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姣
摘? 要: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學習,學會品位文章,通過對文章進行摘錄、背誦進行資料積累,通過仿寫、寫作進行積累運用,最終達到熟練運用語言,提升語言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積累;運用策略
一、詞語積累需要教師引導
在日常的教學中,針對詞語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用生動、直觀的情境幫助學生進行理解。例如在學習《傳統(tǒng)節(jié)日》時,需要教師先解釋“傳統(tǒng)”“節(jié)日”兩個詞語的含義?!秱鹘y(tǒng)節(jié)日》講述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春節(jié)為主題與學生進行互動,播放人們慶祝春節(jié)的視頻,鼓勵學生回憶過春節(jié)時的有趣經歷,加深學生對傳統(tǒng)節(jié)日詞語的理解。通過視頻,學生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等詞語有了深入的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詞語含義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對日后的靈活運用十分重要。在學生閱讀寫作的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要引導學生辨別好詞好句,根據不同的運用類型、標準、應用范圍進行整理,鼓勵學生通過摘抄的方式加深印象。如在學習《夏天里的成長》一文時,通過描寫夏天的景象,表達人們要趁熱盡力的長。文中描述“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聽聲音,在叭叭的聲響里,一夜可以多出半節(jié)。”運用淺顯的語言,將夏天萬物成長的景象描繪的惟妙惟肖,特別是最后一句“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地長”體現了其中的道理,人也要抓住機會,努力的成長。類似以上的詞語需要學生在平時閱讀、寫作中積極摘錄、整理,以便日后的運用。詞語的學習不僅僅需要學生進行記憶,還需要靈活的掌握。在語文課堂中,教師除了教授學生語文知識,還要重視學生復述的能力培養(yǎng)。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重點詞語通過造句敘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在運用中掌握詞語含義,幫助學生理解。例如在《難忘的一天》時,針對課文中的詞匯“計算機、表演、鄧爺爺、沉著、滿意、笑容”,先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掌握詞語的含義,讓學生試著用這些詞匯復述文章主要內容,盡可能讓學生進行延伸,從此到句到文章,更好的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幫助學生領會文章思想。
二、通過深入體驗,積累語言能力
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更加重視學生對文章思想的理解能力,學生對于語文素材的運用相對被忽視了,這不利于學生日后的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深入掌握文章所運用的語言技巧,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力,尤其是語言能力的積累,要善于運用各種方式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例如在《手術臺就是陣地》中,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白求恩在戰(zhàn)火中救治傷員的畫面。文章中,作者對畫面的描寫是十分細膩的。教師可以利用文章中所描述的細節(jié),幫助學生掌握表達技巧,從語文運用的角度,加深理解。例如:
教師:同學們,在文章中,哪些語句是描述白求恩長時間沒有休息的呢?
學生:他已經兩天兩夜沒有休息了,眼球上布滿了血絲。教師:對的。在文章中,描繪了白求恩大夫因為給傷員做手術,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休息了,通過對眼部的描寫,側面體現了白求恩醫(yī)生長時間的工作。那么“白求恩沉思了一會兒”是否也屬于這樣的描述呢?
學生:有的回答屬于,有的拿不定主意。
教師:其實這是對人物心理的描寫,同學們在以后的寫作中,也可以這樣去運用,通過一些詞語的描述,不僅僅可以表現細節(jié),也可以引申出其他的含義。
三、在實踐中強化運用
語言的積累離不開實踐應用,只有在實踐中進行運用才能夠更好的提升語言能力。在學習中,對文章的復述也是應用詞句進行造句的過程。學生通過課堂練習、課后作業(yè)的方式,對所學的詞語進行造句,以加深對詞語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摘抄文章詞語按照動詞、名詞、形容詞等類型進行畫法,逐一運用詞語進行造句。比如“綻放、蠕動、棲息、建設”等動詞進行造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自己的生活場景中,這些詞都用在什么地方。對于文章中出現的詞語“五光十色”等,要求學生根據原文內容和教師的講解,進行造句。學生運用所學的詞語根據個人興趣,進行造句練習,日積月累,對于詞語的運用和表達能力都將有進一步的提升。
四、通過模仿訓練,提供運用技巧
語文課堂語言運用,仿寫訓練也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如果掌握了語言技巧,但是并沒有進行實踐應用,那么對學生語言技巧提升的幫助也是有限的。只有學生對語言技巧進行合理的運用,才能夠達到教學目標,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例如在學習《掌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完這篇課文后進行仿寫,同時要對學生仿寫的內容進行評價。由于小學生語言正在發(fā)展中,對于平常場景的描述很難細膩表達,文章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對原來文章中的語言材料進行再次加工,同時根據自身的生活閱歷,將場面生動的表現出來,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的了解語言表達的技巧。所以在語文課堂匯總,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語言技巧,將文章中原本不屬于自己的語言進行轉移,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結束語
綜上述,小學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運用。那么如何進行有效的運用呢?其中方法之一就是積累。積累是運用的前提,只有積累豐富的素材,才能夠在運用中事半功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僅要對文字理解,更要對語言文字進行應用,只有在課堂中不斷的優(yōu)化教學方式,不斷的進行探索,才能真正的幫助學生對語言進行積累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志遠.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積累與運用的策略[J].才智,2019(15).
[2]從美連.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積累與運用有效分析[J].科技資訊,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