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華 張桂芬
班級管理的成效直接影響并決定著班級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乃至學風、校風的形成,可謂“班興,則校榮”。班級管理模式多種多樣,但就當前狀況而言,總結起來主要有兩種:“中心輻射式”——即教師居中心位置,作用于每位學生(如圖1所示);“平推式”——即教師通過主要班干來管理學生(如圖2所示)。
“中心輻射式”管理的結果是工作天天做,精力天天耗,班內(nèi)班外,校內(nèi)校外,疲于奔波,效果卻甚微。其原因是學生間缺乏協(xié)作、競爭與相互監(jiān)督,而教師畢竟精力有限,不可能管好每一個細節(jié),久而久之會出現(xiàn)學生整體性與教師“捉迷藏”。而“平推式”管理也容易導致班干孤立,學生嚴重分層,從而導致班級工作不能順利開展的局面出現(xiàn)。
一、班級“塔式”管理模式的內(nèi)涵
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模式圖為“金字塔”形,教師位于塔頂,通過多種途徑作用到塔底的每一個學生。而塔的主體為不同管理層面和不同管理路徑,每個學生分別處于不同管理層面,且不同管理路徑相互制約。
在不同管理層面上,不同路徑中,班干仍是學生中的一員,即每個學生既是管理者,同時又是被管理者,相互交融,相互制約,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網(wǎng)絡式結構,從而更加穩(wěn)固了塔體。
二、“塔式”管理的優(yōu)勢分析
1.“巧干”代替了“苦干”。使班主任從極其繁雜的班級管理瑣事中解脫出來,班主任的“保姆形象”也隨之由“民主形象”代替。管理育人模式對學生未來人生將產(chǎn)生至關重要的影響。試想國家需要何種管理人才呢?……因此這并非是班主任偷懶、推諉,反而可使班主任有足夠的精力與學生一道繪就他們的宏偉藍圖。正是這種“巧干”,更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學生間自身管理與教育,彌補了師生間年齡、認知層次的差異及代溝影響,更有利于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yǎng)。
2.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管理的核心問題是人的問題。在這種管理模式中,每個人的價值均能得到較好的發(fā)揮。作為學生,特別是中學生,僅此足以使之興奮不已,因為他們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時時處于監(jiān)督與被監(jiān)督之中,學習自覺性大大提高。同學間的平等地位更能激發(fā)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也不會造成班干與同學間的對立,真正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以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3.強化了學生間的競爭意識。班級中逐漸形成了你追我趕、不甘示弱的良好局面,學生成績水平不會出現(xiàn)分層或兩極分化現(xiàn)象,且能基本保證無“雙方面后進生”出現(xiàn)。班級整體成績能保持兩頭小、中間大的“紡錘形”,從而利于班級管理和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
4.能培養(yǎng)一批有組織才能的學生干部。班干部是班集體的小管家,是班級的核心與骨干。他們始終和集體連在一起,對班級的事了如指掌。在該模式下,實行的崗位責任制,使班干能放心大膽地管理班級,他們擁有的是信任感、成就感,及自身人格魅力與在學生中的威望。這樣培養(yǎng)出的班干將擁有優(yōu)秀的組織領導能力,既能保證班級工作的健康運轉,同時也為社會培養(yǎng)出一支具有管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人才隊伍。
此外,學生間團結協(xié)作精神也有所增強,有利于個性品質(zhì)的培養(yǎng);班級信息反饋途徑增多,且及時準確,更有利于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
(責任編輯:文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