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亓昕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伊拉克裔英國女建筑師。2004年普利茲克獎獲得者,2015年英國建筑界最高獎項“皇家金獎”獲得者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入運營,這個新晉“新世界七大奇跡”的建筑,其設計者是被稱為“建筑界女魔頭”的扎哈·哈迪德。
中國是扎哈的福地,因為這里是她實現(xiàn)作品最多的地方:廣州大劇院、北京望京SOHO、南京青奧中心、香港理工大學建筑樓……這些巨大的明星建筑,在標識著城市氣質的同時,也應和了扎哈一生都在求索的存在證明。
扎哈的出身可謂顯赫。
她1950年生于伊拉克巴格達的一個遜尼派穆斯林家庭。父親年輕的時候在英國留學,就讀于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歸國后,成為一名政治領袖、經(jīng)濟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實干家。母親是位藝術家,用扎哈的話形容,不管是長相還是穿著,“永遠都像個明星”。她有兩個哥哥,她出生的時候,哥哥們都已經(jīng)在國外讀書,她像獨女一樣長大,享受到來自父母充沛的愛。
扎哈從小就非常擅長做家具擺放、布置空間這類事,童年階段她就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布置房間,“我想要一間給大人用的房間,而不是孩子的?!备改府斎徊粫柚顾?,結果她的堂妹、姑姑都紛紛仿效她,她幾乎設計了整棟房子。
其實起初是想做個時裝設計師的,媽媽為了讓她嘗點苦頭,就讓她穿著自己設計的衣服——那些不是這里戳個洞就是那里減掉一個袖筒的“時裝”,卻受到了朋友們的歡迎。7、8歲開始,她就享有審美上的自由了,媽媽允許她為所欲為。因為給她買衣服實在是件不討好的事,她不是看不上樣式就是挑剔材質,媽媽索性放棄了這項權力,而這一難得的自由,正是她的設計起點。
總之,這是一個持有國際觀的家庭,民主、開放、自由、進取。這種氛圍的家庭特別容易誕生創(chuàng)造者。
11歲的時候,她萌生了成為一名建筑師的想法,這和那個時期的伊拉克大環(huán)境有著直接的關系。換句話說,扎哈一生經(jīng)歷了劇烈的社會變革與政治革命,這或許就是給她后來的設計生涯奠定了一種開闊甚至狂放的基礎。
她的世界觀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的巴格達,那個時候,整個伊拉克處在新老交替,以及民主、蓬勃、欣欣向榮的時代契機中。當時的巴格達認為建筑是樹立形象的方法,各種現(xiàn)代主義風格的建筑開始在這個城市興起,也涌現(xiàn)了不少女性設計師。在獨裁者還沒有出現(xiàn)的年代,整個城市擁抱著各種西方思潮。
對童年階段的扎哈來說,一切新奇而又自由自在,加之當時父親權傾一時,她所體會到的是一種“極致童年”,這種生活培養(yǎng)了一種堅定的自我觀——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她就有個信念:我想做的事情一定會做成。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1963年,伊拉克發(fā)生政變,扎哈的父親作為曾經(jīng)的財相遭到了常年拘禁,財產(chǎn)被剝奪,哈迪德家族開始在世界各地流亡。這一年,13歲的扎哈開始了一種世界性漂泊,她先后在瑞士和英國讀書,大學本科則是在黎巴嫩讀數(shù)學專業(yè)。她的數(shù)學成績特別好,如果她愿意,完全可以成為一名有所成就的數(shù)學家。而這個特長為她后來的建筑設計打下了非常關鍵的基礎。
然而她終歸是一個失去了家園的女孩,終其一生,扎哈都在尋找一種身份上的認同。她的建筑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隱喻,是她要在整個世界上建立存在與身份的證明。沒有人比她更急切地需要這種證明。而這種證明的根基,從流亡開始,就已經(jīng)深深地根植了。
22歲這一年,她到英國建筑聯(lián)盟學院學習,這是當時全球思想最激進的地方。此時的倫敦正陷入建筑危機,曾經(jīng)被認為解決了二戰(zhàn)后住房問題的大樓充滿了問題,到處都是在拆除建筑的烏煙瘴氣。彼時學院倡導反設計、反建筑,當學院里的同學們今天建一座農場、明天改造個舊車、后天焊接個公交車的時候,扎哈保持著一種鎮(zhèn)定:她想盡一切辦法吸收新的知識,接觸最杰出的設計師,確定自己的設計方向。最后,她找到兩位“啟發(fā)老師”,他們是激進建筑界的新星,其中一位,正是荷蘭建筑家雷姆·庫哈斯,2000年建筑界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獲得者,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大褲衩”的設計師。
她的導師這樣評價她:“一開始就勢不可擋,很容易就能看出來,她將來一定會在建筑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蓖粫r期,她接觸到俄羅斯藝術家卡茲米爾·馬列維奇的作品,那種被稱為至上主義的風格,那種極端抽象的純幾何形的繁復組合,深深地影響了扎哈。作為一名建筑師,她開始顯現(xiàn)基礎的風格與語言。從一開始,就帶有一種畫家的視角與技巧,完全與同時代的建筑師區(qū)別開來。
但是,她是誰呢?一個異教徒、外來移民,以及一位女性,而且還是阿拉伯裔的。41歲之前,她沒有一樣作品落地,被諷刺為“紙上談兵的建筑師”。她說自己幾乎有十年的時間都是徹夜難眠的,那些交織著激情與失落的夜晚,她在藝術與酒精中度過,每次在清醒中迎來黎明,都有一種自小就極為清晰堅定的意志如朝陽一般緩緩升起:我相信我是對的,她就這樣靠著一種非凡的意志與自信度過內心最為動蕩的十年。
43歲,她有了首個在地球上落成的作品,德國維特拉消防站。那些保守的人幾乎瘋了:每一面墻都不垂直,墻面之間皆成銳角相交,那些不可思議的線條使它看上去傾斜而又癲狂——她這樣的人,只要允許她開始,即是巔峰。
那正是她的設計語言:當人們欣賞她的建筑,發(fā)現(xiàn)空間在她手中即是可變形的膠泥,你會看到無邊的流線,拒絕以常規(guī)方式相遇的線條,落差極大的地板,錯位的天花板……而當你再駐足,便會看到云層自腳底蔓延而后流逸,會看到原野緩緩穿越山脈,會看到波浪自天際涌來,會看到洞穴在寂靜中開啟,會看到山峰向遠方歸去,會感受到一種叫作“勢”的微妙審美強烈的沖擊。她將大地詩意化了,將城市浪漫化了,將空間魔幻化了。
這就是她的獨特——從來沒有一個人,如她這樣解釋與實現(xiàn)建筑。如果建筑本身有靈魂,恐怕連它們自己都會驚嘆:我的天!我竟然可以長得這么夢幻!她根本就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嶄新的建筑星球。而她認為,最大的挑戰(zhàn)也許就是:雖然站在地球上,卻想象是在設計其他星球上的建筑。
44歲這一年,她迎來了一個肯定,在威爾士卡迪夫灣歌劇院的競標中,她獲得了第一名。諷刺的是,她也同時迎來人生最大的挫折:雖然得獎,當局卻拒絕建設。后來她在各種采訪中一再提到那是人生中最大的挫敗,而她認為之所以被如此對待最重要的原因是她是個外來者。那個時候,威爾士當局還特地成立了專門反對扎哈的小組,反正就是極力阻撓。那個時候的扎哈,幾乎被打垮了。一個月后,她在消沉了一個月后,終于又返回她的戰(zhàn)場,還是那句話:我堅信我是對的。
除了堅持,還有策略。她將參數(shù)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最大化地運用在設計中,數(shù)學出身的她發(fā)現(xiàn)這一技術手段非常適合模擬自己多曲面的設計,這也成為她實現(xiàn)彎道超車的重要原因。1999年,扎哈和她的團隊贏得了羅馬當代藝術博物館的競標,這就是羅馬國立21世紀美術館,49歲的扎哈終于迎來了事業(yè)的轉折點。
隨后,20世紀90年代幾乎蟄伏了整十年的設計方案與技巧全面爆發(fā),幾乎顛覆整個行業(yè),推翻了不可建造的質疑。2010年和2011年,兩次獲得了英國建筑界最高獎史特靈獎,隨后獲封女爵士。2016年,獲英國皇家金獎,成為獲得該獎項的唯一女性。2004年,她獲得了“建筑界的奧斯卡獎”普利茲克建筑獎,成為第一個獲得這個世界建筑獎項最高榮譽的女性(而且是最年輕的)。一位評委說:“哈迪德改變了人們對空間的看法和感受。”值得注意的是,她獲獎是在“思想”類別,而并非藝術類別。也就是說,評審認為她的價值是創(chuàng)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思想。
獲獎時,他的導師問她,你認為自己目前在建筑界的地位如何?獲獎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在過去的許多年中,我一直在為獲得人們的認可而奮斗,從這一刻開始,人們真正接受了我,知道我是個能出活的女人?!?/p>
扎哈的設計在中國受到特別的歡迎,她也成為中國大型作品最多的建筑師之一。
2016年3月31日,因為長期工作壓力,勞累過度造成心肌梗死,扎哈在美國邁阿密猝然離世。去世前,在全球45個國家留下大小1000多個作品。在評價這個生前飽受爭議,身后哀榮備至的建筑家的時候,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副總監(jiān)Viviana說:“我們現(xiàn)在去評估她的建筑的價值,可能還早,因為,她屬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