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倩 ,曾躍勤,吳 超,陸姜利,楊 藝,鄭 紅,梁 張
(1)昆明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學部;2)分子臨床研究院;3)科技處,云南昆明 650500)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見的原發(fā)性老年性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見的癡呆類型。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進行性記憶力下降、認知功能障礙、行為異常和人格失常等。我國每年新增大約30 萬患者[1]。AD 患病率與年齡密切相關,年齡平均每增加6.1 歲,患病率升高1 倍;在85 歲以上老年人群中,AD 患病率可高達20%~30%。到2050 年,全球AD 患者將超過1 億[2]。AD 不僅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還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精神壓力和醫(yī)療、照料負擔。由于發(fā)病原因不明確和發(fā)病機制復雜性,目前AD 治療藥物均不能逆轉(zhuǎn)疾病進程[3]。因此,建立適宜的AD 動物模型有利于開展發(fā)病機制、藥物研發(fā)和機理研究[4]。筆者以樹鼩為研究對象,通過海馬內(nèi)注射Aβ25-35、皮下注射D-gal 和聯(lián)合給藥3 種方式建立AD 模型,旨在為AD 的研究提供理想的動物模型。
24 只雄性樹鼩來源于昆明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學部,許可證:SCXK(滇)2015-0002);實驗樹鼩飼料、飼養(yǎng)籠均由昆明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學部提供,動物自由飲水,單籠飼養(yǎng)。飼養(yǎng)室溫度(22±2)℃,相對濕度50%~60%。
腦立體定位儀(成都儀器廠),水迷宮行為測試系統(tǒng)(成都泰盟公司),組織切片機、烤片機、包埋機(德國leica 公司),顯微鏡(日本尼康公司),恒溫培養(yǎng)箱、冰箱(美國Thermo),粘附載玻片(福州邁新公司)。
Beta 淀粉樣蛋白25-35、D-半乳糖(Sigma公司),兔抗鼠Aβ1-42一抗(Abcam 公司),PBS磷酸緩沖液(Solarbio 公司),檸檬酸鈉、多聚甲醛、快捷型山羊抗兔/小鼠IgG(福州邁新公司),中性樹膠(南京建成公司)。
1.4.1 Aβ25-35 的孵育參照Zheng 等[5]方法,用生理鹽水將Aβ25-35(5 mg/mL)配制成溶液,放置在37℃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7 d,用于樹鼩海馬注射。
1.4.2 動物分組及處理24 只雄性樹鼩,體重135~145 g,隨機分為對照組(CT),D-半乳糖組(D),Aβ 組(A),D-半乳糖聯(lián)合Aβ25-35(D+A)組。用3%戊巴比妥(30 mg/kg)腹腔注射麻醉樹鼩。Aβ25-35在立體定儀下向A 組和D+A 組海馬中1 次性注射4 μL 的Aβ25-35(5 mg/mL);CT 和D 組注射等量生理鹽水,術后所有樹鼩肌肉注射青霉素[22 000 U/(kg·d)]連續(xù)3 d,預防感染。向D 組和D+A 組皮下注射D-半乳糖[125 mg/(kg·d)],對照組和Aβ25-35組給予等量生理鹽水,連續(xù)8 周。
1.4.3 Morris 水迷宮檢測(MWM)在第9 周進行,每天早上9:00 點開始測試。泳池直徑1.6 m,水溫(21±1)℃。第1 天為搜索平臺的適應訓練,水迷宮設置為可見平臺,將樹鼩面朝向池壁,距水面高度10 cm 放下,30 s 后若樹鼩沒有找到平臺,將其引導上平臺。在平臺停留10 s 后,把樹鼩取出、充分擦干身體。第2~6 天進行定位巡航實驗,設置為距水面下1 cm 的隱藏平臺,實驗操作同第1 天,記錄樹鼩找到平臺的時間,如30 s 未找到平臺,逃避潛伏期記為30 s。第7 天進行空間搜索實驗,撤去平臺,記錄樹鼩通過原平臺位置的次數(shù)、運動軌跡。
1.4.4 免疫組化檢測水迷宮實驗結(jié)束后,心臟采血處死樹鼩,生理鹽水和多聚甲醛灌注固定樹鼩腦組織,取大腦制成5 μm 石蠟切片,經(jīng)脫蠟、檸檬酸鈉修復、封閉、兔抗鼠Aβ1-42一抗孵育、二抗孵育、DAP 顯色、蘇木素染色、乙醇梯度脫水、二甲苯透明后,封片。顯微鏡下觀察大腦皮層和海馬細胞形態(tài)和Aβ1-42的表達。
實驗結(jié)果得到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進行處理分析,樹鼩腦片免疫組化染色結(jié)果采用image J 進行定量,所有數(shù)據(jù)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定位巡航實驗中,從第4 天至第6 天,D-半乳糖組、Aβ25-35組和D-半乳糖聯(lián)合Aβ25-35(D+A)組逃避潛伏期延長,與對照組(P<0.01;圖1a)具有差異極顯著性;在第6 天,D+A 組(P<0.05;圖1A)逃避潛伏期顯著長于D-半乳糖組、Aβ25-35組。在空間搜索實驗中,結(jié)果顯示相對于對照組相比(P<0.05;圖1A),D、A 和D+A組穿越平臺次數(shù)均顯著性降低;D+A 組(P<0.05;圖1A)穿越平臺次數(shù)顯著低于單因素誘導的D-半乳糖組和Aβ25-35組。
免疫組化結(jié)果顯示,在樹鼩海馬中,對照組神經(jīng)元形態(tài)完整,胞質(zhì)和細胞核結(jié)構(gòu)清晰,細胞排列緊密。D 組、A 組和D+A 組細胞排列相對松散、核固縮,胞質(zhì)內(nèi)呈現(xiàn)不同程度棕色。對陽性面積定量分析顯示,D 組、A 組和D+A 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圖1B,Hip),而D+A 組Aβ1-42的表達最多,顯著高于D 組和A 組。樹鼩的大腦皮層中也有類似的結(jié)果,3 個處理組細胞固縮明顯,胞質(zhì)內(nèi)呈現(xiàn)不同程度棕色。定量分析顯示,D 組、A 組和D+A 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圖1B,Cor),而D+A 組(P<0.05)Aβ1-42的表達顯著高于D 組和A 組。
圖1 樹鼩不同處理水迷宮實驗和大腦Aβ1-42表達分布情況(n=6)Fig.1 Morris water maze and Aβ1-42IHC(n=6)
為了探究AD 的機制和潛在治療藥物,建立合適的動物模型是關鍵的一步。理想的AD 動物模型將為解決藥物靶點不明、臨床前后藥效學不一致等問題提供有力工具[6]。大小鼠等嚙齒類動物是最常用的AD 模型,因其繁殖力強、利于大規(guī)模飼養(yǎng)、成本低和易于操作等優(yōu)點廣泛用于AD 動物模型研究。但由于與人類親緣關系較遠,僅能模擬部分病理學特征[7]。其他的動物模型,如犬和果蠅等也有局限性[8]。目前靈長類動物被廣泛認為是最合適的AD 動物模型,但由于價格昂貴,飼養(yǎng)的經(jīng)濟和空間成本高、實驗周期長等缺點,尚難以廣泛應用。因此具有類似靈長類動物特征同時體型較小的動物是理想的AD 候選動物模型。通過全基因組測序和分子基礎研究證實,攀鼩目動物樹鼩為靈長目的近親[9],具有較大的腦重比和復雜的行為特征,適合應用于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研究[10-11]。與非人靈長類動物相比,樹鼩體型小,成年體重平均150 g 左右,飼養(yǎng)的空間和經(jīng)濟成本低,繁殖周期短[12]。有研究已經(jīng)證實,通過將孵育的Aβ1-40注射到大腦,引起樹鼩認知功能障礙[13]并且臨床治療藥物多奈哌齊可緩解樹鼩癥狀[5]。D-半乳糖是一種動物體內(nèi)的還原糖,皮下注射可以模擬自然衰老過程并誘導行為改變[14],同時還可促進認知功能障礙、神經(jīng)元損傷、線粒體功能喪失和膽堿能系統(tǒng)異常[15-16]。但尚未見復合因素誘導樹鼩AD 模型的報道。
AD 動物模型包括單因素誘導和復合因素誘導。復合因素AD 動物模型是使用2 種或者2 種以上的因子聯(lián)合作用,以更全面地模擬AD 的病理改變。AD 復合模型的構(gòu)建通常使用2 種誘導方法,一種為短暫性、局部性的誘導因子,常采用腦內(nèi)注射Aβ[17]、鏈脲霉素等;另一種誘導方式通常為相對長期性、機體整體性的作用,與AD 時程長、病情嚴重的特點相符合,例如D-半乳糖注射衰老模型、高膽固醇飲食模型、丙烯醛誘導模型、金屬離子紊亂模型[18]。AD 復合模型的優(yōu)點是能研究多種因素在AD 發(fā)展中的作用以及因素間的相互作用關系。Morimoto 等[19]在大鼠腦內(nèi)注射β 淀粉樣蛋白25-35 或1-40 片段聯(lián)合鵝膏蕈氨酸,觀察到海馬區(qū)神經(jīng)元大量丟失和Aβ 沉積,膠質(zhì)細胞活化。Laurent 等[20]用β 淀粉樣蛋白聯(lián)合2 價鐵離子導致氧化應激反應,淀粉樣蛋白沉積和神經(jīng)細胞凋亡增加、記憶能力降低。
在AD 病理學中,認知功能障礙是典型的行為學變化[21-22]。腦內(nèi)Aβ1-42是構(gòu)成老年斑的核心病理學分子[23-24]。本實驗以雄性樹鼩為研究對象,通過海馬內(nèi)注射Aβ25-35、皮下注射D-gal 和聯(lián)合給藥三種方式,發(fā)現(xiàn)D-半乳糖、Aβ25-35和D+A 組樹鼩均出現(xiàn)認知功能損傷,觀察到大腦皮層和海馬中Aβ1-42蛋白的表達增加。表明D-半乳糖、Aβ25-35單獨和聯(lián)合作用均能誘導樹鼩AD 樣病理改變。相對于單因子誘導,D-半乳糖和Aβ25-35復合因素誘導,樹鼩認知障礙和分子病理學特征更顯著,是更為合適的樹鼩AD 造模方式,本實驗進一步優(yōu)化和豐富了樹鼩AD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