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哲
(無錫市新吳區(qū)新瑞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為探究改善門診患者不良情緒的有效途徑,強化門診護理管理水平,本次研究基于80例患者開展臨床研究分析,探究優(yōu)質服務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前景,詳見下文。
抽取我院門診部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間收治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40例患者接受常規(guī)門診護理服務,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42.69±4.82)歲;40例患者接受優(yōu)質服務模式,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43.24±5.07)歲;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已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同意,P>0.05。
觀察組應用優(yōu)質服務模式。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核心服務理念,針對所有門診護理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將被動服務轉換為主動服務,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每月對門診護理人員進行集中專業(yè)技能培訓,強化服務意識,囑咐其注重人權意識,主動探究如何更好的服務于患者,要求所有護理人員需注重儀容儀表,提升其護理服務理論知識,提升其操作機能水平,制定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促使其合理競爭,同時需為護理人員提供廣闊的學習平臺,可定期進行主題講座與外出觀摩活動,從而提升其主觀能動性。不斷優(yōu)化門診護理環(huán)境,完善門診布局,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張貼安全標語,定期對相關設置進行維修與維護,維護工作需盡量選擇人流量較低的時間段,開展換位思考活動,提倡微小服務,維護合法權益,加強安全防范。
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焦慮自評量表)與SDS(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水平,并對比其護理后的評分差異。同時其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00%=綜合滿意度。
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處理數據,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護理前,其S A S、S D S 評分分別為(49.68±6.49)分、(50.29±6.84)分,對照組為(49.72±6.52)分、(51.01±6.68)分;組間對比,(t=0.064,P=0.425),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分別為(31.48±5.96)分、(36.29±5.91)分;對照組患者分別為(45.29±6.91)分、(45.43±5.81)分;(t=11.861,P=0.001),P<0.05。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6.67%,對照組為83.33%,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x2=7.981,P=0.004),P<0.05。
門診是醫(yī)院接受患者人數最多的部分之一,人流量巨大,且收治患者的疾病種類較多,因此門診護理工作中,患者的不良情緒始終是門診護理工作關注的重點。
門診是醫(yī)生在醫(yī)院中對患者進行診療的具體場所,也是醫(yī)院中的重要部門,門診護士通常需要安排患者候診與就診,開診前備齊各種檢查器械及用物,開診后按掛號先后順序安排就診,測量體溫、呼吸、脈搏、血壓等并記錄在門診病案中[1]。同時需合理開展健康宣教,依據醫(yī)囑實施治療,遇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患者,應分診到隔離門診就診。本次研究發(fā)現,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行應用優(yōu)質服務模式,能夠有效提升門診護理效果;優(yōu)質服務模式是一種以個體需要為中心、以患者整體感覺、服務效果為宗旨的一種護理管理模式,其能夠為門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內容[2];強化健康宣教力度,不斷提升護理人員專業(yè)能力,提倡人性化護理內容,在保障護理質量的前提下,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優(yōu)化健康宣教力度,從而有效降低患者不良情緒的發(fā)生,繼而避免醫(yī)患糾紛風險[3]。
綜上所述,優(yōu)質服務模式應用于門診護理中具有十分積極的臨床表現效果,是改善患者不良情緒的有效途徑,護理滿意度有可見提升,值得臨床上引起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