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戴 圣
子曰:“禮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①與?倀倀乎其何之?譬如終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燭何見?若無禮,則手足無所錯,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是故以之居處,長幼失其別,閨門、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獵、戎事失其策,軍旅、武功失其制,宮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時,樂失其節(jié),車失其式,鬼神失其饗,喪紀失其哀,辨說失其黨,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錯于前,凡眾之動失其宜。如此,則無以祖洽于眾也?!?/p>
(原文據(jù)中華書局1989年版《禮記集解》)
【注釋】
①相:引導(dǎo)、輔助盲人行走的人。
【譯文】
孔子說:“禮是什么呢?禮就是做事的辦法。君子一定要有可做的事,那就必定要有做事的辦法。治理國家而沒有禮,那就好比盲人走路而沒有助手,迷迷茫茫不知該往哪里走;又好比整夜在暗室中尋找東西,沒有蠟燭能看見什么?如果沒有禮,就會不知手腳該往哪兒放,不知耳朵該聽什么,不知眼睛該看什么,在社交場合是該進還是該退,該作揖還是該謙讓,所有言行就全都亂了套。這樣一來,在日常生活中,長輩晚輩也就沒有了區(qū)別,家庭內(nèi)部三代人也就無法和睦,朝廷上的官爵也亂了套,田獵和軍事訓(xùn)練也毫無計劃,作戰(zhàn)打仗也沒有了規(guī)矩,宮室的建造也沒有制度而循,量鼎的制造也失去了分寸。五味和四時亂配,樂曲亂吹一通,車輛的制造也不依規(guī)矩,祭祀鬼神的規(guī)格錯亂,喪事辦得不像喪事,解釋問題離題千里,百官的職守混亂,政令得不到推行;在這種情況下去身體力行,那就會抬手動腳都出毛病。這樣一來,就會無法領(lǐng)導(dǎo)和團結(jié)百姓了。”
【簡析】
本選段強調(diào)“禮”是治國的根本,提出“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的著名論斷,明確指出治理國家而沒有禮節(jié),就好像是盲人沒有引路人、身處黑暗的房間尋找東西而沒有蠟燭照明,所以一個國家在各個行業(yè)、各個階層必須都制定合理的禮節(jié)。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沒有禮,就像“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樣。古代圣賢與明君都強調(diào)“以禮治國”,這種精神與觀念在《禮記》中有很多非常經(jīng)典的總結(jié)性論述,比如:“為政先禮,禮,其政之本與?”認為治理國家,首先應(yīng)該重視禮,以禮治國,是政治的根本?!鞍采现蚊瘢朴诙Y?!闭J為讓國君安穩(wěn)、將百姓管理好,沒有比禮更有用的了?!熬忌舷隆⒏缸有值?,非禮不定?!闭J為各種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必定要依靠禮儀規(guī)范,才能和諧共處?!叭擞卸Y則安,無禮則危?!薄笆е咚溃弥呱?。”認為一個人必須遵循禮法,才能安全地活著,沒有禮法,一定會陷入危險之中。失去禮法的人和國家會滅亡,得到禮法的人和國家才能存活。這些名言警句雖然都總結(jié)得很深刻,表達得也很精簡,但是與本選段的“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相比,確實沒有這句話令人警策與過目難忘,因此,這句話堪稱《禮記》中“以禮治國”思想諸多經(jīng)典言論的畫龍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