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愷 黃小紅 李海玲 徐少潔 徐亞偉
暈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是指在某些原因下,大腦出現(xiàn)一過性的彌漫供血不足而導致意識短暫喪失狀態(tài)。暈厥發(fā)作時,患者因肌張力喪失而不能保持正常站立姿勢,而常常摔倒在地上。2018 年ESC 指南將暈厥依據(jù)病理生理分為三大類[1]:(1)神經(jīng)介導性暈厥(反射性暈厥);(2)直立體位性低血壓(orthostatic hypotension);(3)心源性暈厥。常用的評估暈厥的手段有[2]:頸動脈竇按摩、直立體位應激評估(包括直立傾斜試驗)、自主神經(jīng)評估、心電監(jiān)測、視頻記錄、電生理檢查及內(nèi)源性腺苷及其他生物學標志物檢查等。其中電生理檢查主要用以排外心源性暈厥,尤其心律失常相關(guān)性暈厥。歐洲心律學會(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EHRA)于2013年發(fā)表的一項針對暈厥評估手段應用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3],只有22%的中心當無創(chuàng)檢查不足以明確暈厥的原因時,會常規(guī)行電生理檢查;而56%的中心表示,他們平常很少行電生理檢查。從近10 年以來的文獻來看,電生理檢查在暈厥評估中的地位逐漸在下降[1-5]。下面分別介紹ESC 指南、ACC 指南以及我國的專家共識,對電生理檢查在暈厥診斷作用中的評價。
2009 年及2018 年的ESC 指南均認為,電生理檢查明確暈厥原因的效率,與可能存在的心臟方面的異常相關(guān),也與電生理檢查的具體方案有關(guān)[1,4]。有器質(zhì)性心臟疾病的患者,電生理檢查的陽性率要高[6]。但總體來說,電生理檢查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均不高。近年來,眾多無創(chuàng)評估手段的發(fā)展,例如長程持續(xù)心電監(jiān)測技術(shù)的應用,已使電生理檢查的重要性日趨下降。此外,對于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 fraction,LVEF)低下的暈厥患者,植入ICD 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此時,也不需等待電生理檢查的結(jié)果。這就使得電生理檢查僅會在不到2%~3%的暈厥患者身上實施。
不過,2009 年及2018 年ESC 指南也認為,電生理檢查在以下3 種情況下仍然有其價值:(1)疑有間歇性心動過緩;(2)束支阻滯或雙分支阻滯合并暈厥;(3)疑有心動過速時[1,4]。
1.1 疑有間歇性心動過緩 指南認為,如果暈厥患者經(jīng)12 導聯(lián)心電圖或持續(xù)心電監(jiān)測證實存在無癥狀性竇性心動過緩(心室率<50 次/min),或竇房阻滯,則為心動過緩相關(guān)的暈厥可能性大[1,4]。一般認為,竇房結(jié)恢復時間(sinus node recovery time,SNRT)>2s,或校正的竇房結(jié)恢復時間(corrected sinus node recovery time,CSNRT)>525ms,提示竇房結(jié)功能可能有異常[7-8]。但也有學者認為,CSNRT>800ms 才有意義[9]。
1.2 束支阻滯或雙分支阻滯合并暈厥 2009 年ESC 指南認為,對于束支阻滯合并暈厥的患者,如果其HV 間期(His-ventricular interval)延長,則暈厥系房室阻滯所致的可能性最大。一項研究將束支阻滯的患者按HV 間期分為3 組,分別為<55ms、≥70ms 及≥100ms 組,經(jīng)4 年的隨訪,這3 組患者進展為房室阻滯的比例分別為4%、12%及24%[10]。
2018 年ESC 指南則進一步指出,如果暈厥患者合并雙分支阻滯(bifascicular block),則發(fā)生高度房室阻滯的風險高。如果HV 間期延長超過70ms,或起搏及使用ajmaline、普魯卡因酰胺、丙吡胺(disopyramide)等Ⅰ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負荷后,誘發(fā)出二度或三度房室阻滯,則患者將來自發(fā)房室阻滯的風險明顯較高。對于老年人群,使用以上電生理檢查方案,識別出自發(fā)房室阻滯患者的陽性預測值可達80%[11-13]。
一般認為,電生理檢查時,若起搏或藥物負荷誘發(fā)出HV 間期延長或房室阻滯,則患者將來自發(fā)房室阻滯的風險高。但如果電生理檢查無異常發(fā)現(xiàn),也不能完全排外將來發(fā)生房室阻滯的可能。
1.3 疑有心動過速時 指南認為,如果暈厥前有突發(fā)突止的心悸癥狀,高度提示有室上性心動過速時,建議行電生理檢查。因為這一機制若明確,完全可以用導管消融根治。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但LVEF 正常的患者,如果電生理檢查誘發(fā)出了單形性室性心動過速,則強烈提示暈厥的原因就是這種室性心動過速[14]。但如果誘發(fā)出心室顫動,則無特別意義。如果心電圖檢查未誘發(fā)出室性心律失常,則心律失常導致暈厥的可能性較低。對于懷疑合并Brugada 綜合征的暈厥患者,行電生理檢查加Ⅰ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負荷試驗的價值還尚無定論。2018ESC 指南對電生理檢查在暈厥評估中的地位總結(jié)見表1。
2017 年ACC 指南認為,電生理檢查有利于發(fā)現(xiàn)緩慢性心律失常及快速性心律失常[5]。但對于無器質(zhì)性心臟疾病,或心律失??赡苄孕〉臅炟驶颊?,電生理檢查價值有限。電生理檢查評估竇房結(jié)功能及房室結(jié)傳導功能的敏感性及特異性不定,與患者的類型,以及是否存在心動過緩有關(guān)。
表1 2018 年ESC 指南對電生理檢查的評價
合并缺血性心臟病或既往心肌梗死病史的暈厥患者,如果電生理檢查誘發(fā)出室性心動過速,則提示將來自發(fā)室性心動過速的可能性大,也提示預后不良。如果未誘發(fā)出持續(xù)性單形性室性心動過速,則提示預后良好。但近20 年來,電生理檢查在暈厥評估中的地位已日趨下降,主要是近年來,對于缺血性心肌病及非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只要LVEF<35%,均已將ICD 列為了一類適應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ICD 可以降低死亡的風險,但不一定能預防暈厥的發(fā)生。2017 年ACC 指南將電生理檢查的作用總結(jié)見表2。
表2 2017 年ACC 指南對電生理檢查的評價
2018 年暈厥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對電生理檢查的評價,與2018 年ESC 指南的建議較為接近[2]。中國專家共識認為,暈厥評估中行電生理檢查的適應證為[2]:如果患者存在括號中所列情況(指合并陳舊性心肌梗死、雙束支阻滯、無癥狀性竇性心動過緩、不能排除與心動過緩相關(guān)的暈厥、發(fā)作前有突發(fā)短陣心悸等),經(jīng)無創(chuàng)檢查不能明確病因的,可以考慮行電生理檢查。
中國專家共識同時指出,電生理檢查對暈厥的治療也有指導意義[2]:(1)不明原因暈厥存在雙束支阻滯,HV 間期≥70ms,心房遞增刺激或藥物可誘發(fā)二度或三度房室阻滯的患者,推薦起搏治療。(2)不明原因暈厥、有心肌梗死史、電生理檢查可誘發(fā)單形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推薦采用ESC 室性心律失常指南[15]指導治療。(3)暈厥前有突發(fā)的短陣心悸、無器質(zhì)性心臟病、電生理檢查可誘發(fā)室上性心動過速或室性心動過速,推薦采用ESC 相應指南進行治療[15-16]。(4)暈厥伴無癥狀竇性心動過緩,如果伴有CSNRT 延長,可進行起搏治療。
總體來說,國內(nèi)外的三大指南均認為,電生理檢查多數(shù)情況下不列為暈厥的常規(guī)評估手段。如果暈厥患者疑因心律失常所致,則電生理檢查具有指導意義。如果心電圖正常、無器質(zhì)性心臟疾病依據(jù),也不考慮心律失常所致暈厥時,電生理檢查價值不大。需要指出的是,電生理檢查結(jié)果陽性,對明確暈厥的原因有明顯的幫助。但電生理檢查陰性時,也不能完全除外心律失常所致暈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