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莫礪鋒 1949年生于江蘇無錫,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1979年考取南京大學(xué)中文系研究生,師從程千帆教授,專攻中國古代文學(xué)。曾任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嘉賓。著有《浮生瑣憶》《江西詩派研究》《杜甫評傳》《嘈嘈切切錯雜彈》《莫礪鋒講唐詩課》等。
1949年生于江蘇無錫,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1979年考取南京大學(xué)中文系研究生,師從程千帆教授,專攻中國古代文學(xué)。曾任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嘉賓。著有《浮生瑣憶》《江西詩派研究》《杜甫評傳》《嘈嘈切切錯雜彈》《莫礪鋒講唐詩課》等。
往年此時,莫礪鋒常會和老伴出門散步,到近在咫尺的梅花山走走。如今疫情襲來,他只能偶爾去門口取快遞時順便望一望遠處的山峰,便趕緊逃回家自我封閉。家中有藏書,且有許多平日想讀而未能讀的“閑書”,“但持卷在手,卻靜不下心來讀”。更多的時候,他要么和老伴討論當(dāng)日公布的各地疫情,要么打開電視找個“災(zāi)難片”來看,心緒不寧。
長年累月研習(xí)古代文學(xué),使得莫礪鋒總會不自覺地將日常生活與古時相連。這種閉門不出的生活,讓他想起一個典故——袁安臥雪?!逗鬂h書·袁安傳》的注中引《汝南先賢傳》記載:有一年冬天,大雪連降多日,地上積雪深厚,封門堵路。洛陽令外出巡視災(zāi)情。見家家戶戶都掃雪開路,出門謀食。來到客居洛陽的袁安門前,卻見大雪封門,無路可通。洛陽令以為袁安已凍餓而死,便命人鑿冰除雪,破門而入。但見袁安僵臥于床,氣息奄奄。洛陽令扶起袁安,問他為何不出門求食,袁安答道:“大雪天人人皆饑寒,我不應(yīng)該再去打擾別人!”洛陽令嘉許其品德,舉為廉孝,袁安從此踏上仕途,成為東漢前期德高望重的名臣。年輕時初讀這則故事,莫礪鋒總覺得袁安僵臥不出的舉止甚為消極,不足效法。時至今日,他終于明白:有時候貌似消極無為的舉動也有其積極意義。
作為南京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莫礪鋒本學(xué)期要開一門博士生課程,但當(dāng)下無法開課,他又不愿網(wǎng)絡(luò)授課,只得等待。不過,他也不完全閑著,最近寫了一篇《蘇東坡與公共衛(wèi)生》的文章,講述東坡在杭州擔(dān)任知州時遇上流行性疾病,命人在街頭為民眾熬湯藥、建醫(yī)院的故事。
研習(xí)古代文學(xué)40多年,莫礪鋒的作品大都與唐詩宋詞有關(guān)。圖為他的作品《莫礪鋒講唐詩課》《莫礪鋒詩話》《漫話東坡》。
同時,他還參與江蘇省舉辦的“名家名師陪你閱讀”活動。“讀李白、杜甫、蘇東坡、辛棄疾……看看他們是如何度過人生的艱難困苦,體會他們面對艱難困苦時的灑脫和尊嚴,從他們的詩詞作品中汲取豐盈的精神力量?!蹦Z鋒說。
莫礪鋒在南京大學(xué)常年教授古代文學(xué)史、唐宋文學(xué)、杜詩研究,著書也大都與之相關(guān)。他最近一部與讀者見面的作品是《莫礪鋒講唐詩課》——因《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的熱播,這本書也成了近期的熱門讀物。
“唐詩是一座氣象萬千的深山,我只是一個站在山口向游客指點進山路徑的導(dǎo)游。這本《莫礪鋒講唐詩課》是我關(guān)于唐詩的一份新的導(dǎo)游詞?!蹦Z鋒對《環(huán)球人物》記者說。之所以取名“講唐詩課”,是為了“展示與老師程千帆《唐詩課》的淵源,并表示對先生的感激和懷念”。
程千帆是古代文史學(xué)家,尤其在唐宋文學(xué)領(lǐng)域的研究成果,更是為學(xué)界所公認。莫礪鋒1979年考入南京大學(xué),跟著他研究唐宋文學(xué),“自1979年以后,我成天鉆故紙堆,將靈魂安頓在杜甫、蘇軾所屬的唐宋時代”。在莫礪鋒看來,先生的《唐詩課》在方法論上有一種啟發(fā)意義——用新的視角探討老問題。比如《春江花月夜》,程千帆提出一個問題:這么好的一首唐詩名篇,為何自初唐問世以來一直到明代,沒有人評價過它?沒有進入過任何選本?
“他引發(fā)討論和思考,但并不告訴你一個確鑿無疑的結(jié)論。相比起來,我的唐詩課只算得上對初讀唐詩者略盡引導(dǎo)入門之責(zé)。”在《莫礪鋒講唐詩課》一書中,莫礪鋒洋洋灑灑講了40課,評說李白、杜甫、白居易,細讀《春江花月夜》,講杜甫與高適之間生死相隔的唱酬名篇,探討《唐詩三百首》中有沒有宋詩。其中有些標題看起來很新奇,但實則均為平實的考證,并據(jù)此做出“帶有個人情感”的價值評判。
1980年,莫礪鋒(右)與老師程千帆先生在南京。
他講白居易的多情。早年間,白居易曾愛上一位名叫湘靈的姑娘,因門第不同,兩人未能成婚。后來,白居易的詩中多次出現(xiàn)湘靈的身影,如《寄湘靈》《冬至夜懷湘靈》等。最動人的莫過于《感情》一詩,他寫“中庭曬服玩,忽見故鄉(xiāng)履。昔贈我者誰?東鄰嬋娟子……”白居易人到中年,晾曬衣服時偶然看到一雙舊鞋,想到兩人勞燕分飛,情難自已。正是這樣一個“多于情者”,后來寫出了傳誦千古的《長恨歌》和《琵琶行》。
他讀李白的《遠離別》,論證其是借古代傳說譏刺當(dāng)代時事,即唐玄宗天寶末年權(quán)歸臣下、朝政昏亂,并由此得出“詩人是時代的晴雨表”;讀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探析銅人流淚的背后,既有詩人對歷史滄桑的喟嘆、朝代更迭的悲慨,也有對生命短促的焦慮;讀韓偓(音同握)的《惜花詩》,作者句句惜花,悲不自勝,是情深意長的“一首唐王朝的挽歌”。
在唐詩的故紙堆里鉆研40多年,讀遍56700多首唐詩,莫礪鋒得出結(jié)論:“唐詩是詩歌中的詩歌”?!罢f到底,讀詩的終極目標就是讀人,傾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的脈搏,就能接受人格方面的熏陶和感染?!蹦Z鋒說,這個過程就像杜甫所描寫的成都郊外的那場春雨一樣,“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p>
韓愈有一首七言絕句:“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臺。曲江水滿花千樹,有底忙時不肯來?!睂戇@首詩時,韓愈正在長安做官。春日的一天,他約張籍、白居易二人到長安南郊的曲江池去游春。結(jié)果張籍前來赴約,白居易卻沒有來。于是韓愈寫信質(zhì)問他:你有什么事在忙,怎么不來欣賞如此美麗的春光?“其實關(guān)鍵不在忙不忙,而是能否珍惜這樣的機會。如果把每一個有意味的片斷都輕易放過去,整個人生就變成毫無意義的一堆碎片?!蹦Z鋒說。
在這本書中,莫礪鋒還回答了那個千百年來始終頗具爭議性的問題:誰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
“如果只給我一張選票,我首選杜甫。才華橫溢的李白固然可敬,可他常?!{鴻凌紫冥,在云端‘俯視洛陽川,畢竟與我相去甚遠。杜甫卻時時在我身邊,而且是以‘蹇驢破帽的潦倒模樣混雜在我輩中間?!蹦Z鋒說。
莫礪鋒的父親喜歡讀詩、寫詩,家中收藏了一本《唐詩三百首》。父親能背《長恨歌》和《琵琶行》,并且引以為傲。后來,莫礪鋒和小妹不服,也加入到背詩的行列,每每有一人起了頭,三人就搶著背。
受父親影響,莫礪鋒打小就愛上了文學(xué)。那時家里一貧如洗,父親硬是從牙縫里省下錢,買來《紅樓夢》和《儒林外史》,莫礪鋒就把兩本大部頭拿來讀,一遍又一遍,直到滾瓜爛熟。念完初中,他考入蘇州高級中學(xué),剛一入校就將目標定為清華大學(xué)。那時他的理想是科學(xué),文學(xué)只是愛好。課外時間,他常到圖書館覓書,也讀了不少與古代文學(xué)有關(guān)的,甚至還讀了一本王力寫的《詩詞格律十講》,掌握了“平平仄仄”的規(guī)律。
時代弄人,青春年華的莫礪鋒沒有走入清華園,而是到蘇州太倉插隊,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單調(diào),心情苦悶。農(nóng)閑時分,不少知青或下棋打牌,或抽煙喝酒,他卻待在角落里,捧著書讀,將手頭的幾十本書翻來覆去地讀。讀了上千首古典詩詞和幾百篇古文,“尋求精神上的安慰”。
少年時,李白、杜甫在他心中是并立的兩座高山,而就在那一時期,天平開始傾斜。轉(zhuǎn)折發(fā)生在1973年的深秋,他正在地里割稻子,一陣狂風(fēng)從天而降,刮破了他住了5年的茅屋。他奔回屋里一看,狂風(fēng)竟然“卷我屋上全部茅”,屋頂上只剩梁、椽。生產(chǎn)隊長趕來察看一番,答應(yīng)等稻子割完就幫他重鋪屋頂,讓他先在破屋子里堅持幾天。當(dāng)天夜里,他縮在被窩里仰望著滿天星斗,寒氣逼人,難以入睡。當(dāng)時,村子還沒通電,定量供應(yīng)的煤油早已被他用完,四周漆黑一片。忽然,一個溫和、蒼老的聲音從黑暗中傳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我頓時熱淚盈眶,杜甫關(guān)心天下蒼生的偉大情懷穿透時空來到了我身邊。從那時起,杜甫在我心中的分量超過了李白?!蹦Z鋒回憶說。他熱衷于讀古人的作品,有點像孟子所說的“尚友”古人,“覺得他們并不遙遠,我并不孤獨,因為他們也有與我類似的遭遇,同樣的感受?!碑?dāng)時的莫礪鋒沒有想到,年輕時讀書所獲得的那份共鳴與感動,之后影響著他求學(xué)和做學(xué)問。
1977年,全國恢復(fù)高考,莫礪鋒考入安徽大學(xué)。讀到第三個學(xué)期,“因為想把每月18元的助學(xué)金變成35元”,他跟著幾個同學(xué)提前報考研究生,最后竟考上南京大學(xué),師從程千帆,攻讀古代文學(xué)。他清楚地記得1979年9月15日清晨,他乘火車離開合肥。下午3時許,火車駛過南京長江大橋。他從車窗往外看,細雨蒙蒙,江面上有幾點帆影隱現(xiàn)在雨霧之中。30歲的他行囊空空,腹中也空空,在火車的隆隆聲中口占一絕:霏霏江雨散輕絲,帆影依稀客亂思。負笈寧辭千里遠?求師已覺十年遲。
自此,莫礪鋒開始往故紙堆的深處鉆,慢慢蹚出一條自己的學(xué)問之路。
入了師門,莫礪鋒才發(fā)現(xiàn)自己和先生的經(jīng)歷驚人的相似:兩人原本都想學(xué)理工專業(yè),最終陰差陽錯學(xué)了古代文學(xué);兩人都因時局原因下鄉(xiāng)鍛煉,最終收獲了許多農(nóng)業(yè)知識。有一次,莫礪鋒陪先生在南京玄武湖邊散步,先生指著一塊草地說“這夠五頭牛吃一天”,他暗自點頭,心想老師也很有經(jīng)驗。
程千帆帶學(xué)生,有點像“老藝人帶學(xué)徒,手把手地教”,主要方式是到他家去座談,每兩周一次,每次半天,雷打不動?!霸谥v課和討論的過程中,我們固然常有經(jīng)過點撥頓開茅塞之感,先生也偶有‘起予者商也之嘆。漸漸地,海闊天空的漫談變成了集中的話題,若有所悟的感受變成了明晰的語言。”莫礪鋒說?,F(xiàn)在他的腦海里還常常出現(xiàn)一個畫面:滿頭白發(fā)的先生站在講臺上,精神矍鑠、妙語連珠。
碩士畢業(yè)后,莫礪鋒又繼續(xù)跟著程先生讀博士。他是新中國第一個文學(xué)博士,先生也沒經(jīng)驗,當(dāng)時還曾問莫礪鋒,“這個博士論文大概要寫到什么水平呢?”后來兩人查閱大量資料,才確定下來。1984年,莫礪鋒畢業(yè),答辯儀式很隆重。南大組織了300多名師生去旁聽,電視臺也來了好幾家,先是江蘇電視臺報道,第二天還上了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lián)播。
“我認為,直到那時才誕生第一批文科博士,這完全是一個‘時代的誤會?!蹦Z鋒說,由于先天不足,他們這輩人很難出大學(xué)者——所受的教育是斷斷續(xù)續(xù)、不完整的,且所學(xué)并非本人所長。但他們又必須擔(dān)起使命,“學(xué)術(shù)是一個薪盡火傳的過程,前面都是很好的柴火,燒到我們這時,只有幾根稻草,但好在火還沒滅,還能把它延續(xù)下去,燒到后面又是熊熊大火”。
大學(xué)時期的莫礪鋒。
莫礪鋒、陶友紅夫婦上世紀90年代在南京鐘山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