主體必須仔細考慮自己的行為會不會損害到公司和其他股東的利益。若是確實損害到了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股東之間可能會選擇聯(lián)合起來反抗公司控制權主體,以維護自己的利益,也可能會選擇轉(zhuǎn)讓自己一定額的股份來激活市場的并購機制,以達到更換公司控制權主體的目的。

4.公司控制權具有收益性

公司控制權的收益性在最淺的層面可以理解為獲得公司分紅,而若是更加深入地了解,則體現(xiàn)為控制權主體通過操控公司這個龐然大物的意志,實現(xiàn)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公司經(jīng)營的過程中,公司必然會創(chuàng)造價值;而在創(chuàng)造價值的過程中,會帶有數(shù)不清的利益糾葛和沖突,因此,公司控制權的收益性也正是體現(xiàn)在公司經(jīng)營創(chuàng)造價值的過程和結果中。然而我們對公司控制權的收益性的理解需要結合不同的股東類型來進行更加深入的區(qū)分和了解。對于個人股東和企業(yè)法人股東來說,在追求利益的同時也對取得公司的控制權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對于國家股東來說,可能會將對該公司的需求僅僅停留在獲得股份和取得分紅上,而對公司控制權爭奪則意愿不是過于強烈。

(二)公司控制權爭奪行為的利弊分析

對公司控制權爭奪行為進行整體利弊分析,可以總結經(jīng)驗,對相關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相當大的指引作用,可以幫助其他公司在控制權爭奪過程中盡量減少爭奪行為帶來的弊端,更多地發(fā)揮爭奪行為帶來的積極作用。

1.公司控制權爭奪的消極作用

公司控制權爭奪的原因有出于公利和私利兩種可能性,根據(jù)每個人都會有趨利避害的天性,無論是為了公司利益最大化而去爭奪公司控制權,還是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最大化而去爭奪公司控制權,從長遠來看,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才會行動[2]。公司控制權的爭奪,不僅僅是簡單地變更公司的持股主體或者是公司董事會中的董事人員變動,在爭奪過程中因爭奪主體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的不同,很可能會導致公司股份的市場價值下跌(例如實施了焦土政策),抑或使得公司內(nèi)部先前所決定的經(jīng)營方針發(fā)生改變。隨著董事人員、管理人員的變動或者公司經(jīng)營方針的改變,很可能會讓處于爭奪過程中的公司經(jīng)營效率降低,或者產(chǎn)生大量的公司管理問題。若是不能妥善處理這些問題,將使得人們基于天性,為謀取利益所采取的行動,帶來損害自身的利益的后果。

2.公司控制權爭奪的積極作用

爭奪公司控制權的主體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來自公司內(nèi)部的人員,比如股東、管理人員;二是來自公司外部的人員,比如其他企業(yè)法人。在此兩類人員中,爭奪控制權的根本原因一般都是為了謀取自身利益,但對于公司內(nèi)部人員來說,同時也存在另一種原因,即為了維護公司的經(jīng)營與發(fā)展而來爭奪公司控制權。若是有股東認為公司現(xiàn)在是被不理性、不智慧的極個別大股東或者董事會所操縱,為了讓公司可以走在正確的經(jīng)營道路上而去爭奪公司控制權[3],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去爭奪公司控制權,在爭奪行為結束后,公司的控制權配置會相對合理,從而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的經(jīng)營效率[4]。除此之外,爭奪公司控制權,增加自己對公司的持股比例是最常用的辦法,而采取這一手段一般會使得爭奪主體為公司引入一定的外來資本[5],從而提升公司的市場價值。

二、公司控制權爭奪的樣態(tài)

公司控制權可以給其主體帶來收益的權利,必然會讓與其利益相關之人都心系其歸屬。在公司內(nèi)部各個利益主體之間或者外部人士與公司內(nèi)部人員之間,都有可能會在自認時機成熟時選擇爭搶公司的控制權。

(一)控股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的爭奪

公司內(nèi)部股東之間的控制權爭奪是目前公司控制權爭奪最常見和最主要的情形,股東會決議實行資本多數(shù)決,董事會決議實行人數(shù)多數(shù)決。股東會的決議,分為普通決議和特別決議,兩者的區(qū)分在于決議的事項不同(同時也代表對于公司的經(jīng)營和發(fā)展的影響力)和決議通過所需的表決權比例不同,前者只需出席會議的股東一半以上的表決權即可通過,而后者則需出席會議的股東2/3以上的表決權才可通過。因此,一般來說,股東所擁有的股份越多,其在股東會做出決議時所擁有的表決權則也越大,同時在公司的董事會中也是大股東擁有更多的董事席位。

因此,無論是股東會對于公司經(jīng)營方針和治理理念進行決議時,還是董事會對于公司的日常決策進行決議時,控股股東比起其他小股東擁有更大的權利,從而影響決議是否通過。而在控股股東僅從自身利益出發(fā)而不顧公司利益和其他股東利益的時候,控股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的矛盾就會爆發(fā)出來,進而產(chǎn)生了公司控制權的爭奪,甚至可能是中小股東之間聯(lián)合起來結成利益同盟對抗大股東,還可能是股東選擇出售自己的股份以引進外來資本,起到更換公司控制權主體的作用。

(二)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爭奪

在現(xiàn)代社會公司內(nèi)部,所有權與控制權往往是相分離的,股東出資享有股份,而通過股東會的決議選舉董事來管理公司的日常決策,以提高公司的經(jīng)營效率。雖然部分公司仍然是股東自己同時兼任自己公司的高管,但一般隨著企業(yè)經(jīng)營規(guī)模的擴大,所有權與控制權相分離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

對于股東來說,其在公司所擁有的股份終究只是其謀取自身利益的工具。由于現(xiàn)代社會的公司制度和股東有限責任,股東對于公司的生死存亡必然不如公司的管理人員那般重視。對于公司的管理層來說,公司的生死存亡是關乎自己的工作是否安穩(wěn)和彰顯自己能力的方式,若是能治理好公司,對管理層的影響不僅僅是股東眼中的分紅變多,同時關乎以后的職業(yè)生涯和切身利益。因此,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當自己所代表的股東的利益與公司的利益發(fā)生沖突時,就需要公司的管理層做出選擇。一般來說,管理層會優(yōu)先選擇公司的利益,理由也正是筆者先前所分析的,對于股東和管理層來說,公司的生死存亡對其的影響截然不同。同時這也是所有權與控制權相分離所帶來的必然現(xiàn)象,也是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對于公司的意義所在。

而對于股東來說,若是自己所支持的管理人員在利益沖突發(fā)生時沒有選擇站在自己這一邊,那么自然會選擇更換該管理人員。同時該管理人員也會因為自身處境和出于公司利益角度的考慮,或是選擇辭職以避免后續(xù)發(fā)展對自身的負面影響,或是聯(lián)合其他股東、管理人員對抗該股東,使得自己仍然可以在該公司就職。

(三)新舊股東之間的爭奪

新舊股東之間的爭奪其實本身是公司內(nèi)部人員與公司外部人員對于公司控制權的爭奪。外部人員或是通過要約收購,或是通過舉牌收購市場上散落的股權而成為公司的股東,進而試圖取得公司的控制權。一般來說,外部人員也是需要一個契機才會試圖去取得一個公司的控制權,例如公司的股東出售自己股份來激活市場的并購機制。

在已經(jīng)發(fā)生的許多公司控制權爭奪案件中,引進外來資本并達成一致行動協(xié)議是公司控制權爭奪過程中常見的情形。而對于原有的股東來說,引進外來資本這一點也是有利有弊的。若是引進外來資本,勢必會影響現(xiàn)有的股權結構,稀釋自身的股權,進而影響自己的公司控制權。但若是因此而拒絕外來資本進入,一方面,這無疑有礙于公司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自身利益的獲得。因新舊股東之間的爭奪是我國公司控制權爭奪中最常發(fā)生和最為激烈的一種情形,這是本文后續(xù)在公司控制權爭奪行為中所需要重點分析的。

三、公司控制權爭奪的行為

在公司內(nèi)部,通過該公司的股權結構可以大致明白股東所擁有的表決權的大小。股東通過股權行使股東權利。但控制權本身既包括了所有權,也包括了經(jīng)營權,股東不可能插手公司內(nèi)部所有大大小小的事務,為了提高經(jīng)營效率,董事以及其他管理人員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因此,對于爭奪公司控制權來說,爭奪股權和增加自己這一方在董事會的代表席位是至關重要的。

(一)股權爭奪行為分析

取得股權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可以通過股權繼承,或是買賣股權,或是出資,都可以依據(jù)你的情況和你的意愿取得相應的股權。但是,對于以爭奪公司控制權為目的的爭奪主體來說,股權只是其取得公司控制權的工具,其通過股權真正想獲取的是與股權相對應的表決權。在對公司控制權進行爭奪時,除通過以上所說的取得股權的方式外,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使得自己在持有有限股權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表決權。

在“鄂武商控制權之爭”的案例中,就存在通過簽訂一致行動協(xié)議以對抗其他大股東的情況[6]。這種行為模式可以同時適用在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身上。如此可以普遍適用的行為模式是比較少見的。因為我國這兩類公司對于人合性的重視程度是不同的,這也體現(xiàn)在取得公司股權的方式和難易程度上。這兩類公司在公司控制權爭奪中產(chǎn)生影響的最大不同可能就在于對人合性重視程度的不同。

對于公司的原實際控制人來說,其需要不斷維持自己的控制權人地位,那么就需要維持住自身的持股優(yōu)勢,但這一點也正如本文先前所分析的,若是為了維持自身股權優(yōu)勢而盡量不去引入外來資本,那么對于其自身來說也沒有任何好處,在遏制公司經(jīng)營規(guī)模擴大的同時,也減少了自己相對應的利益獲得[7]。但若是為了擴大公司規(guī)模,或是為了自身利益著想而引入外來資本,也勢必會導致自身的股權被稀釋,難以維持自身的股權優(yōu)勢[8]。

然而,對應這種兩難境地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例如,可以通過修改公司章程中的規(guī)定,在公司章程中制定絕對多數(shù)條款,我國已經(jīng)有了相應的規(guī)定①。該規(guī)定并沒有限制公司章程對于公司事項的決議不能界定一個更高要求的表決權比例。但是,通過這種方式,對于原實際控制人來說也是有利有弊。這種方式一方面使得對方取得控制權的難度增加,另一方面可能會導致公司后續(xù)決議中想要達成合意的難度大大增加。

(二)董事席位爭奪行為分析

董事會在公司內(nèi)部是作為公司的日常經(jīng)營管理機構而存在的,其董事席位的人選需要通過股東會決定,因此,董事席位的分布是以公司的股權結構為基礎的。而且在章程沒有另外規(guī)定的時候,董事會的決議規(guī)則與股東會是有所不同的,董事會作為公司的日常經(jīng)營管理機構,需要的是通過理性和能力來輔助股東治理公司,因此,其決議通常采用的是人數(shù)多數(shù)決定原則。

股東對于董事會席位的爭奪行為與爭奪公司的股份并不完全一樣,因為董事會的人選需要通過股東會來決定,這既說明了在召開股東會時,他人通過公司的股權結構便能大致了解各股東在董事會中所擁有的代表董事席位,也說明了股東若是想要更換董事或是意圖增加自己這一方在董事會中的董事席位,需要召開股東會才能達成這一目的。因此,若是股東會遲遲不能召開,即使有新控股股東產(chǎn)生,該控股股東也很難實際取得公司控制權。

在爭奪公司控制權時有兩點是繞不開的:一是股東在該公司的持股比例;二是股東在該公司董事會中所擁有的董事席位。而爭奪董事席位的行為也不比爭奪公司的股權簡單。例如,表決權代理,表決權代理是通過將其他股東的表決權委托給代理人,且《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規(guī)定中并沒有對代理人的身份有所限制②,因此,股東可以將自己的表決權委托給其他股東。“表決權代理”這一概念與股權爭奪行為所提及的一致行動協(xié)議這一概念是有較大區(qū)別的,其中一點便是主體之間的地位是不同的,在表決權代理中一方是委托人,一方是代理人,而在一致行動協(xié)議中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而除了表決權代理外,我國《公司法》中也規(guī)定了另一種行為模式③。累計投票制這一制度并不是法律強制規(guī)定在公司選舉董事、監(jiān)事時必須適用的,可由公司章程規(guī)定或者股東會決議是否適用。這一制度對于股東來說有兩種適用方式:一是按照一股一票行使自己的表決權,此種適用方式最后的表決結果與不適用累計投票制的結果相比并無太大差別;另一種方式是分散投票,而當股東分散投票時,中小股東對于董事會席位的人選決定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四、公司控制權爭奪的立法完善

一個公司的控制權轉(zhuǎn)移的過程和結果都會牽扯到公司這個組織體的各個利益主體,而公司控制權市場的法律制度是否完善則會影響到公司控制權轉(zhuǎn)移的過程和結果。如果相關的法律制度不完善,那么就無法很好地規(guī)范公司控制權的爭奪主體及其爭奪行為。因此,在對我國現(xiàn)行有關公司控制權市場的法律制度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有必要對于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議。

(一)我國公司控制權立法的現(xiàn)狀

截至目前,我國主要是通過部門規(guī)章、交易所制度來規(guī)范公司控制權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簡稱《證券法》)、《公司法》中并沒有太多的規(guī)定。單單從公司控制權市場來看,美國、日本等國的公司控制權市場相較我國都更為成熟,我國對于收購和反收購的法律法規(guī)都較為零散,主要由《公司法》《證券法》《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中的相關條文構成,其中中國證監(jiān)會發(fā)布的《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算是較為具體完整的,但這仍然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對《公司法》進行修改④,這一修改相較以前增加了第五種和第六種情形以支持公司收購本公司股份,但其中的第六種情形所包括的范圍卻顯得過于廣泛了。

第六種情形中維護公司價值和股東權益的判斷由公司章程規(guī)定或者由股東大會授權,那么若是大股東的權益和小股東的權益相沖突時,應該維護誰的利益呢?從股權結構來看,股東大會的決議更大可能是會維護大股東的權益,棄小股東的權益于不顧。如此看來,似乎交由董事會是最合理的,身為董事,其職責要求董事要將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能為了大股東的利益去損害公司利益,但此時并不是大股東與公司之間發(fā)生利益沖突,而是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既然董事是通過股東會選出,那么其行為背后必然帶有選出該董事的股東授意。從這個角度來說,本次《公司法》的修改依然沒有很好地保護小股東的權益。

除此之外,在中小股東的決策權益方面,我國《公司法》并沒有充分保障中小股東的權益,因為根據(jù)我國《公司法》的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開股東大會通過決議只要求出席股東的所持表決權的比例問題,對于出席人數(shù)并沒有要求,且沒有規(guī)定最低表決權出席比例。如此一來,即使不是控股股東,只需要有大股東出席大會,就不需要多數(shù)中小股東參與決議過程,此時做出的決議既談不上公正,也不能說是代表了全體股東或者大部分股東的意志[9]。此外,雖然大股東因其所擁有的股權份額而享有相應的表決權也是應當?shù)?,但決不能就因此而疏忽了中小股東的表決權。

在中小股東的知情權益方面,我國《公司法》一方面規(guī)定股東有查閱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記錄等公司信息的權利;另一方面卻又賦予公司可以在有合理依據(jù)時若認為股東查閱賬簿會損害公司利益,可以拒絕股東查閱賬簿的權利。但在股東要求查閱賬簿時并不是由股東會決定是否同意,而是交由公司的管理人員決定,在股東對于公司的人員更換并沒有足夠影響力時想要通過該規(guī)定查詢公司賬簿是極其困難的。而多數(shù)中小股東在自身投入甚少的情況下,通常會對公司的日常經(jīng)營活動持比較冷漠的態(tài)度,因此,股東在想要行使權利而碰壁時,通常會權衡利弊,最后的結果往往是持放棄態(tài)度。在保持如此理性冷漠狀態(tài)較長時間后,中小股東更加不會主動去關心公司的相關情況,但如此一來,因?qū)Υ蠊蓶|和董事會經(jīng)營公司行為的放任,也就損害了自己的相關權益。

(二)我國公司控制權立法的完善

要使公司控制權市場穩(wěn)定、有序地運作,健全的法律制度則是必需的。若是相關的法律制度得以完善,一方面,可以減少一部分投資方的投機主義行為,使市場上出現(xiàn)更多的良性收購;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推進我國整體法律體系的成熟,從而使法治觀念更深入人心。

首先,針對《公司法》的第一百四十二條,建議該法條再加上:“公司因前款第(五)項、第(六)項規(guī)定的情形收購本公司股份的,需通過監(jiān)事會的認可?!比绱艘?guī)定可能只是多了一層程序上的監(jiān)督,監(jiān)事會是否有能力進行監(jiān)察尚未可知,但總體上仍是多了一重維護。

其次,針對中小股東的決策權問題,可以通過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出席的最低出席人數(shù)和最低表決權比例,同時,對于不同的決議事項規(guī)定不同的最低出席人數(shù)和最低表決權比例。因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人數(shù)數(shù)量是有限制的,那么對于人數(shù)的規(guī)定可以有效防止少數(shù)人決定公司決議的情況發(fā)生。如此一來,既有利于保障公司決議的合理和公正,又能通過股東會的決議更好地體現(xiàn)公司股東的意志。

關于中小股東的知情權問題,建議增加一條規(guī)定:“持股超過 XX%或者合計持股超過 XX%的公司股東有權直接查閱公司賬簿等資料?!痹诠窘?jīng)營良好且正常進行分紅時,若是有股東對于公司經(jīng)營情況產(chǎn)生困惑,可通過聯(lián)合其他股東來要求查閱公司賬簿,而不需要爭奪公司的董事會代表席位來保障自己對公司的影響力,保障充分行使自身的權利。同時也確保了在部分股東都對公司的經(jīng)營狀況產(chǎn)生懷疑時可以不被他人阻撓,直接就能查閱公司賬簿。

最后,關于股東的表決權問題,為了切實保障中小股東能夠行使自己的表決權,也為了當中小股東在發(fā)現(xiàn)大股東或者董事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害公司和其他股東的利益時有途徑維護自己和公司的利益,筆者建議,一方面,保障股東的特別訴訟權,即當股東認為其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或者公司利益受到公司內(nèi)部人士損害時,股東自身可以越過不履行職責的法定代表人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權利。另一方面,賦予股東一種特別否決權,即當股東認為股東大會做出的決議受到操縱并且明顯不符合公司利益時,可通過該種權利否決明顯不合理的決議,以保護公司的正當利益。當然,考慮到可能有個別股東為了敲詐性利益使用該權利,應當限制每一位股東行使該權利的次數(shù)或者時間,并且否決的決議不能是絕對多數(shù)通過,同時,股東行使特別否決權還必須得到出席股東大會的1/3以上股東的批準,以保障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

注釋:

①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四十三條。

②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零六條。

③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零五條。

④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條。

猜你喜歡
股東會控制權決議
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的經(jīng)驗啟示
公民與法治(2022年3期)2022-07-29 00:57:02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的決議
當代陜西(2021年21期)2022-01-19 01:59:40
神農(nóng)科技集團正式接收廣譽遠控制權
大股東會支持上市公司嗎?——基于大股東股權質(zhì)押的視角
FF陷控制權爭奪漩渦
汽車觀察(2018年10期)2018-11-06 07:05:06
我省干部群眾堅決擁護全國兩會各項決議決定
當代陜西(2018年6期)2018-05-22 03:03:48
上市公司控制權爭奪中獨立董事的義務——以萬華之爭為例
臺灣地區(qū)“公司法”下關于監(jiān)察人獨立召開股東會之權限與案例研究
商事法論集(2016年2期)2016-06-27 07:21:40
公司治理的自治原則及其例外——以公司章程對股東會與董事會職權劃分為中心
商事法論集(2014年2期)2014-06-27 01:22:38
論類別股東會
商事法論集(2014年1期)2014-06-27 01:20:42
句容市| 新邵县| 石林| 庐江县| 塘沽区| 宁海县| 会宁县| 沅陵县| 抚顺县| 甘洛县| 枣强县| 宁都县| 湖北省| 靖远县| 太仆寺旗| 潜山县| 九江市| 即墨市| 新宁县| 九龙县| 江北区| 天峨县| 浦北县| 阳信县| 连云港市| 新巴尔虎右旗| 沂南县| 界首市| 秀山| 景宁| 普宁市| 溧阳市| 布尔津县| 广州市| 迭部县| 涿州市| 浦江县| 方城县| 崇阳县| 汤阴县| 诏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