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紅軍
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創(chuàng)新之一是采用了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元的編寫方式。其中,語文要素作為統(tǒng)編教材的編寫骨架,是教材的隱性體系,也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抓手,教師把握語文要素的編排體系和價值,探尋有效的落實方法,是全面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所在。那么,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該怎么落實統(tǒng)編教材中的語文要素呢?
一、明確語文要素的潛在含義
語文要素作為貫穿整套教材的線索,是以螺旋上升的編排形式呈現(xiàn)的。一二年級教材中的語文要素沒有明確點明,大多體現(xiàn)在練習題中;從三年級開始,編者在每冊教材的每個單元前都設有專門篇章頁,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闡明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要求教師整體把握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和訓練重點。
教師用好統(tǒng)編教材,首先要對語文要素的內涵和意義有清楚的了解。所謂語文要素就是語文訓練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教師要深入體味語文要素的內涵,從整體和細節(jié)兩個層面理解和明確:一是從語文教育的大概念下,明確語文要素是學生要掌握的基本語文知識、需形成的必要語文能力、要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和要學會的學習方法;二是從語文教學的細節(jié)中,明確語文要素是語文教材中字、詞、句、段、篇里所包含的語文知識,是聽、說、讀、寫書中所包含的語文能力,是品、悟、思、辨、賞中所包含的學習方法。
語文要素對教師教學有哪些意義?語文要素是編者借助統(tǒng)編語文教材用無聲的文字告訴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教什么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究竟應該學什么和怎么學。教師只有深入研究語文要素,細致解讀,才能精準解讀統(tǒng)編教材,用好統(tǒng)編教材。
二、明確語文要素編排的潛在聯(lián)系
(一)語文要素是新課標基準下教學目標的細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是語文教學的指導性綱領,針對各學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了非常明確的目標要求,而且不同學段的目標和要求也存在著有連續(xù)性和梯度性的內在聯(lián)系。語文要素是語文教學的指導性目標,它是新課標在具體語文教學中的細化和分解。換句話說,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的語文要素和新課標的學段內容和目標是相對應的,兼具連續(xù)性和梯度性,同時更具操作性和實踐指導性?;谛抡n標的語文要素,是教師開展教學實踐的關鍵點和落腳點。教師在教學中要研讀新課標,明確語文素養(yǎng)的潛在聯(lián)系,促使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和能力持續(xù)發(fā)展和提升。
(二)語文要素是語文教學梯度推進的紐帶
任何一個階段的語文學習都不是單一的、割裂的,任何一個單元的語文要素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材體系結構中的一環(huán)。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先理清冊次間相關要素的關聯(lián)及本冊中要素與要素間的內在聯(lián)系,明確單元教學定位,找到發(fā)展和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切入點,將語文要素作為語文教學梯度推進的紐帶,實現(xiàn)文本間、冊次間以及學段間語文要素的前后勾連、梯度推進。
三年級是語文要素明確點明的起始年級,在三年級上下冊中就隱含著語文要素的潛在聯(lián)系。三年級上冊教材中第六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其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中心句在段落表達中的作用,幫助學生從詞句理解走向理解段落;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在學生能“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的基礎上提出了“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的語文要素。兩個階段的語文要素是從理解到概括,從具體到抽象的一種發(fā)展和過渡,后者是前者的發(fā)展和提升,又必須以前者為基礎,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語文要素的呈現(xiàn),實則體現(xiàn)了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明確語文要素分布的潛在規(guī)律
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基本包含讀和寫兩個方面的要求,或相互關聯(lián),或相對獨立。統(tǒng)編語文教材在單元及單元板塊設計上也有新變化,如從三年級上冊開始增加了策略單元和習作單元;單元板塊中增加了《交流平臺》《我愛閱讀》等學習欄目。語文要素不僅隱含在課文中,也滲透在不同的學習板塊中。
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復述故事”,整個單元四篇文章圍繞著語文要素設計了針對性的落實點和訓練點。如《慢性子裁縫與急性子顧客》一課要求學生借助表格復述故事;《漏》一課要求學生借助示意圖復述故事;《方帽子店》和《棗核》中則是要求學生在讀文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復述意想不到的部分或整個故事。在本單元的《交流平臺》中,對復述的方法進行了梳理,明確了復述與背誦的不同,總結了復述的基本方法,進一步強化了語文要素。在本單元《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板塊,安排了“照樣子,用自己的話轉述別人說的話”的訓練,意在辨析復述與轉述的區(qū)別,這一知識點是教學的關鍵所在,也恰恰最容易被教師忽略。教師要明確復述和轉述同為口語交際的內容,則有不同的要求和價值:復述重在“復”,要求保持語言的原汁原味;轉述重在“轉”,要求傳遞信息的準確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必做概念性解讀,僅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受二者之間的不同,要求學生能夠進行簡單的復述和轉述即可。
這一單元圍繞著語文要素展開了復述方法的學習、實踐,通過對比進一步明確了復述的意義,不同的板塊設計成了檢驗語文要素落實情況的重要途徑。從整個單元語文要素的呈現(xiàn)來看,教師要落實好語文要素,需要整體把握教材,所以語文教師應開展大單元備課。這種備課方式的最大優(yōu)勢就在于統(tǒng)攬單元內容,全面找到對應的語文要素落實點,無論是課文還是《語文園地·交流平臺》等欄目都應該關注到,從而實現(xiàn)語文要素在單元教學中的有序落實。
四、明確語文要素落實的潛在細節(jié)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將語文要素分成若干知識點或能力訓練點,分布在每個單元每篇課文的課后練習、泡泡語、略讀導語以及字詞句訓練中,其中變化最大的是課后練習題。教師在備課中必須關注課后練習題,讀懂每篇課文課后練習題的設計意圖,特別是新題目背后的新理念,這樣可以準確地提取語文要素,確保教學不“脫靶”。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安排了兩首古詩和三篇課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為“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課文內容”。在整個單元語文要素的統(tǒng)領下,三篇選文的課后練習題在“朗讀課文”這個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都增加了新的語文要素。如《雷雨》一課設計了“說說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變化”一題,要求學生抓住時間順序感受景色的不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設計了“說說課文里寫了哪幾種‘天然的指南針,它們是怎樣幫助人們辨別方向的”一題,要求學生學會抓住文中主要事物的特點理解課文;《太空趣事多》設計了“說說太空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情”一題,要求學生嘗試梳理文章的主要內容。這些要素是隱性的,需要教師備課中關注文本教學的每一個潛在細節(jié),科學地選擇語文要素的訓練方法。只有這樣,教師對單元教學的重點才會更明確,教學目標也會更清晰,教學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實現(xiàn)一課一得。
(責任編輯:孫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