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晗
無論是文本實驗派的弗蘭茲·卡夫卡,還是將現(xiàn)實失意引爆一場語言狂歡的博胡米爾·赫拉巴爾,抑或爬梳碌碌生活之下潛藏哲理脈絡的米蘭·昆德拉,在英美當?shù)赖奈膶W圈,捷克文學雖然小眾,卻始終占有一席之地。捷克民族所遭受的坎坷與挫折反而激發(fā)起寫作者笑看生活的勇氣,他們筆下的主人公面對生命中的種種劫數(shù)總能一笑了之,給人以力量與感召,當然,在“硬核”之外,也有笑中帶淚的尷尬與溫情。
在捷克有一位作家,平均每20個人之中就有一個是他的讀者——茲旦內克·斯維拉克,這個身兼導演、制片人、編劇和演員,頭戴奧斯卡光環(huán)的“斜杠先生”在2008年開拓了他全新的事業(yè)版圖,以72歲高齡進入文壇,出版小說處女作“布拉格故事集”之一的《短篇故事集》(中譯本名為《女觀眾》),且一舉榮登捷克圖書暢銷榜。
剛剛過去的2019年恰逢中捷建交70周年,也是83歲高齡的斯維拉克的作品首次登陸中國,對于中國讀者而言,又多了一位會講故事的人,一位讓人期待又敬仰的作家。對斯維拉克自己來說,寫短篇故事即是圓了年輕時當作家的夢想。命運將他帶上了電影和戲劇的銀幕和舞臺,他盡心竭力的創(chuàng)作成了導演拍攝的藍本,久而久之,這多少讓文學青年斯維拉克有些許失望,事業(yè)如日中天的他并沒有貿然輕言放棄。戲劇與文學,一手托兩家,斯維拉克平衡得左右得當。在大多數(shù)人已是頤養(yǎng)天年的年齡,斯維拉克看到,屬于他的文學時代來了。
戲弄與譫妄
為了寫出精彩的小說,斯維拉克從年少時就做足了準備,主攻捷克語言和文學,他揣測母語的來龍去脈,充分理解詞語的精妙。在小說中可以看到,諸多雙關語的運用為主人公增色不少。如斯維拉克所說,“短篇故事好比一壟畦地,長篇小說則似一片廣袤的田野。我始終深知自己耕作不了田野,然而畦地上的活兒卻令我心心念念?!北绕鹑粘龆?、日落而息的農夫,他更偏愛于做一個園丁,在花圃里栽上悅目的花朵和植物,不期待花期和收獲,只享受編織語言樂在其中的過程。
在小說概念多元化的今天,寫作呈現(xiàn)出更多敞開的意義和個性化的元素。斯維拉克把他在表演上的幽默感帶入到了文本的字里行間,在適時的地方戛然而止,引人深思。《女觀眾》收錄了10個短篇,其中的主人公大多都是中年人?!蹲粉櫽洝穼懥恕拔摇蹦慷靡粋€穿著雨衣的人沖進澡堂在花灑下淋了一身水便沖出大門,詭異的行為勾起了“我”的好奇并決定追蹤真相。當“我”尾隨著雨衣人一道進入酒吧,已紛紛起身的顧客以為外面下雨,又坐下點了酒喝起來。雨衣人這時才卸下面具,向老板攤牌:天并沒有下雨,他只是以此方式幫老板留住客人,不過是想換取一杯免費的啤酒,這般豁出臉面省下的分文至少可以為女兒買一份禮物。
雨衣人的處心積慮不免令人心酸,然而另類的窮則思變又凸顯出一種生活智慧,用溫情化解,無傷大雅又自得其樂:“一個誠實的男人,一個勤儉養(yǎng)家的男人,同時又是一個滿懷原始創(chuàng)意的人。在我們的生活里,類似他這樣的人又有多少呢?”在小說的刻板印象里,捉襟見肘、窮困潦倒的人迫于生活壓力往往做出窮兇極惡之事而得不到同情和原諒,反而被視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雨衣,在小說里不僅有為了生存而偽裝自我的隱喻,從更深層次來看,也有不讓自己的小把戲被他人所知的意味。斯維拉克的高明之處在于,在主人公的構建上從未回避人性的弱點,并將其作為敘事的切口,視角調整到與讀者同步,以局外人的視角追尋雨衣人的行蹤,營造神秘感,直到揭開謎底。
剛剛過去的2019年,恰逢中捷建交70周年,而身兼導演、制片人、編劇和演員的茲旦內克·斯維拉克,其作品也得以首次登陸中國。
一邊被生活戲弄,一邊順勢譫妄,以謊言圓一個謊言,從現(xiàn)實中落荒而逃的中年人有的演技高超不動聲色不露痕跡,有的卻在給自己加戲的過程中不斷失去了自我?!斗ㄔ簛硇拧穼懥艘晃凰緳C先生得知法院寄來的傳票,懷疑是情婦將他告上了法庭,內心的不安像蠕蟲啃噬著大腦,當他向妻子坦白自己偷情的事實,隨后才得知是自己心里有鬼鬧了烏龍。那些報復和仇殺揮之不去的心魔,是小說之中慣用的手法,像司機先生“無中生有”,為自己的疑慮而買單。
那些迷人的往事
人到中年,有過一些經(jīng)歷,對未來還有幾分暢想。以斯維拉克的豐厚閱歷,對主人公言語行為變化的把握順手拈來。當往昔青春的美好在不經(jīng)意時再次上演,是生命的奇跡,也可能大失所望?!短┨刂x夫》中,小伙被女友拋棄而自暴自棄,被拖拉機的馬達震聾了耳朵,說話聲如洪鐘,將偶遇的前女友嚇到受傷,幾十年后發(fā)酵的因果報應得以應驗……斯維拉克往往突出主人公的異于常人之處,比如特異功能、眼睛復視等,以此引發(fā)讀者的獵奇心理,他們的異化引發(fā)出的錯愕和確幸,情節(jié)的逆轉尤為驚嘆。
也許是隨手取材的靈感,斯維拉克寫了一批藝術家的故事,他們不是大腕明星,走下舞臺,他們無異于普通人?!杜R時代演》中二流演員瓦茨拉夫·西姆薩克接受了導演的電影邀約,但他到現(xiàn)場才知道他只是大腕的臨時代演,導演對他演技的不滿令他十分尷尬心懷芥蒂,唯有年輕的場記姑娘布蘭卡的暖心安慰和陪伴讓他找回了年輕時暗戀的感覺,他壓抑住自己暴躁的情緒完成了演出。當他鼓起勇氣向她表白時,等來的卻是布蘭卡讓他給劇團的另外一個年輕男演員傳口信的紙條,這場春夢才蘇醒過來。中年男演員對表演的執(zhí)著和在情感上的踟躕被刻畫得入木三分,這也許是來自斯維拉克自身的體驗或者在片場的觀察。
有回味無窮的,就有不堪回首的。同樣是寫藝術家,《伏爾塔瓦河》里的克拉薩教授被毒舌樂評人譏諷遭遇中年事業(yè)滑鐵盧,他不得不改行做音樂解說,以此擺脫他人冠以的惡名。然而表演之前他的失聲讓助理代替他倉皇上陣,離譜的解釋再次引發(fā)了一場混亂。斯維拉克似乎也借這些人的遭遇揭露了藝術家在現(xiàn)實中的窘境,他們在與受眾、同行和自我藝術理念之間博弈而窮其一生,他們?yōu)樗囆g世界增亮添彩,但藝術卻讓他們的生活黯然失色,所幸的是,藝術照見的一縷光足以溫暖孤寂的內心。
《女觀眾》寫了一個風韻猶存的女觀眾丹妮婭在看戲期間與自己年輕時邂逅的幾個有婦之夫重逢,他們分別是鎮(zhèn)文化館館長、攜妻看戲的攝影師羅伯特、職業(yè)學校高度近視的K教授,還有她正觀看的戲劇《在兩個女人之間》的男主角,戲中的兩個女演員分別飾演即將與他離婚的糟糠之妻,以及與他有著曖昧關系的年輕女仆,在現(xiàn)實中這三個演員則是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女觀眾看著舞臺上的表演,年輕時與他們偷情、被捉奸的場景等一連串難堪的往事即刻浮現(xiàn)在她的眼前,隨著劇情的沖突,丹妮婭的心也隨之忽上忽下。
戲里現(xiàn)任妻子和情婦在言語、肢體上的交鋒,好像每一句的諷刺和嘲笑都指向丹妮婭。藝術創(chuàng)作者的初衷就在于喚起參與者的過往經(jīng)驗,臺上的演出和女觀眾的“腦內劇場”同時上演著感情糾紛,如夢如幻。斯維拉克的文本戲劇化在《女觀眾》中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臺上席間、觀眾演員的細微互動盡收眼底,如同他們在看戲,而我們在文本中窺探他們的一舉一動。斯維拉克將小說文本戲劇化,以導演的視角抓拍取景框之中演員、觀眾的細微表情并將之放大呈現(xiàn),個人瑣碎敏感情緒演繹的外化,傳遞給讀者感同身受的體驗。戲謔的是,女觀眾雖然坐在觀眾席,但她有備而來的行頭、秘而不宣的內心戲,比臺上的演員更有看頭。正如斯維拉克所說的,“創(chuàng)作一個故事就好比發(fā)現(xiàn)一粒果核,我設法將它還原成一枚櫻桃或者李子。我的創(chuàng)作源于我的想象,我致力在母語中尋找表達,還原其果肉和果汁?!币砸粓鰬?,牽引出女觀眾的前生今世,這是小說家的天賦,是斯維拉克的魔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