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孫子兵法》的戰(zhàn)術行動準則與實戰(zhàn)操作方法

2020-02-24 22:14:28周世范
商洛學院學報 2020年3期
關鍵詞:孫子兵法孫子敵人

周世范

(西安外國語大學 通識教育學院,陜西西安 710128)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兵家中最有影響力的一部兵書,系春秋末齊國人孫武所著。全書共13篇,6075個字,不僅在中國軍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軍事史上,也享有極高的聲譽。日本人尊孫武為“武圣人”,推崇《孫子兵法》為“兵學圣典”,“世界兵家第一奇書”[1]505。在當今世界,《孫子兵法》的影響已遠遠超出了軍事和戰(zhàn)略研究的范疇,被廣泛地應用于政治、經濟、商業(yè)、教育、體育等諸多領域。2010年4月10日筆者曾在陜西省圖書館演講《中國文化的兩座高峰》,其中,除講孔子及其中庸思想外,著重對孫武及《孫子兵法》的戰(zhàn)略指導思想進行了論述[1]510-516。本文擬就《孫子兵法》的戰(zhàn)術行動準則與實戰(zhàn)操作方法作一些粗淺的探討,拋磚引玉,以期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研究盡一點綿薄之力。

一、《孫子兵法》的戰(zhàn)術行動準則

《孫子兵法》的戰(zhàn)術行動準則的核心是“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在實戰(zhàn)應用中,此準則需從四個方面理解。

(一)治眾如治寡

千軍萬馬抓班子,千頭萬緒抓根本;千難萬險巧應對,千方百計穩(wěn)大局。領導千軍萬馬,實際上與領導幾個人的道理是一樣的。人們常說的“層層抓、抓頭頭”,就是說社會或機構都是金字塔型的,頂層小,底層大,上層統籌與下情上達,都離不開一層層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每一層都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了,那就自然會形成全國一盤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合力。集中力量辦大事,就會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勝。

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盵2]67就是說,領導千軍萬馬與領導幾個人的道理一樣,都必須把組織編制搞好,否則的話,就沒有力量。又說:“凡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戰(zhàn)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huán)之無端,孰能窮之?”[2]68就是講,凡打仗一般都是用“正”兵迎敵,用“奇”兵取勝。因此,善于出奇制勝的將帥運用戰(zhàn)術就像天地一樣變幻莫測,就像江河一樣奔流不息。雖然作戰(zhàn)的形式不過是“奇”“正”二字,但“奇”“正”的變化卻是無窮無盡的?!捌妗薄罢钡淖兓拖駡A環(huán)一樣,無頭無尾,誰能窮盡得了它呢?

孫子說:“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于毀折者,節(jié)也。是故善戰(zhàn)者,其勢險,其節(jié)短。勢如擴弩,節(jié)如發(fā)機。”[2]69這里強調,善于指揮作戰(zhàn)的人,他所造成的形勢是險峻的,進行攻擊的節(jié)奏是極為短促的。險峻的形勢就像拉滿了的弓弩,短促的節(jié)奏就像扣動弓弩的扳機一樣迅速。

“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2]70所以,善于調動敵人的指揮者,示敵以假象,敵人肯定上當。給敵人一點小恩小惠,敵人一定會去拿。用小恩小惠調動敵人,用大部隊等著消滅敵人。

“故善戰(zhàn)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故善戰(zhàn)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2]70因此,善于作戰(zhàn)的人,首先要造成于己有利的態(tài)勢,而不過多苛求部下的責任,所以能夠選擇恰當的人,把握住有利于己的態(tài)勢。也就是說,善于指揮作戰(zhàn)的人所造成的于己有利的態(tài)勢,就好比從800丈高的高山頂上把木頭、石塊推下山溝一樣。這就是戰(zhàn)則必勝的“勢”?。?/p>

歷史上很多領導人不明白“治眾如治寡”的道理,眉毛胡子一把抓,管得太具體、太細,事必躬親,勞神費心、殫精竭慮,結果卻不盡人意。諸葛亮之所以英年早逝,怕也與這方面的局限有關。他用心太過、操勞過度,連自己死后五丈原如何退兵,誰做他的繼承人、誰做繼承人的繼承人,以及魏延要造反該怎么處置,都想到了。他一生不僅把自己該想的想到了,而且把部下該想的,敵人該想的,全都思慮周到了……真所謂“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有人認為這是諸葛亮的英明之處,但也恰恰在這里暴露了他缺乏團隊精神,用人面太窄、后繼乏人的問題。馬謖是一個好的參謀,但絕不是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三軍統帥。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3]983但他不以為然,仍委以重任,致使街亭慘敗,不得不退軍漢中,揮淚將馬謖斬首。也可以說,諸葛亮北伐屢受挫折是其“以攻為守”的錯誤決策造成的。蜀地狹小,面對強魏,連年征戰(zhàn),勞民傷財,致使蜀漢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正如《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末尾撰史者評諸葛亮曰:“可謂識治之良才,管(仲)、蕭(何)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3]934未能集思廣益,當是其人生的一大敗筆。清代從雍正七年(1729)皇帝開始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3~7人不等,直接受皇帝領導,協助皇帝處理日常軍政要務。這不僅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精兵簡政,事實上也有集體領導,集思廣益,最大限度避免決策失誤的功效。軍機處的設立,較好地體現了“治眾如治寡”的領導藝術。

(二)有備無患,立于不敗之地

人常說:“不打無準備之仗?!本褪侵v,只有在未開戰(zhàn)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在戰(zhàn)斗中立于不敗之地。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盵2]85就是說,用兵的方法不是盼著敵人不來打,而是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只等著敵人前來送死。孫子說:“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2]85孫武明確指出:將帥有五種危險:只會死拼硬打可能會被殺,貪生怕死可能會被俘虜,急躁易怒可能經不起刺激,廉潔自愛則受不了侮辱,關愛百姓則可能不斷受到煩擾。這五種情況都是指揮官的過錯,是兵家之大忌。覆軍殺將,都是由這五種危險造成的,不能不引起為將為帥者的高度警惕!

孫子曰:“昔之善戰(zhàn)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zhàn)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盵2]63孫子認為,打仗要先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然后再等待敵人的失誤和破綻,抓住時機,置敵于死地。

“故善戰(zhàn)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后求戰(zhàn),敗兵先戰(zhàn)而后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2]64他強調,勝利的軍隊是先有了勝利的把握,再尋找敵人決戰(zhàn),奪取勝利;而失敗的軍隊則是先上戰(zhàn)場,再在作戰(zhàn)的過程中尋找僥幸勝利的機會?!皠俦迸c“敗兵”指導思想上的反差之大,在開戰(zhàn)前已經給出了戰(zhàn)爭最后勝負的標準答案。為將者不可不知!

要想打勝仗,做將帥的必須心中有數。兵法曰:“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盵2]64-65也就是說,國家占有土地的“度”,產生能夠收獲糧食的“量”,擁有糧食的“量”可以衡量國家能夠養(yǎng)兵的“數”,雙方“數”的不同就決定了各自兵力強弱的“稱”,最后由“稱”決定勝敗。孫子認為:“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盵2]65鎰與銖均為古代重量單位。24兩=1鎰,1/24兩=1銖,所以,1鎰=576銖。1:576,輕重之比、反差之大立見,成敗利鈍自不言而喻。

三國時,劉備要報關羽、張飛被殺之仇,大舉興兵伐吳。222年,孫權任用陸遜為大將,充分準備、嚴陣以待。先堅守避戰(zhàn),直待蜀軍疲憊不堪,才利用火攻,在今湖北宜都北(猇亭)展開決戰(zhàn)。結果蜀軍大敗。劉備狼狽逃往白帝城,不久病死,留下千古遺恨。劉備夷陵慘敗的原因:一是意氣用事,違背了聯吳抗曹的正確路線;二是準備不足,倉促上陣;三是驕傲自大,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的正確意見[3]890-891。

漢武帝通過公元前127年、121年、119年,三次大戰(zhàn),徹底打垮匈奴[4]80。630年,唐太宗消滅東突厥,活捉頡利可汗。這些都是準備充分,先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然后再尋找最佳時機,置敵于死地的好例證。

(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大將在朝受命,領兵出征,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戰(zhàn)場上的形勢瞬息千變萬化,必須仔細觀察、沉著應對。不可能事事都請示匯報,等待上峰的決斷。因此,要充分發(fā)揮將領的主觀能動性。凡是有益于國家、人民的事,就要果斷地出手;凡是不利于國家、人民的事,不管是誰說的,都不能干。堅決不能干!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于君,合軍聚眾,圮地無舍,衢地交合,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zhàn)?!盵2]83就是說,將領受命領軍,必須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切不可死搬教條、盲目開戰(zhàn)。

“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盵2]84就是要求指揮官面對復雜的形勢,絕不可亂了方寸,一定要用正確的判斷,掌握輕重,兩利相權取其大,兩害相權取其小,把國家、人民的利益最大化。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雜于利,而務可信也;雜于害,而患可解也?!盵2]85指揮官看問題必須全面。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要看到。在不利條件下,能看到有利的方面,可以增強大家的信心。在有利條件下,要看到不利的方面,以便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趨利避害、擺脫危機。

孫子曰:“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yè),趨諸侯者以利?!盵2]85就是要用傷害使敵人屈服,用敵方不得不做的事業(yè)驅使他,用小恩小惠引誘他。

“故戰(zhàn)道必勝,主曰無戰(zhàn),必戰(zhàn)可也;戰(zhàn)道不勝,主曰必戰(zhàn),無戰(zhàn)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國之寶也?!盵2]95因此,只要能打勝仗,雖然國君說不要打,打也是可以的。戰(zhàn)道不勝,雖然國君說必須打,不打也是可以的。在這里,保住國家、人民的利益,才是硬道理!至于將帥個人的進退升降,自然理應往后擺一擺。

《史記》中有關孫武為吳王訓練女兵的故事,司馬穰苴處罰監(jiān)軍莊賈的故事,漢文帝視察灞上、棘門、細柳軍營,肯定細柳營周亞夫的故事,以及項羽殺“卿子冠軍”宋義,信陵君殺晉鄙的故事,都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影子。

至于公元228年(蜀漢建興六年)馬謖違令失街亭,春秋時(前633年)成得臣違抗楚成王撤軍命令,一意孤行,最終導致慘敗的戰(zhàn)例中,雖然也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意思,但在這里更多地反映了馬謖和成得臣的狂妄自大、剛愎自用,已經與《孫子兵法》上所說的積極意義相去甚遠了。

(四)置于死地而后生

世界上,按達爾文的說法是:“生存斗爭,優(yōu)勝劣敗,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彼自捴v:“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公元前207年,項羽在巨鹿之戰(zhàn)中破釜沉舟,九戰(zhàn)九捷,大破秦軍,殺死蘇角,生擒王離,涉間兵敗自殺,章邯被迫投降[4]74。公元前204年,韓信在破趙之戰(zhàn)中擺下“背水陣”,并聲稱“今日破趙會食”[5]。公元817年10月,唐將李愬雪夜襲蔡州,活捉吳元濟。這些都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著名戰(zhàn)例。

作戰(zhàn)要“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2]98,“故兵之情:圍則御,不得已則斗,過則從”[2]102。就是說,普通士兵的心理:被圍困就會抵抗,不得已就會搏斗,陷于死地就會聽從指揮?!巴吨龅厝缓蟠妫葜赖厝缓笊?。夫眾陷于害,然后能為勝敗?!盵2]103

褚時健70多歲出獄后二次創(chuàng)業(yè),從零開始,穩(wěn)扎穩(wěn)打,又打造出一方藍天,成為億萬富翁,應該也是對“置于死地而后生”理念的一個很好的詮釋。

二、《孫子兵法》的實戰(zhàn)操作方法

《孫子兵法》的實戰(zhàn)操作方法,簡單說,就是“避實擊虛,出奇制勝”。在實際應用中,此方法也需要從四個方面把握。

(一)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

孫子曰:“知彼知己者,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2]62又說:“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以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zhàn),勝之半也。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2]95

古往今來,凡用兵作戰(zhàn)者必須頭腦清醒,知彼知己。公元前638年,宋襄公的“仁義之師”在泓水被楚軍殺得大敗。原因在于,宋襄公根本就不懂得打仗是怎么一回事,把打仗當兒戲;還自以為是,聽不進部下正確的意見。公元383年淝水之戰(zhàn)中,前秦苻堅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既不了解自己內部隱藏的危機,又不了解東晉謝安領導的團隊。所以才從所謂的百萬雄師“投鞭斷流”的狂妄無知,發(fā)展到后來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大敗而逃。赤壁大戰(zhàn)時,周瑜、魯肅、諸葛亮縱觀敵我情勢,既看到了敵強我弱,也看到了我方的優(yōu)勢和敵方的不足與缺陷。從龐統獻“連環(huán)計”“群英會蔣干中計”,再到黃蓋施“苦肉計”“詐降計”,一步一步把曹操引進了預定的圈套。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時候,“冬至一過一陽生”,老天幫忙,最后,曹軍大敗,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二)兵貴神速

孫子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盵2]99

用兵打仗從來都是關系重大,無論哪個國家、哪個個人都必須審時度勢、權衡利弊,快刀斬亂麻,絕對不能拖泥帶水。久戰(zhàn)不決,不僅國家拖不起,百姓拖不起,任何人都拖不起。

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戰(zhàn)爭,給英法兩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他們接連舉行起義,反對統治者的壓榨。長期的戰(zhàn)爭使兩國國力大為衰落[6]。

為什么秦王朝統一中國后,短短十多年,隋王朝建立后,短短三十多年,就被起義軍推翻?細讀歷史、縱觀千年,也可以說,秦朝和隋朝這兩個朝代都是被長期的征戰(zhàn)與繁重的徭役拖垮的。

公元23年,昆陽之戰(zhàn)中,綠林軍用3000人組成的敢死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了莽軍統帥王尋,取得了輝煌勝利[7]。鄧艾263年偷渡陰平消滅蜀國,二戰(zhàn)中德國1939年9月開始的“閃電戰(zhàn)”,都是兵貴神速的著名戰(zhàn)例。再有,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徹底摧毀了日本軍國主義者“本土決戰(zhàn)”的叫囂,迫使裕仁天皇于8月14日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天皇向全國廣播《停戰(zhàn)詔書》,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8]。在這里,美國的兩顆原子彈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但它確實起到了兵貴神速的作用。

(三)避實擊虛,出奇制勝

孫子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盵2]76

孫武在這里著重強調:用兵打仗不僅僅只是拼實力,而且還要拼心態(tài)、拼靈活性、拼智慧!

古今中外戰(zhàn)爭史上,幾乎所有硬碰硬、死纏爛打的爭斗都不足為訓。因為它們缺乏智慧?!氨軐崜籼摗⒊銎嬷苿佟本褪且跀橙艘庀氩坏降臅r間與地點,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拿破侖在1793年土倫戰(zhàn)役中擊潰王黨軍隊,1796年統兵遠征意大利,后來又打敗奧地利,侵入埃及,都可視作避實擊虛、出奇制勝的著名戰(zhàn)例[9]。

中國歷史上,公元前353年孫臏“圍魏救趙”,韓信于公元前206年“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中以少勝多,大敗袁紹,也都無一例外地成為“避實擊虛、出奇制勝”戰(zhàn)例的典范。

(四)兵不厭詐,以逸待勞,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孫子曰:“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盵2]81還說:“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盵2]81

兵不厭詐與忠誠老實,是不同的概念。對敵人就是要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讓它捉摸不定、難以決斷。曹操對前來投奔的許攸尚且留一手,周瑜對老同學蔣干也要提高警惕,該出手時才出手。孫臏要是不憑智慧,怎能死里逃生?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我軍的游擊戰(zhàn)戰(zhàn)術: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當是不錯的選擇。

《左傳》中《曹劌論戰(zhàn)》講的就是公元前684年的齊魯長勺之戰(zhàn)。因魯莊公采納了曹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判斷,在“彼竭而我盈”之時,突然發(fā)力置敵于死地。春秋時在城濮之戰(zhàn)中,晉文公主動退避三舍,也就是要避其銳氣,后發(fā)制人的意思[10]181-184。唐初,621年,李世民以3500名精騎兵,大敗竇建德的10萬大軍,活捉竇建德,就是把“以逸待勞,以飽待饑”用到了極致[10]69-72。

三、結語

研究《孫子兵法》必須謹記兩句話:第一,“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zhàn)。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zhàn)。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2]108這句話就是《孫子兵法》的戰(zhàn)術行動準則,可凝結為:“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p>

第二,“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盵2]76這句話是《孫子兵法》的實戰(zhàn)操作方法,可凝結為:“避實擊虛,出奇制勝?!盵4]64

這兩句話當是孫子對軍事理論最深刻、最精準、最獨到的表述,是《孫子兵法》的核心與真諦。第一句話是《孫子兵法》的活的靈魂。第二句話是《孫子兵法》實戰(zhàn)操作的最高指導原則。古往今來,所有言兵者凡是能深刻領悟、靈活運用這兩句話的,雖不保必勝,但絕不至于失??;凡是對這兩句話置若罔聞、自以為是的,小敗可謂僥幸,就一般而言,必是大敗無疑。

猜你喜歡
孫子兵法孫子敵人
撿敵人的槍來用,靠不靠譜
《孫子兵法》組歌
黃河之聲(2021年11期)2021-09-18 03:08:24
敵人派(下)
學生天地(2018年18期)2018-07-05 01:51:34
孫子壵
孫子垚
孫子垚
足夠是夠的敵人
山東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48
孫子
小說月刊(2015年9期)2015-12-16 18:05:20
最后一個敵人
小說月刊(2014年11期)2014-04-18 14:12:27
談對《孫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軍事歷史(2002年1期)2002-08-16 07:33:00
临沭县| 松阳县| 津南区| 临西县| 错那县| 汝南县| 容城县| 万盛区| 郁南县| 金湖县| 呼伦贝尔市| 墨江| 太仓市| 离岛区| 弋阳县| 隆子县| 龙井市| 平谷区| 周宁县| 淳化县| 闵行区| 临沂市| 登封市| 金溪县| 武隆县| 泸溪县| 铜梁县| 枝江市| 招远市| 呼和浩特市| 陵水| 陇川县| 大田县| 通道| 梧州市| 南通市| 钦州市| 香港 | 莫力| 莱西市| 湖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