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犇 王曉芳
摘 ? ? ?要:以學校體育教育改革為切入點,對青少年陽剛之氣匱乏的原因、如何重塑陽剛之氣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研究認為:(1)當代青少年陽剛之氣的匱乏是社會文化長期漠視身體、社會環(huán)境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及學校體育實踐的局限共同作用的結果。(2)重塑陽剛之氣,需要在文化上加強引導,在思想上轉變對學校體育作用的認知,并且對幼兒、中小學、高校體育教育的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革。(3)學校體育在重塑陽剛之氣過程中,需要注意矯枉過正、正視安全、家庭和社會通力配合等方面的問題。
關 ?鍵 ?詞:學校體育;陽剛之氣;青少年;“加剛教育”
中圖分類號:G807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6-7116(2020)01-0076-04
Rebuilding masculinity: A new explor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ZHAO Ben1,WANG Xiao-fang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646000,China)
Abstract: Starting wit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the authors probed into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masculinity in teenagers, how to rebuild masculinity and issues to be noted, and concluded the followings: (1) the lack of masculinity in teenagers i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ects of long term body ignorance by social culture, influence of social environment and birth control policies, and limitation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ractice; (2) for rebuilding masculinity, teenagers should be educated and guided in terms of culture, the cogni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functions should be changed in terms of ideology, and the conten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adjusted and reformed accordingly; (3) in the process of rebuilding masculinit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needs to solve and note such problems as raising the statu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overcorrection, facing up to safety, family and society cooperation, etc.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masculinity;teenagers;masculinity intensification education
陽剛之氣一詞是形容男子具有剛毅、勇敢、果斷的性格特質。在當今中國社會,男性缺乏陽剛之氣的現(xiàn)象已經愈發(fā)普遍,尤其在青少年一代中這一趨勢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據(jù)《中國青年報》的調查,在北京市的中小學校中缺乏陽剛之氣的男生比例竟達到了30%以上,說話低聲細語、外表油頭粉面、承受能力脆弱等成為這種現(xiàn)象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1]?;谏鲜銮闆r,媒體、專家和學者紛紛表達擔憂之情,認為青少年陽剛之氣的缺失不僅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更有可能關系到國民精神和國家的興衰成敗。為此,《人民日報》和“人民網(wǎng)”曾專門刊文呼吁當前我國的教育“不能缺失陽剛之氣,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當代青年的陽剛之氣”[2]。那么,在當前中國社會,青少年一代的陽剛之氣因何匱乏,作為塑造陽剛之氣的學校體育應該做出怎樣的應對,值得深入研究。
1 ?當代青少年陽剛之氣匱乏的原因
1.1 ?長期漠視身體的必然結果
從社會文化的視角看,在社會中,如果公民某種氣質的匱乏或者充盈成為一種普遍現(xiàn)象,那么它通常是歷史環(huán)境、民族心理以及時代背景共同作用的結果[3]。青少年陽剛之氣匱乏的原因,在歷史環(huán)境層面,雷海宗[4]認為,自秦漢以后,由于國家大一統(tǒng)的趨勢日漸穩(wěn)定,類似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大面積、高頻率的戰(zhàn)爭日益減少,加之中原對北方游牧民族的管控也日趨增強,中原社會逐漸由對兵文化、俠義文化的崇拜轉變?yōu)閷ξ牡碌某绨?,并一直延續(xù)了2000余年。在民族心理層面,梁漱溟[5]認為廣大的中原農耕地區(qū)因為受到“四季有序”“雨水充沛”的幫助,特別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由此產生的“智慧”“靜修”等特質,催生了長期以來“崇文抑武”的社會風尚。因此,民族心理中平和、不爭的特質比較明顯,具體在個人的身上,表現(xiàn)為主靜的智慧有余,而主動的肢體活動不足。在當前,上述兩方面因素帶來的人們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對身體的輕視,在所謂“尊重人性”“追求個性”以及“多元化、中性化審美”等思潮的影響下漸成“潮流”,對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產生了消極的導向作用。
1.2 ?社會環(huán)境和生育政策的影響
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和一些政策也對青少年陽剛之氣的缺失有一定影響。其一,在傳統(tǒng)觀念中,父親的角色被既定為“主外”,即“狩獵捕食”或者“掙錢養(yǎng)家”[6],照看孩子、處理家事被認為是缺乏志向的表現(xiàn)。在當前社會,照顧和教育青少年的任務也多由母親承擔。母親相對溫柔、內隱化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方法便成為了孩子性格特質的主導。其二,人口政策的影響。1982—2015年為控制人口總量和增量,我國實行了獨生子女政策,在這一階段出生的孩子,正逢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迅猛發(fā)展和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加之“雙親四老”的呵護,讓他們從小就生活在無憂無慮的環(huán)境之中,因此較為缺乏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其三,社會性別意識的淡化。相對于農耕時代而言,男性和女性在社會分工中的體力性差異越來越小。長此以往,男性的體格,尤其是四肢逐漸趨向于纖細化和瘦弱化的女性特征,“小鮮肉”“花美男”以及“中性風”的體型就是典型代表。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上述幾種體型和所謂的“賣萌”“撒嬌”等結合在一起,對青少年崇尚“中性化”甚至陰柔的審美觀產生了強烈的導向作用,陽剛之氣反而成為異類,有些時候甚至被認為是野蠻和粗俗的代表。
1.3 ?學校體育實踐的局限
在實踐層面,學校體育工作也并不盡如人意,尤其是兒童體育教育工作,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一方面,在我國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體育活動多數(shù)是各式各樣的游戲,如袋鼠跳、貼膏藥、捉迷藏、跳格子等,且內容設計、時間安排、訓練的量、強度、負荷等不科學,其效果只體現(xiàn)在娛樂層面的愉悅,難以對陽剛之氣的提升產生實質性的效果。相比而言,歐美及日本等國的兒童很早就接受訓練量較大和訓練強度較高的長跑、冷水浴、游泳、野外生存等嚴苛訓練。另一方面,在當前幼兒教育階段,師資結構整體呈現(xiàn)出“陰盛陽衰”的特征,即女性教師的比例遠遠大于男性教師[7]。在很多幼兒園中,甚至都沒有男性教師。幼兒的體育教育也基本由女性教師來承擔。當前我國青少年一代陽剛之氣的匱乏可能在幼兒時期就已經逐漸產生。而到了中學和高校階段,雖然體育教師以男性居多,但是因為受到安全教學、安全管理等因素的制約,學校體育中對抗性較強、訓練強度較高、難度較大的體育項目的教學時常流于形式,有些甚至難以開展,也幾乎無法對學生陽剛之氣的培養(yǎng)產生助益。一言蔽之,當前我國青少年一代陽剛之氣的匱乏,與學校體育認識上的局限和實踐的偏差是密切相關的。
2 ?學校體育如何重塑陽剛之氣
2.1 ?加強引導,樹立憂患意識
當前,雖然我國已經在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青少年一代無論在精神還是身體上都面臨極大的考驗。社會各界應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應對“陽剛之氣”“尚武精神”“擔當意識”等進行廣泛宣傳,引導大眾形成崇尚“陽剛之氣”的社會氛圍。而作為重塑青少年一代陽剛之氣的重要踐行者,學校體育也應當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要充分認識到青年一代的陽剛之氣與國家命運、民族危亡之間的聯(lián)系,勇于承擔起培養(yǎng)青少年一代陽剛之氣的重任,做到對學生在思想上引導、在行為上支持、在訓練上督促、在內容上落實。
2.2 ?轉變思想,加深學校體育作用的認知
基于當前青少年一代陽剛之氣匱乏的現(xiàn)狀,亟待解決的是轉變對體育尤其是學校體育作用的認知。即:學校體育的淺層是對身體層面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對體質健康的提升和運動技能的培養(yǎng)兩個方面;深層的作用則表現(xiàn)在對精神和氣質的塑造,這一層面的作用并不只表現(xiàn)在“健全人格”“提高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團隊精神”等,更重要的是對于塑造青少年的陽剛之氣、改善當前社會陽剛之氣不足的現(xiàn)狀有很大的裨益。如老一輩思想家、教育家梁啟超和張伯苓的“尚武者,國民之元氣也”“強我種族,體育為先”等精神。因此,教育界和學術界不應當只重視體育對提升體質健康水平的作用,而應當以真實的事例為依據(jù),加強論證和宣傳,說明體育培養(yǎng)青少年陽剛之氣的作用和意義。
2.3 ?改革內容,提高男性教師的比例
游戲教育雖然能夠起到一些體育教育的作用,但是因為在量、強度、負荷以及教育作用方面并沒有科學完善的體系,所以它并不能夠完全代替體育教育,對于培養(yǎng)幼兒的陽剛之氣更是難以企及??上驳氖?,近年來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的專家、學者和體育工作者意識到這一問題,已經展開了幼兒體能訓練、身體教育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工作。如果能使幼兒體育、幼兒體能等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之中,以體育的理念和手段指導幼兒的身體訓練,設計好內容,把握好訓練的量、強度和負荷,對于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同時塑造幼兒的陽剛之氣,是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的。這一點,鄰國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鑒,比如日本幼兒的身體素質訓練課程以長跑、側手翻、跳箱、倒立行走等為主要內容,同時以《學校給食法》來嚴格保障孩子的營養(yǎng)搭配,這不僅強化了兒童的身體素質,更營造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競爭氛圍,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陽剛之氣。國內媒體雖然多以“變態(tài)”為題對其進行報道[8],但實際上更多隱含的是對日本這一套做法的驚訝、敬佩和對國內兒童身體素質低下和所謂“娘炮”氣質的擔憂。此外,在幼兒園中,需要以政策傾斜輔以社會輿論的導向,分步驟、分階段地提高男性教師的比例,讓幼兒在教育階段的伊始就熟悉和習慣男性氣質,提供一種陽剛之氣的氛圍,避免幼兒對女性教師的過多依賴而產生的怯懦、脆弱等性格特質。
2.4 ?開設“加剛”課程,避免“混課”和“快樂體育”
在中小學特別是中學,應當開設“加剛”課程,并且進行嚴格的考核,同時還要避免兩種趨勢的出現(xiàn)和蔓延,其一是“混課”,其二是“快樂體育”。對于“混課”而言,其主要問題在于學校和教師。在學校追求升學率的大背景下,體育課經常被文化課擠占,淪為“雞肋”的情況屢見不鮮,學校又時?;谏俪龌蛘卟怀霭踩鹿实目紤],不愿意開設對抗性強、對身體素質要求高的體育課程。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體育教師會去主動迎合大環(huán)境或者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一個哨子兩個球”、放羊式的自由活動,就可能完成一學期的課程。這樣的體育課,學生不僅在身體鍛煉上收效甚微,而且根本無法體會激烈運動中的對抗、逆境中的頑強拼搏,也難有機會體驗失敗和挫折,更不可能達到塑造陽剛之氣的目的。對于“快樂體育”而言,要明白快樂體育的本意,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游戲、競賽可以是快樂的,但是一定時常伴隨著艱苦和枯燥的一面,而陽剛之氣也正是在這種艱苦和枯燥的汗水、疲勞、生理和心理的極限中得以塑造的。正像毛澤東同志在《體育之研究》中所形容的那樣:“體育之效,至于強筋骨,因而增知識,因而調感情,因而強意志?!本C上所述,在中學體育教育階段要逐步恢復和開設對抗性較強、難度較大的如單雙杠、木馬、摔跤、橄欖球等課程,在學校中營造良好的“加剛”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