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帥,陳孝柱
(安徽理工大學 土木建筑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實踐教學”模式作為目前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之一廣受推崇。教育部印發(fā)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中曾強調(diào)要專門開展實踐教學,提出“要從本科思政課現(xiàn)有學分中劃分兩個學分,從??扑颊n現(xiàn)有學分中劃分一個學分來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1〕。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曾強調(diào)要把廣泛開展社會實踐作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之一〔2〕。由此可見,實踐教學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地位日益凸顯,越來越成為高校思政課打造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和全過程育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實踐教學”模式是高校思政課教學工作在馬克思主義關于理論與實踐辯證統(tǒng)一理論指導下的創(chuàng)新形式,體現(xiàn)出層次性和遞進性,具有極其鮮明的特點。
高校思政課作為高校立德樹人的主陣地,要先守好課堂教學的第一責任田,“大班授課”“大班教學,小班研討”“實踐環(huán)節(jié)”等多式多樣的教學方式使得高校思政課的課堂尤為豐富多彩。與理論講授、熱點探討、觀點分享等著眼點不同,實踐教學基于課堂這一實踐平臺,以情景模擬、演講、PPT展示、討論分享等形式開展,目的在于調(diào)動學生的課程參與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通過實踐讓理論知識入手、入腦、入心。
高校思政課要體現(xiàn)全過程育人,必須覆蓋課外領域,主要體現(xiàn)在課外校內(nèi)的第二課堂階段。第二課堂階段實踐教學要依托小組、小班、學生社團、校團委、學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營等組織合作開展,以演講比賽、辯論賽、紅歌大賽、知識競賽、參加講座、社團活動等形式開展,使學生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豐富知識儲備,提高理論水平,提高實踐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生需求日益與社會緊密相連,高校思政課的社會價值也愈加凸顯,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課將社會實踐活動納入課程設置中,充分讓學生走出校園的象牙塔,走進社會、體驗社會、認知社會、回饋社會。近年來,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行動受到諸多高校學子的青睞,越來越多的高校安排了微電影拍攝、暑期“三下鄉(xiāng)”、參觀學習、志愿活動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的實踐主題、方式、地點等方面有更多的選擇。通過積極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培養(yǎng)學生愛他人、愛社會、愛國家的情懷。
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合理有序開展是高校思政課達成立德樹人目標的要求之一。雖然現(xiàn)在高校思政課對實踐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積極參與實踐的積極性也日益高漲,但依然存在些許問題。
當今高校的思政課教學由于教師教學安排和方式不同,不同教師和班級的實踐教學所占比重明顯不同。對于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程教學的教師而言,其會在課程安排上設置學生環(huán)節(jié)。但是對于認為課程理論性更強的教師而言,概論課教學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對年份重大事件的梳理和理論知識的掌握,在課程設計上尤其是學期過程中安排更多的時間在理論講授和學生的掌握程度測評上,或者單一重視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忽略了體現(xiàn)學生自身特點和學習積極性的實踐活動,且對于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安排也不盡合理。
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健康長效開展需要發(fā)揮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作用,教師對實踐環(huán)節(jié)的重視程度、設計安排、對學生參與過程的引導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實踐效果,而部分思政課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作用不甚明顯。首先,有些教師并未設置課程內(nèi)容作為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環(huán)節(jié)、設置實踐時長占課堂教學時長的比重較小,導致對學生的實踐評價籠統(tǒng)且缺乏針對性;其次,部分教師認為第二課堂教學實踐與自己所帶課程無關,導致學生參與第二課堂實踐的積極性和實際效用不甚明顯;最后,有些教師單純認為參觀學習是學生自覺的事,大大降低了實踐教學的實效性。
毋庸置疑,學生作為實踐教學的主體,其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決定了實踐教學的成敗與否。學生參與實踐教學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方面,部分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另一方面,部分學生的參與力度不強。以敬老院志愿活動為例,有些學生從開題申請就認真籌劃,在實踐過程中積極熱情,做好拍攝工作,為后期撰寫社會實踐報告提供素材,實踐報告撰寫非常完善;有些學生則敷衍了事,隨隨便便網(wǎng)上做些摘抄就完成了實踐工作,學生間的效果差異非常明顯。
實踐教學評價究竟是基于學生需求還是教師經(jīng)驗是影響實踐教學評價至關重要的因素。在長期的思政課實踐教學中,教師通常以答題、論文、隨堂表現(xiàn)、考試等形式來考核學生的思政課學習情況。理論性的考核方式和不完善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讓學生對實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參與積極性不高。
追本溯源,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存在以上問題的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高校、教師、學生和社會四大方面,可以從認識上、參與上和評價上著手分析。
高校思政課作為高校立德樹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陣地,本應該受到足夠重視,但很多高校對高校思政課的重視尤不足,更別提實踐教學了。部分高校思政課并未受到足夠重視,主要體現(xiàn)在:其一,由于客觀條件和師生配比的原因仍然采取大班教學,部分學校學時也尚未達到要求,教師壓縮其他時間用于理論教學;其二,由于思政課體現(xiàn)的是育人,專業(yè)課體現(xiàn)的是實際效益,高校更為重視專業(yè)群的建設、學生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學生的就業(yè)是否對口、為學校帶來的資金和技術支持等,學時安排以專業(yè)課程為先。
教師對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認識不足體現(xiàn)在對其內(nèi)涵認識不足上。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包括什么,學術界對其認識不一。狹義而言,實踐教學即通過社會實踐組織的活動,強調(diào)活動的社會性。再加上現(xiàn)實教學中又存在大量含有實踐成分又不是典型的實踐教學的形式,因此對于某種形式是否屬于實踐教學,不同的觀察者夾雜著自身潛藏的理解給出的判斷結(jié)果也會不一致〔3〕。如今大多數(shù)教師對實踐教學的認識停留在暑期社會實踐上,而課堂實踐活動屬于授課方式的選擇,第二課堂的實踐活動又與思政課程無關。在此觀點的影響下,教師只重視暑期社會實踐教學,將暑期社會實踐作為學生評分的參考標準之一,縮小了實踐教學的范疇。
研究表明,主體對事件的主觀參與度會決定主體參與事件后的獲得感。高校學生參與思政課實踐教學,往往體現(xiàn)積極—平和—消極三種參與度:對實踐教學持積極參與度,會獲得最佳獲得感;對實踐教學持平和參與度,會不犯錯,但獲得感也一般;對實踐教學持消極參與度,獲得感往往較差。通常情況下,態(tài)度和精力會直接決定參與度,因此,學生對思政課實踐教學參與不深通常源于這幾個方面:第一,對實踐教學興趣不大,興趣不大代表態(tài)度不積極,也決定了學生無法積極主動投身于實踐教學中;學生精力不足,部分學校學時安排合理,日常的課時已經(jīng)讓學生精疲力盡,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實踐教學,很多學生會選擇放棄第二課堂的很多活動。
雖然高校立德樹人的培養(yǎng)目標要求高校教師進行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員育人,但在學生的培養(yǎng)過程中,社會環(huán)境也很重要。教師選擇放棄部分形式實踐教學的原因也包括經(jīng)費的緊張、組織的不便、學生的安全考慮等〔4〕。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中指出探索實踐育人長效機制要加強所有課程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5〕。如何正確應對當前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現(xiàn)存問題,積極促進其改革創(chuàng)新,是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點和難點。
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的前提和保障,關鍵就在于加大對實踐教學的投入。其一,加大對實踐教學的經(jīng)費投入。經(jīng)費乃第一大難題,不能讓學生因為沒錢而放棄實踐活動。其二,擴充教育基地。其三,設置校外實踐指導教師。
教師的引導、組織和評價在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起到尤其重要的作用。高校在開展實踐教學時,必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作用。教師必須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開闊自身眼界,多走出去參觀學習,既學習創(chuàng)新性的思政課教學方法,又學習實踐教學的統(tǒng)籌安排,提升自身對理論和實踐的認知。
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必須基于學生特點合理安排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校外課堂的實踐教學。首先,必須根據(jù)時事和課程需要合理安排課堂實踐教學,設置演講、討論分享、小組PPT展示、情景教學等實踐教學安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其次,第二課堂也就是課外校內(nèi)教學過程分兩種類型:一種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形式,需要思政課教師積極參與其中,發(fā)掘?qū)W生的特點,激勵學生參與力所能及的比賽、社團活動等,鼓勵學生成為學校的各項比賽和活動的人才;另一種是校園文化活動形式,學校本就是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平臺,學校和教師都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提高綜合能力。最后,在校外實踐教學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所求,并設置符合學生特點的實踐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參考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超過半數(shù)的學生最喜歡的實踐教學的形式是“思政課教師、團委、學生處帶隊的參觀、實習、社會調(diào)查〔6〕”等,教師應根據(jù)課程安排設置符合學生需求的實踐主體和形式,真正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如何切實有效評價實踐教學的效果、如何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密切結(jié)合、如何將實踐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yǎng)有效結(jié)合是當前實踐教學改革的三個關鍵性問題。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表現(xiàn)如何,不同教師、不同班級和不同學生之間會有差異,教師應該制定一個明確的標準來加以界定,真正體現(xiàn)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
綜觀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研究,實踐教學的最終目的即“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和觀察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學的效果〔7〕”,雖然“實踐教學”模式探索仍然困難重重,但在國家、高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必將發(fā)揮其重要作用,成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