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電子教學媒介不斷更新升級,電子白板或類似教學器材普及率不斷提高,已經成為很多學校開展教學工作的標配,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課堂上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技術的發(fā)展,不但不意味著教學變得容易,反而還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精修內功,將多媒體之“技”真正融入自己的教學之“道”,才能在課堂教學上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高中語文;瓶頸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6-015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6.144
一、參考多,內化少
傳統(tǒng)教學時代,因為可供參考的資源相對較少,逼迫教師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親自搜集或查閱原始資料。同時,缺少展示工具的現(xiàn)實,要求教師必須對查閱的資料進行篩選和重組,使其以更精練或更簡易的方式在課堂上呈現(xiàn)給學生。這一過程既是傳道授業(yè)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提升的重要過程。但在技術發(fā)展的當下,網絡上充斥著無數(shù)的教學參考資源,這些數(shù)量龐大的“第二手”資源,極大地降低了備課的難度。以課件制作為例,按傳統(tǒng)教學時代的思維,課件的制作應是課堂準備的最后一步,其功能是將經過內化后的資源和內容變成技術化的成果,無論有無課件,對本課教學都已做到胸有成竹;然而在當下的教學過程中,課件制作反而“后來居上”,成為第一步,部分教師就是從網絡上下載一個或者數(shù)個課件,然后進行修改拼接,以此作為自己上課的最終版本,更有甚者,網上下載的版本,就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版本。備課從一個思考內化的過程,變成一個處理課件的過程。并且,由于多媒體技術所具有的強大的展示功能,不少教師就直接將相關教學內容輸入PPT,課堂上照本宣科即可。傳統(tǒng)教學課堂中,一個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眼睛離不開備課本往往要被人詬病,認為其教學功底或能力不足,然而在新技術時代中,照著PPT念卻成為常態(tài),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退步。長此以往,教師不但難以在備課過程中獲得自我的顯著提升,還容易產生對教學的懈怠感和對PPT的依賴感,出現(xiàn)所謂“電子白板壞了就講不好課”的情況,這對教師個人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二、展示多,交流少
多媒體技術給課堂帶來更多的趣味,能極大地調動課堂氣氛。但我們始終要認識到,技術只是一種手段,而不能喧賓奪主地成為課堂的主體。語文課程自身的特性,使得多媒體技術的利用方式豐富多彩,但花團錦簇的展示并不能全然取代學生和教師的自主性。以詩歌的朗讀教學為例,不少教師選擇利用課本自帶的光盤或下載的名家朗讀音頻進行朗讀指導,這固然是一種很好的展示方式,但是當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選擇用這種方式示范朗讀時,我們也要看到這背后讓人憂慮的問題。課堂上教師主動的示范,不僅是引導學生的方式,也是展示教師魅力、促成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手段。就是通過一次次或成功或失敗的自我展示,語文教師不斷完成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構建。特別是在互聯(lián)網的浪潮中長大的新一代學生,相對于多媒體展示,教師有個性特點的親身示范反而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教學的新媒體技術不斷地向前發(fā)展,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語文的課堂上,不僅是知識的教授,更應該有心靈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而這些都不是技術手段可以取代的。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的示范作用,越來越多地被技術手段取代,那么課堂上師生的情感交流又該從何談起呢?
三、使用多,原創(chuàng)少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呈現(xiàn)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元,為教師打造更立體生動的課堂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我們也要警惕的是,便利的技術正在不知不覺地扼殺語文課堂上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于教師而言,教師習慣了參考或者下載網上的教學資源,最后修改形成的課件,看似是自己的勞動成果,但是包含在PPT背后的深層的教學過程其實是別人的思考,看似是自己精心的設計,實則是落入他人的窠臼,多媒體技術這一“新瓶”里,裝的卻是別人的“舊酒”。如果習慣了每遇一新篇目,下意識的反應就是“去網上下個課件看看”,那最終喪失的,是教師自身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在學生學習層面,高中語文課堂上,很多多媒體課件會選擇將文本中創(chuàng)設的情境或虛構的人物以圖片或者音影像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這固然能加深學生的理解。但是語文課堂上,對文本的理解并不是整齊劃一的,也并不要求整齊劃一。“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教師在課堂上要做的,是引導學生透過文字尋找和發(fā)現(xiàn)屬于自己的“哈姆萊特”,而不是給定一個樣本讓學生看見或者記住。
四、信息技術教學阻礙了師生對語言的推敲
學習語文,實際上就是學會運用語言,恰當用詞,準確組織句子和段落的過程,古人賈島在文字推敲上為我們做出了榜樣。現(xiàn)今信息技術教學的應用,使很多描述都可以通過演示直觀、方便地表達,這就使我們往往忽視了對語言的組織與推敲,總以為通過直觀的演示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與掌握所授知識,而在沒有信息技術教學的時代,教師總會精心設計、深入思考如何用一句準確的語言描述,一個合適的比喻,一句有啟發(fā)的笑話等等,來幫助學生對知識理解與掌握,事實上比單純的演示更能讓學生銘記于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玉娜.淺談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效果[J].語文學刊,2013(18).
[2]季昊.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成才之路,2013(35).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柏小武(1972.2— ),男,漢族,甘肅臨洮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