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秋
【關鍵詞】青年教師;家校合作;共同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5.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09(2020)15-0076-02
2018年9月1號,我這個新手班主任走上了工作崗位。第一天的報名工作雖然比較繁瑣,但因為我在暑假里提前做了功課,所以一切工作都在忙而不亂中完成了。
放學鈴聲響起,我把學生送到家長接送區(qū),學生們揮著小手跟我說著再見,陸陸續(xù)續(xù)離開了。
就在這時,一位媽媽跑了過來,著急地問我:“老師,小越呢?沒出來嗎?”我心里咯噔一下,頓時有些慌了。我明明記得她放學后跟著路隊出來的,怎么就不見了呢?小越媽媽看到我一臉茫然的樣子,臉色一下就變了:“你這老師怎么當的?怎么把孩子弄丟了!年輕老師就是不靠譜,孩子要是找不到我要你負責的”幾句話如一盆冷水澆在我心頭,我的眼淚不爭氣地在眼眶里打轉。雖然最后發(fā)現是小越的爺爺沒有和我打招呼就把孩子接走了,但小越媽媽卻對我充滿了意見。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她可沒少“為難”我。更讓我頭疼的是,在小越媽媽的帶動下,好些家長對我都不是很滿意。
“王老師,我們家孩子回家跟我說他同桌總是影響他學習,你給他換個座位吧。”
“其他班級都有家長委員會,我們班怎么還沒有啊?”
“王老師,上次你發(fā)的那個通知我認為不好,得改成這樣……”
家長們通過一條條微信、一通通電話,向我表達質疑和不滿的情緒,甚至有的家長就想直接替我做主,這讓我頭疼不已。
家長們的不信任,我是能理解的。因為他們不了解剛剛建立的班集體,更加不了解一個陌生且年輕的班主任是否能教育好他們的孩子。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班級出現的一個個問題,我知道學生一定會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種問題,那么我該如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呢?家長質疑我是因為我是一名年輕教師,我怎樣才能夠獲得家長的信任?該如何幫助家長教育孩子、學會與老師溝通呢?為了讓家長不再擔心孩子的在校生活,開學的第一個星期,我堅持每天給家長們發(fā)一條表揚信息,還抓拍學生在校的各種照片發(fā)到家長群里,讓家長看到孩子在學校的快樂生活和成長。
同時,我意識到過硬的專業(yè)基本功才是專業(yè)自信的根本,于是我購買了一些優(yōu)秀班主任的教育專著,堅持每天閱讀。同時,我還向身邊的優(yōu)秀班主任請教,主動參加各級各類教育沙龍研討。漸漸地,在與家長溝通的時候,我更加專業(yè)了;在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時,我也有了更多的解決辦法。
記得有一天我正準備下班回家,小越媽媽事先沒打招呼突然造訪,語氣不太和善地對我說:“王老師,不好意思,耽誤你幾分鐘。最近語文老師向我反映小越好多課文背不熟,為這事我天天都要抽空從店里趕回家教訓她一頓……這孩子以前很聽話,怎么現在這么不讓人省心呢?”
聽完小越媽媽的話,我感到很驚訝。小越在學??啥际窍韧瓿扇蝿赵偃ネ娴模退龐寢尩拿枋龊喼笔翘烊乐畡e。
“小越媽媽,你先別急。據我對小越的觀察,她并沒有你說的那么調皮,她在學校很懂禮貌,樂于助人,是個深受老師和同學喜歡的學生。”
小越媽媽聽到我的表揚后臉上不自覺地露出了一絲微笑,情緒平復下來許多:“謝謝老師的夸獎和關注?!?/p>
“根據你剛才所說的,我有點小建議您聽聽看。每次小越犯錯誤的時候你處理的方式可能有點急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小越這種性格的孩子,如果用這種方式可能欠妥。同樣的問題出現了很多次,那您是否和孩子溝通過原因呢?”
我說完后,小越媽媽沉默了好一會兒,然后開口說道:“老師,你說得對,我這人性子太急,處理問題太急躁了。”
“回家后試著問問孩子原因,或許你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蔽医o出了自己的建議。
答案的確讓我們意想不到。原來,小越媽媽最近新開了一家工作室,每天早出晚歸,周末也不在家。小越偶然一次忘記背書了,就在老師批評她的那個晚上,她竟然發(fā)現媽媽回來了。雖然回來是為了批評她,然后很快又走了,但這是她十來天來第一次看到媽媽,單純的她于是就想繼續(xù)用這種方式讓媽媽回家,所以她每天故意裝作不會背書。
那次事件以后,我經常在家長放學等待區(qū)看到小越媽媽的身影,看到小越媽媽朝我送來的微笑。那微笑像一縷春風,讓教育發(fā)芽,讓我們生長。
在那以后,我在班級成立各種興趣俱樂部,開展“每周班級小明星”評選活動,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信,幫助家長確立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我還邀請有特長的家長走進課堂,開展插畫、茶藝、賞石、禮儀、天文、航空等方面的講座,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班級家長沙龍讓家長們成為朋友,成為自覺學習者和教育研討者。在活動中,學生們慢慢喜歡上班級,喜歡上我了。而家長們也在這些活動中看到了我的專業(yè)能力,開始信任我,親切地喊我“小王老師”。更讓我高興的是,家長們的教育意識和教育水平也在不知不覺中有了提升,他們開始主動參與班級管理,為班級建設和家校共育出謀劃策。
家校合作的作用僅僅是幫助學生實現成長嗎?不,還有教師和家長的成長。家校合作不僅僅傳達了一種文件精神,一種教育責任,更讓我感受到一種手牽手、心連心的教育氛圍。達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贏,實現學生、教師和家長的共同成長,應當成為所有班主任努力的方向。
(作者單位:南京市江寧實驗小學)