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世英
摘要:《詩經(jīng)》中的“將”做名詞是“胳膊”;做動詞是“拿;率領”;“將”做擬聲詞,是假借字,后來寫作“鏘”?!皩ⅰ痹凇对娊?jīng)》中沒有副詞“將要”的用法。
關(guān)鍵詞:詩經(jīng) 將 胳膊 拿
“將”在《新華字典》中有兩個讀音:jiang; jiang?!皩ⅰ弊x作‘'jiang”,可以做副詞,將要;介詞,把;動詞,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術(shù)語“將軍”“將了”;助詞,用言語刺激,帶,保養(yǎng),(方)獸類生子;助詞,“走將出來”;姓氏?!皩ⅰ弊x作“jiang”有名詞,軍銜名和動詞“統(tǒng)帥;指揮”義。
“將”在王力主編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有兩個讀音:jiang;jiang?!皩ⅰ弊x作“jiang”,有“扶,持;帶領;送”“副同,將要;且,又”“連詞,和,與,同”的意思;讀作“jiang”,有“帶兵;帶兵的人,將領”的意思。
“將”在向熹《詩經(jīng)詞典》中,讀作“jiang”(即良切),有“扶進;扶助;奉養(yǎng);送,護送;奉獻,進獻;行,奉行;分割整齊;大,長;強壯;美,好;很,甚;將要;相,相互;且,方;旁,側(cè)”的意思;讀作“qiang”(千羊切),有“顧,請”的意思。王力先生在《詩經(jīng)詞典》的序中說:“對一個同的解釋,多至十幾個義項,這是因為博采眾說,又要兼顧不同水平讀者翻檢的需要,其中就難免有的是甲說與乙說實際相同或相近,不過用字不同而已。我常常說,解釋古書要注意語言的社會性。如果某字只在《詩經(jīng)》這一句有這個意義,在《詩經(jīng)》別的地方?jīng)]有這個意義,在春秋時代(乃至戰(zhàn)國時代)各書中也沒有這個意義,那么這個意義就是不可靠的。個人不能創(chuàng)造語言,創(chuàng)造了說出來人家聽不懂,所以要注意語言的社會性。同一時代,同一個詞有五個以上的義項是可疑的(通假意義不在此列),有十個以上義項幾乎是不可能的。”
《說文》:“將:帥也。”《詩經(jīng)》中有75個“將”,在各種注本中有不少分歧和誤解。從“將”在《詩經(jīng)》中的句法功能看,這75個“將”有名詞11個,動詞44個,形容同6個,擬聲詞14個。“將”做名同,基本是“胳膊”,“渭之將”是比喻,意思是“渭河的上游”;做動同,意思是與“胳膊”相關(guān)的各種動作:拿,揮舞,表演,還有從這些具象意思引申出來的“率領”“請”等。以下我們對《詩經(jīng)》中的75個“將”逐一進行辨析。
一、“將”做謂語
“將”做謂語,是動詞,《詩經(jīng)》中共有44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將”單獨使用,有36個;一類是構(gòu)成“將A將B”式,有7組,14個。
(一)“將”獨立做謂語
“將”獨立做謂語,可以分為“將+賓語”“狀語+將”“狀語+將+賓語”三種形式,分述如下:
1.“將+賓語”式
(1)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周南·繆木》)
(2)之子于歸,百兩將之。(《召南·鵲巢》)
(3)之子于歸,遠于將之。(《邶風·燕燕》)
(4)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大雅·烝民》)
“將”的賓語是“之”,很容易判斷“將”是謂語中心詞,但語境義就差別很大,“福履將之”中“將”和現(xiàn)代漢語中的“眷顧”最契合;“百兩將之”中“將”就是“陪送”“陪嫁”;“遠于將之”中“將”是“送別”,這里“遠于”和“王在”“魚在”是同樣的結(jié)構(gòu),例如:“魚在在藻,有頒其首”(《小雅·魚藻》)、“王在在鎬,豈樂飲酒”(《小雅·魚藻》)?!坝凇痹凇对娊?jīng)》中也有動詞用法,例如:晝爾于茅,宵爾索絢(《幽風·七月》),這里“于”和“索”句法功能相同,“遠于”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用“遠方”“遠處”“很遠的地方”;“仲山甫將之”中“將”是“執(zhí)行;貫徹”。以上四個“將”中,“仲山甫將之”的“將”還是與上肢的動作有關(guān)外,其他三個只是抽象義的動詞,是“將”的引申義。
(5)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王風·丘中有麻》)
(6)彼留子國,將其來食。(《王風·丘中有麻》)
(7)是用作歌,將母來諗。(《小雅·四牡》)
以上三個“將”,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拿”,是手的動作。
(8)簡兮簡兮,方將萬舞。(《邶風·簡兮》)
這個“方”是“遠方的客人”,“將”是“表演”的意思。
(9)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鄭風·溱洧》)
(10)為猶將多,爾居徒幾何?(《小雅·巧言》)
這個“將”是“帶來”的意思。
(11)於皇來牟,將受厥明。(《頌·周頌·臣工》)
“將”是“帶來”,“受”是“給予”,二連動式。
(12)將予就之,繼猶判渙。(《頌·周頌·訪落》)
“將”是“帶來”,“予”是“給予”,“就”是“靠近”,三連動。
(13)誰將西歸?懷之好音。(《檜風·匪風》)
疑問代詞“誰”前置,“將”是“帶著”的意思。
(14)國步滅資,天不我將。(《大雅·桑柔》)
否定句代同賓語“我”前置,“將”是“眷顧”。
2.“將”做謂語“請”
“將”在名同前,《詩經(jīng)》中共有6例。“將子無怒”之“將”,東漢毛亨傳:“將,愿也”,這個用法讀作“qiang”;“將”的這種用法有一個明顯的句法特點,那就是與“無(勿)”配合。我們知道,“無”在先秦文獻中是可以做“勿”或“毋”的通假字的,這種句式表達的意思是“請某人不要做某事”,例如:
(1)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衛(wèi)風·氓》)
(2)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鄭風·將仲子》)
(3)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桑。(《鄭風·將仲子》)
(4)將仲子兮,無逾我同,無折我樹檀。(《鄭風·將仲子》)
(5)將叔勿狃,戒其傷女。(《鄭風·大叔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