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杰 胡萍
摘 要:后世對于宋徽宗的評價可以說是褒貶不一,但不管他是不是一位成功的帝王,我們都不能否定他在藝術上的修養(yǎng)和成就。宋徽宗提出了“重文人,輕畫工”的創(chuàng)作思想,影響了后來眾多畫家,宋代對于后世中國畫藝術的影響也最為深遠。本文重點關注的不是《聽琴圖》是否為宋徽宗親筆,而是要探討《聽琴圖》和其他宋代繪畫的歷史價值。
關鍵詞:文人畫 宋代繪畫 《聽琴圖》 宋徽宗
一、概述
北宋時期,發(fā)達的經(jīng)濟孕育了更為多樣的繪畫種類和題材,從唐代描寫重大的歷史事件和皇宮貴族的生活狀態(tài)拓展到市井百姓的生活和地方風俗畫,比如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人物畫也在當時也得到了發(fā)展,如《聽琴圖》出自北宋末期,傳為宋徽宗趙佶所畫,也是藝術界最受爭議的作品之一?!堵犌賵D》描繪了在豪華宮苑內,一人扮作道士模樣在畫面中央扶琴,另有三人坐立兩旁聽琴的情景。畫面簡潔工整、筆法精細,整體透露著林深鳥靜的文人氣息,乃是高水平佳作?!堵犌賵D》是宮廷繪畫作品,清代以前從無史料典籍記錄,直到清代被當作賞賜出宮,隨后流落在民間?!堵犌賵D》在清代的《石渠寶笈三編》和《西清札記》中被記載為清宮舊藏。
二、《聽琴圖》是否為宋徽宗親筆的問題
由于筆者學識程度有限,故本文不對《聽琴圖》是否為宋徽宗親筆的疑問進行太多研究,主要關注《聽琴圖》作為北宋杰出作品的畫面呈現(xiàn),分析其對后世中國畫的影響。筆者認為《聽琴圖》由宋徽宗的宣和畫院比較重視的畫家所繪制的可能性比較大,而后由宋徽宗提款壓印,畫中描繪的道士乃宋徽宗本人。原因如下:
第一,如果《聽琴圖》是宋徽宗親筆,那么蔡京在《聽琴圖》上方的正中央題字就顯得太過于“膽大妄為”了。這違背了中國“尊卑有別”的傳統(tǒng),一個大臣在皇帝的畫作正中央題字,皇帝卻在旁邊落款,乃是以下犯上,有悖常理。而且,蔡京在《聽琴圖》上題的七言絕句只是根據(jù)畫面的情況作詩,并無對繪畫意境、筆法加以更多的美言。謝稚柳先生曾經(jīng)把《御鷹圖》《雪江歸棹圖》和《聽琴圖》中蔡京題詩的文筆和內涵加以對照分析,發(fā)現(xiàn)蔡京在《御鷹圖》上寫“皇帝陛下,德動天地,仁及飛走”,又夸宋徽宗是“神筆之妙”等;在《雪江歸棹圖》中題字夸宋徽宗的畫“丹青妙筆”“蓋神智與造化等也”。蔡京在宋徽宗的畫上對徽宗美言附和,而《聽琴圖》上蔡京的題詩明顯平常了許多,中規(guī)中矩,由此不難推斷《聽琴圖》極有可能出自宣和畫院的畫家之手,而后由宋徽宗提款壓印,且從其他文獻記載可以發(fā)現(xiàn)宋徽宗的畫由畫院代筆也不是個例。
第二,關于道士是誰的問題。中國畫在繪畫人物的時候,主要人物要放在明顯的位置,且比例上要比次要人物畫得大?!堵犌賵D》中的主要人物是道士形象的撫琴者,而宋徽宗推崇道教,自居“教主道君皇帝”,還說曾夢見過老子稱自己是“昊天上帝長子神霄帝君下凡”,《聽琴圖》中撫琴者的道士裝扮也符合宋徽宗的形象,因此,這個道士應當是宋徽宗。
第三,《聽琴圖》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筆者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查詢到的信息也證實了筆者的結論。傅東光(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撰寫并在官網(wǎng)公示了關于《聽琴圖》的介紹:“由于作品(《聽琴圖》)本幅有徽宗題名與畫押,作品一度被認為是趙佶所畫,后經(jīng)學者考證,此幅為宣和畫院畫家描繪徽宗趙佶宮中行樂的作品,而圖中撫琴者,正是趙佶本人?!?/p>
根據(jù)以上原因,我們可分析出此畫應當出自宋徽宗宣和畫院的畫家之手。
后世對于宋徽宗的評價可以說是褒貶不一,但不管他是不是一位成功的帝王,我們都不能否定他在藝術上的修養(yǎng)和成就。宋徽宗提出了“重文人,輕畫工”的創(chuàng)作思想,影響了后來眾多畫家,宋代對于后世中國畫藝術的影響也最為深遠。本文重點關注的不是《聽琴圖》是否為宋徽宗親筆,而是要探討《聽琴圖》和其他宋代繪畫的歷史價值。
三、宋代繪畫的歷史價值和影響
宋代農(nóng)業(yè)發(fā)達、商業(yè)繁榮,“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使得對外貿(mào)易得到發(fā)展。國家的繁榮穩(wěn)定為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物質條件,社會的長期安定和經(jīng)濟繁榮為宋代繪畫的興盛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和物質保障,因而當時文化昌盛,藝術市場空前活躍,涌現(xiàn)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藝術家。此外,工業(yè)的發(fā)展促使繪畫材料普及,價格低廉,是中國畫繁榮的必要前提。
隨著宋代經(jīng)濟的發(fā)達,文人畫也隨之興盛,具體體現(xiàn)在畫面上詩、書、畫、印的結合與運用,繪畫力求畫里意境、畫外余音的精神意趣,以抵達一種“神乎其神”又“妙不可言”的境界。盡管《聽琴圖》是宮廷院體風的繪畫,但是也受到了當時文人畫運動的影響,在筆法和線條上已存在了較明顯的寫意繪畫的痕跡,如構圖精練,經(jīng)營位置,把每個角色的性情風貌描繪得生動逼真;衣紋飽滿,線條自然流暢,稍微有顫筆,樹干和石紋的筆法處理墨韻十足,筆精墨妙,乃宋代宮廷人物畫的代表作之一。此外,《聽琴圖》畫面生動不刻板,厚實靈動,設色典雅秀逸,已呈現(xiàn)出文人畫的特點,較明顯的是在畫面上詩、書、畫、印的結合與運用。
宋代的文人繪畫,真正凸顯了文人畫的筆墨情趣和文學修養(yǎng),忽略了外形,注重神韻和繪畫者的內在修養(yǎng),以及力求畫面的意境表達。在一幅畫上題與畫意相符的數(shù)行詩文,能襯托出畫面的境界,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使觀畫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與劉松年、馬遠、夏圭并稱“南宋四家”的李唐,在宋徽宗時期曾經(jīng)進入宣和畫院任宮廷畫師,其間受到宋徽宗提出的“重文人,輕畫工”的創(chuàng)作思想影響,創(chuàng)作出很多佳作。其存世的《萬壑松風圖》(現(xiàn)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李唐五十八歲在北宋畫院時所繪。李唐是一位愛國主義畫家,所以畫面充滿了熱血。李唐用強烈的筆觸和線條,結合自創(chuàng)的“大斧劈皴”表達內心的感受,充滿了文人畫的氣息。
元代末期,王蒙使文人畫有了顯著的發(fā)展。到了明代,“明四家”(“吳門四家”)如沈周、文徵明等繼承了以黃公望為代表的“元四家”的文人思想,以詩、書、畫、印相結合的形式,完善了傳統(tǒng)文人畫的重要藝術特征。
宋代的文人畫是值得我們繼續(xù)探索的,它不僅影響著后世幾個朝代幾百年中無數(shù)的畫家,也是中國文化的獨特標志,對中國繪畫乃至中國文化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謝稚柳.趙佶聽琴圖和他的真筆問題[J].文物參考資料,1957(3).
[2] 李俊標.關于《聽琴圖》作者及畫中人物的考辨之思[J].中國文化研究, 2015(3).
[3] 徐邦達.宋徽宗趙佶親筆畫與代筆畫的考辨[J].故宮博物院院刊,1979(1).
作 者: 李國杰,云南大學昌新國際藝術學院在讀研究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畫創(chuàng)作;胡萍,云南大學昌新國際藝術學院在讀研究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畫創(chuàng)作 。
編 輯:趙斌 E-mail:mzxs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