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陳鍵冰
(羅定市婦幼保健院 產科,廣東 云浮527200)
剖宮產是救治難產、圍產兒的重要手段,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不同社會因素的影響,近年來剖宮產率呈明顯上升趨勢[1-2]。 與自然分娩不同,剖宮產后產婦的泌乳時間與生產時間通常不能同步,加之剖宮產后產婦身體條件、飲食受限,往往難以很好地完成母乳喂養(yǎng)[3-4]。 相關研究[5-7]表明,在剖宮產產婦護理過程中實行全方位護理,可明顯提升產婦母乳喂養(yǎng)的概率。 基于此,本研究對剖宮產產婦使用全方位護理,進一步探討其對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yǎng)的影響,以期為臨床提供更多參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2 月至2019 年1 月期間在我院行剖宮產術的180 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n=90) 和觀察組 (n=90)。 對照組中初產婦64 例,經產婦26 例; 年齡22~36 歲,平均年齡 (28.33±2.91) 歲; 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 (39.12±0.74) 周。 觀察組中初產婦67例,經產婦23 例; 年齡22~37 歲,平均年齡 (28.79±3.11)歲; 孕周38~41 周,平均孕周 (39.35±0.96) 周。 將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行剖宮產術后,對照組產婦給予術后進食指導、母乳喂養(yǎng)知識教育、注意事項告知等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產婦給予全方位護理,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①健康教育: 給產婦講述剖宮產、母乳喂養(yǎng)相關知識,播放相關宣傳片,著重介紹母乳喂養(yǎng)的優(yōu)點; ②喂養(yǎng)體位護理: 術后盡早進行母嬰肌膚接觸,指導產婦采用側臥位進行喂養(yǎng),并協助產婦完成一次哺乳,對產婦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適時引導產婦采用坐位環(huán)抱式進行喂養(yǎng); ③乳房護理: 術后24 h 進行熱毛巾熱敷,按摩乳房,疏通乳腺,對乳頭扁平、內陷的產婦立即采取修復措施;④環(huán)境護理: 房間溫度控制在25 ℃左右,播放輕音樂,避免喧嘩; ⑤飲食護理: 術后6 h 內禁食,6 h 后全流,24 h 后半流,待排氣后進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并適當補充水分;⑥家庭護理: 對家庭成員進行培訓,講述剖宮產、母乳喂養(yǎng)的相關母嬰護理知識,傳授專業(yè)的護理方法,強調護理的重要性; ⑦心理護理: 與產婦進行溝通,了解其具體需求和心理狀態(tài),根據產婦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進行心理疏導,講述相關成功案例,樹立產婦母乳喂養(yǎng)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兩組產婦的產后泌乳始動時間,以及產后24 h、48 h、72 h 的泌乳充足情況。 泌乳始動時間以擠壓乳房可溢出清亮乳汁為標準。 母乳充足的判別標準為: 每日哺乳次數≥6,喂養(yǎng)后嬰兒情緒穩(wěn)定,可安靜入睡,且體重正常增長。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產后泌乳始動時間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產婦均在產后48 h 內實現泌乳,平均泌乳始動時間為 (18.14±3.01)h,顯著短于對照組的 (26.31±4.97) h,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的泌乳始動時間對比
2.2 兩組的產后泌乳充足情況對比 護理后,兩組產婦的泌乳充足率均呈上升趨勢,觀察組產婦產后24 h、48 h、72 h 的泌乳充足率分別為62.22%、91.11%、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產婦的35.36%、63.33%、77.7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的泌乳充足情況對比 [n (%)]
母乳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抗體,是嬰兒成長所需的最為完善的天然食物[8]。 母乳喂養(yǎng)是目前公認的最為理想的喂養(yǎng)方式[9],其不僅可以為新生兒提供所需營養(yǎng),增進母嬰關系,還可以促進產婦子宮收縮,輔助產婦身體恢復。 剖宮產通過外科手術分娩出胎兒,可避免陰道分娩造成的傷害,但有研究[10]顯示,與自然分娩相比,剖宮產后母乳喂養(yǎng)率明顯偏低。
全方位護理以護理對象為中心,全面分析相關影響因素,并對其進行針對性護理[11]。 在本研究中,對照組產婦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產婦主要從健康教育、喂養(yǎng)體位護理、乳房護理、環(huán)境護理、飲食護理、家庭護理、心理護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護理,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產婦均在產后48 h 內完成泌乳,平均泌乳始動時間為 (18.14±3.01) h,顯著短于對照組的 (26.31±4.97) h (P<0.05); 觀察組產婦產后24 h、48 h、72 h 的泌乳充足率分別為62.22%、91.11%、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5.36%、63.33%、77.78% (P<0.05)。 究其原因在于: ①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產婦對剖宮產、母乳喂養(yǎng)的認識,為后期護理措施的開展打好基礎,避免引起誤解; ②對產婦進行喂養(yǎng)體位指導,可以有效地增加喂養(yǎng)的舒適度,提高喂養(yǎng)成功率,提倡母嬰肌膚早接觸、早吮吸,有利于盡早建立吸吮反射,促進產婦乳汁分泌; ③對產婦乳房進行按摩,可減輕乳脹,促進產婦排乳,縮短泌乳始動時間; ④為產婦提供一個相對舒適的環(huán)境,有助于產婦緩解疼痛、緊張情緒,保持心情舒暢,使其處于放松狀態(tài),增加安全感; ⑤由于剖宮產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食用高蛋白、易消化的流食,可促進產婦快速恢復,保持一定量的水分補給,有利于乳汁分泌,此外,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避免油膩、辛辣; ⑥對產婦家庭成員進行培訓,傳授剖宮產、母乳喂養(yǎng)相關知識,可為產婦提供一個較好的家庭環(huán)境,完成社會角色的轉變,提升幸福感,為延續(xù)護理提供保障,提高護理質量[12]; ⑦與產婦進行良好的溝通,了解產婦實際需求,并對其進行疏導,可緩解產婦焦慮情緒,為護理工作的開展打好基礎,給產婦講述成功案例,可為產婦提供心理暗示,增強喂養(yǎng)信心,提升母乳喂養(yǎng)成功率。
綜上所述,全方位護理可明顯縮短剖宮產產婦的泌乳始動時間,提高泌乳充足率,提升母乳喂養(yǎng)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