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蔚
等你收到這期雜志的時候,2019年就這樣結(jié)束了。
2020年,關(guān)于《戶外探險》雜志有兩件事會發(fā)生:一,雜志還活著;二,雜志會越來越好看。
過去—年來,我們收到讀者各種寶貴的建議和反饋。有人愛《戶外探險》提供的深度閱讀的質(zhì)感,有人喜歡更加碎片化的輕閱讀,有人把雜志當(dāng)成—本攻略,青睞更加實用的信息。
我們非常尊重各位讀者們的建議,但,眾口難調(diào),我們也想保持自己的態(tài)度。幾經(jīng)探討,雜志的欄目繼續(xù)改版,推出封面故事、山岳、探險、文化、面孔、攻略、裝備、產(chǎn)業(yè)、科普、看板和資訊11個欄目版塊。
封面故事,顧名思義,是每期雜志的核心,也是雜志中最重磅、最具辨識度的深度文章。回顧過去的12個月,我們很少直呼4月刊抑或是8月刊,我們習(xí)慣用“綠孔雀刊”和“白河攀巖刊”來迅速鎖定書架上的某本雜志。在封面故事欄目中,我們希望通過—篇篇精彩的深度故事,用批判的眼光審時度勢,把握住這個時代中最敏感的趨勢,用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反思戶外世界各種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
山岳欄目,是獻給硬核攀登者永恒不變的隋書。雖然我們不是《Alpinist》,不是《巖與冰》,但我們誰都無法否認,攀登精神已經(jīng)烙印在雜志的血脈中,融入進金犀牛的獎項中,體現(xiàn)在編輯們的休假中了。在這個欄目里,有最新的攀登報告,也有最前沿的攀登鼓術(shù)。總之,關(guān)于山岳的—切都在這里。
探險欄目,是攀登之外所有戶外探險項目的文章集合。這里有徒步穿越,有自然環(huán)保,有野生救援,有自駕騎行,有漂流潛水......有多少種探險形式,這里就有多少探險文章的主題。在這個欄目里,探險沒有邊界,我們來定義什么是探險。
面孔欄目,是編輯們原創(chuàng)的人物報道。我們希望親身采訪,親筆記錄時代浪潮中個體命運的起伏。我們采寫的人物不僅僅是時下最熱門、最具爭議的話題人物,如剛從貢嘎下山的李宗利,致力于環(huán)保的美國少年歐陽凱。此外,也有一些不知名的小人物——某種程度上,那些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才是更偉大、更值得被書寫的面孔。
文化欄目,是戶外文藝青年們的聚集地。我們希望通過影評、書評的方式,推薦給讀者們探險、自然、人文、地理類的書影音。是否似曾相識?對,這個欄目是戶外版的豆瓣。
攻略欄目,是背包客們可以拿來直接操作的指南。這是一個呼聲最大的新欄目。無論是剛?cè)胄械男率?,還是探索新線路的老驢,就算走遍了中國的千山萬水,誰都抵御不了未知之地的誘惑。如果你覺得足夠?qū)嵱?,我們不介意你把攻略那幾頁撕下來揣進背囊里上路。
裝備欄目,這就是—個種草欄目。編輯們會通過—件件單品來講述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會為讀者呈現(xiàn)最新潮、最酷炫的戶外裝備。畢竟,很多讀者不是戶外愛好者,但—定是戶外裝備愛好者。嗯,我們懂的。
產(chǎn)業(yè)欄目,由戶外探險雜志兄弟公司俱牛的資深產(chǎn)經(jīng)記者全方位報道呈現(xiàn)。不管你是戶外行業(yè)的金主爸爸,還是戶外愛好者本尊,了解—點戶外產(chǎn)業(yè)中的趨勢,預(yù)知戶外格局的走向,這個新欄目都會讓你從不同的層面了解戶外這個圈子。那句話怎么說來著,To B,or To C,this is nota question.
科普欄目,又是-個萬眾期待的知識類欄目。越野跑如伺才能預(yù)防膝蓋受傷?戶外被蛇咬了如何緊急處理?高海拔如何對抗高原反應(yīng)?我可以無休止地列下去,因為這樣的選題我們有1 00個!我們會采訪各領(lǐng)域內(nèi)的權(quán)威,打造出—篇又—篇扎實過硬又實用的技術(shù)貼。
我們希望這是—本有長度、有深度、有廣度、也有立場的雜志。就像中國戶外金犀牛獎中的年度突破—樣,突破自我的極限和邊界。
當(dāng)我敲下這幾段文字的時候,中國戶外金犀牛獎?wù)谕七M,崇禮剛剛下了場大雪,圣誕節(jié)即將到來,所有人都在忙著回顧過去的—年。忙忙碌碌中,2020年就這樣樣悄無聲息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