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鳳 丁碧嬌 黃 瑩 繆 羽
目前,醫(yī)院影像學檢查中,CT檢查是最常見的一種,但在患者頭部CT檢查過程中,由于CT掃描床上用于支撐患者頭部的枕架與患者頭部之間存在間隙,患者的頭部常因疾病原因出現(xiàn)的躁動、兒童因為年齡小不配合以及其他不可預見的狀況造成頭部移動[1-4]。在CT檢查數(shù)據(jù)采集過程中,因為患者頭部產(chǎn)生移動導致受檢部位出現(xiàn)移位,致使投影數(shù)據(jù)不一致而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運動偽影[5-6]。為此,本研究根據(jù)患者頭部特點設計了一種新型制動墊,并申請通過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7]。
新型制動墊由充氣式橫圍帶和充氣式縱箍帶兩部分組成,采用塑料制成,根據(jù)患者頭部大小的不同制成多種型號,主要應用于患者頭部CT檢查過程中。
充氣式橫圍帶分成3層結構,由外到內分別是外帶一、中帶一和內帶一,三者相互疊加并緊密貼合,且均能連接到一根第一充氣管,通過第一充氣管的輸氣實現(xiàn)膨脹。雙面膠貼一設置在充氣式橫圍帶的左右兩帶端,在外帶一的外側面設置有一對雙面膠貼二,見圖1和圖2。
圖1 新型制動墊充氣式橫圍帶剖面設計示意圖
圖2 新型制動墊充氣式橫圍帶正面設計示意圖
充氣式縱箍帶由2個副帶和松緊帶組成,松緊帶的左右兩帶端分別緊固連接一個副帶,每個副帶和充氣式橫圍帶結構一樣分成3層,由外到內分別是外帶二、中帶二和內帶二,三者相互疊加并緊密貼合。外帶二、中帶二和內帶二均能連接到一根第二充氣管,通過第二充氣管的輸氣實現(xiàn)膨脹,雙面膠貼三設置在充氣式縱箍帶的左右兩帶端。充氣式縱箍帶與充氣式橫圍帶的緊密連接通過其左右兩帶端上的雙面膠貼三分別與充氣式橫圍帶外帶一上的雙面膠貼二對應粘貼實現(xiàn),見圖3。
圖3 新型制動墊充氣式縱箍帶正面設計示意圖
(1)患者在進行頭部CT檢查時,平臥于檢查床上,從患者額頭部位用充氣式橫圍帶向后箍置并通過雙面膠貼一實現(xiàn)緊固,此時雙面膠貼二的位置正好位于患者耳部上方。
(2)從患者的下巴部位用充氣式縱箍帶向上緊貼至患者的耳后側并通過雙面膠貼三與雙面膠貼二的對應粘貼,實現(xiàn)與充氣式橫圍帶的緊固連接。
(3)將第一充氣管、第二充氣管的外管端均連接至打氣筒,用打氣筒輸入氣體。外帶一、中帶一和內帶一均能通過第一充氣管的輸氣實現(xiàn)膨脹,外帶二、中帶二和內帶二均能通過第二充氣管的輸氣實現(xiàn)膨脹。當橫圍帶和縱箍帶均達到最佳膨脹狀態(tài)時,用管夾將第一充氣管和第二充氣管夾住,有效地防止氣體外泄,處于膨脹狀態(tài)的充氣式橫圍帶和充氣式縱箍帶能將患者頭部與CT掃描床上的枕架之間的間隙填滿,從而有效地避免患者在進行頭部CT檢查時頭部移動,軟壓制動效果明顯,最終保證了患者頭部CT檢查的最佳效果。
2.2.1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為了檢驗新型制動墊臨床應用效果,選取2018年1-10月在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10醫(yī)院進行CT檢查的患者中隨機選取意識昏迷及自控能力差等病情特殊的90例患者,按照是否使用新型制動墊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齡1~75歲,平均年齡(40.16±3.69)歲;檢查中均使用新型制動墊固定頭部。對照組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齡1~78歲,平均年齡(39.47±3.24)歲;檢查中均未使用新型制動墊固定頭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具有可比性。所有檢查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上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論證通過。
(2)納入標準:①不能積極配合檢查的幼兒;②意識昏迷的患者;③躁動的患者;④自控能力差的患者。
(3)排除標準:①積極配合檢查的幼兒;②意識清楚、無躁動、能自我控制的患者。
2.2.2 質量控制
由影像科2名經(jīng)驗豐富的主治醫(yī)師對兩組患者因頭部移動產(chǎn)生運動偽影的情況采用雙盲法進行分析、對比及評價。
2.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4 應用效果
兩組患者運動偽影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使用新型制動墊固定頭部后,43例(占95.5%)患者未產(chǎn)生運動偽影,對照組24例(占53.3%)未產(chǎn)生運動偽影為,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21.084,P<0.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因頭部移動產(chǎn)生運動偽影情況比較(例)
兩組進行統(tǒng)計分析表明,患者使用新型制動墊后,能解決在檢查過程中因頭部移動造成運動偽影問題。
CT圖像運動偽影會掩蓋真病灶導致出現(xiàn)假陰性,形成漏診;還可以出現(xiàn)假病灶,造成假陽性,形成誤診。運動偽影不但會使圖像質量下降,甚至使圖像無法分析,給CT診斷帶來很大的障礙。因此,為了提高CT圖像質量,盡量避免、消除和抑制運動偽影[8]。
通過CT檢查操作技術減少偽影??梢酝ㄟ^選擇合適的掃描起始角度、縮短掃描時間以及采用特殊的重建技術運動偽影校正算法(motion artifact correction algorithm,MCA)等方法[9-10]。通過一些輔助裝置限制患者頭部運動幫助其固定頭部完成CT檢查,如為了減少患者頭部的運動,Jayakrishnan等設計了一種頭部固定架[11]。
在頭部CT檢查中,如果掃描的圖像因頭部移動產(chǎn)生運動偽影影響,可能導致不能正確識別某些正常組織,不能正確診斷某些異常組織,使得影像檢查結果出現(xiàn)不必要的漏診、誤診[12]。為了解決受因頭部移動產(chǎn)生運動偽影的問題,減少患者檢查時的頭部運動,王育新等[13]、侯宗來等[14]及云浩等[15]設計了各種頭托,這些頭托在臨床上能夠解決部分問題。
本研究設計的新型制動墊的結構與上述頭托不同,是依據(jù)患者頭部特點設計,結構設計更加新穎,操作簡單更加方便,能將患者頭部與CT掃描床上的枕架之間的間隙填滿,軟壓制動效果明顯,有效地避免患者檢查時頭部移動,能減少因患者頭部移動造成的運動偽影,確保了頭部CT掃描的圖像效果,滿足患者頭部CT檢查需要。
本研究設計的實用新型制動墊應用于患者頭部CT檢查過程中,能有效地保證患者在進行頭部CT檢查過程中頭部不會移動,臨床應用效果明顯,提高CT圖像質量,方便臨床診斷,同時具有結構新穎、操作簡便以及實用性強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