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任建平 劉淑娟
供試作物為小麥,供試品種選用濮麥10 號。
鋅肥選用ZnSO4·7 H2O,各處理底施肥料均選用45%(24—16—5)的沃力配方肥。
試驗于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6 月進行。試驗點設在長葛市南席鎮(zhèn)高廟村種糧大戶張培峰流轉的耕地內,采用GPS 定位,遠離村莊、道路、溝渠,地勢平坦、肥力均勻,能排能灌。供試土類為潮土,質地為沙壤土,中等肥力水平,常年小麥產量水平500 kg/667 m2。土壤養(yǎng)分狀況為有機質18.5 g/kg、全氮1.06 g/kg、有效磷9.3 mg/kg、速效鉀104 mg/kg、有效鋅0.86
mg/kg。
試驗設4 個處理,每個處理面積2001 m2,總面積8004 m2。
處理1:對照(農民常規(guī),地面灌溉,不施鋅肥);
處理2:底施ZnSO4·7 H2O 1.32 kg/667 m2;
處理3:底施ZnSO4·7 H2O 2.64 kg/667 m2;
處理4:水肥一體化噴施ZnSO4·7 H2O 1.32 kg/667 m2。
處理2、處理3 硫酸鋅于犁地前拌配方肥底施,處理4 噴施硫酸鋅時用酸度計監(jiān)測肥液的pH 值,逐漸加入硫酸調整pH 值在5~5.5。各處理底施45%(24-16-5)的復合肥50 kg/667 m2。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大區(qū)無重復設計,每個小區(qū)之間均設埂,防止竄水竄肥,試驗地周圍設1 m保護行。除施肥外,各小區(qū)其他田間管理措施相同。
試驗地采用機播、灌水、施肥、化除化控等統(tǒng)一的田間管理,以上農藝措施均在1 天內一次性完成。在小麥的不同生育期進行田間調查,田間農事操作記載播種、施肥、中耕、除草、灌水、防治病蟲害等。2018 年10 月10 日整地;2018 年10 月12 日 機械播種,播種量為12 kg/667 m2;2019 年3 月9 日、4 月12日鋪設微噴帶,每個小區(qū)作為1 個灌溉單元,澆水2次,處理4 隨灌水用微噴裝置水肥一體化分2 次共噴施ZnSO4·7H2O 1.32 kg/667 m2,生育期內共降雨11 次,為113.4 mm,防治病蟲草害4 次;5 月28 日每個小區(qū)隨機選取3 個1 m2樣點進行實產取樣,6 月2 日收獲。
試驗結果表明,各處理的生育期進程差別不大,出苗期、分蘗期、返青期、拔節(jié)期一致。處理1 空白抽穗期、開花期、成熟期分別提前了1~2 d,處理3 和處理4 成熟期最晚,能延長小麥的灌漿期,較處理1和處理2 推遲1~2 d,并且這2 個處理抗病蟲害能力最強。
小麥鋅肥試驗示范不同處理產量結構及性狀見表1,顯著性分析見表2。試驗結果表明,不同處理間株高、穗粒數、畝穗數差異不顯著,莖粗、穗長達到顯著水平,千粒質量、產量達到極顯著水平。從表1、表2 中可以看出,處理3 的小麥穗長、莖粗、千粒質量均顯著優(yōu)于處理1,產量最高,與處理2、處理4、處理1 均達到顯著差異水平;處理4 的莖粗、穗長與處理4、處理2、處理3 相比差異不顯著,但與處理1 相比差異顯著,千粒質量與處理2 相比差異不顯著,產量與其他3個處理相比均達到顯著水平。
表1 小麥鋅肥試驗考種測產記載
表2 小麥鋅肥試驗示范差異顯著性分析
產量從高到低處理依次為處理3、處理4、處理2、處理1,處理3、處理4、處理2 較處理1 每667 m2分別增產46.7 kg、29.6 kg、11.2 kg,增長率分別為11.3%、7.2%、2.7%。小麥、ZnSO4·7 H2O、配方肥價格分別按每2.3 元/kg、1.5 元/kg、2.4 元/kg 計算,處理3 收益最高,其次為處理4、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2 較處理1 每667 m2分別增收104.41 元、66.58 元、24.26 元。產投比從高到低依次為處理3、處理4、處理2、處理1,分別為8.59、8.37、8.02、7.91。
試驗示范結果表明,對于缺鋅或潛在缺鋅地塊,在常規(guī)施肥的基礎上,合理施用鋅肥能增強小麥抗病蟲能力,改善小麥的生物學性狀,增加穗長、莖粗、穗粒數、千粒質量。底施硫酸鋅、水肥一體化噴施硫酸鋅均能顯著提高小麥產量,增加經濟效益,與處理1相比,以處理3 產量和經濟效益最高,增產46.7 kg,增長率為11.3%,增加純收益104.41 元,經濟效益明顯。因此,結合生產實際,針對缺鋅地塊,應首選合理底施鋅肥,其次是噴施硫酸鋅,可顯著提高小麥產量,增加經濟效益,改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