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衛(wèi)芳
眼下,無論是在大中城市里,還是在小城鎮(zhèn)里,拾荒者的身影總能在大街小巷里見到。他們白天踩著一輛三輪車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一聲聲吆喝不絕于耳旁,晚上則蝸居于城市的角角落落,有的自己搭簡易棚屋居住,不但環(huán)境衛(wèi)生差,而且安全隱患多。有的甚至與各種回收的廢品睡在一起。由于沒有一個良好的居住地,這些拾荒者往往常年蓬頭垢面,衣服臟亂不堪,甚至長時間不洗澡??梢哉f,在不少城市里,拾荒者往往成了一個“被遺忘的群體”。
眾所周知,城市拾荒者是伴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城市垃圾處理能力滯后而產生的集弱勢與邊緣于一身的社會弱勢群體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管理機制,已成為當下困擾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題。
其實,對于一座城市而言,拾荒者是不可缺少的。正是這些拾荒者,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使得辦公室、居民家、生產單位里部分廢棄的書刊、報紙、紙殼、塑料、金屬等物品和垃圾得以回收再利用,不但增加了城市有效資源的存量和價值,凈化了環(huán)境,減輕了物業(yè)清潔工人的勞動量,減少了垃圾處理的成本,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社會成本與負擔,并且增加了社會就業(yè)崗位,使部分拾荒者的收入和經濟能力有所增加。事實上,拾荒者為城市的社會進步與持續(xù)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那么,如何讓拾荒者居有定所,心有所安?筆者以為,寧波市奉化區(qū)以“公寓化”的社區(qū)形式,建設“拾荒者公寓”,把原本分散在各地的拾荒者集中起來,滿足他們的生活、生產所需,這不失是一個好辦法。此舉不僅是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的一項創(chuàng)舉,更是城市治理智慧化的一種體現。同時,這也是城市文明進步的一種體現,是人文關懷的一種表現。它不僅能讓拾荒者更好地認同并融入這個城市,提升他們的居住品質,讓他們活得更有尊嚴,更體面,而且也有助于改善城市面貌和資源的回收利用。因此,筆者以為,建設“拾荒者公寓”,這個可以有。此舉既值得點贊,值得提倡,更值得各地推而廣之。
但愿各地各級政府部門不妨多多借鑒和學習寧波市奉化區(qū)建設“拾荒者公寓”的做法,讓更多的拾荒者居有定所、心有所安,而不再成為城市中“被遺忘的群體”。(選自河北新聞網)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