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頌績 汪冬梅
這天上課前,還沒走進教室,就聽到里面?zhèn)鱽硪魂囮囆[聲,我的心頓時揪緊了——莫不是發(fā)生什么事了?果然,剛踏進教室,孩子們就馬上圍了上來,爭先恐后說:老師老師,教室里好臭啊……看到孩子們個個捂著鼻子,眉頭緊鎖,我趕緊問原因。在孩子們的提示下,我看到講臺左邊放了一盆冒著熱氣的醋水……
這幾天班上感冒的孩子越來越多,請假的孩子也日益增多,為避免交叉感染,學校保健室用白醋兌水煮開后放到每個教室,以熏蒸消毒。孩子們因為沒見過煮沸的消毒醋水,教室里又確確實實彌漫著一股濃濃的酸味,這就難怪他們要說“臭”了。盡管孩子們都知道了那是醋水的味道,但他們還是沒有停止議論,教室里仍是一片“沸騰”,捂著鼻子上課的孩子不少……
對此,如果僅以“命令”的口氣讓孩子們安靜,即使他們能靜下來,但因為教室里的“味道”尚未散去,孩子們仍會心存疑慮,甚至感到不安。
于是,我故作玄虛地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大大的“醋”字,并提高聲調說:在正式上課之前,咱們先做一個游戲——看誰認識這個字?班上幾個識字較多的孩子已經(jīng)認出來了,大聲說這是“醋”字,其他大部分孩子則都連連搖頭,表示不認識。于是我在旁邊寫上了拼音:“cù”,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大聲讀了出來。我趁機指著旁邊還在冒氣的醋水,問: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孩子們都會心地齊聲回答:醋。我笑著贊揚他們說:你們真善于思考,一點就通。
你在哪里見過醋?我接著問道。孩子們紛紛舉手。有的說,我在超市買東西的時候見過;有的說,媽媽做飯時我在廚房見過……我一一肯定了孩子們的說法。
我又寫下了大大的“廚”字,并寫上了拼音chú,見孩子們都認得這個字,我于是問:誰知道醋一般用來干什么?孩子們陸續(xù)舉手。有的說:吃面條的時候放點醋味道會更好;有的說:我爸爸最喜歡吃醋了,每次吃面條時都要放些醋;還有的說:吃涼菜的時候,我媽媽喜歡放醋……我點頭肯定了孩子們的說法,在黑板上寫下了“調味”兩個字,并寫下了拼音“tiáo”,孩子們開心地讀了出來,也懂得了之所以吃面條、吃涼菜時要放點醋,是因為醋可以用來“調味”?!澳銈冎绬幔@個‘調除了讀tiáo,還可以讀什么?”平時調皮但識字量大的輝輝馬上舉手說:這個字還可以讀diào。我微笑著點點頭,夸獎他善于思考、識字真多,并委婉說要是坐姿能再端正點那就非常好了。他不好意思地馬上調整了坐姿。之后,我們趁熱打鐵,復習了多音字,還編了順口溜:白醋有妙用,調味又消毒;聲調有四個,標調不能錯。
此時,教室里的氣氛仍然非常活躍,但孩子們雖然了解了醋的一些知識,對教室里為什么要放沸騰的醋水卻還不知情。于是我繼續(xù)追問:孩子們,現(xiàn)在我們都知道了醋有調味的作用,但咱們的教室難道也要調味嗎?孩子們都笑著搖頭。顯然,教室里的醋水并不是 “調味”用的。“那教室里為什么要放醋水呢?”這時,舉手的人已寥寥無幾。讓我意外的是,寒寒竟舉起了手。寒寒聰明,但因為患了一種病,不能上體育課,不能累,不能出汗,不能曬太陽,甚至連參加正常的室外活動都不能,這給他心理蒙上了一層陰影。他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上課幾乎不聽講。他媽媽著急,我也著急,這時他竟信心滿滿地舉起了手,我自然很高興,于是大聲點名讓他回答。寒寒聲音洪亮地告訴大家:教室里放醋水,是為了消毒。我肯定了他的回答,當眾表揚他懂得的真多,并提醒他要是上課能再認真點,普通話就會越來越標準,懂得的就更多了。那節(jié)課,他聽得很認真,并且從那以后,他上課舉手回答問題的時候多了,尤其在寫字方面進步非常大。每當他取得一點進步,我都大加鼓勵和表揚,他的學習狀態(tài)明顯改觀。
這時,孩子們都已知道了食醋兌水煮沸后有消毒的作用,他們還總結了預防感冒的方法——“開窗通風,多鍛煉,身體好了抵抗力才好”。
緊接著,我夸張地俯下身,用鼻子使勁嗅嗅。孩子們見狀,都忍俊不禁。我說,這醋是什么味道???孩子們齊聲答:臭的。我搖搖頭:不對,我剛剛聞到的醋是“酸酸的……”。我有意把酸字拖長音,還順手在黑板上寫下“酸”字。孩子們樂了,我把“酸”“醋”都寫得很大,還寫上了拼音,然后請大家觀察,醋、酸有什么相同之處。孩子們辨認一番后總結說:“醋”“酸”偏旁一樣,而且是形近字,它們都是平舌音……我說:你們知道嗎?人在出了汗以后,會有一種感覺,甚至會聞到身上有一股“酸臭酸臭”的味道,所以你們說醋是臭的是有道理的,但是醋的主要味道還是——孩子們齊答:“酸酸的?!?/p>
至此,我們開始總結:醋可以用來調味,還可以用來消毒,它味道酸酸的……
這個時候,我發(fā)現(xiàn)剛才捂著鼻子的孩子已經(jīng)不知不覺把手放下了。我說:大家感謝教室里的醋吧。見孩子們聽得一頭霧水,我引導總結說:因為醋不僅能調味、可以消毒,它還幫助咱們認識了很多字呢,如醋、酸、消毒、感冒的感是感謝的感、調是一個多音字……孩子們頻頻點頭。
一場關于“醋”的風波就這樣平息了。這節(jié)課的前五六分鐘,我們在探討一個關于“醋”的味道及其作用的話題,后面卻在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度過,我和孩子們都獲益匪淺。當時,如果我只是為了“不耽誤”上課而強制孩子們安靜下來,只用班主任的“威嚴”就能做到,但孩子們內心的疑問沒有得到解答,更不會有一場關于“醋”的探討,同時失去了一次跟輝輝和寒寒小朋友的對話的機會……但此類“課堂偶發(fā)事件”不正給了我們一個合適的教育契機嗎?“醋”的發(fā)生是個“意外”,而恰恰是這個“意外”為我們之后的教學起到了烘托、補充和增效的作用,為我們的師生對話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突如其來”的偶然事件,往往也是難得的教育資源,充分、合理利用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取得教育教學的“圓滿”。對于孩子而言,這樣的“事件”時有發(fā)生,因為他們對新鮮事物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濃厚的興趣,對此,作為教師,還給他們一片天地,讓興趣、好奇指導他們探究,是促進他們自主學習的良機。
對于教師而言,這樣的“意外”,也是考驗我們的教育智慧,獲得質性思考的契機。它往往能啟示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教育教學,讓我們在反思中,把教書育人的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單位:重慶兩江金山小學
重慶? 401122)
責任編輯? 余志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