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清劉蓬李剛陳知己,4鄭蕓*
1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聽力中心/聽覺言語科學實驗室
2貴州省人民醫(yī)院聽力中心
3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耳鼻喉科
4重慶市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耳鳴是一種無外界聲源時的聲音感受,成人中耳鳴發(fā)病率達10%-15%[1]。國內(nèi)外對耳鳴嚴重程度及其療效評價標準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國專家通過多年的研究,結合對國外研究成果的總結和改進,得出了一套簡潔有效的耳鳴評價量表,即耳鳴 評價量表(Tinnitus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TEQ)[2,3]。該量表對耳鳴嚴重程度和療效評價做了相應的介紹,推薦治療前后TEQ等級變化大于或等于1級視為有效[2],而本團隊在耳鳴診治研究中發(fā)現(xiàn)單獨采用該種方法分析療效有一定局限性,故對采用不同方法計算TEQ評價耳鳴療效的結果進行對比,以期為TEQ評估耳鳴療效的評定標準提供參考。
病例來源于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耳鳴耳聾眩暈”??茖<议T診就診的165例慢性原發(fā)性耳鳴患者,所有患者均以耳鳴為第一主訴、病史超過半年,首次就診后3個月內(nèi)至少有一次復診記錄,且臨床資料完整。
1.2.1 耳鳴評價量表(TEQ):該量表由劉蓬教授所研發(fā)的耳鳴評價量表(TEQ)[2,3]進行耳鳴嚴重程度評價。根據(jù)耳鳴出現(xiàn)的環(huán)境、持續(xù)時間、耳鳴對睡眠的影響、對工作(或學習)的影響、對情緒的影響及患者對耳鳴嚴重性的總體感受等6個方面進行評分,根據(jù)總分大小將耳鳴嚴重程度進行等級評價。具體見表1。
在初診和復診時均分別進行評估,由醫(yī)生詢問患者相應情況完成問卷。TEQ得分共分5級,具體為:I級:1~6分;Ⅱ級:7~10 分;Ⅲ級:11~14分;Ⅳ級:15~18分;V級:19~21分。
1.2.2 耳鳴殘疾評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本文采用中文版THI[4],共有25個項目,包括功能性評價、感情評價、嚴重性評價。每個條目備選答案為“是”、“有時”、“無”。分別計分為4分、2分和0分,根據(jù)患者的回答計分,滿分為100分。
1.3.1 TEQ
1.3.1.1 根據(jù)初診-復診TEQ得分變化情況判斷療效(以下簡稱TEQ得分療效)
根據(jù)國際上研究者使用的研究方法[5,6]將治療前后得分變化≥標準差/2作為有效判斷標準。本研究的165例患者初診時TEQ得分SD為3.3,SD/2即為1.65,故將復診時TEQ得分比初診時減少≥2分視為治療有效,變化<2分視為治療無效。有效率=復診TEQ得分比初診減少≥2分患者人數(shù)/總體患者人數(shù)。
表1 耳鳴評價量表評分標準Table 1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EQ
1.3.1.2 根據(jù)初診-復診TEQ等級變化情況判斷療效(以下簡稱TEQ等級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為:痊愈:耳鳴消失;顯效:耳鳴程度降低≥2級;有效:耳鳴程度降低1級;無效:耳鳴程度無改變。本文中將耳鳴程度等級變化≥1視為治療有效,等級無變化者視為治療無效。有效率=(初診-復診等級變化)≥1患者人數(shù)/總體人數(shù)。
1.3.2 THI
1.3.2.1 THI得分變化7分為標準(以下簡稱為THI 7分療效):根據(jù)Zeman等[7]的研究結果推薦,以治療前后THI總分變化≥7分視為治療有效。有效率=總分變化≥7分患者人數(shù)/總體患者人數(shù)。
1.3.2.2 THI變化12分為標準(以下簡稱為THI 12分療效):同樣采用標準差/2的原則,初診THI得分的標準差為23,標準差/2即為11.5,故將治療前后THI總分變化≥12分視為治療有效。
1.3.2.3 THI變化20分原則(以下簡稱為THI 20分療效):根據(jù)Newman等[8]的研究結果推薦,以治療前后THI總分變化≥20分視為治療有效。有效率=總分變化≥20分患者人數(shù)/總體患者人數(shù)。
使用SPSS 22.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α=0.05。分別用A代表TEQ得分療效,B代表TEQ等級療效,C代表THI 7分療效,D代表THI 12分療效,E代表THI 20分療效。為了避免犯I類錯誤[9],共有5種方法進行比較,故重新計算α值校準的α,=2α/R(R-1)=2*0.05/5(5-1)=0.005,故兩兩比較后P<0.005視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基本情況:165例患者,男82人(49.7%),女83人(50.3%);平均年齡為45.08±12.23歲;左耳鳴55人,右耳鳴43人,雙耳鳴67人。初診TEQ得分為11.481±3.33分(5-21分);初診TEQ等級情況為I級1人(0.6%),Ⅱ級66人(40.00%);Ⅲ級62人(37.6%);Ⅳ級32人(19.4%),V級4人(2.4%)。復診TEQ得分為8.41±2.96分(3-18分);復診TEQ等級情況為I級38人(23.0%),Ⅱ級84人(50.9%);Ⅲ級36人(21.8%);Ⅳ級7人(4.2%),V 級0人(0.00%)。初診THI得分為47.06±23.00分(4-94分),復診THI得分為32.67±20.25分(2-88分)。
2.2 療效
TEQ得分療效:TEQ得分變化≥2者99人,有效率為60.00%。
TEQ等級療效:TEQ等級變化≥1者81人,有效率為49.1%。
THI-7分療效:THI得分變化≥7者102人,有效率為61.8%。
THI-12分療效:THI得分變化≥12者87人,有效率為52.7%。
THI-20分療效:THI得分變化≥20者54人,有效率為32.7%。
2.3 各種療效計算結果對比:具體見表2。五種方法計算的療效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35.543,**P=0.000)。
表2 兩種量表五種計算方法的療效對比(總數(shù)=165)Table 2 The effective rate assessed by five methods of 2 scales(Total N=165)
TEQ兩種計算方法對比:TEQ得分療效較等級療效高約11%,無統(tǒng)計學差異(χ2=3.960,P>0.005)。
TEQ與THI結果對比:TEQ得分療效與THI-7分療效及THI-12分療效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χ2=0.115及χ2=1.774,P >0.005),而高于THI-20分療效(χ2=24.676,*P<0.005);TEQ等級療效與THI-7分及THI-12分療效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χ2=5.41及χ2=0.437,P>0.005),而高于THI-20分療效(χ2=9.138,*P <0.005)。
THI三種計算方法對比:THI-7分療效與THI-12分療效無統(tǒng)計學差異(χ2=2.786,P >0.005),均高于THI-20分療效(χ2=28.011及χ2=13.485,*P<0.005)。
因耳鳴對患者的影響不僅限于耳鳴本身,所以除了相應的聽力學評估如耳鳴匹配、殘余抑制、耳鳴精細化檢測之外[10],評估耳鳴嚴重程度時還應包括對耳鳴導致的相關問題進行綜合評估[11]。美國2014年《耳鳴臨床應用指南》指出[1],應該統(tǒng)一耳鳴嚴重程度和療效的評估方法,同時使用聽力測試和經(jīng)過驗證的量表進行耳鳴研究,并要確定評估耳鳴嚴重程度最有效的量表和評估耳鳴療效最有用的量表。目前國外常用的耳鳴量表有THI、THQ、TFI、TSQ、TRQ等量表[1],雖然這些量表均經(jīng)過信效度的檢驗,但采用的療效評定原則和計算方法有所差異[12-14]。THI是目前國內(nèi)外常用的耳鳴評價量表,國內(nèi)外學者在使用THI進行療效評價時,所采用的療效評定標準并不一致,如將THI治療前后得分變化≥7分視為治療有效[12],或將前后得分變化≥20分視為治療有效[13,14]。國內(nèi)部分學者將THI治療前后得分變化≥20分視為治療有效[15,16],部分學者僅比較了治療前后THI得分有無差異,而使用VAS評定耳鳴療效[17,18];或大多數(shù)研究均是以THI得分變化作為療效評定標準。
耳鳴評價量表(TEQ)是由國內(nèi)學者研發(fā)的耳鳴調(diào)查問卷[19],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20,21],得到了國內(nèi)專家的推薦[22,23],也已應用于部分國內(nèi)耳鳴臨床研究中。而這些研究中,使用TEQ量表評價耳鳴療效時大多采用初復診等級變化作為療效判定標準[24-26]。
參照國際上研究者使用的研究方法,對慢性的健康相關生活質(zhì)量的改變的甄別閾值大約是標準差的一半[5],有作者也將此方法應用于TFI評估耳鳴療效時的判定標準計算[6],即將得分變化是否超過初診得分標準差的一半作為有效與無效的劃分標準。本文165例患者初診至復診時TEQ得分變化≥2分或TEQ等級變化≥1級視為治療有效,二者的有效率比較雖然無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但得分療效較等級療效高出11%;再將兩種方法計算的有效率與THI常用的標準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除了TEQ等級療效,TEQ得分變化方法計算的有效率與THI得分變化≥7分的標準也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通過TEQ計算的有效率,得分變化和等級變化,均明顯高于THI得分變化≥20分標準。故我們又增加了THI根據(jù)SD/2原則計算的療效標準,將THI得分變化≥12分視為有效并與TEQ有效率相比,結果顯示該標準有效率與TEQ得分變化和等級變化標準有效率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雖然樣本量有限,但這一結果可能說明,除了可使用TEQ等級變化來評定耳鳴療效外,還可以通過TEQ得分變化≥SD/2原則來判定療效。TEQ等級中,I級包含6個分值刻度(如1,2,3,4,5,6分),II-IV級包含4個分值刻度,V級包含3個分值刻度。理論上來說等級變化1級意味著得分變化可能在2-9分之間,所以等級變化≥1級有效和得分變化≥2分有效的療效對比會存在差距,如本次分析中二者相差11%。SD/2標準差的原則有一定優(yōu)勢,根據(jù)實際被調(diào)查人群的實際初診得分來計算療效標準,本文中當TEQ與THI同時采用該計算標準時,二者有效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且THI以文獻推薦7分為標準和以SD/2為標準計算的有效率亦無顯著性差異。雖然TEQ等級變化標準在臨床工作中不可取代,它可以向患者直觀表示耳鳴治療的效果,但作者認為TEQ在用于分析群體耳鳴療效的研究時還可以采用得分變化的標準,這一標準也許同樣適用于THI。對于使用不同耳鳴量表或不同有效性計算方法來評估耳鳴療效的治療學研究來說,療效間是否具有可比性仍需要進一步的探討,建議可以采用多種計算方法來報道療效,以便多個研究間的相互比較。
使用耳鳴評價量表(TEQ)進行總體樣本耳鳴療效評定時,建議可以增加治療前后得分變化為基礎的療效評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